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学案例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72648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经营学案例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案例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案例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案例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案例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经营学案例分析.docx

《商业银行经营学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经营学案例分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商业银行经营学案例分析.docx

商业银行经营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题举例:

1、美国次贷危机

当美国经济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和2001年“9·11”事件的双重打击下呈现衰退危险时,美国政府为挽救经济采取低利率和减税等一系列措施。

这些措施使大量资金涌入寂静10年的房地产市场。

随着资金的不断涌入,房地产价格一路攀升。

不少投资人通过贷款购置第二套甚至第三套房产,同时大批没有归还能力的贷款者和有不良还款记录者也向银行申请次级按揭贷款以购置房产。

房价的高涨使银行对发放贷款进展了一系列的“创新〞。

“创新〞包括:

购房无须提供首付,可从银行获得全部资金;贷款的前几年只归还利息,不用归还本金;对借款人不做信用审核;利率浮动。

当银行手中持有大量未来可能违约的按揭贷款时,银行那么将这些不良按揭贷款打包出售,再由华尔街投行将其证券化,包括设计成诱人的金融衍生品出售给全球投资者。

然而从2006年年底开场,由于美国房产价格下跌,很多借款人无力归还债务,致使次贷危机爆发。

试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

2、案例:

某商业银行的利率敏感性分析资料:

利率敏感性分析表

  单位:

百万元

0~1月

1月~3月

3月~6月

6月~12月

利率不敏感工程

合计

资产

现金及存放同业

0

0

0

0

1320.5

1320.5

短期金融工具

150.4

0

0

0

0

150.4

证券投资

30

282

96.1

165

2637

3210.1

商业贷款

2728.1

264.9

549.1

273.2

66.4

3881.7

个人贷款

230.7

347.6

589.7

905.1

1141

3214.1

不动产贷款

29.8

58.1

82.4

197

1804.5

2171.8

其他

0

0

0

56

611.2

667.2

资产总额

 

 

 

 

14615.8

负债及权益

 

 

 

 

 

 

活期存款

0

0

0

0

3163.2

3163.2

计息支票

2911.9

0

0

0

0

2911.9

储蓄存款

0

0

0

0

684.3

684.3

小额存单

134.1

208.5

277.8

428.9

884.5

1933.8

其他存款

38

122.7

140.7

476.7

388.3

1166.4

大额CD

279.4

861.8

848.5

1073.3

144.8

3207.8

短期借款

337.9

18

0

0

0

355.9

其他负债

0

0

3.2

13.5

92.4

109.1

权益

0

0

0

0

1083.4

1083.4

负债及权益总额

 

 

 

 

 

14615.8

根据以上某商业银行的利率敏感性分析资料:

〔1〕计算期间缺口。

〔2〕在未来一年中,市场利率如何变化对该行有利?

〔3〕如果预测未来利率将出现相反变化,该行应如何避险?

〔1〕0~1月:

3169-3701.3=-532.3

1~3月:

952.6-1211=-258.4

3~6月:

1317.3-1270.2=47.1

6~12月:

1596.3-1992.4=-396.1

〔2〕1~3月,利率下跌。

3~6月,利率上涨。

6~12月,利率下跌

〔3〕在1~3月,营造正缺口;3~6月,营造负缺口;6~12月,营造正缺口。

3、案例:

美国的货币中心银行增资以抵御坏债带来的风险

1982年,世界经济的衰退导致开展中国家出口猛烈下降,进而致使其偿债发生困难。

美国银行持有的第三世界的债务超过了1000亿美元,债务国大多数是拉丁美洲国家,特别是巴西和墨西哥。

花旗银行、制造商汉诺威银行、美洲银行、大通曼哈顿银行、化学银行、J.P.摩根、银行家信托以及芝加哥银行等,都是对第三世界的大贷款者。

1982年,当对第三世界国家违约的忧虑与日俱增时,人们担忧美国的银行体系会因此而崩溃,因为,许多货币中心银行所持有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债务量大大超过了它们的资本金。

在管理者的鼓励下,货币中心银行将核心资本从1981年占资产的4.2%增加到现在的7%以上。

此外,这些银行一直把一局部收入提存以增加它们的贷款损失准备,用来弥补这次债务危机的损失。

尽管在第三世界债务上遭受的损失是巨大的,大降低了它们尤其是大的货币中心银行的盈利,但由于增加了资本金,提高了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了人们对银行的信心,银行体系还是经受住了风暴。

该案例说明了什么?

