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苏武传》练习精品同步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65070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苏武传》练习精品同步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苏武传》练习精品同步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苏武传》练习精品同步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苏武传》练习精品同步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苏武传》练习精品同步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苏武传》练习精品同步试题.docx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苏武传》练习精品同步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苏武传》练习精品同步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苏武传》练习精品同步试题.docx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苏武传》练习精品同步试题

《苏武传》练习

一、实词:

请解释下面的重点实词

的用法和意义。

1、引:

(1)虞常果引张胜()

(2)引佩刀自刺()

(3)项王在睢阳,闻海春侯军败,则引兵还。

()

2、节:

(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2)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常恐秋节至()

(5)本图宦达,不矜名节()(6)守节情不移()

3、会:

(1)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2)会论虞常()

(3)单于召会武官属()(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4、使:

(1)数通使相窥观()

(2)故使陵来说足下()(3)使六国各爱其人()

(4)使得奋大辱之积志()(5)单于使使晓武()

5、当:

(1)汉亦留之以相当()

(2)副有罪,当相坐。

()

(3)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4)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6、益:

(1)单于益骄()

(2)武益愈()

7、相:

(1)数通使相窥观()

(2)副有罪,当相坐()

二、虚词:

请解释下面的重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1、即:

(1)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2)昭帝即位数年()

(3)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

2、以:

(1)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2)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3)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

三、词类活用:

请指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并解释其用法和意义。

1、尽归汉使路充国等()2、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

3、宜皆降之()4、欲因此时降武()

5、空以身膏草野()6、天雨雪()

7、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8、杖汉节牧羊()

9、单于壮其节()10、剑斩虞常已()

11、反欲斗两主()12、使牧羝

,羝乳乃得归()

13、言太守以下皆白服()14、得夜见汉使()

15、收族陵

家()16、惠等哭,舆归营。

()

四、通假字:

请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女为人臣子()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4、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

5、空自苦亡人之地()

6、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11、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五、古今异义词:

指出下面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意义。

1、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

()2、武等实在。

()

3、武使匈奴明年,陵降。

()5、汉亦留之以相当()

6、皆为陛下所成就()7、我丈人行也()

六、特殊句式:

请解释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句子。

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

2、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

3、何以女为见?

():

4、见犯乃死():

5、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

6、陵尚复何顾乎?

():

7、虽欲报恩将安归!

():

8、子卿尚复谁为乎?

():

七、翻译下面的句子。

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2、单于益愈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3、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八、测试

1.选出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A.前后十余辈。

(批)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行辈)

C.因厚赂单于。

(贿赂)D.召苏武受辞。

(供词)

2.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何以女为见?

B.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C.单于召会武官属。

D.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

3.对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于是眼泪浸湿了衣襟,与苏武告别而去。

B.常惠请其守者与俱。

(常惠请求看守自己的人一道去见汉使。

C.来时,太夫人已不幸。

(我率兵离开长安时,你母亲已去世。

D.勿复有云。

(不再有什么云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尽归汉使,武

帝嘉其义,乃遣武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武与副张胜及常惠等百余人俱。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武曰:

“事如此,此必及我。

见犯乃死,重负国。

”虞常果引张胜。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乃

引刀自刺。

卫律惊,驰召医,蹈其背以出血。

武气绝,半日复息。

单于壮其节,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律曰: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单于募降者赦罪。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

律谓武曰:

“副有罪,当相坐。

”武曰:

“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律曰:

“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富贵如此。

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武不应。

律曰: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武骂律曰:

“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见为?

”(缩写节选自《汉书·苏武传》)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常果引张胜引:

牵扯。

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候:

拜。

C.而收系张胜收:

逮捕。

D.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

阴谋。

5.对下列两组句子

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②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③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④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空以身膏草野

A.使人止晋鄙军,留军壁邺B.其一人夜亡C.单于壮其节D.欲因此时降武

7.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期,本不应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劫行动,导致苏武被匈奴扣留了19年。

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者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

 

参考答案

一、实词:

请解释下面的重点实词的用法和意义。

1、引:

(1)虞常果引张胜(牵引,供出)

(2)引佩刀自刺(拿、举)

(3)项王在睢阳,闻海春侯军败,则引兵还。

(带领)

2、节:

(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节杖,古代使者所持的信物)

(2)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气节)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季节)(4)常恐秋节至(节气)

(5)本图宦达,不矜名节(节操)(6)守节情不移(贞节)

3、会:

(1)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恰逢)

(2)会论虞常(共同)

(3)单于召会武官属(会合)(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应当)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应当,表推测)

4、使:

(1)数通使相窥观(使者)

(2)故使陵来说足下(派遣)

(3)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据秦。

(假使)(4)使得奋大辱之积志(让)

(5)单于使使晓武(派遣使者)

5、当:

(1)汉亦留之以相当(抵偿)

(2)副有罪,当相坐。

(判处)

(3)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抵挡)(4)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掌握)

6、益:

(1)单于益骄(更加副词)

(2)武益愈(逐渐副词)

7、相

(1)数通使相窥观(互相副词)

(2)副有罪,当相坐(偏指一方,你,代词)

二、虚词:

请解释下面的重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1、即:

(1)即谋单于,何以复加(连词,假使)

