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地理电子课本必修.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05096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高中地理电子课本必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电子课本必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电子课本必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电子课本必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电子课本必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图版高中地理电子课本必修.docx

《中图版高中地理电子课本必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高中地理电子课本必修.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图版高中地理电子课本必修.docx

中图版高中地理电子课本必修

中图版高中地理电子课本必修1

篇一: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高中地理·必修1(中图版)复习提纲1、

(1)天体系统的级别:

『填空』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3)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物,其原因是①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

太阳稳定的光照条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②地球自身的条件:

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质量和体积适宜(有大气层),有液态水(有原始的海洋)2、(1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

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太阳辐射能贫乏区:

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和色球层,活动周期为11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①影响地球气候:

黑子的数量变化与降水的年际变化有相关性、②扰乱地球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受阻、③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和两极的极光。

3、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0度。

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度。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晨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昏线。

(3)时间计算:

东加西减。

(加减)地方时:

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4min。

时区:

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

各时区的都已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

(4)光照图的应用①据图判读节气、地球自转方向、极点。

②据图判读晨线、昏线③据图判读昼夜长短情况或极昼极夜现象④据图计算各点地方时、区时(比如北京时间)及昼长、夜长。

⑤据图判断各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关系或计算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或热水器安装角度⑥据图计算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⑦据图联系地球公转运动,考察远、近日点,公转速度等。

⑧联系其他地理环境(如大气、洋流)考察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等等。

(5)地转偏向力的规律:

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不偏。

(6)黄赤交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66°34①赤道平面:

地球自转的平面,即通过地心与地轴垂直的平面。

②黄道平面:

地球公转的平面,即公转轨道平面。

③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它的大小是2326`(7)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9)天文四季的划分依据: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气候划分:

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外部圈层:

位于地表以上,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圈层结构内部圈层:

位于地表以下,包括地壳、地幔、地核岩石圈:

包括地壳全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上地幔顶部)如右图2所示,①冷却凝固②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③变质作用④重融再生。

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见图3)引起地表形态发生改变的力量包括来自地球内部的内力和来自太阳的外力,我们统称为地质作用。

内力和外力是一对矛盾,内力形成高生低谷,而外力削低高山填平低谷,二者总是同时作用。

褶皱:

形成的地貌是高山、谷地,绝大部分山脉是褶皱山脉;喜马拉雅山地堑:

地貌常呈狭长的凹陷地带如:

渭河平原、东非大裂谷地垒:

地貌形成块状山地如:

华山、庐山、泰山风力和流水的侵蚀、沉积形成的主要地貌形态:

风力侵蚀:

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沟谷、戈壁、裸岩荒漠风力沉积:

沙丘、沙垄、黄土高原的黄土堆积流水侵蚀: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水使沟谷加宽加深、瀑布、峡谷、科斯特地貌流水沉积:

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1、(1

(2)与大气的保温作用有关的现象吸收作用:

臭氧和氧原子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3)大气运动(4)热力环流:

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5高空大气风向是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剃度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大气风向是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剃度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斜交。

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1)大气环流:

使高低纬度之间海路分布之间的水分和热量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

(2)三圈环流所对应的地面气压带风带:

全球共有7个气压带,6个风带,其中有3个低气压带。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季节移动。

北半球,大致是夏季(7月)北移,冬季(1月)南移。

(3)压带,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

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冷高压,切割副极地低气压带,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4)季风环流南亚季风:

风向:

冬季东北风,夏季西南风。

(5篇二:

高中地理必修1课本教材(人教版)第一章行星地球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有自己的运动规律。

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密切相关。

地球具有适合生命演化和人类发展的条件,因此,它成为人类在宇宙中的唯一家园。

在本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下问题。

?

地球处在什么样的宇宙环境?

?

地球是一颗什么样的行星?

?

太阳对地球有什么影响?

?

地球的运动有什么规律?

?

地球运动有哪些重要的地理意义?

?

