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自考模拟试题及答案卷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03926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模拟试题及答案卷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模拟试题及答案卷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模拟试题及答案卷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模拟试题及答案卷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模拟试题及答案卷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模拟试题及答案卷1.docx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模拟试题及答案卷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概论自考模拟试题及答案卷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模拟试题及答案卷1.docx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模拟试题及答案卷1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模拟试题及答案卷1

一、单选题(共36题,共72分)

1.中国西式广告出现于()

A.明代中后期

B.清代初期

C.清代中期

D.晚清时期

2.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的作者是()

A.神农

B.陶弘景

C.孙思邈

D.李时珍

3.在中国古代社会,完整的宗法制出现于()

A.夏代

B.周代

C.商代

D.秦代

4.隋唐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是()

A.太师、太傅、太保

B.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C.尚书、中书、门下

D.太尉、太常、太仆

5.中国古代国家礼仪制度的“五礼”是()

A.冠、婚、丧、祭、乡

B.冠、婚、射、朝、聘

C.祭、凶、宾、军、家

D.吉、凶、宾、军、嘉

6.提出“天人合一”这一专有名称的人是()

A.周代周公

B.春秋孔子

C.西汉董仲舒

D.宋代张载

7.南北朝时,南天师道的代表人物是()

A.陶弘景

B.张鲁

C.张道陵

D.葛洪

8.“孔融让梨”的故事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美德是()

A.仁爱孝悌

B.重义轻利

C.谦和礼让

D.真诚有信

9.中国古代教育的三大目标是()

A.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B.格物、致知、诚意

C.诚意、正心、修身

D.齐家、治国、平天下

10.宋代出现了以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为描写对象的风俗画,代表作是()

A.《步辇图》

B.《清明上河图》

C.《天王送子图》

D.《簪花仕女图》

11.《荀子·非相篇》中说:

“言而当,知也。

”所谓“当”是说讲话要讲究()

A.场合

B.对象

C.时机

D.分寸

12.实行“书同文”政策的朝代是()

A.西周

B.西汉

C.秦代

D.唐代

13.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与融合是()

A.佛教的传入

B.伊斯兰教的传入

C.基督教的传入

D.犹太教的传入

14.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思想提出于20世纪()

A.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代

D.90年代

15.早期法家的代表人物包括()

A.齐国的管仲

B.魏国的李悝

C.郑国的子产

D.秦国的商鞅

E.赵国的赵鞅

16.中国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

A.坚持语文独立.

B.坚持语文互助

C.坚持语文平等

D.坚持语文分类

17.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是隋唐确立的()。

A.孝廉制度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度

D.管理选拨制度

18.在诗歌题材上,律诗盛行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19.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五帝的谱系是()。

A.黄帝、鲧、高辛、尧、舜

B.黄帝、颛顼、高辛、尧、舜

C.黄帝、仓颉、高辛、尧、舜

D.黄帝、高辛、尧、舜、蚩尤

20.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的()

A.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

B.后天物质的创造

C.先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

D.后天修养与精神

21.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被称为()

A.文化政策

B.文化传统

C.文化思潮

D.文化观念

22.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东汉、三国直到南北朝,是()

A.第一个寒冷期

B.第二个寒冷期

C.第三个寒冷期

D.第四个寒冷期

23.北宋曾疏凿了广济河、金水河、惠民河及汴水,它们的共称是()

A.“四渠通漕”

B.“通漕四渠”

C.“渠漕四通”

D.“渠通四漕”

24.在植树方面,朱元璋有了不起的政绩,据专家统计洪武年间的植树总量约为()

A.7亿棵

B.8亿棵

C.9亿棵

D.0亿棵

25.上古文化虽说多元,可是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国家如夏商两代,却只是建立在()

A.黄河上游地区

B.黄河下游地区

C.黄河中下游地区

D.长江中游地区

26.夏文化的特点是()

A.尚忠

B.尚孝

C.尚义

D.尚礼

27.“兼爱”、“尚同”、“尚贤”、“节用”、“非攻”等所体现的是()

A.儒家的思想核心

B.法家的思想核心

C.墨家的思想核心

D.道家的思想核心

28.士人群体出现于先秦,但真正构成一个享有社会实际权益的社会阶层,是在()

A.西汉时期

B.两汉时期

C.东汉时期

D.魏晋时期

29.中国南北各地在春分前后,要举行开耕仪式,俗称()

A.“龙抬头”

B.“桃花水”

C.“打春牛”

D.“唱春官”

30.旧时铁匠行所崇拜的祖师是()

A.鲁班

B.老君李耳

C.灶君

D.嫘祖

31.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成为()。

A.文化现象

B.文化内涵

C.文化事象

D.文化思潮

32.历史上,青藏高原地区曾居住过()。

A.古巴人和鲜卑人

B.古巴人和羌人

C.鲜卑人和吐蕃

D.吐蕃和羌人

33.中国古代家族伦理的核心是()。

A.修身

B.勤业

C.孝悌

D.尊师

34.《诗经》编成于()。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汉朝

D.唐朝

35.中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萌芽产生于()。

A.元代末期

B.明代中叶

C.清朝中叶

D.民国初年

36.在中国古代教育程序的八个步骤中,最终阶段是()。

A.“正心”

B.“修身”

C.“平天下”

D.“治国”

二、多选题(共4题,共8分)

37.下列属于文化观念的有()

A.人生观

B.审美观

C.建安风骨

D.隋唐佛学

E.宋明理学

38.反映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总揽天下大权”的有()

A.“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B.“朝赏暮戮,忽罪忽赦。

C.“天下一家,何非君土。

D.“中外之财,皆陛下府库。

E.“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9.中国古代建筑的显著特点有()

A.结构上以木结构为主

B.布局上左右对称

C.外观的多样性

D.强烈的人文性

E.在建筑物中寄寓着浓厚的思想观念

40.下列属于与汉字有关的民俗事象的有()

A.对联

B.字谜

C.预言

D.姓名

E.敬惜字纸

三、问答题(共11题,共70分)

41.名词解释:

国别文化

42.名词解释:

清谈

43.名词解释:

家庭

44.名词解释:

天神祭祀

45.简述西北地区先秦两汉时期的主要水利工程及其作用。

46.什么是针灸学说?

