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99748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篇一: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域的含义;

  2.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自然地理差异、人文地理差异;

  3.比较长江中下游平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

  2.利用地图,运用所学的知识,列表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存在哪些差异,学会区域

  比较的一般方法;

  3.结合教材内容,说明长江中下游平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

  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明确千差玩别的地理环境,就会造就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初步建立科学的区

  域可持续发展观;

  2.养成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习惯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1.区域的特征;

  2.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1.区域的特征

  2.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三、课的类型授新课

  三、教学方法

  比较法案例教学法师生互动式教学法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区域的含义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新课导入我们的生活与地理区域密切相关,例如,我们介绍自己的家乡是某省、某县、某镇,我们去过某些风景名胜区旅游等,我们还听说过东北平原、黄河流域、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齐鲁文化区等地理名词。

你了解什么事区域吗?

区域是怎么划分的?

又有哪些特征呢?

好的,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进入咱们今天的学习主题。

板书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一课时区域的含义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

  讲述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就不同,如按自然环境差异,我国分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按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分为东部发达地区、中部较发达地区、西部落后地区。

区域

  既有客观性,也有主观性,这个怎么理解呢?

区域的客观性体现在区域之间差异的存在,而主观性则体现人为的划分上,区域“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是一个区域区别于同等级其他区域的根本所在,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区域的特征(师)区域有级别差异,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三江平原东北地区东北平原松嫩平原

  辽河平原

  这说明区域具有什么特征啊?

(生)略板书(师)这说明区域具有层次性

  (师)上面我们说到了,区域是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结合,客观性体现在区域差异上,这说明区域还具有差异性特征,区域与同级别区域之间是有差异的,一般说来,区域等级越高,区域内部越复杂,同一性越小,区域间差异也就越大;反之,区域等级越低,区域本身简单,区域内同一性大,区域间差异也小,(以武汉和湖北省为例给学生解释)板书差异性

  (师)组成区域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如:

  海陆位置降水气候纬度位置

  农业生产活动

  这说明区域具有什么特征?

(生)略板书(师)这说明区域具有整体性特征

  (师)区域还具有可变性,首先是指区域界线的相对模糊性。

虽然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但大多数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其次是指对同一地表空间,人们研究区域的目的不同,所用的方法和指标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区域划分方案。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师)由于不同区域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加上地形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个区域在气侯、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异,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导致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

下面我们就已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分析一下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思考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略

  (教师点拨)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思考

  松嫩平原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小,地面获得的太阳热量少;距冬季风源地近,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低。

长江三角洲纬度低,距冬季风源地远,年平均气温高。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

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生)略(教师点拨)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大致和我国降水量的普遍规律一致,原因是该地地形为平原,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季风等方面分析;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由于受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

  降水较少,基本呈现从东向西递减的规律。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

(生)略

  (教师点拨)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

松嫩平原地区河网密度小,导致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

  三、活动

  学生回答(略)教师点拨:

本活动要求学生了解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南北方建筑物特点的不同,并由此认识地理环境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比较而言,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而漫长。

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利用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

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民居的屋顶坡度也逐渐增大(利于排水);随着对保温要求的降低和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民居的屋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2)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

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逐渐减小。

  补充:

分析区域问题的步骤

  第一步:

搜集区域的相关资料。

自然条件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人文条件包括人口、经济、文化、历史沿革等。

第二步:

资料的分析与整理。

  第三步:

区域差异分析、比较。

区域发展的条件、优势和劣势;区域经济分析;区域发展阶

  段评价。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区域的含义,分析了区域的一般特征,并且还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分析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习了怎么样去分析区域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二课时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新课导入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则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该区的地理环境:

  ①由长江中下游沿岸若干平原组成②平原上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③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不同时期区域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是不同的,一些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地理因素得到克服,后来甚至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

为什么呀?

(生)略

  (师)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长江中下游平原同样的自然条件在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农业

  长江中下游平原粮食生产地位的变化

  总结:

区域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后期阶段。

  板书设计: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

  1.概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征:

(1)层次性

(2)差异性(3)整体性(4)可变性

  3.划分:

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一般特点:

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2.典型事例——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⑴该区地理环境:

  ⑵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课后作业

  1、P4活动:

暑假,张明所在的学校准备组织一部分学生从学校所在地哈尔滨出发,按如下设计的线路去考察、体验生活:

哈尔滨一内蒙古东部的锡林郭勒牧区一山西太原附近地区一江苏南部平原地区一江西井冈山地区一云南西双版纳地区。

  篇二: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练习题(含答案)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习题

