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阅读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解析及范文点评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84898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9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开阅读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解析及范文点评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公开阅读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解析及范文点评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公开阅读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解析及范文点评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公开阅读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解析及范文点评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公开阅读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解析及范文点评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开阅读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解析及范文点评_精品文档.doc

《公开阅读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解析及范文点评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开阅读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解析及范文点评_精品文档.doc(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开阅读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解析及范文点评_精品文档.doc

2012年全国高考模拟参考部分

2008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解析及范文点评

1、全国1卷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

    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胡锦涛、温家宝等党政军领导人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

    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队、医疗队、工程抢修队迅速进入灾区。

港台救援队和国际救援队飞赴灾区。

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汇聚灾区。

救援物资从水陆空源源不断运进灾区。

    一位中学教师趴在讲台上用生命保护了下面的四个学生。

一位失去15个亲人的县民政局长连续指挥救灾五天只睡了七个小时。

幸存者的生还奇迹在不断突破,100小时、150小时、196小时......

    中央电视台24小时播报。

19日14时28分举国哀悼。

    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

捐款、献血、义演、关注......

    要求:

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评】在高考前,大家对汶川地震的期望度很高,应该说大部分考生都能如愿以偿押中了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作为全国卷,紧扣当前热点,还是有些出乎笔者意料。

根据汶川地震发生的时间可以知道,这个作文题目可能是命题人的临时更改。

    这个作文题目很好地体现了命题人的情感指向,责任感、使命感,毕竟汶川地震不仅对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整个世界也产生了影响,这个体现了出题人的人文关怀,大眼界,大视角。

这个作文题目应该说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因为亲情、友谊、互助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即使对汶川地震不是太了解,也一样可以写出动人的文章。

考生要抓住最后的一句话:

"关爱相同,只是形式不同。

"

    在具体阅卷中发现了很多具体问题,主要是学生写作的基本技能问题,与审题立意角度没有太多关联,大多数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差,综合分析材料尤其是挖掘材料深层含义的能力有较大差距,具体体现在罗列材料的现象非常典型,不能从材料中归纳总结出具有概括意义的思想内容,分析流于表面化,零散化,甚至是游离化,虽然有一个中心,或许可以称为中心,但是具体选材分析并不能紧紧围绕中心,也许感动他们的事例太多,也许思考的角度大多,总之想面面俱到却蜻蜓点水,或者浮光掠影,成为材料的堆砌,难以体现作为一篇成型文章应该具备的整体性。

如果细读材料,深入分析,结合抗震救灾实际情况,我们可以把握最基本的一点:

国家投入如此之重的财力、人力、物力就是救人,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个体的生命,维护国民生命的尊严。

知此一点,作文的命意也就分出了高下

    【范文】

    逝者自嘲

    我浮游在这人间的天上,轻盈飘逸,但心里却被痛苦与悲愤撕咬着……

    昨天,5月12日14时28分,我伴着一声巨响与我热爱的生活居所一并下坠……在我漂浮的时候,我用力挥手,扭动身体,发疯似的呼喊哭泣;我想抓住我的孩子,我年仅6岁的儿子,哪怕我有即将消失在这土地上时,我也是最后一次抓起他的小手,最后一次亲吻他的额头,只要他是平安与快乐的,可却没有如愿。

在我最后着地时,我看见他稚嫩的双肩被钢筋水泥的墙板压榨着……

    我闭上了眼,身体失去了知觉,但我的灵魂开始上升、上升,最后成了现在的轻盈。

可我的心也一刻也未飘逸,因为,我一直在望着,望着我那幼小的生命,我望着我那心在流血的惨状。

我飞一般的冲下去,竭尽全力想挪动着可恶的墙体,可我将身体的每一根筋抽筋,将身体的每一块肌肉拉紧,可墙体依旧不动。

它似乎在嘲笑,似乎在疯狂地呐喊,告诉全世界我无能为力。

我呐喊着抽搐着,心里是痛苦和悲愤充斥的枪膛,我向墙体宣泄,向人们宣泄:

你们来救我的孩子啊!

你们不是很高尚吗?

你们不是很崇高吗?

如今你们在哪里,在哪里啊……

    任凭我歇斯底里,回答是一个静寂。

我痛苦,心都快碎了。

看着孩子小脸由温红变为铁青,我痛苦着,每一秒钟都在呐喊,每一分钟都在呼救。

时间却如此漫长,如此漫长,如此漫长,24小时了,24小时了……

    突然,我的身边有降落伞飞过,一个又一个,我看见一条绿色的长龙在奔向我的孩子,我全身颤栗,我兴奋,"快啊!

