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区级联考天津市河北区届九年级会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20366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3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区级联考天津市河北区届九年级会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全国区级联考天津市河北区届九年级会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全国区级联考天津市河北区届九年级会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全国区级联考天津市河北区届九年级会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全国区级联考天津市河北区届九年级会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区级联考天津市河北区届九年级会考化学试题.docx

《全国区级联考天津市河北区届九年级会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区级联考天津市河北区届九年级会考化学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区级联考天津市河北区届九年级会考化学试题.docx

全国区级联考天津市河北区届九年级会考化学试题

【全国区级联考】天津市河北区2018届九年级会考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长时间敞口放置,质量会增加且有其他物质生成的是

A.氢氧化钠B.浓盐酸

C.浓硫酸D.大理石

2.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检查气密性

B.蒸发食盐水

C.点燃酒精

D.称取氢氧化钠固体

3.下列化肥从外观即可与其它化肥区别的是

A.硫酸钾B.硝酸铵

C.氯化钾D.磷矿粉

4.如表为一些常见食物汁液的近似pH,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食物

苹果汁

葡萄汁

牛奶

鸡蛋清

pH

2.9~3.3

3.5~4.5

6.3~6.6

7.6~8.0

A.葡萄汁的酸性比苹果汁强

B.苹果汁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C.牛奶和鸡蛋清都显碱性

D.胃酸过多的人应多吃葡萄

5.下列有关酸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A.敞口放置浓盐酸和浓硫酸质量都减小

B.浓盐酸、浓硫酸都能使纸张炭化

C.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

D.浓盐酸、浓硫酸都可用来干燥氢气

6.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B.能去除油污,可作炉具清洁剂

C.氢氧化钠溶液遇石蕊溶液变红D.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7.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应用一定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A.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

C.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8.试管内壁残留有下列物质,不能通过用稀盐酸浸泡除去的是

A.盛放过石灰水后留下的白色固体

B.盛放过生锈铁钉后留下的棕色固体

C.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后留下的红色固体

D.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留下的蓝色固体

9.能将氯化钙、盐酸、氢氧化钾三种溶液鉴别出来的试剂是

A.碳酸钠溶液B.苛性钠溶液C.硝酸钾溶液D.氯化钠溶液

10.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A.C、CO2、COB.H2O2、O2、H2O

C.CuO、Cu、Cu(NO3)2D.NaOH、NaCl、NaNO3

11.常温下,某种无色溶液加入少量镁粉,即有无色气体放出。

若另取少量该溶液,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过滤、将滤液蒸干结果得到一种与氯化钠成分相同的晶体,由此推断该溶液可能是

A.碳酸钠和硫酸B.稀盐酸和碳酸钠

C.稀盐酸和硫酸钠D.氯化钠和稀盐酸

12.已知碳酸镁在空气中煅烧可生成氧化镁和二氧化碳。

现有镁粉和碳酸镁混合物,将该混合物充分煅烧。

若煅烧前后固体质量不变,则原混合物中镁粉所占的质量分数为

A.22%B.44%

C.66%D.88%二、多选题

13.某村庄使用的氮肥是含有杂质的氯化铵,该化肥含氮量为28%。

则这种氮肥可能含有的杂质是

A.NH4HCO3B.(NH4)2SO4

C.NH4NO3D.CO(NH2)2

14.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就可鉴别出来的是

A.硫酸钾、硝酸钡、碳酸钠、盐酸

B.盐酸、硫酸铜、硝酸钾、硫酸钠

C.硝酸钠、硫酸钠、盐酸、硫酸镁

D.氯化铁、盐酸、氯化钠、氢氧化钠

15.某同学发现,上次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胶塞。

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及变质程度进行了探究,其中同学们的实验设计及结论正确的是

A.取样,在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如果溶液呈红色,则溶液未变质

B.取样,在溶液中滴入足量稀盐酸,如果没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未变质

C.取样,在溶液中加入过量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钡溶液,如产生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呈红色,则溶液未完全变质

D.取样,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呈中性)同时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如产生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呈红色,则溶液未完全变质三、填空题

16.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酸、碱、盐。

请按要求写出下列物质(或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1)调味品食盐___________;

(2)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碳酸氢钠___________;

(3)汽水里含有的碳酸___________;

(4)可用作消毒剂的高锰酸钾___________;

