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62924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17.孔子拜师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2.自制生字词卡片。

3.课前预习,收集孔子和老子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

孔子)你们了解他吗?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出示课件(孔子简介)。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孔子求学的一个故事。

板书课题:

孔子拜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

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

(注意读准生字的音)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分小组朗读课文,由合作小组组长检查朗读情况

4、感知课文大意:

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谈孔子

1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引导、提示:

“渊博”是什么意思?

孔子的知识真的不够渊博吗?

(联系上句,理解“远近闻名”)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2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提示: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你能读出孔子求学的艰辛吗?

你能用“终于”说一句话吗?

(“相距上千里”说明路途之遥远;“风餐露宿”说明途中生活艰苦;“日夜兼程”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终于”,说明孔子虽然在路上遭遇了许多困难,但凭着毅力和信心,最终还是来到了洛阳。

3孔子想:

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于是上前行礼……孔子连忙说:

“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学生演读,体会孔子的谦逊有礼。

4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没有止境”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

5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体会孔子认真求学,虚心好学的态度)

小结:

同学们,通过交流,我们了解了孔子,知道了他的认真和好学。

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四、复习巩固:

1、同桌互相指读生字,并交流生字的记法。

2、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的准。

3、指导书写:

“闻、迎、尘、境、等”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的写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书写字词。

1、认读生字词语。

2、出示田字格的生字。

同桌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3、书写。

二、再读课文

1、课,我们研读了课文,孔子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2、再来谈谈老子吧。

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迎候”可不可以换成“等候”?

从“迎候”这个词可以看出老子的什么品质?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学生根据交流谈对老子的印象。

三、朗读感悟(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1、自由练读-----读自己感受最深刻的语句------同学评议-------师生引读。

(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2、演读感悟:

(第二段)

(1)、分小组演一演。

(抓住人物的对话和动作)

(2)、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四、总结拓展

1、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的品行成为后世的楷模,他们还创立了儒家、道家学说。

2、名言,读读背背。

你还知道哪些孔子和老子的名言?

3、拓展:

我们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

在生活中,我们处处可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建议大家:

(1)、看《上下五千年》。

(2)、进行一次课外实践活动。

(具体安排见课后)。

 

18.盘古开天地

教学目标:

1、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

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品读、感悟课文的能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3、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音乐)师:

在人类悠远的历史长河里,流传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你知道吗?

精卫()、女娲()、嫦娥()、后羿()、八仙( )、哪吒()、大禹()、愚公()指名回答后出示答案。

  师:

这些故事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都是神话故事;都是成语;都写了谁干什么。

2、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神话中的人物——盘古,学习他“开天地”的故事。

(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师:

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学生自读)

2、指名比赛读词语。

(纠正字音:

逐zhu、齐读)会读字同桌打开书互相检查,过关后打上★。

反馈。

3、指名接读课文,纠正读音。

(二三自然段重点齐读。

4、师:

同学们读了课文,对课文的题目有了哪些理解?

(简单说说)课文的哪句话是直接写“盘古开天地的”,划出句子,读一读。

     反馈“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齐读

5、师:

是啊,在盘古开天地之前,天地是怎样的呢?

你能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吗?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指名读句子。

2、这混沌一片的世界是怎样的呢?

指名说,句式: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没有。

3、师:

这是多么荒凉寂寞的世界。

齐读课文第一段。

4、师:

巨人盘古的出现,改变了这个世界。

出示“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5、盘古创造的宇宙究竟是怎样美丽的呢?

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出示课文)师:

请同学们大声读读课文,然后同桌交流,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2、师:

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呼出的气息——;他发出的声音——。

他的双眼——;他的四肢——;他的肌肤——;他的血液——;他的汗毛——;他的汗水——。

   同桌对读,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3、交流发现,反馈:

    

(1)他的,变成了的。

(举例)

    

(2)句子前后有联系。

    (3)总分段式。

    (4)并列句式。

……(读读,体会语调的变化。

教师范读?

  师:

()的(),课文中有哪些?

读读,有什么感受。

播放课件,再读课文。

体会世界的美丽。

4、师:

让我们再来关注一下这段中的“……”。

请你想一想,省略了什么?

盘古身体的其他部位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请展开合理的想象,仔细思考,写下来。

5、反馈交流。

(四人小组合作展示,学着课文的样子,先说“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师:

面对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你想说什么?

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来展示这美丽的画面。

(齐读第四自然段)(点拨排比段读出语调的高低?