为何充足的银行资本能降低银行经营风险?

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补充银行资本金?

4、案例:

开展银行的失败

开展银行〔以下简称海发行〕于1995年8月18日开业,注册资金16.77亿元人民币〔其中外币折合人民币3000万元〕。

股东有43个,主要股东为省政府、中国北方工业总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首都国际机场等,由省政府控股。

一开场,海发行的开展势头确实让人称羡。

据1997年"年鉴"称,该银行收息率为90%,未发生一笔呆滞贷款,与境外36家银行及共403家分支行建立了代理关系,外汇资产规模1.7亿美元……应该说,在整个金融界连续30多个月存款下降的情况下,海发行的成绩确实引人注目。

不久,一项赋予开展银行历史重任的大事发生了。

1997年12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中国人民银行省分行发布公告,宣布关闭市人民城市信用社等5家违规经营、严重资不抵债、已不能支付到期债务的城市信用社。

其债权债务由海发行托管。

全省其余29家信用社除一家仍独立经营外,全部并入海发行。

次日,海发行即向全社会发出公告,宣布兼并和托管的有关事宜。

此事是1997年全国金融改革会议召开后出现的第一桩大事。

有消息称,兼并之后,海发行的股本金已由最初的16.77亿元增长为106亿元,存款余额为40亿元,债务为50亿元,实力大为增强。

但与此同时,人们也在担忧:

海发行能不能把城市信用社这个沉重的包袱背起来,会不会救人不成反被所救的人拖下深渊。

别的不说,光是兼并后银行职员就成倍增长,达3000多人。

事实证明,人们的担忧不无道理。

起初,仿佛一切都照常进展着,但1998年春节过后,不稳定的因素开场出现了。

一大早,在海发行的营业网点排成长队的取款人便成为一个话题,而且传闻越来越多、越传越玄……有鼻子有眼的传闻加剧了人们心理的恐慌,恐慌的心理又反过来增加了储户的取款。