地球具有怎样的结构?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晴朗的夜晚,当我们在户外漫步的时候,经常会情不自禁地仰望星空。

如果用肉眼或借助望远镜连续数日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在辽阔的星空背景下,除了有闪烁的恒星,圆缺变化的月球外,还有不断移动的行星和它们的卫星,以及轮廓模糊的星云;有时还可以看到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恒星。

如a、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云雾状外表的天体。

它的主要组成物质是氢。

b、行星是在椭圆形轨道上太阳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

它的质量比太阳小,本身不发射可见光,以表面放射太阳光而发亮。

c、流星体式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

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人们会看到天空某一区域在几小时、几天甚至更长时间内流星数目显著增加,有时甚至像下雨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流星雨。

d、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

果借助天文望远镜和其他空间探测手段,还可以观测到更多更遥远的恒星和星云.除了这些我们能够观测到的天体外,宇宙中还有一些弥漫于星际空间的物质,如气体、尘埃等。

所有这些天体和星际物质组成了地球的宇宙环境。

任何天体在宇宙中都有自己的位置。

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互相吸引、互相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来了解和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地球与月球组成地月系,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地月平均距离为38.4万千里。

地月系是太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太阳系。

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

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千里。

太阳系又是银河系的一部分。

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组成庞大的恒星集团——银河系。

在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2000多亿颗。

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大约为2.7万光年。

在银河系以外,还有大约10亿个同银河系相类似的天体系统,天文学家称它们为河外星系。

银河系和现阶段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统称为总星系。

它是目前人类所知道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也是目前我们能够观测到的部分。

活动按照天体系统的层次,填写下面的构图。

图1.3天体系统的层次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目前,已知太阳系有九大行星。

按照它们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

活动1.我们通用运动方向、轨道平面和运动轨迹等,来描述九大行星围绕太阳的公转运动。

试根据图1.4和表1.1回答下列问题。

表1.1九大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

(1)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方向相同吗?

(2)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轨道倾角相差大吗?

是不是近乎在同一平面上?

(3)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轨道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

(4)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有没有特殊的地方?

2、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通常将九大行星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行星三类。

图1.5是太阳系其他行星与地球的质量比和体积比,请结合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分别具有哪些特征?

(2)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有没有特殊的地方?

存在生命的行星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地球是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

为什么地球上会出现生命?

这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地球自身的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适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温度条件。

如果地球距离太阳太近,地表温度太高,由于热扰动太强,原子根本不能结合在一起,也就无法形成分子,更不用说复杂的生命物质了。

相反,如果地球距离太阳太远,地表温度太低,生命物质也无法形成。

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

原始大气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不适合生命生存的需要。

经历漫长的演化过程,地球大气转化为以氮和氧为主的、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

原来地球上没有水。

由于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地球内部温度逐渐升高,不断产生水汽。

这些水汽通过火山活动等形式逸出地表,逐渐冷却、凝结形成降水,汇聚到表面低洼地带,形成了原始的海洋。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地球上最初的单细胞生命,就出现在海洋中。

由上述可知,地球具备了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温度、大气、水、等条件,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就不足为奇了。

阅读探索地外文明为了探索地位文明的存在,人类采取了一系列办法,试图与地外智慧生物取得联系。

例如,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通过广播、电视、雷达等发射了大量无线电波,并不断地加强对地外智慧生物可能发来的电波的接收工作;人类还在送往太空的一些空间探测器上携带了不少资料。

这些资料包括人类的图像,太阳系的组成,二进制的一些基本常数,展示地球文明和风景的幻灯片,记录在镀金铜板上的各种语言、音乐等。

人类期待着地外智慧生物的回音。

图1.6早期用于与地外智慧生物联系的射电望远镜阵列示意活动现在的天文观测和实验,越来越支持这样一个观点:

宇宙间的天体,只要条件适合,就可能产生原始生命,并逐渐进化为高等生物。

假如你承担了寻找外星人的任务,你将如何在茫茫的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

需要思考的问题:

(1)生命的出现需要哪些条件?

(2)寻找一颗什么样的恒星?

(3)在这颗恒星周围的什么地方找一颗行星?

(4)这颗行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5)我的思考:

(1)

(2)(3)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为地球提供能量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尽管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达到地球,但是对于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

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请你谈谈还有哪些事例可以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阅读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4个氢原子核经过一连串的核聚变反应,变为1个氦原子核。

在这个核聚变过程中,原子核质量出现了亏损,其亏损的质量转变了能量。

太阳每秒钟由于核聚变而损耗的质量,大约为400万吨。

在过去50亿年的漫长时间里,太阳因核聚变损耗的质量是它本身质量的0.03%。

目前太阳正处于稳定的旺盛时期。

活动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致了地表不同纬度获得热量的差异。

对照图1.8和图1.9。

回答下列问题。

该图的横剖面表示的是某一时间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分布情况;纵剖面表示的是某一纬度太阳辐射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1)

(2)(3)(4)(5)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热带雨林和亚寒带森林生物量有什么差异?