  一、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水系和铁路分布图”。

读图完成1~4题。

  1.该地区铁路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基本上()

  A.沿山谷延伸B.沿山脊延伸

  C.沿等高线延伸D.沿经纬线延伸

  2.该地区中、低产田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不足B.水分不足

  C.土壤贫瘠D.耕作粗放

  3.该地区因地制宜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的最佳途径是()

  A.建小水电站B.开采小煤窑C.钻小气井D.上山砍柴

  4.为促进该地区农业的发展,应该()

  A.大力发展商品粮生产B.大力种植牧草,发展乳畜业

  C.建立大型农场,种植橡胶等作物D.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下图是甲、乙、丙三地的经纬网图,读图回答5~7题。

  5.甲、乙、丙三地产生水土流失的共同原因是()

  ①降水集中②土质疏松③开矿④植被被破坏⑤垂直节理发育⑥地壳活动剧烈

  A.①④B.①②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

  6.改良甲、乙、丙三地土地应采取的措施是()

  A.在甲地土壤中掺入沙子B.在乙地种植耐酸植物

  C.在丙地施用石灰中和土壤酸度D.在乙地大面积退耕还草

  7.乙、丙两地主要的粮食作物分别是()

  A.冬小麦水稻B.春小麦水稻C.水稻小麦D.谷子水稻

  小明计划考察某地,地理老师建议他最好把时间安排在8月至10月,要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防水服等物品。

按照老师的建议,小明顺利地完成了考察活动。

据此回答8~9题。

  8.小明考察的目的地是()

  A.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B.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C.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D.内蒙古大草原

  9.下图的四幅照片中,由小明在考察地拍摄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009·重庆文综,10~11)下图是我国某盆地的局部地形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最适合形成天然绿洲的地带是()

  A.①B.②C.③D.④

  11.该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是()

  A.夏季流量小B.补给以降水为主C.水量向下游增大D.径流年际变化小读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完成12~13题。

  12.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A.全年高温B.干湿季分明

  C.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D.光照虽弱但日照时间长

  13.甲、乙、丙三个地区共同种植的农作物是()

  A.小麦B.水稻C.棉花D.青稞

  读下图,回答14~16题。

  14.与图②地区相比,图①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雨热同期B.热量充足

  C.土壤肥沃D.地势平坦

  15.图中①②两地区在环境整治方面应重点

  做好的共同工作是()

  A.治理水土流失B.防治土地沙漠化C.改良酸性土壤D.整治盐碱地

  16.①地区进行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主要做法是()

  A.发展立体农业B.发展鱼塘—台田模式农业

  C.小流域综合治理D.低湿地、盐碱地综合治理

  二、综合题

  17.结合材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俄罗斯的天然气将通过正在铺设的

  “南溪”管道输往南欧。

该管线从俄罗斯南

  部穿过黑海海底至保加利亚后,穿越巴尔

  干半岛经希腊通往意大利南部,预计2013

  年投入运营。

  材料二石油城克拉玛依市地处交通要冲,

  区位优势明显,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1)简要归纳A、B两阴影区域相似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2)根据甲图信息,说明影响C地附近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

  (3)结合材料一,分析“南溪”管道施工困难的主要地理原因。

  (4)以采矿为主的资源型城市都会面临资源枯竭问题。

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克拉玛依市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

  18.下面是某中学地理奥赛小组的研究案例。

  案例

  研究课题:

学习不同尺度的区域地理。

  研究思路:

  研究结论:

  阶段Ⅱ研究成果: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三山夹两盆,风力作用大;河流冰雪孕育;山地牧场,繁花似锦;黄沙漫漫,驼铃叮当;万古荒原,油气

  蕴藏。

  阶段Ⅲ研究成果:

?

?

  友情帮助:

请你按要求与他们一起完成该课题的研究。

  

(1)依据阶段Ⅱ研究成果,请在图中阴影区域选择适当位置填写该研究区域的名称,并写出它属于哪种尺度的区域。

  

(2)请你推断该地理奥赛小组得出阶段Ⅱ研究成果所必须使用的有关地图。

  (3)依据研究思路,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帮助该小组完成阶段Ⅲ研究成果。

  答案

  18解析:

(1)题,由阶段Ⅱ研究成果可知该区域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属于省级行政区。

(2)题,由阶段Ⅱ研究成果可知所必须使用的地图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理位置图、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分布图等。

第(3)题,阶段Ⅲ研究成果应该是该区域地理条件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发展优势经济。