于是,金融界十分避讳、社会十分担忧的现象——挤兑,开场在海发行出现了。

造成挤兑的原因很简单,海发行的信用度降低了。

人曾骄傲地说,银行的密度在全国最大,银行的数量多过了米铺。

但正因如此,使的银行走上了恶性竞争的道路。

在海发行未兼并托管城市信用社之前,各信用社无一例外地采取了高息揽储的方式吸引存款,有的年利率高达25%。

这也直接造成了多数城市信用社高进低出,食储不化的结果,只有靠新的高息存款支付到期的存款,然后再吸入高息存款,进入了严重违背商业规律的恶性循环。

于是,资不抵债、入不敷出,无法兑付到期存款,成了信用社的通病,并严重影响社会安定。

这也正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海发行兼并托管信用社的最直接原因。

海发行兼并诸多城市信用社后,明确规定,只保证28家信用社储蓄存款本金和合法利息的支付。

对于托管的5家被关闭信用社的储蓄,也大致如此,而单位存款那么被视为所欠债务,在债权债务清算后进展清偿。

应该说,这些措施也有其合理性,尤其是按国家正常利率付息本来就是符合国家的规定。

但一些谋求“钱生崽〞的老百姓却不这样想,他们将钱存入信用社,就是为了获高息。

这就使许多问题变得复杂了。

最初是到期的储户取款,不在海发行续存。

出来的多,进去的少,市民源源不断地提款使海发行有些捉襟见肘了。

未到期的储户也开场提前取款。

某公司的一职员,为提前兑现存款,将定期变为活期,牺牲利息3万多元,还连称“胜利大逃亡〞。

类似情况不在少数。

海发行有的营业部,光是定期变为活期,三四个月节省的利息就接近100万元。

越往后,取存款就越难,海发行规定的每次取款数额越小,上个月还是每周可取3次,每次限额2000元,下个月就是每周取两次,每次限额500元,甚至是200元。

每次去取钱所需等待的时间与数额之比成了反比例。

取款人自然就在海发行的营业部闹开了,指着银行里写的“存款自愿,取款自由〞的承诺骂起来。

最惨的是那些以单位名义存款的机构,领导一个劲儿地催财务人员要钱。

而银行部规定,首先保证老百姓私人存款的兑付……

于是海发行的存贷业务,似乎只剩支付局部储户的本金和利息了。

为了应付越来越多的挤兑者,海发行一些营业部又开场高息揽储,开出的年利率达18%。

这种承诺,在国家利息频频下调之际,显得十分反常。

有过取款痛苦的人们,也没有再将钱存入的念头和举动,海发行只得加大向债务人讨债的力度。

但银行是贷款容易收贷难,更何况好多债都成了空在那里的房地产,哪来的钱还贷?

要在解决问题,显然是没有出路。

于是海发行将眼光投入了岛外。

继1996年在设立分行以后,1998年5月,海发行又在设立分行,想以岛外的储蓄缓解岛兑付的压力。

但一切并未如人愿。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1998年6月21日关闭开展银行,收缴其总行及其分支机构的"金融机构法人许可证"、"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和"经营外汇业务许可证",停顿其一切业务活动,由中国人民银行依法组织成立清算组,对开展银行进展关闭清算;同时指定中国工商银行托管开展银行的债权债务,对境外债务和境居民储蓄存款本金及合法利息保证支付,其余债务待组织清算后偿付。

结合案例,请答复:

(1)你认为在案例中开展银行正经历着什么风险?

进一步分析。

〔2〕开展银行的案例,可以总结出哪些经历教训?

5、案例:

日本幸福银行破产案

日本金融再生委员会1999年5月23日正式宣布,总部设立在大阪的地方银行——幸福银行破产,由政府接收。

这是自日本金融破产法案生效以来第二家宣告破产倒闭并由金融再生委员会委任破产管理人的地方银行。

金融当局说,在稽核幸福银行的账户后发现,截至1998年9月,该银行资本亏损到达569亿日元,包括所持的证券的亏损;到1999年3月底,自有资金率只有0.5%。

幸福银行有50年的历史,在日本国有110家分支机构,2000多名员工。

过去三年一直亏损,日本金融监管部门曾要求该银行立即增加资本,该银行总裁江川笃明也提出动用私人财产挽救银行,但该银行终究还是逃脱不了倒闭的厄运。

根据案例,答复以下问题:

〔1〕资本金对于银行来说,意味着什么"

〔2〕日本幸福银行由资本金造成的风险对中国商业银行有什么借鉴意义"

6、案例:

汇丰集团的经营战略

汇丰银行集团成立于1991年,总部设在伦敦,汇丰银行集团是一家英资的金融控股公司,也是全球著名的跨国金融机构之一,它的股票除了在伦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之外,还要将其股票到纽约上市,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5家区域性银行。

汇丰集团是全球领先的国际银行及金融效劳机构之一,积极拓展网络金融效劳,加快了其实施全球“网络金融超市〞的步伐。

在亚太区、欧洲、美洲、中东及非洲通过当地历史悠久的公司而经营个人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及保险业务。

其5500多个办事处遍设全球,职员超过13万人,遍布81个国家和地区。

汇丰集团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经营信息通讯网,并通过该网络运作全球最大的专用自动柜员机网。

汇丰集团的业务经营围主要有:

个人零售银行、工商企业银行、投资银行、私人银行、贸易融资效劳、现金管理、财产及资本市场效劳、保险、消费及商业融资、退休基金及投资基金管理、信托效劳、证券托管效劳等。

根据案例答复:

汇丰银行集团确立了什么样的金融开展战略?