6、师:

面对这样一个神奇美丽的世界,我们不得不感谢: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齐读)

7、师:

同学们,是盘古,使混沌的世界有了光明;是盘古,使万物生灵生存繁衍;是盘古,使我们看到了花开的灿烂、日出的辉煌……这一切,全是因为: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齐读)

8、师:

这句话非常朴实,却比任何语言都更深情;这句话甚至连感叹号都没有用,却饱含着人类对盘古的无限敬仰与赞叹。

(师读)“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齐读)

    ((设计理念:

通过排比句式的学习,了解了排比句的特点。

在拓展想像说话中,更激起了学生对盘古的敬仰与赞叹。

五、拓展介绍

   1、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课文,认识了盘古。

千百年来,盘古已经逐渐积淀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在华夏热土上,盘古文化不断繁衍,传播中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同学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查找有关盘古的资料。

   2、作业:

积累词语。

(机动)

第二课时

一、存疑导入:

盘古用自己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那么他是怎样去创造这个美丽的宇宙的呢?

二、学习第二节,边读边思考:

1、你知道了什么?

在带给你体会的句子上就做上记号。

      (很多同学都做上了记号,做记号,表明你在思考,善于抓住重点字词,关键句子)

    交流用最简洁的一个字来回答。

板:

2、哪些词句带给你这种体会?

读给大家听一听。

  1)、出示:

他见周围…………

       预设:

我从劈字看出,很难,因为要用力板难劈

       你能抓住动作来体会,能把她用力劈的情境读出来吗?

       生读:

你抡的是一把小斧子,只能劈柴,不能劈天。

       你这样能劈的开天吗?

――猛劈

       师指导朗读

  2)、出示句子:

只听一声巨响,…………

       预设:

从“渐渐、慢慢、缓缓”知道天分开很难

       师:

把这种难(分)板:

读出来(指导读得慢、艰难)

       读着读着,文中有几对反义词,你发现了没有?

       点红反义词

       指浊:

你见过哪些东西是浊的?

……

  是的,一般来说,浊的东西是我们看到的混的,稍微要重一点,清的东西会往上升,这两种不同的东西你能通过读,让我不需要眼睛,只靠耳朵就能辨别出来吗?

指名读

  听出来了,轻的东西读得轻,向上飘的感觉,重的东西读得重,好像往下沉,

  齐读句子。

三、自由读第三节:

思考用哪个字来概括这件事?

     板:

  出示句子:

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他们……

     预设:

我从“头顶着天,脚蹬着地“知道他很累,因为……

     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板书:

顶天蹬地

     看图:

这就是盘古顶天蹬地的画面,谁能像他那样做一做。

     指名上台表演。

指导用力蹬,这样才可以读得用力。

     问学生要不要休息?

     比较:

同学们,你们刚才顶的仅仅是一分钟,盘古顶了多少时间?

     指名回答:

(网上查)

     联系上下文

     从“不知过了多少年知道”

     引读:

真会读书,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就这样顶天蹬地,

      一年过去了;生读:

……

      一百年过去了,生读……

      一万年过去了,生读……

      一百万年过去了,生读……盘古真累呀,累得——指名说

四、升华感情拓展延伸

  同学们,真的有盘古这个人吗?

  是的,这是个神话,盘古这个人是不存在的,美丽的宇宙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以前,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候,有些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人民就创造了很多有趣的神话,在我国传统文化这座宝库里,还有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他是古代劳动人民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化遗产。

 

19.赵州桥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全部、横跨、创举、减轻、冲击力、重量、节省、坚固、美观、石栏、栏板、精美、图案、前爪、回首、遥望、双龙戏珠、才干、宝贵、遗产”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教学准备:

课前建议学生了解关于桥的知识,如,桥有哪些种?

中国著名的桥有哪些?

世界著名的桥有哪些?

可以通过文字、邮票或图片来获取这些知识。

第一课时

一、欣赏中国名桥,畅谈感受

1、师:

同学们,我们中国有许多桥,我们来欣赏一下。

2、flash播放中国古代各座名桥,并简介

3、欣赏了这些桥,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二、引出课题

1、师介绍赵州桥

2、课件出示铜牌纪念碑和赵州桥师:

听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3、生自由说

三、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想想赵州桥的哪些方面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2、生自由读课文

3、交流心得

请学生谈谈赵州桥的什么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教师随机引导:

a、赵州桥历史悠久给你印象深刻(板书赵州桥历史悠久。

指名诵读,要求读出悠久的味道)

b、赵州桥雄伟坚固令你难忘(赵州桥雄伟坚固。

指名诵读,要求读出雄伟的气势)

c、赵州桥造型美观让你惊叹(赵州桥造型美观。

指名诵读,要求读出美观)

四、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

设计、参加、雄伟、全部、横跨、创举、减轻、冲击力、重量、节省、坚固、美观、石栏、栏板、精美、图案、前爪、回首、遥望、双龙戏珠、才干、宝贵、遗产

2、师:

谁能读得既正确又响亮?