  答案: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它属于省级行政区。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理位置图、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分布图等。

  (3)太阳辐射能丰富,光照条件好,有利于发展特色农业;油气资源丰富,为我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基地;淡水资源短缺,沙漠化严重,要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治沙漠化。

(答出3点即可)

  1解析:

图中隐含了等高线分布,代之以水系分布,

  以考查考生对水系与地形关系的掌握。

判断本题的

  关键是河流分布在谷地。

根据一般常识,山区的交通线常沿等高线修建,但根据图示区域范围(由经纬度范围判断)和水系特征可排除沿等高线分布的可能。

  答案:

A

  2解析:

在上题的基础上,可进一步从水系分布状况和经纬度两个方面综合判断,确定图示区域属于东南丘陵地区;再根据东南丘陵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可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

C

  3解析:

在能源缺乏地区,解决好农村生活能源是搞好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

从该地区的能源特点和“因地制宜”“最佳途径”的提示,可比较容易找到正确答案。

  答案:

A

  4解析:

可通过两条途径解答。

一是排除法,即根据东南丘陵地区耕地分散、人均耕地少、重要的经济作物生产基地等知识,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二是根据东南丘陵地区的自然特征而直接找到正确答案。

  答案:

D

  5解析:

读图可知,甲地位于黄土高原,乙地位于松嫩平原,丙地位于江南丘陵,三地产生水土流失的共同原因是降水集中、植被被破坏。

  篇三: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教案

  课标要求1.了解区域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某区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章是必修3的概述部分,从总的大的角度阐述了“区域”这一概念,也通过案例阐述了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本节作为区域研究的主题贯穿了后面各章节的内容;同时,通过对本节相关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区域分析的基本方法,为后面各章节内容的学习和理解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和策略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通过读图分析,初步掌握分析两个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差异的基本方法,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能举出实例,比较说明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4)学会基本的区域分析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去理解“区域”的含义,先引导学生回忆熟悉的区域,然后启发学生总结区域的基本特征。

  

(2)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为例,比较他们在地理位置、气候、土地、矿产等条件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区域人类生产生活和发展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区域分析和比较的一般方法。

  (3)引用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变化,比较说明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运用读图分析、对比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区域差异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努力树立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区域比较的基本方法;2.学会区域问题的基本分析思路。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式探究式、讨论式、启发式教学过程

  导入:

区域,这个名词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展示课件)例如:

我们以前见过的、、、、等,他们的分布都有一定区域;我们介绍家乡时会说我的家乡在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我们生活中也经常听到省、自治区、直辖市、流域、自然保护区等名词和反映区域的术语。

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区域吗?

区域是怎样划分的?

如何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有关的内容。

  (展示课件)一、什么是区域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P2第一、二自然段,思考问题:

什么是区域及其特征?

  (展示课件)1.区域的概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因此,通常区域具有区位(位置)面积、形状和边界)

  过渡:

那么对于给定的一块区域,它又有哪些特征呢?

  (展示课件)2.区域特征:

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和可变性、客观性和主观性特征。

  过渡:

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由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下面我们通过以下案例,分析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师讲解:

(课件展示)同学们,对一个区域发展进行分析,我们该如何下手呢?

一般来讲,首先我们必须要了解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析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的影响,最后由两者共同影响一个区域的发展水平和方向。

下面我们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分析这两个区域的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件展示)读图回答下列表格。

  学生活动:

思考: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均是平原地区,且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但区域发展水平和方向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均有很大差异,为什么呢?

(展示课件)读两地的、、等图,找出两者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这些差异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

  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生活动):

略(教师运用讨论法,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4活动题)

  教师总结:

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要分析某一个区域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学生回答,略)主要从以下几个步骤:

先了解该区域的有利和不利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然后分析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包括交通、科技、人口、城市、建筑、工农商业等);最终结合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和人类生产生活特点确定该地区的发展方向和水平。

  过渡:

(设问)同学们,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

答案肯定不是。

为什么呢?

下面我们来探讨本节内容的第三个要点。

  (展示课件)三、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生活动:

(展示课件)阅读课文P4-P5,思考:

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发展有哪些阶段?

各阶段的粮食生产地位怎样及最后一个阶段粮食地位的变化主要受什么地理因素影响?

  (学生回答:

略)

  教师点评归纳:

1.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

初期阶段(农业社会)──成长阶段(工业化、城市化)──后期阶段(后工业化社会)。

  2.影响粮食地位变化的主要因素:

社会、经济、技术力量和产业结构等因素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