并加以分析。

7.根据A、B两家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A、B两家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并就如何调整资产负

债构造使银行经营更加稳健谈谈自己的看法。

8.A分行头寸调度案例

某股份制商业银行A分行行长在星期二上午审阅星期一营业终了轧出的“头寸表〞时,发现该行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仅有270万元。

这时,他马上找来方案科长询问头寸短缺情况。

方案科长认为,目前头寸短缺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春节将至,客户提存增加,导致该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急剧下降。

更严峻的是,昨日同业清算说明,A分行应支付中国农业银行B分行的清算逆差高达760万元。

考虑到今天开门后提现的可能,已与B分行协商推延3日支付。

现在正着手筹措资金,但用哪种方式还没有确定,正准备向行长请示。

行长听取汇报后,当即与方案科长商议如何在目前头寸短缺的情况下,迅速弥补资金缺口。

方案科长按照商业银行公认的顺序提出弥补缺口的途径:

自有资金→组织存款→系统申请资金调拨→同业拆借→向资金市场借款→发行金融债券→再贴现→向中央银行借款。

经分析,系统申请资金调剂、同业拆借、向资金市场借款和向中央银行借款是弥补资金缺口的可行途径。

当天下午,方案科长按选定目标开场筹资。

首先是向上级行申请调入资金,得到的答复是:

由于其他分行欠缴应汇差资金,该收的资金未收到,目前没有能力进展资金调剂。

次日上午,方案科长又向本市略有节余资金的中国建立银行请求同业拆借,得到的答复是:

几天后有数笔大额存款到期,目前节余的资金不能动用。

次日下午,方案科经办人员又从资金市场得悉,要求拆入的银行为数众多,有意向拆出者甚少,于是,从这一渠道获取资金的希望也落空。

第三日上午,方案科经办人员带着最后的希望来到中央银行申请借款800万元,为期5日。

在熬过这几天艰辛的日子后,A分行的决策人员都觉得,在头寸调度时,依靠中央银行这条渠道是最为可靠的。

10天之后,基层营业机构报来几家企业申请生产周转贷款820万元的方案,方案科立即着手安排资金。

在本行可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直接向中央银行申请800万元。

但这次中央银行的答复是目前再贷款“窗口〞对其关闭。

令商业银行感到不解的是,为什么仅隔10天,同样是800万元的贷款申请,遭遇却大相径庭?

同时,现在又该采取哪些措施来解燃眉之急呢?

这是因为中央银行的再贷款“窗口〞通常为商业银行提供两种产品,一种是日拆性借款,二是季节性借款。

日拆性借款期较短,一般只有几天,资金来源主要是各家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余额,借款也不会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

季节性借款是中央银行为满足社会季节性的信用需求,向流通中提供的短期性货币借款,一般约几个月,资金来源主要是中央银行提供的根底货币,这种借款会引起流通中货币的数倍扩,所以中央银行对其审查比拟严格。

由上述可知,A分行第一次申请的日拆性借款,所以得到满足。

但第二次申请借款是为了投放生产周转贷款,而生产贷款属于季节性信用需求,假设中央银行同意借款,就等于给流通中提供了新的根底货币,这与当时年底中央银行收缩信用规模的信贷政策不相符,所以遭到了拒绝。

思考题:

如果银行头寸缺乏,银行应该如何调整?

9.2007年9月,省三鹿奶业集团仍然处在其辉煌的顶峰,三鹿奶业集团在此时准备购入一台先进的进口生产设备,需要550万元现金。

经过董事会决议,以三鹿奶业集团下属的一间厂房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

因此三鹿奶业集团财务部经理先生于11月10日,向市X银行提交了贷款申请。

X银行的王经理负责此项业务,王经理已经同三鹿奶业集团的财务经理先生开展了多项业务,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当王经理再看三鹿奶业集团的抵押贷款申请时,根本上同意这项贷款,但是他对抵押贷款的抵押物有些担忧。

三鹿奶业用来作为抵押物的厂房已经有8年的历史,其账面价值为500万,该厂房的实际价值要小于其账面价值。

但是,王经理通过与三鹿奶业集团的几次业务,认为三鹿奶业集团一直都是一个信用良好、业绩不错的企业,因此,就同意这项以账面价值为500万元的厂房作为抵押物为期1年的抵押贷款。

2008年9月,三鹿奶业集团因"毒奶粉"事件,面临破产,无力归还X银行的550万元的抵押贷款本息。

因此X银行按合同得到了三鹿奶业集团下属的这家账面价值为500万元的厂房,并准备出售这家厂房来弥补损失。

但是,对该厂房重新估值后,X银行发现这家厂房的市场价值只有330万元,X银行蒙受了损失。

试答复以下问题:

1.商业银抵押贷款中抵押物应具备什么条件?