(5)家庭装饰材料大理石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

(6)养花和种菜时,有时要施用化肥磷矿粉,磷矿粉的主要成分磷酸钙___________。

17.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

(1)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_______7(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根据曲线判断,该反应是将___________(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滴入___________中。

(3)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5mL时,此时该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将8Og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与一定质量的10%的稀盐酸相混合,滴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紫色,则稀盐酸的质量为__________73g(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18.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氧化钠与三氧化硫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

(3)硫酸铜溶液与硝酸钡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

19.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1)ZnSO4(H2SO4)____________________

(2)Cu(CuO)____________________

(3)KCl(K2CO3)____________________四、流程题

20.人们曾用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参与反应且不溶于水)和纯碱为原材料制取烧碱,制取流程如下图所示。

(1)写出步骤①、②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2)固体A的成分可能是纯净的氢氧化钠,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1.现代工业常以氯化钠为原料制备纯碱,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问题:

(1)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________反应。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整个生产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五、推断题

22.某无色溶液由澄清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两种溶液组成。

(1)若取适量样品溶液放入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无色。

则溶液的组成是________(填名称)。

(2)若取适量样品溶液放入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再向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观察到有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由此可知该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过滤,滤液仍为红色,滤液中除酚酞以外,还一定含有的溶质为_________(填化学式)。

(3)在

(2)的基础上,为确定样品溶液的组成,取适量样品溶液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再滴加酚酞溶液,若溶液呈无色,证明样品中还含有__________(填化学式)。

23.现有A、B、C、D、E五种溶液,它们分别是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中的一种。

鉴别它们可按下图所示的步骤进行,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A、B、C中的溶质分别是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

(填化学式)

(2)用X鉴别D、E时,X可以选用不同的物质。

①若X为稀盐酸,写出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X为氯化钙溶液,写出有沉淀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实验题

24.如图中的A~E是初中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几种装置,按要求回答问题。

(1)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装置为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装置为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七、计算题

25.某工厂化验室用15%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一定量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40g,洗涤后的溶液呈中性。

这一定量石油产品中含H2SO4的质量是多少?

__________

26.某化工厂新进一批工业用盐,该工业用盐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杂质为氯化钡。

为测定其中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做如下实验:

取20.8g该工业盐加入足量水使其全部溶解,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4.2%的硫酸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沉淀2.33g。

请根据实验计算:

(1)加入硫酸钠溶液的质量为多少克______?

(2)该工业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

参考答案

1.A

【解析】

A、氢氧化钠溶液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因此溶液质量增大,故正确;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而导致质量减小,故错误;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质量增加,但是不会生成新的物质,故错误;D、大理石长时间敞口放置不会发生变化,质量不变,故正确。

故选A。

2.D

【解析】

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反之则相反,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要用火柴引燃,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氢氧化钠有腐蚀性,称量时要放在玻璃器皿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3.D

【解析】

硫酸钾、硝酸铵、氯化钾从外观看均为白色或无色晶体,只有磷矿粉是灰色或褐色粉末,故与其它化肥从外观看与磷矿粉不同。

故选D。

4.B

【解析】

A、葡萄汁的pH为3.5~4.5,呈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故错误;B、苹果汁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故正确;C、牛奶的pH为6.3~6.6,鸡蛋清pH为7.6~8.0,都呈碱性,故错误;D、葡萄汁呈酸性,胃酸过多的人不应多吃葡萄,故错误。

故选B。

点睛: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5.C

【解析】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质量增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质量减小,故A错误;B、浓盐酸不具有脱水性;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以使纸张炭化,故B错误;C、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与铁锈中的氧化铁反应,所以都可用于除铁锈,故C正确;D、浓盐酸不具有吸水性,不能做干燥剂;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做干燥剂,故D错误。

故选C。

6.C

【解析】

A、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选项说法正确;B、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氢氧化钠溶液能去除油污,可作炉具清洁剂,故选项说法正确;C、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石蕊溶液变蓝,故选项说法错误;D、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7.C

【详解】

A、氢氧化钙与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该应用一定与中和反应原理有关,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铝与胃液的主要成分盐酸反应,为中和反应,该应用一定与中和反应原理有关,不符合题意;

C、用熟石灰、硫酸铜和水配制波尔多液,是碱与盐的反应,不符合中和反应的概念,该应用一定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符合题意;

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反应,属于中和反应,该应用一定与中和反应原理有关,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8.C