问题

(1)和

(2)的结论有没有相关性?

推测和描述这两个地区的自然景观差异?

自然景观是自然环境的综合反映。

推测这两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

太阳活动影响地球人类能够直接观测到的太阳,是胎压昂的大气层。

它从外到里分为日冕、色球和光球三层。

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可以延伸到几个太阳半径,甚至更远。

它的亮度仅为光球的百万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特制的日冕仪才能看到。

色球位于光球上,呈玫瑰色,厚度约几千千米。

它发出的可见光不及光球的千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特殊的望远镜才能看到。

光球是用肉眼可以观测到的太阳表面,厚度约500千米。

地球上接收到的太阳光基本上都是有光球发射出来的。

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称为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的类型较多,其中最主要的是黑子和耀斑,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活动周期约为11年。

光球表面常出现一些黑斑点,叫做太阳黑子。

一般认为它是光球上的漩涡。

由于黑子的温度比光球表面其他地方低,所以才显得暗一些。

根据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人们发现太阳黑子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

色球的某些区域有时会突然出现大而亮的斑块,人们称之为耀斑,又叫做色球爆发。

它是太阳大气高度集中的能量释放过程。

一个大耀斑可以在几分钟内发出相当于10亿颗氢弹爆炸所产生的能量,把很强的无线电波,大量的紫外线,X射线射出,并抛出大量的高能粒子。

篇三: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归纳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归纳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1、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依次是:

总星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2、太阳系:

1)组成成员:

太阳(中心天体)、八颗行星及卫星、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及行星际物质组成。

2)按八颗行星的分类,写出八大行星的名称:

类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

木星、土星远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3)在火星和木星之间有小行星带。

3、地球:

1)普通性:

在太阳系八颗行星中,就大小和质量而言,地球在太阳系中并不显眼。

2)特殊性:

存在生命:

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自身物质条件体积、质量适中——有适合生物生长的大气存在生命的条件原始海洋的形成——水外部条件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黑子(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耀斑(出现在太阳大气的色球层)太阳活动的周期为11年。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黑子与降水②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

耀斑爆发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甚至中断③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产生磁暴现象、出现极光现象④产生自然灾害:

地球上的水旱灾害3、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为地球提供光和热,是地球上大部分能量的直接和间接来源,如煤、石油。

2)维持地表温度,为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提供了能量。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运动的特点:

地球运围绕中心动自转运动公转运动太阳地轴自西向东北逆南顺自西向东恒星日(真正周期)恒星年(真正周期)回归年角速度:

15°/小时,南北极点为0近日点:

(1月初)快远日点:

(7月初)慢太阳日(昼夜更替的周期)线速度:

赤道最大,向两级递减方向周期速度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书本18页图1-3-5)黄赤交角:

概念:

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度数:

目前是23°26′产生的影响: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图自画)(书本19页图1-3-6)回归年:

是以春分日为参考点的。

太阳连续两次通过春分日的时间间隔。

…………………………………………23°26′N0°………………………………………23°26′S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晨昏线晨线:

由黑夜到白天1)产生昼夜更替昏线:

由白天到黑夜昼夜更替周期:

24时意义:

使地面白天增温不至于过分炎热,夜晚冷却时不至于过分寒冷,保证了地球上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2)产生地方时①定义:

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叫地方时。

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②特点:

东早西晚15°/时4°/分钟③计算公式:

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时差(东“+”西“—”)④区时:

①定义:

每一时区,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区区时。

5、计算公式:

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西“—”)6、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地方时3)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偏移规律:

沿运动方向,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无偏转4)地球呈椭球体也和地球自转有一定关系5、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书本21页)概念: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

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出现在正午。

规律:

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度正午太阳高度角总是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昼夜长短的变化:

变化规律:

(以北半球为例)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大于夜长,并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半球则相反。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春分日(3月21日前后)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昼长小于夜长,并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极夜;南半球则相反。

二分二至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节气春分秋分夏至北回归线最大值: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最小值:

南半球冬至南回归线最大值: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最小值:

北半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