用工难精选五篇修改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86778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工难精选五篇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用工难精选五篇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用工难精选五篇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用工难精选五篇修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用工难精选五篇修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用工难精选五篇修改版.docx

《用工难精选五篇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工难精选五篇修改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用工难精选五篇修改版.docx

用工难精选五篇修改版

第一篇:

用工难

缺工”、“抢人”,成了节后企业老板开工后的第一件大事。

与往年稍有不同的是,今年的缺工呈现出向全国蔓延的趋势,不但珠三角、长三角这些沿海发达地区缺工严重,内地一些省份如安徽、河南同样出现用工荒,有报道说有省份甚至出台政策,限制劳动力外流。

用工荒似乎是近几年节前节后的例牌菜,每到春节前后,老板们都要使出各种招数,到处抢工人。

而且今年表现得尤为明显,随着实体经济的复苏,外贸订单的恢复性增长,缺工更为严重。

如此大范围的普遍缺工,是否意味着劳动力市场“拐点”的到来,眼下还不好说。

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却不容忽视,那就是与用工荒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就业难的事实也客观存在。

特别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少大学毕业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困境。

从逻辑上讲,我国用工荒和就业就业难是一对矛盾的共同体,只要企业企业提高工资就业企业待遇,劳动者不挑不检,就一定能够解决就业问题。

但事与愿违。

一方面,大量企业出现用工荒,另一方面,不少劳动力找不到工作,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就业比较困难,有些地方大学生的平均工资已低于农民工群体,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彰显。

我国目前创造的就业岗位大多属于生产性和劳动密集型的就业岗位。

用工荒是针对我国农民工的用工荒,主体特征劳动

密集型企业生产性和加工性的工人缺乏,如机械加工、设备操作工、电子电器产品装配等,具有区域性、行业性和阶段性特点,发生在我国的珠三角和长三角。

就业难是针对我国大学生的就业难,适合大学生的技术技术密集型的就业岗位还技术很少,如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先进制造业等研发性、知识性的技术岗位,文化未能形成国际竞争优势,不具有区域性、行业性和阶段性特点。

就业难和用工荒,折射出一个共同的命题,那就是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急需转变。

在GDP崇拜的背景下,各级地方政府想得最多的是迅速做大经济总量。

这其中最便捷的路径就是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重化工业等,而这类产业恰恰缺少就业弹性,远没有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创造的就业机会多。

在重低成本优势、轻自主创新的背景下,顶着“世界工厂”光环的中国企业更多依靠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来赚取微薄利润。

处于国际产业链低端的企业,需要的往往只是普通熟练工,赚钱的法宝则在于拼命压低人工成本,自然会导致就业向下竞争。

在产业结构畸轻畸重的背景下,低端制造业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新生代农民工不愿意走父辈老路只赚辛苦钱,知识层次相对较高的大学毕业生又不具备就业低成本优势,最终形成一边是用工荒、另一边是就业难的怪象。

发展经济、促进就业,最终都是为了让劳动者拥有更好的生活。

就业难和用工荒同时出现,提醒我们再不能抱着“劳动力低成本优势”不放,因为这

样的发展方式必然是不可持续的。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劳动者会做更多权衡,苦活累活,钱再多可能也没多少人愿意干。

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才能从根源上破解就业难和用工荒,并实现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良性互动。

如何有效化解“就业难”与“用工荒”之间的矛盾呢?