【解析】

A、盛过石灰水后留下的白色污物,是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不溶于水的碳酸钙,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溶液,能用稀盐酸浸泡除去,故选项错误;B、盛放过生锈铁钉后留下的棕色物质,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能用稀盐酸浸泡除去,故选项错误;C、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后留下的固体物质是铜,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不能与稀盐酸反应,不能用稀盐酸浸泡除去,故选项正确;D、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留下的蓝色固体,是生成的氢氧化铜,氢氧化铜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能用稀盐酸浸泡除去,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能用稀盐酸浸泡除去的物质能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物,凡是不能用稀盐酸浸泡除去均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9.A

【解析】

A、碳酸钠与氯化钙可以产生白色碳酸钙沉淀,与氢氧化钾不反应而无明显现象,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二氧化碳;碳酸钠溶液与三种溶液混合时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因此,使用碳酸钠可能一次鉴别出三种溶液;故A正确;B、氢氧化钠与氯化钙、氢氧化钾不能发生反应,混合时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钠与盐酸混合时因生成氯化钠溶于水而无明显现象;因此,氢氧化钠与三种溶液混合均无明显现象,故使用氢氧化钠不能鉴别三种溶液;故B不正确;C、硝酸钾与氯化钙、氢氧化钾、盐酸均不能发生反应,因此,硝酸钾与三种溶液混合时均无明显现象;故使用硝酸钾不能鉴别三种溶液;故C不正确;D、氯化钠与氯化钙、氢氧化钾、盐酸均不能发生反应,因此,氯化钠与三种溶液混合时均无明显现象;故使用氯化钠不能鉴别三种溶液;故D不正确。

故选A。

点睛:

进行物质的鉴别时,所选取的试剂一定能与待鉴别的物质混合后能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鉴别才能完成。

10.D

【详解】

A、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水,水分解生成氧气;

C、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氧化铜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硝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

D、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硝酸钠不能转化成氯化钠。

选D

【点睛】11.C

【解析】

A、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共存,故错误;B、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共存,故错误;C、在稀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加入少量镁粉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若另取少量该溶液,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将滤液蒸干会得到氯化钠晶体,故正确;D、在氯化钠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加入少量镁粉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若另取少量该溶液,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氯化钡和氯化钠、盐酸都不反应,故错误。

故选C。

12.B

【详解】

解:

设原混合物中镁的质量为x,碳酸镁的质量为y。

根据①2Mg+O2

2MgO,可以计算出镁条燃烧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为

;根据②MgCO3

MgO+CO2↑,可以计算出碳酸镁分解生成的氧化镁质量为

,根据题意得:

+

=x+y,解得:

x∶y=11∶14,

则原混合物中镁粉的质量分数为:

×100%=44%。

故选B。

【点睛】

根据镁和碳酸镁在空气中煅烧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剩余固体是氧化镁,根据已知条件“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同”列出等式,就可计算出原混合物中镁粉的质量分数。

13.CD

【解析】

解:

氯化铵的含氮量为:

×100%≈26%,含有杂质的氯化铵的含氮量为28%,说明杂质的含氮量高于28%;A、碳酸氢铵的含氮量为:

×100%≈18%,不符合要求;B、硫酸铵的含氮量为:

×100%=21%,不符合要求;C、硝酸铵的含氮量为:

×100%=35%,符合要求;D、尿素的含氮量为:

×100%≈47%,符合要求。

故选CD。

14.AD

【解析】

A、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硝酸钡;与碳酸钾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硫酸钾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B、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与其他三种溶液混合没有明显现象,盐酸、硝酸钾、硫酸钠两两混合也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C、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都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D、观察颜色,黄色的是氯化铁溶液;将氯化铁溶液与其余三种溶液混合,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向产生的沉淀中滴加剩余溶液中的一种,若沉淀溶解,则加入的是盐酸,剩余的是氯化钠,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

故:

AD。

点睛:

在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中,首先观察有无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若有,将有颜色的溶液鉴别出来,然后再借用这种溶液鉴别其它溶液;若都没有颜色就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分析鉴别。

15.BD

【解析】

A、取样,在溶液中滴加酚酞,酚酞遇碱变红色,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所以不论溶液变质与否,酚酞都不会呈无色故A设计不合理;B、取样,在溶液中滴入足量的稀盐酸,如果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没有碳酸钠,则可证明该溶液未变质,故B设计合理;C、取样,在溶液中加入过量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钡溶液,如产生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呈红色,则溶液未完全变质,说法错误;碳酸钠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则溶液完全变质,上层清液呈红色,故C不设计合理;D、取样,在溶液中加入过量滴有酚酞的氯化钡溶液,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钡,碳酸钠完全反应后,氯化钡、氯化钠溶液都呈中性,若上层清液呈红色说明溶液中有氢氧化钠,所以如果产生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呈红色,则溶液未完全变质,故D设计合理。