2.根据案例,X银行在对三鹿奶业集团的这项抵押贷款业务操作中涉及了哪几个操作要点,其存在着怎样的问题?

10.巴林银行倒闭

1763年,弗朗西斯•巴林爵士在伦敦创立了巴林银行,它是世界首家“商业银行〞,既为客户提供资金和有关建议,自己也做买卖。

1995年,巴林银行宣告倒闭,以一英镑卖给了荷兰银行集团。

230多年的历史的破灭,导火线只是一个交易员,里森。

1993年,年仅26岁、几乎无衍生品方面专门训练的尼克•里森被任命为巴林银行新加坡期货〔BFS〕的结算部主管兼场交易经理,主要职责是在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SIMEX〕和日本大阪证券交易所〔OSE〕之间进展日经指数〔Nikkei〕期货套利以及在SIMEX和东京证券交易所〔TSE〕之间进展日本国债期货套利。

一直以来,巴林银行有一个“99905”的错误账户,专门处理交易过程中因疏忽而造成的错误,BFS将记录下来的所有错误发往伦敦。

但后来,伦敦总部通知BFS另设一个错误账户〔即“88888”账户〕,记录较小的错误,并自行在新加坡处理。

几周后,又通知要求BFS按老规矩办,将所有错误直接报告伦敦总部。

但“88888”账户却未被删除,而是保存在电脑中。

到1993年年中,“88888”账户累计亏损已达2000万英镑。

  为了对付巴林银行部审计员的查账,以及SIMEX每天追加保证金的要求,1994年1月—1995年2月,里森在SIMEX同时卖出日经225指数期货的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即卖出鞍马式期权组合〔协定价在18000—22000之间〕,使其收入与“88888〞账户中的损失相等,并让巴林银行汇出美元,为购置的期权支付初始保证金和追加保证金。

当日经225指数在19000附近小幅波动时,里森的策略可以盈利,最大利润为看涨及看跌期权的权利金之和;但一旦市场价格跌〔涨〕破盈亏平衡点时,该策略就开场亏损,风险极大。

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户震,日本股市剧烈下滑。

1月23日,日经225指数大跌1055点,BFS亏损合5000万英镑。

为了挽回损失,里森编制假账,从巴林伦敦总部骗取46亿英镑保证金,购入日经225指数3月份期货合约,卖出26000份日本政府债券期货合约。

无奈神户震后,日本政府债券价格普遍上升,2月24日,巴林共损失8.6亿英镑,远超其股本金总额4.7亿英镑。

1995年2月27日,英格兰央行宣布:

巴林银行因发生巨额亏损和财务危机而不能继续营业,将申请资产清理。

巴林银行倒闭和中航油事件两风险案例,不仅提醒了交易主体在部管理上的严重失控,也暴露了外部监管的漏洞。

  1.部管理严重失控。

  〔1〕母公司未考核员工的素质就委以重任。

里森无交易执照,无衍生品方面的专门训练。

显然,里森缺乏从事衍生品交易的专业素质,更不具备担任重要负责人的条件。

而中航油事件的主角——久霖,主要依靠母公司对国航油市场的垄断以及中航油对母公司航空煤油采购权的独揽,创造了中航油在新加坡兴旺兴旺的景象。

  〔2〕岗位安排违反控原那么,子公司个人权力缺乏制约。

根据部控制原那么,前台交易和后台结算两岗位必须由不同的人担任,但巴林总部却安排里森为BFS的场交易经理兼结算部主管,明显违反了控原那么。

在其大肆妄为、违规操作、放胆冒险的过程中,BFS竟然没有任何部门人员可以制约他的行为。

控约束丧失到此地步,风险岂能不膨胀?

巴林岂能不灭亡?