应该通过调整社会利益分配机制等措施,化解“就业难”与“用工荒”之间的矛盾,至少应采取以下四项措施:

一是转变观念。

主要是转变人们择业、就业观念,转变企业招人、用人、留人的观念;二是完善社会劳动力培训服务体系建设。

现阶段应重点加强规划,同时加强对应用型技术人才和人力资源“作业能力”的培养;三是改善社会利益和企业内部利益分配机制。

通过优化、调整社会成员各方和企业内部各类人员薪酬体系规划、设计等措施,使企业内部全体员工能够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四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促进部分产业在国内的梯度转移,特别是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后发展地区转移。

在社会化发展发展的过程中,就业岗位应该逐步逐步进化,我国有大量的农民工发展需要转移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也需要大量的知识劳动者实行产业结构升级和进入高端技术行业。

因此,用工荒和就业难将长期存在:

一是产业结构升级加快。

技工需求缺口大,在今年初诸多沿海企业订单量日益增大、用工

数日益攀升。

仅广东省技工缺口达32%,其岗位主要是技术工种和熟练工。

二是房价房价、物价上升,劳动力成本提高。

房价物价水平的上升是由生产成本的提高推动的,工资作为生产成本的一部分,工资的上涨必然使得生产成本提高,又由于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性,企业便会提高产品价格,减少就业量,同时对劳动者技能又提出新的要求。

据广东省调查,500家企业有300家企业缺工,其工资水平比不缺工企业低200-400元;月工资水平达1800元以上的企业基本不缺工。

其它,劳动安全和社会保障也存在问题。

三是劳动力多元分流加快。

由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对劳动力需求急剧加大。

在国家促进劳动力流动政策引导下,人们就业观念也随之产生了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劳动就业“孔雀东南飞”的局面。

劳动者就业从先前的定向流动变为现在的多元流动。

在劳动力多元分流格局的影响下,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招工优势逐渐丧失,近年出现了招工困难的局面。

四是我国劳动参与率下降。

预计到2010年我国超过60岁的老年人将达到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8%;到“十二五”末期该比例将达到15%左右。

人口的老龄化,使劳动力的年龄结构、人口抚养比例、代际关系发生着重大变化,直接影响劳动力供给,五是科学技术进步,促使劳动者的技能更新。

我国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升级,需要素质更高的劳动者。

随着经济垒球化的到来,具有传统优势豹产业经过结构调整和优化,客观上要求企业

产品结构作相应的调整和升级,以获得薪的竞争优势。

这就对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六是大学生毕业人数的连年增加。

2008年新毕业了610万以上,流动人口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教育的人数开始迅速上升。

我国未来每年大学毕业生会在810万以上。

另外,西部大开发,区域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人力资源市场机制存在问题都会进一步影响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

由此看来,在经济增长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时期,我们对物质及财务收益的执着追求将受到挑战。

人们开始崇尚实现另一种进步。

无法比较移动收益和移动成本的差距,就会出现返潮的现象。

这是判断流动人口的结合点。

第二篇:

企业用工难调研

关于企业用工难情况的调查报告

(区劳动就业管理办公室)

为全面掌握我区企业用工情况,摸清企业岗位空缺数量,切实解决企业用工难、留人难的问题,我们组织专门班子于2011年6月14日至7月14日对我区规模较大、纳税贡献较高的部分企业进行了调查。

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研基本情况

这次共调查企业56家,进入企业现场调查30家,发放调查表26家。

据进入现场的30家企业统计,现有职工12221人,有招工需求的企业26家。

根据企业报表统计,企业人员缺口3059人。

截止到调查结束,已招用员工1098人,尚有员工缺口1961人。

年内新上项目或技改项目完工需员工3000人,全年预计总缺口4961人。

为确保这次调查活动顺利开展,制定了《东营区企业用工情况调查实施方案》,印制了《企业用工需求调查表》,并提前下发到各调查企业。

现场调查则采取“听、看、议”的方式进行。

每到一处企业,先听取相关负责人的总体情况汇报,然后了解一线职工工作情况,查看了部分企业员工的工资表,对当前的用工形势进行座谈,交换意见。

为确保调查的真实性,力争反映企业真实情况,择机和企业一线员工交谈,了解企业员工工作岗位、工作环境、工作时间、企业文化、招工、企业留人措施等情况,力求掌握第一手资料。

