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唯物辩证法习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19265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原理唯物辩证法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唯物辩证法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唯物辩证法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唯物辩证法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唯物辩证法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原理唯物辩证法习题.docx

《马克思主义原理唯物辩证法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原理唯物辩证法习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原理唯物辩证法习题.docx

马克思主义原理唯物辩证法习题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

A.批判继承的观点B.对立统一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2.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是指(B)

A.决定论和非决定论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是(C)

A.是否承认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的B.是否承认事物都是发展的

C.是否承认事物内在矛盾是发展的动力D.是否承认事物存在是一个过程

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C)

A.否定之否定规律B.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规律D.质量互变规律

5.在关于物质世界普遍联系的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否认(B)

A.世界的普遍联系B.联系的客观性

C.联系的多样性D.联系和发展的关系

6.“任何一个事物都和物质世界的其他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这是(D)

A.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都承认的观点

C.唯心主义诡辩论的错误观点D.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

7.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发展是指(B)

A.事物状态的改变B.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C.事物的一般运动D.事物的一般变化

8.汉朝的哲学家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种观点属于(A)

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心论的观点

C.唯物论的观点D.辩证法的观点

9.新生事物是指(C)

A.在形式和现象上都具有新意的东西B.一经产生就是强大、完善的东西

C.合乎历史前进方向的东西D.从旧事物中产生出来的东西

10.新生事物之所以不可战胜,主要是因为(A)

A.新生事物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B.它得到了英雄人物的支持

C.它的优越性是与生俱来的D.旧事物太软弱

1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C)

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C.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12.矛盾的两个基本特征是指(A)

A.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斗争性

B.矛盾内容的客观性和形式的主观性

C.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矛盾解决形式的多样性

1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的,因为(A)

A.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B.没有内部的联系就没有外部的表现

C.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本质是现象的内部依据

14.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A)

A.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作用的结果B.纯粹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C.矛盾同一性起作用的结果D.矛盾斗争性起作用的结果

15.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理论依据是(A)

A.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的原理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相互转化的原理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16.矛盾斗争的无条件性是指(D)

A.矛盾斗争不被任何条件所束缚B.矛盾斗争能脱离同一性而单独存在

C.矛盾斗争不需要任何条件D.矛盾斗争能打破特定条件的限制

17.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A)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B.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

C.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D.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

18.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A)

A.主要矛盾B.普遍矛盾C.次要矛盾D.内部矛盾

19.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B)

A.要透过现象看本质B.不同性质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C.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D.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0.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D)

A.必然和偶然相结合的道理B.质变和量变相结合的道理

C.可能和现实相结合的道理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道理

21.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思想根源在于(C)

A.强调矛盾的斗争性而忽视其同一性B.强调矛盾的同一性而忽视其斗争性

C.强调矛盾的普遍性而忽视其特殊性D.强调矛盾的特殊性而忽视其普遍性

2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D)

A.都是诡辩法的观点B.都是辩证法的观点C.前者是诡辩法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D.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诡辩法的观点

23.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D)

A.事物的变化过程中是否有部分质变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C.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24.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D)

A.事物质变的临界点B.事物质变的关节点C.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D.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

25.区别事物质变和量变的根本标志是看(A)

A.量变限于度的范围,质变超出度的范围

B.量变不显著,质变显著

C.量变决定于数量,质变决定于属性

D.量变渐进,质变突然

26.只承认事物的质变而否认事物的量变,在政治上容易导致(D)

A.右倾机会主义

B.经验主义

C.教条主义

D.左倾冒险主义

27.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B)

A.形式和状态B.方向和道路C.源泉和动力D.结构和功能

28.辩证的否定是(D)

A.绝对的否定

B.外力强加给事物的否定

C.对事物的任意否定

D.事物的自我否定

29.辩证否定的实质是(C)

A.循环

B.继承

C.扬弃

D.抛弃

30.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是(B)

A.平衡性和不平衡性的统一

B.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选出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将其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

1.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ABDE)

A.用发展的观点还是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B.用联系的观点还是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C.用社会的观点还是用自然科学的观点看问题

D.用片面的观点还是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E.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ABCDE)

A.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B.它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C.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一切事物的根本方法

D.它揭示了一切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E.它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3.在下列说法和做法中,坚持和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观点的有(ABE)

A.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

B.要振兴经济,必须发展教育

C.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D.片面追求升学率

E.无农不稳,无工不富

4.下列关于发展的观点正确的有(ADE)

A.发展是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

B.发展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位移

C.新陈代谢就是发展

D.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E.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判别一个事物是否是新事物,要看它(ACD)

A.是否具有远大的前途

B.是否尽善尽美

C.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D.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E.是否比旧事物强大

6.下列说法体现了矛盾同一性的有(ABC)

A.矛盾对立的双方向着各自的对立面转化

B.矛盾对立的双方相互依存

C.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和相互渗透

D.矛盾双方互相分离和排斥

E.矛盾双方在斗争中改变各自力量对比,为质变做准备

7.下列选项中,属于矛盾斗争性表现的有(ABCDE)

A.先进思想与落后思想的冲突

B.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对立

C.人民内部的意见分歧

D.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E.同学之间对某一问题认识上的差异

8.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BCD)

A.同一性与斗争性直接同一

B.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C.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

D.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E.斗争性重要,同一性不重要

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ABDE)

A.相互转化的关系

B.相互联结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E.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10.以下各项哪些体现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道理(BDE)

A.守株待兔

B.对症下药

C.削足适履

D.因材施教

E.量体裁衣

11.割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危害性在于(ABDE)

A.会导致教条主义

B.会导致经验主义

C.会导致唯心主义

D.会导致形而上学

E.会导致绝对主义

12.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及其意义表现为(ABCDE)

A.两点论和重点论相互渗透、相互补充

B.两点论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

C.两点论反对只抓一点不及其余的一点论

D.重点论反对不分轻重的均衡论

E.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

13.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命题,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ABCD)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E.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4.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BCDE)

A.整体是各部分之和

B.整体由部分所构成

C.脱离整体的部分就失去它原来的性质和功能

D.整体具有各个部分所不具有的新的性质

E.整体和部分可以互相转化

15.事物的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指的是(ACE)

A.不同量的事物可能是同质的

B.事物的质就是事物存在本身

C.质总是一定事物的质

D.同质的事物没有量的差别

E.事物总是具有一定质的事物

16.割裂量变与质变关系会导致(ABCE)

A.激变论

B.改良主义

C.冒险主义

D.诡辩论

E.庸俗进化论

17.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认为(BDE)

A.否定是发展的中断

B.肯定和否定是对立的统一

C.在任何意义上,否定就是肯定

D.肯定中包含着否定

E.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18.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特点是(ABDE)

A.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表现出其全过程

B.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实现形式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形上升

C.经过量变和质变表现出其全过程

D.经过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E.揭示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9.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ACDE)

A.盲目乐观主义

B.唯意志论

C.宿命论

D.直线论

E.循环论

20.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ADE)

A.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

B.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

C.认为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D.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E.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