(2)昭帝即位数年(上)

(3)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就在(某时)/当(时)

2、以:

(1)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介词,因为)

(2)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介词,在)

(3)前

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通“已”,已经)

三、词类活用:

请指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并解释其用法和意义。

1、尽归汉使路充国等(使动,使……回去)2、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语,n-v,告诉)

3、宜皆降之(使动,使……投降)

4、欲因此时降武(使动,使……投降)

5、空以身膏草野(n-v,滋润,作肥料)6、天雨雪(n-v,下)

7、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n-v,校正)8、杖汉节牧羊(n-v,拄着,手里拿着)

9、单于壮其节(意动,认为……壮)10、剑斩虞常已(名-状,用剑)

11、反欲斗两主(使动,使……争斗)12、使牧羝,羝乳乃得归(n-v,生育)

13、言太守以下皆白服(n-v,穿白衣服)14、得夜见汉使(名-状,在夜晚)

15、收族陵家(n-v,灭族)16、惠等哭,舆归营。

(名-状,用车子/名-动,用车子送)

四、通假字:

请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女为人臣子(女-汝,你

)2、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县-悬,悬挂)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弆,收藏)4、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旃-毡,毛织的毡毯)

5、空自苦亡人之地(亡-无,没有)6、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决-诀,辞别;衿-襟,衣襟)

7、南乡号哭,欧血(乡-向,向着;欧-呕,呕吐)8、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宿-夙,早;昔-夕,晚)

9、异域之人,壹别长绝(壹-一,一旦)10、士众灭兮名已隤(隤-颓,毁坏)

11、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叛,背叛)

五、古今异义词:

指出下面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意义。

1、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

(成为皇帝亲近之臣)2、武等实在。

(确实活着)

3、武使匈奴明年,陵降。

(第二年)4、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不抱成见)

5、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

相抵偿;今义:

副词,表程度)6、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

提拔;今义:

业绩)

7、我丈人行也(古义:

老人,长辈;今义:

岳父)8、欲因此时降武(古义:

趁这时;今义:

相当于所以)

六、特殊句式:

请解释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句子。

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判断句)——汉皇帝,是我的长辈。

2、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判断句)——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

3、何以女为见?

(宾语前置)——为什么要见你?

(见你干什么?

4、见犯乃死(被动句)——被(匈奴)凌辱后才去死

5、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被动句)——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德惠,都是被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

6、陵尚复何顾乎?

(宾语前置)——我还再顾念什么呢?

7、虽欲报恩将安归!

(宾语前置)——虽想报恩可归去哪里呢?

8、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

七、翻译下面的句子。

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

2、单于益愈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单于更加想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使他与外界断绝一切联系,不给他吃的喝的。

3、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你明知道我决不会投降,想要使汉和匈奴互相攻打。

匈奴灭亡的灾祸,将从我开始了!

4、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

我李陵虽然无能和胆怯,假如汉廷姑且宽恕我的罪过,保全我的老母,让我得以施展在奇耻大辱下积蓄已久的志愿,或许也能像曹沫在柯邑订盟的举动那样,这是我当初日日夜夜都不能忘怀的念头!

八、测试

1.选出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C)

A.前后十余辈。

(批)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行辈)

C.因厚赂单于。

(贿赂)(“赠送”)D.召苏武受辞。

(供词)

2.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C解析:

A项,“女”通“汝”;B项,“畔”通“叛”;D项,“县”通“悬”。

A.何以女为见?

B.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C.单于召会武官属。

D.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

3.对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D(应为“不要再说什么啦”。

))

A.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于是眼泪浸湿了衣襟,与苏武告别而去。

B.常惠请其守者与俱。

(常惠请求看守自己的人一道去见汉使。

C.来时,太夫人已不幸。

(我率兵离开长安时,你母亲已去世。

D.勿复有云。

(不再有什么云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尽归汉使,武帝嘉其义,乃遣武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武与副张胜及常惠等百余人俱。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武曰:

“事如此,此必及我。

见犯乃死,重负国。

”虞常果引张胜。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乃引刀自刺。

卫律惊,驰召医,蹈其背以

出血。

武气绝,半日复息。

单于壮其节,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律曰: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单于募降者赦罪。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

律谓武曰:

“副有罪,当相坐。

”武曰:

“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律曰:

“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富贵如此。

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武不应。

律曰: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武骂律曰:

“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见为?

”(缩写节选自《汉书·苏武传》)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阴:

暗地里)

A.虞常果引张胜引:

牵扯。

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候:

拜。

C.而收系张胜收:

逮捕。

D.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

阴谋。

5.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D)(一词多义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现象,平时要多掌握积累。

第一组中第一个“会”是“适逢”的意思,第二个“会”是“一起”的意思。

第二组中第一个“生”是“活”的意思,第二个“生”是“活着”的意思。

①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②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③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④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例句和A项中加点的词都是名词用作动词,B项中为名词作状语,C项中为意动用法,D项中为使动用法。

例句:

空以身膏草野

A.使人止晋鄙军,留军壁邺B.其一人夜亡C.单于壮其节D.欲因此时降武

7.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根据文意,虞常谋划射杀卫律,未实施。

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期,本不应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劫行动,导致苏武被匈奴扣留了19年。

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者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