快啊!

快啊!

"一切希望全都寄托在我的呼喊上。

    我看见绿军衣在挥舞着手臂呐喊,我看见一位老人在竭尽全力呼喊:

"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付出百倍的努力!

"我的心顿时凝固了。

    "我以前怎么了,我以前干了什么,说了什么呀!

我多么的可笑啊!

我在与谁争执啊?

"我的心平静了,怒火熄灭了,是一种静秘(静谧),是一种辽阔。

    我轻抚两下孩子的额头,纵身奔向辽阔的天空,我回身,凝眸依旧被压在被压的孩子,轻声说:

"孩子,再等一下,再忍一下,有一位爷爷,有一群、一片、一连的叔叔在找你,在喊你,在救你,他们的心正在被炭火烤烧着,被怒火充斥着……

    我先走了,不用担心,因为我坚信他们会来救你,他们会让你知道有人比我还要爱你,还要珍视你,他们一定会让你幸福的,我放心,我坚信,我坚定……

    我自嘲地向我最后的归宿奔去。

    【点评】:

本文是阅卷标杆卷18+18+20=56分,可以说这篇文章颠覆了一般阅卷的传统,其丰富的思想,精巧的构思,连贯的文脉,流畅的语言表达,飞扬的个性令人不禁拍案叫绝。

    青山一道同风雨(广西考生)

    "轻轻地握着你的手,为你把眼泪擦干。

这颗心永远属于你,告诉我不再孤单。

"

    5月19日整个曾奔忙飞跑的中国,在尖利的防空警报中停顿三分钟。

七天前的同一时刻,一场特大地震撼动了大半个中国,神州上下,共此国殇。

    然而国殇里是一场悲剧,国殇更是一次空前的团聚。

    很久之前,诗人王昌龄的诗句中这么写道:

"青山一路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青山无法阻隔我们同舟风雨的携手,地域也不会隐没了团结的民族头上那一轮共同的月。

    一个人,一丝希望,一颗坚定的心。

当救援队在汶川大地震的废墟下救出已被困的百余小时的乐刘会,在场的人激动地哭了,而她却没有哭。

"我相信有人会来救我的,一定会,我相信你们!

"弱女子哭了,紧紧接着救援员的手,一双手和十几双手紧紧地交握,这是一个灾民和她的救命恩人最质朴也最真诚的团聚。

    五千米的高空有多高?

问起参加救援的解放军战士,他们会告诉你,5千米是我们能否拉住受灾人民的手的距离,不顾乌云,快速跳在这里,这是一地乡民与国家间最动人的团聚。

    海洋曾把世界割裂成对立的区域,而今天的海洋不再阻断世界的爱心汇聚在一起。

这爱心来自东邻日本每个便利店前的捐款箱,来自大洋彼岸美国遍及全州的慈善机构,来自大陆两岸那些并不富裕的亚非国家一笔笔友谊的捐款。

中国和世界意识形态而产生的分歧在灾难面前湮没成沙,随着飞机和航船源源不断地向着东方的中国而来,这是全世界和各个国家的人心最盛大的团聚。

    怆然的灾难,古来有之。

然而历史由古而今谁可曾见过这般振奋人心,撼天动地的团结?

《史记》有云:

民与民同心,则家安之,君与民同心,则国兴之。

在今天,这是人民与人民,人民与国家,国家与世界的携手,何愁家不安,何愁国不兴?

    青山一道,我们同历风雨,团聚一处。

而将五洲四海的人们集汇在一起的纽带,也许,是这样的期望:

为天下立心,为生民命,为往圣读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点评]:

文章符合题意,选典型的事例,层层深入论证。

材料新鲜丰富,构思新巧,见解新颖,语言流畅。

融现代歌词、古代诗文、现实场景于一炉,富有文采,有较深厚的文学底蕴。

书写美,视野开阔,意境高远,思想深刻。

评60分。

2、全国2卷

    海龟和老鹰有个好心人在海边发现一只小海龟从沙穴里往出爬,这时过来一只老鹰要抓小海龟,游客把小海龟护送到大海,把老鹰赶走。

这时一群海龟从沙穴里爬出来,爬向海里,原来这只小海龟是个侦查兵。

等好心人走后,马上来了一群老鹰。

    根据此发表议论,自拟题材。

    【评】这个题目也属于"新材料作文",属于一个寓言故事,也属于有关系性作文,这个故事的含义比较浅显:

人的动机和结果有时可能不一致。

即有些人是抱着好心去帮助别人,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比如教育问题,父母教育孩子可以出于好心,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往往只顾及到个人的需要和想法,没有顾及到孩子的需要和感受。

有位诗人曾对这种情况有一句精彩的描述:

世界上最大的伤害往往是以爱的名义。

所以人做事,不能光靠爱心,靠一腔热情,还要顾虑对方的需要和感受,要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

    立意原则:

遵照事物发展规律,否则只能是事与愿违,南辕北辙.如缘木求鱼杀鸡取卵,相对于时代材料是赈灾的科技,而不能蛮干硬干。

    【范文】

    每当存亡的时刻

    当海浪又一次温柔地涌上沙滩的时候,当大海又一次呼唤海龟返回她的怀抱的时候,海龟们又一次战战兢兢地钻出沙穴,在他们面前的,是一条满是希望和危险的路,可能是光明的未来,也可能是残酷的终结。

    存亡的时刻,总是难以抉择,这个时刻,是一个柔弱却又无比坚强的小海龟,站了出来,肩负着整个种群的希望与使命,虽然这一别可能是最后一别,且不管它最后是否因为那个好心人的救助辜负了大家的期望,至少在这一刻,它小小的背影在落日的余辉下是那么的雄伟与悲壮。

    望着小海龟离去的背影,时间仿佛回到千年以前,沙滩仿佛也卷起了波浪,好似易水旁,太子丹亲手给即将刺秦的荆珂斟上饯行的酒。

这一刻,飞鸟也为之徘徊;这一刻,壮士也为之下泪;这一刻,又何必计较这位英雄的成功与失败。

    悲伤,不一定需要太多的眼泪;感动,不一定需要太多的辞藻。

也许,他并没有拯救这个国家于危难,但是他存亡的时刻,他站了出来,牺牲了小我,成就了大义。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也许这个女子并没有侠客的豪迈,也许这个女子并不能拿着带毒的利刃象荆珂那样去刺杀匈奴的单于。

但是王昭君的名字,却和荆珂一样,留在了青史之上,她是柔弱的,在那个三纲五常的年代,她柔弱的如原野里的小草,然而,她却也如小草般的坚韧。

征战的年代,人们总是景仰奋勇杀敌的将军;和平的岁月,她也总是被人所遗忘。

然而,存亡的时刻,她却站了出来,拦住了匈奴的千军与万马,拦住了汉朝的长矛与标枪。

为了不让百姓饥寒交迫,她一个人走进了寒冷荒凉的塞外;为了不让百姓妻离子散,她却要忍痛与父母分离,和亲到异国他乡。

她,用她那柔弱之躯,挺起了民族的脊梁,终止了血腥杀戮,避免了生灵涂炭。

即使在她死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她依

    然化作和平的天使,保佑着华夏千千万万的百姓免受战争之苦。

    中华民族,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注定免不了兴衰与荣辱;中华民族,这个素来坚强不屈的民族,注定在存亡的时刻,从来都不缺少为了民族流血甚至牺牲的英雄。

无论是冬天里席卷半个中国的雪灾,还是刚刚发生的倾举国之力,牵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汶川地震,总有那么多勇于奉献,勇于牺牲的人们站出来。

无论是在地震第一线,踏着残垣与断壁,给黑暗中的人带去光明与希望的武警官兵们;还是在城市的街头拿着募捐箱传递爱心的志愿者们;还是在无数条承载着爱心与关怀的公路,铁路上为了运送救灾物资,几天几夜没有合眼的司机们;还是在工厂里熬夜加班,赶制帐篷,食品,生活用品等等的工人们;再或者是举国上下,通过各种方式,表达着自己对受灾地区的关心与爱心的所有人们。

也许,我们无从得知他们的名字;也许,没有人知道他们身上有着怎样的故事。

但是无论是谁,听到这样的故事,都会觉得正是这些默默奉献,默默牺牲的人,才会在民族与国家存亡的时刻,力挽狂澜,排除万难,并将这种精神一脉相传。

    没有一个人可以永生,没有一个民族可以总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然而,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存有这样一份勇于奉献信念,这样一份勇于牺牲的精神,那么,即使将来我们遇到再大的风雨,我们都可以说,我们民族之魂仍在,我们民族之魂永在!

3、北京卷

    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