  比里森更甚,中航油集团不仅任命为子公司的高级管理者,还让他代表母公司来监管子公司。

这种经营者与监管者双重角色的岗位安排使得久霖的个人权力超过了公司制度。

正是由于个人权力超越制度约束,从上至下,风险意识淡薄,控制度形同虚设,最终导致了中航油不可防止的厄运。

  〔3〕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监视作用失效。

按巴林银行的管理体系,里森应向巴林驻新加坡的南亚地区业务经理西蒙、日本的巴林证券负责衍生工具交易主管迈克、伦敦巴林银行金融成果部负责人罗恩汇报工作。

但这种模糊的管理方式毫无监视作用,让里森可以随心所欲地处理自己的业务。

巴林银行的监管部门缺乏一个职责明确、互相协调、互相制约的运转机制,其监管工作的许多漏洞已明显违反了一个有理性的监管部门可能有的正常逻辑,这是造成巴林倒闭的深层次原因。

   〔4〕母公司发现问题不及时纠正,反而纵容。

巴林银行从一开场就完全了解里森身兼交易及结算主管的事实,鉴于里森频繁汇报的高额“利润〞,一直默认BFS的非常规运作,不仅不采取措施严加制止,还采取高奖励政策刺激交易,并源源不断汇出保证金支持。

在1994年第3季度对BFS的部审计中,巴林银行总部曾指出BFS实行的体制安排对BFS的经营可能会造成风险,但之后也未及时出台补救措施。

可以说,巴林银行高层对巴林倒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正是他们这种对子公司的违规行为置假设罔闻、放纵自流的态度推动了巴林一步步迈向深渊。

   2.外部监管存有漏洞。

  〔1〕交易场所的监控有缺陷。

巴林事件中,SIMEX的疏漏之处在于没有按会员经纪行的当地经调整可接纳资产净值而设持仓限额,造成其无法及时监视巴林的持有合约数量及保证金缴纳情况,以致后来演变成无法控制的风险。

此外,尽管SIMEX一直对BFS的操作提出问题,但鉴于巴林过去的业绩,以及为了吸引客户和实现建立亚洲金融中心的目标,对BFS采取了过度宽容和信任的态度,没有迅速采取追查行动并把问题告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这亦是造成风险扩大的一个因素。

  〔2〕政府当局的监控失效。

英格兰央行允许巴林银行与集团的巴林证券在会计财务申报上使用“单一综合〞模式,即两机构之间的资金往来可视为同一机构下不同部门之间的往来,在计算银行资本充足比率时合并计算。

这样的监管模式无法有效地执行监视职能。

另外,英格兰银行法规定,任何银行在没有通知英格兰央行之前,对单一借款人的预支金额不允许超过该银行资本的20%。

巴林银行就是在没有通知英格兰央行的情况下,对BFS预支了其银行总资本2倍的资金。

〔3〕跨国监管难题。

衍生品交易是在国际围进展,而各国政府的监管条例大都局限于本国之。

巴林事件中,英格兰央行仅负责对巴林银行的监管,而BFS却受SIMEX、TSE、OSE和东京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TIFFE〕的监视和管理,这四家交易所又分别受新加坡货币监理署和日本中央银行的监管。

三个国家分别监管不同机构,其中的SIMEX和OSE又是日经指数的交易对手。

显然,缺乏全球性的协调及信息沟通也是巴林破产的一个重要原因。

11.银行盈利能力分析

A银行相关报表数据

表1A银行1995-1997年资产负债表单位:

亿元

工程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资产

现金及存放同业

拆放同业

投资有价证券

贷款

应收帐款

固定资产

其他资产

资产合计

负债

存款

同业拆入

借入资金

应付款项

其他负债

负债合计

所有者权益

实收资本

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合计

203.75

62.00

82.00

281.00

15.00

1.80

74.60

720.15

450.00

30.00

100.00

35.00

63.00

678.00

33.75

8.40

42.15

134.55

28.70

40.00

180.00

12.00

1.15

35.7

432.10

250.00

29.00

76.00

20.00

33.00

408.00

19.00

5.10

24.10

102.64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