47.简述科举制对中国文化的负面影响。

48.简述尊崇自然审美观念的哲学基础。

49.新中国建立后,采取了哪些切实可行的保证民族语文工作顺利进行的措施?

50.试述社区文化活动的意义。

51.试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伦理特征。

1、正确答案:

D

2、正确答案:

B

3、正确答案:

B

4、正确答案:

C

5、正确答案:

D

6、正确答案:

D

7、正确答案:

A

8、正确答案:

C

9、正确答案:

A

10、正确答案:

B

11、正确答案:

D

12、正确答案:

C

13、正确答案:

A

14、正确答案:

C

15、正确答案:

ABD

16、正确答案:

C

17、正确答案:

C

18、正确答案:

A

19、正确答案:

B

20、正确答案:

A

21、正确答案:

B

22、正确答案:

B

23、正确答案:

B

24、正确答案:

D

25、正确答案:

B

26、正确答案:

A

27、正确答案:

C

28、正确答案:

B

29、正确答案:

C

30、正确答案:

B

31、正确答案:

C

32、正确答案:

D

33、正确答案:

C

34、正确答案:

A

35、正确答案:

B

36、正确答案:

C

37、正确答案:

AB

38、正确答案:

ABCD

39、正确答案:

ABDE

40、正确答案:

BCD

41.名词解释:

国别文化

正确答案:

国别文化:

国别文化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即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

国别文化以某一国家特有的历史与国情为基础。

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属于国别文化。

43、正确答案:

家庭:

指共同居住,经济协助。

有血缘关系的社会集团。

家义务兵是由出生和婚姻形成的亲属关系。

里面包括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

血缘关系是由出生形成的纵向谱系性纽带。

44、正确答案:

天神祭祀:

包括天帝祭祀、日月星辰祭祀、气象神祭祀三种。

《中国救荒史》邓云特内容包括:

历代灾荒史寅之分析、灾荒之实况、灾情总述、远古传说及殷商时代……

45、正确答案:

在西北地区,在南方经济出现之前的先秦两汉时期,曾兴修过郑国渠、白渠、六辅渠、龙首渠等水利工程,将泾、洛、渭之水引入广阔的农田。

而在宁夏地区所形成的引黄灌区,直把“斥卤不毛”之地,改变成“塞北江南”。

在太行山以东的晋、冀、鲁、豫地区,众多的水利灌溉工程,使这一广大地区成为当时的经济中心地带。

西北的水利系统,还起着保护环境的作用,众多的水渠,将泾、渭等黄河及其支流的水引进农田时,也起着降低黄河泥沙含量的作用。

那时的关中地区,良田千里,是全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

46、正确答案:

针灸学说就是针刺与灸法的合称,它的出现是对经脉学说直接应用的结果,只要确定了某种病症属于某一经脉,即可施治。

要点是辩证解决人体健康中的“阻滞”与“疏通”的矛盾。

47、正确答案:

答:

(1)科举考试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做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畸形发展。

科举考试给人们上升的可能,于是读书做官的是一般读书人的理想,人生的得意失意维与科举。

考试的内容又是以经学、史学、文学为主,使人们思维空间单一,民族文化缺乏健康发展。

(2)科举制是对极端专制王权的维护。

高度集权的政治需要庞大的官僚队伍,而经过科举考试选拔的官僚是当时社会文化的最高阶层,她们效忠皇帝,依附皇权,强化了君主的权力。

在强制推行儒家思想下,士子们不能有自己思想的发挥,行文格式在明清时期也被限制为八股文。

这些都是极端专制政治的需要。

48、正确答案:

1、受“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尊崇自然成了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

2、道家把物我一体作为审美的最高境界,道家对自然的尊崇和热爱一直诱导着后世艺术家对自然的密切关注。

49、正确答案:

答:

汉语汉字虽然规定为中华民族的通用语言和文字,可是并没有凌驾其它语言文字的特权。

中国宪法规定:

各民族都有发展和使用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

民族语言问题是民族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多民族国家里,语言平等是民族平等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制定过一系列法规政策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

比如:

为少数民族创制、改革文字;扩大民族机关使用民族语言文字的自治权;实行双语教学;建立民族语言的电台电视台、翻译机构等。

50、正确答案:

答:

(1)社区文化活动能够跨越多民族的界限,成为一个地方社会的共同活动。

(2)社区文化活动能够保持各地方,各民族的文化特质。

(3)社区文化活动能够保持地方文化遗产。

社区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世俗利益,把含有信仰意义的物质、精神文化产品保留下来。

51、正确答案:

封国制、宗法制、“家天下”、“亲亲尊尊”等。

解析:

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特点是以家族伦理道资料仅供参考德为基本内容,伦理道德借助于“法”这一形式来体现并加以强制实施。

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核心则是“德”。

“以德配天”、“明德慎行”、“亲亲尊尊”、“为国以礼”、“隆礼重法”、“为政以德,一准乎礼”等诸如此类以德为主的思想贯穿于古代司法过程之始终。

中国古代的法律能够说完全依附于“礼”,因而始终不能获得自己的独立生命(相对于近代意义上的法律来讲),其实质应可认为“法”是载体,“德”是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