故选BD。

16.NaClNaHCO3H2C03KMn04CaC03Ca3(P04)2

【解析】

(1)调味品食盐是氯化钠,其化学式为:

NaCl;

(2)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

NaHCO3;(3)汽水里含有的碳酸的化学式为:

H2CO3;(4)可用作消毒剂的高锰酸钾的化学式为:

KMnO4;(5)家庭装饰材料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化学式为CaCO3;(6)磷矿粉的主要成分磷酸钙,其化学式为:

Ca3(PO4)2。

17.等于NaOH+HCl=NaCl+H20氢氧化钠溶液盐酸HCl和NaCl等于

【解析】

(1)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pH=7;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Cl+NaOH=NaCl+H2O;

(2)根据曲线判断,溶液的pH逐渐增大,是向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3)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原理是:

HCl+NaOH=NaCl+H2O,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5mL时,溶液仍为酸性,所以是氢氧化钠只和部分盐酸反应,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化学式为:

HCl、NaCl;(4)将8Og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与一定质量的10%的稀盐酸相混合,滴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紫色,说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设需要稀盐酸的质量为x,则:

HCl+NaOH=NaCl+H2O

35.540

x=73g。

18.Fe2O3+6HC1=2FeCl3+3H2O2NaOH+SO3=Na2SO4+H2OCuSO4+Ba(NO3)2=Cu(NO3)2+BaSO4

【解析】

(1)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1=2FeCl3+3H2O;

(2)氢氧化钠与三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SO3=Na2SO4+H2O;(3)硫酸铜溶液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和硫酸钡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SO4+Ba(NO3)2=Cu(NO3)2+BaSO4

19.Zn+H2SO4=ZnSO4+H2↑(答案合理即可)CuO+H2SO4=CuSO4+H2O(答案合理即可)K2CO3+2HCl=2KCl+H2O+CO2↑(答案合理即可)

【详解】

(1)可利用足量的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然后过滤即可,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答案合理即可);

(2)要除去铜中的氧化铜,,可利用氧化铜与足量的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和水,然后过滤即可,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H2SO4=CuSO4+H2O(答案合理即可);

(3)要除去KCl溶液中的K2CO3,实质就是除去碳酸根离子,可利用K2CO3溶液与适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碳和水,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K2CO3+2HCl=2KCl+H2O+CO2↑(答案合理即可)。

【点睛】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0.CaCO3

CaO+CO2↑CaO+H2O=Ca(OH)2NaOH和Na2CO3NaOH和Ca(OH)2

【解析】

(1)步骤①是贝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在高温的情况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

CaO+CO2↑;步骤②氢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2)步骤③中,若加入的碳酸钠溶液恰好反应,则固体A的成分是纯净的氢氧化钠;若加入的碳酸钠溶液过量,则固体A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若加入的碳酸钠溶液不足,则固体A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所以固体A的成分可能是纯净的氢氧化钠,还可能是NaOH和Na2CO3;NaOH和Ca(OH)2。

21.

分解NaCl+NH3+H2O+CO2=NH4Cl+NaHCO3↓CO2、NH3

【详解】

(1)反应③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了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

;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三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2)反应②是饱和食盐水中的氯化钠、水与氨气、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沉淀和氯化铵,反应的方程式是:

NaCl+NH3+H2O+CO2=NH4Cl+NaHCO3↓;

(3)通过分析反应原理可知,氨气、二氧化碳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所以整个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NH3、CO2。

22.盐酸和氯化钠溶液Na2CO3+Ca(OH)2=CaCO3↓+2NaOHNa2CO3Ca(OH)2和NaOHNaCl

【详解】

(1)样品溶于水加入酚酞试液为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碱性物质,所以溶液的组成是:

盐酸、氯化钠溶液;

(2)取适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可能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也可能是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溶液,再向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观察到有沉淀产生,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OH)2=CaCO3↓+2NaOH;

(3)为确定样品组成,取适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过量的氯化钙能将溶液中含有的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若加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则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若加入酚酞试液不变色,则样品中含有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