二、对企业目前用工现状的总体认识

从调查的企业来看,在当前的生产状况下,我区企业用工形势喜忧参半。

好的方面,绝大部分企业对用工荒的问题很警觉,提前采取了各种措施,起到了很好的留人效果。

多数企业员工基本稳定,人员流失不是很大,有的完全没有流失,生产经营基本保持正常。

规模较大、生产经营稳定、员工待遇较好、用工规范的企业基本不存在招聘难的问题。

用工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新开工项目和技改扩规项目存在相当大的人员缺口;二是部分企业缺乏的是高技术、高学历人才;三是部分企业的个别车间因劳动强度大、污染性高,造成人员流动快,属于常年性缺口;四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部分管理不十分规范的小企业及季节性用工企业招聘困难较大。

三、企业在招用员工方面的基本做法

调查中发现,近年来,各企业为招聘工作确实想了不少办法,出了不少的实招,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尤其时农忙时节过后,各企业紧紧抓住人员流动大、人力资源充足的时机,充分利用区黄河三角洲油地军校就业联动服务中心这一平台,采取各种积极措施,招聘各类人才。

综合各企业的做法,比较共性的且实践中确有效果的有以下几点:

1、招聘力度逐步加大。

为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各企业都加大了员工招聘的力度。

一是从宣传入手,提高企业知名度。

光2伏太阳能集团为扩大宣传,增强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建立了各乡镇(街道)信息宣传点,常年在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上播放企业宣传信息;二是充实人员队伍,加强招聘力量。

三是与区内外大中专院校建立联系,吸纳高校、技校毕业生就业。

光伏集团与德州学院建立了多年的合作关系,为企业开展定向员工培训,并在学校内成立光伏班,设立以集团董事长名字命名的“王安全奖学金”,鼓励品学兼优的青年学子到光伏就业;海科化工集团与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东营职业学院等大中专院校合作,以培训来吸纳员工。

2、员工待遇逐年提高。

绝大部分企业已经认识到待遇是企业招到人、留住人的关键,在提高员工待遇上,各企业都有所行动。

调查中,部分企业负责人都表达了新年增资的想法,大体增资幅度在15%左右。

3、生产生活环境逐步改善。

部分企业建立和完善了党团及工会组织,积极做好职工政治思想工作,帮助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稳定职工队伍。

部分规模较大的企业,建设了一些文化娱乐体育设施,经常组织职工开展一些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使职工在休息之余有所乐。

4、人文关怀逐步重视。

大部分企业树立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员工需要出发,采取了各种各样的人文关怀措施,起到了较好的招人、留人效果。

海科化工集团、山东蓝海酒店集团等在完善基本设施的基础上,在职工购房、住房等方面还提供了优惠的扶持办法。

5、探索尝试使用外地员工。

部分企业为破解当前的用工难问题,及早准备,向劳动力密集地区寻找办法,已经收到积极的效果。

海科化工集团、蓝海集团等几年来新入职员工均以外地大中专毕业生为主;很多企业与西部地区建立了劳务合作关系,较好的缓解了企业的用工问题。

企业也从多方面为员工提供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为他们提供“夫妻房”、实行探亲假、报销往返路费,等等,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四、用工荒的主要成因

通过与企业有关人员座谈,综合各方面情况看,造成目前用工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有企业的,也有个人的。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客观因素

1、人口大环境的制约。

90年前后的人口低生育、负增长效果现在显现,新成长劳动力数量明显下降。

2、经济发展较快,促使了用工量增加。

随着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和招商引资项目的增多,区内企业数量不断加大,企业规模急剧膨胀,企业对员工的需求急剧增加,客观上造成企业招用员工越来越难。

另外,乡镇企业的发展,客观上也分流了部分劳动者。

分布在广大农村的乡镇企业就在务工者的家门口,啥事不耽误,工资也不低。

调查的部分乡镇企业月平均工资甚至高于一些区属企业。

(二)企业自身原因

1、工作时间较长。

从抽样24家企业调查的情况看,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内的企业11家,占45%;工作时间在8—12小时的企业5家,占20%。

其他的时间更长。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