(指名读)

3、谁能用上二至三个词语说句话

五、感受赵州桥的历史悠久

1、教师要求学生认真的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话你了解到了赵州桥的什么?

2、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指名学生说,重点了解

●理解“世界闻名”。

(全世界闻名,你感到自豪吗?

指名读,读出自豪之情)

●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

(课件出示李春的画像)

●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了。

(赵州桥建于公元595-605年,到今年已有1400年,1400年是多么久远,一般的建筑物经过一千多年的风雨洗礼,早于是什么模样?

残垣断壁,崩塌毁坏,化为灰烬。

●而赵州桥在漫长的岁月里,经受了洪水冲击、地震摇撼、车马重压和风化腐蚀等考验,至今仍然比较完整地保持着桥基、桥身的原来结构,是世界上年代最久、保存最好、跨度最大的单孔坦弧敞肩石拱桥,这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作为一个中国人此时你的心情?

请学生带着这种心情读第一自然段。

六、感受赵州桥的雄伟坚固

1、教师要求学生认真仔细的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话中哪些地方让你赞叹,划一划有关词语和句子,想一想为什么。

2、学生自由读,再默读并划出有关词语和句子。

教师巡视,关注学生所划词语和句子

3、教师组织交流,指名谈赞叹之处,引导学生重点读悟以下句子:

板块一: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比较“创举”与“创造”的异同。

 创举:

指从来没有过的举动或事业。

文中的意思是赵州桥巧妙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从没有过的。

●为什么说赵州桥是建桥史上的创举?

(①赵州桥的设计是前所未有的;②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它能承受普通桥所不能承受的重量。

③4个小桥洞像4座坚实的桥墩分担了大桥所承受的压力,当洪水泛滥时,又能减缓急流对桥身的冲击力,大大增强了大桥抵御大自然侵袭的能力,并且这样设计节省石料。

这种高超巧妙的设计可称得上“世界之最”,因此说它是建桥史上的创举。

)媒体演示

●补充材料:

a、赵州桥这样古老的大型敞肩石拱桥,在世界上相当长的时间里是独一无二的。

在欧洲,公元14世纪时,法国泰克河上才出现类似的敝肩形的赛雷桥,比赵州桥晚了700多年,而且早在1809年这座桥就毁坏了。

隋代著名石匠李春的重人贡献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永放光辉。

b、赵州桥距今1400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邢台发生的7.6级地震,邢台距这里有40多公里,这里也有四点几级地震,赵州桥都没有被破坏,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400年就说明了一切。

●看了以上资料,你想说什么?

●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此句,指名诵读。

板块二:

赵州桥非常雄伟。

赵州桥的雄伟表现在哪里?

赵州桥的雄伟表现在桥长、桥宽、构造非同凡响等。

这也是一个总起句,后面的句子都是围绕这一句展开的具体描写。

指名朗读此段,读出雄伟,读出自豪。

七、写字指导

1、指导学生写“县、设、参、部、横、跨、举”,“县”字的上面是两横,不是三横,且与左竖相连;“设”字的右上角,第二笔是横折弯,不是横折弯钩;“横”字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不要把其中的“由”写成“田”;“举”字的下面只有两横,不是三横,且上短下长;这些易错的部分要提醒学生注意。

另外,“参”字下面三撇的占位,“跨”字的结构布局,是把字写美观的关键所在,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模仿。

2、学生认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师:

上节课我们学了《赵州桥》这篇课文的前两节,请同学们说说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桥的?

●作者是从赵州桥的长、宽和桥的结构来介绍桥的。

赵州桥长50多米,有9米多宽,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大桥洞。

●作者是从赵州桥的设计是世界建桥史上一个伟大的创举来介绍桥的。

因为这么长的桥没有桥墩,在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小桥洞。

这种设计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

二、感受赵州桥的美观

 1、认真仔细的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话中哪些地方让你赞叹,划一划有关词语和句子,想一想为什么。

2、学生自由读,再默读并划出有关词语和句子。

教师巡视,关注学生所划词语和句子

3、教师组织交流,指名谈赞叹之处,引导学生重点读悟以下句子: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师:

让我们默读这一节,写桥的美观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围绕着“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写的

师:

课文中主要写了哪些精美的图案?

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

(课件呈现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想象出图案中龙的自在的情景。

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

(课件呈现让学生欣赏并根据画面和文中的句子所描绘的内容,同桌进行演示,体会图案中龙的神态。

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课件呈现让学生观察,讨论“戏”字的含义。

●学生自由诵读此句,指名诵读此句 

●(课件呈现句子)引导背诵,积累语言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有的刻着……;有的刻着……;还有的刻着……。

所有的龙……(出示三种龙的姿态图,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并说一说,试着背一背。

●引导想象:

除了书中描绘的三种龙以外,你大胆想象一下,还会有什么姿态的龙?

用“有的……有的……”句式说一说。

三、赞美劳动人民

1、师:

(指板书:

赵州桥历史悠久b、赵州桥雄伟坚固c、赵州桥造型美观,同学们,我们把着三段话连在一起,变成一段话。

请把这一段话跟课文最后一段联系起来读一读,你读懂了些什么?

生自由发言)

●教师引导:

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建筑赵州桥的年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

(指名回答)是的,那是一个科技落后、战争频繁、百姓穷苦的年代。

在那样一个年代,要建起这样一个举世无双、独一无二的赵州桥,容易吗?

简单吗?

●教师引读:

所以,我们在赞叹赵州桥的巧妙设计和精致美观时,在赞美李春的了不起时,我们更应该赞美和感谢劳动人民,没有劳动人民就没有赵州桥。

让我们自豪地说(读第四自然段);赵州桥,与其说是由一块块的石板和条石筑成的,不如说是一个个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的结晶。

让我们自豪地对全国人民说(读第四自然段);让我们骄傲地对全世界说(读第四自然段)。

2、师:

同学们,凡是游览过赵州桥的人,无不赞不绝口,古人有诗云:

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百尺高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这是明代诗人祝万祉赞美安济桥的名句。

此时此刻,面对雄伟坚固,奇巧精美的赵州桥,你想怎么夸它?

3、生写夸夸赵州桥的话,师巡视

四、写话训练

1、再出示第三自然段

●师:

精美图案后面的冒号是什么意思?

和后面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这里的冒号是起了提出下文的作用。

师:

再请同学看课文中有的……有的……还有的……后面是什么标点?

这些标点说明什么?

现在我们边看课件边朗读。

当读到“有的”“有的”“还有的”时,看老师翻出的是什么内容就读这一内容。

(教师利用课件,点出描绘龙的句子让学生朗读。

〔了解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这里“有的刻着”“有的刻着”“还有的刻着”是不分先后的,可以先说中间一幅精美图案,也可以先说后面一幅精美图案,中间用分号,最后用句号。

4、练习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

例:

天上的云,真是千姿百态,变化万千。

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浮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五、欣赏世界著名的桥

六、写字指导

1、指导学生写“击、坚、固、栏、案、爪、贵”

2、学生认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七、资料袋:

《赵州桥的传说》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难点:

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出示仿《清明上河图》,介绍概况

2、揭示课题: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二、速读第一自然段,捕捉信息

1、读了这一自然段,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作者、历史、大小、内容、保存地(概括学生的表达)

2、整合信息,介绍名画

如果你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名讲解员,你准备怎么介绍这幅名画?

三、品画、品语言文字

1、整体感知名画

(1)读下面三段文字

(2)这幅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板书:

人多、街市热闹、传神

2、选读,品味

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有滋有味地边读边想象。

(1)研读“人多”这段

a.自由读—指名分工读(按总分总的段式让学生读)—评价(要读出人多)

b.补充省略号的内容(你觉得,省略号里还可以补充什么?

根据古代会有哪些常见的行业)

c.小结:

在这么一幅画上,居然能吧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可见它反映的社会生活是多么丰富。

(2)研读“街市热闹”这段

a.自由读该段

b.你从哪里读出了街市的热闹?

●店铺 作坊 酒楼 茶馆 

●各式的人

c.看画,体会街市的热闹。

d.补充介绍北宋汴梁的繁荣景象

e.指名分工读这一段

f.小结:

社会的繁荣,这这幅画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直到今天,当我们看到这幅画时,还能联想到800多年前北宋时期的繁荣。

它那么生动地记录了历史,怪不得“名扬中外”。

(3)研读“传神”这段

a.指导难度的词语:

一乘轿子,惊扰,拽住

b.有声有色地读,把桥北头的有趣情景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c.指名读,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象,读后评议

d.小结:

作者把画上的人物的动作、神情刻画得如此惟妙惟肖,真不愧时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四、课外拓展

1、这幅名扬中外的画,每一处都值得我们细细观察、品味。

请课后再去搜集一些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

2、老师出示自己写的小诗,与学生共勉。

     历经风雨八百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