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派一览表.docx
《西方经济学派一览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派一览表.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派一览表
西方经济学派一览表
序号
学派
时间
代表人物及著作
思想背景及观点
1
古希腊经济思想
公元前5世纪
色诺芬的《经济论》、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和《伦理学》等
古希腊经济基本上是自然经济,但商品经济也有一定的发展,古希腊经济思想不带有神化因素,这是其区别于其他古代文明思想的特征,它摆脱了宗教的圣洁规范性,转而依靠理性,和伦理观念分不开,经济从属于伦理,体现着一定的产业思想、分工思想和奴隶制思想。
2
古罗马经济思想
公元前264年
加图的《农业论》
古罗马从公元前264年开始,经过长期战争,征服了希腊以及地中海沿岸国家,成为规模最大的奴隶主国家。
古罗马对于经济思想的贡献来自它的法理思想和法律(自然法、契约),但也有一些农学家的经济思想。
3
西欧中世纪经院学派
公元476年
阿圭那的《神学大全》
作为欧洲中世纪开始时期的公元476年,是西欧古代文明受到严重打击的开始,自此西欧社会经历了500-600年的黑暗时期,城市消失,手工业衰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在思想领域里,基督教义和教会成为时代的统治思想,在这段长达几百年里,经院学派争论最多的问题是:
公平价格、高利贷
4
重商主义
16~17世纪
马斯的《论英国与东印度的贸易,答对这项贸易常见的各种反对意见》、弗尼斯的《劳动者的地位》、斯图亚特的《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
或自由国家内政学概论》
16~17世纪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的兴起和发展,促使着封建自然经济的瓦解,国内市场统一,并通过对殖民地的掠夺和对外贸易的扩张,积累了大量资金,推动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提供了条件。
5
重农学派
18世纪50~70年代
魁奈的《经济表》、杜尔哥的《关于财富的形式和分配的考察》
重农思想出现于18世纪50至70年代初,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系统理解,主要的观点有:
自然秩序学说、纯产品学说、单一地租税、阶级划分
6
古典学派
18世纪70年代
斯密的《国富论》、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萨伊的《政治经济学概论》
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英法两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一场消除封建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革命,为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明扫清了道路,是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从而促使了产业革命。
产业革命始于1760年的英国纺织。
自此以后逐渐遍及其它行业,传播到美国等其他国家。
整个十九世纪现代工业已在西欧北美的国民经济中占主导的地位。
古典经济学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上产生的、建立、发展。
7
德国历史学派(旧)
19世纪40年代
李斯特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罗雪尔的《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
主要观点:
反对19世纪中叶以前的英法传统经济学,以历史归纳法反对抽象演绎法,以历史反对理论,否认经济规律的客观存在,以国家主义反对世界主义,以生产力的培植,反对交换价值的追求,以国家干预经济反对自由放任。
8
边际效用学派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门格尔的《国民经济学原理》、杰文斯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瓦尔拉斯的《纯粹政治经济学要义》
边际效用学派分为两大支流:
一个是以奥地利学派为代表的主观心理学派,另一个是以杰文斯和洛桑学派为代表的以数学为分析工具的数理学派。
其核心思想是商品价值是人对商品效用的主观心理评价,价值量取决于物品满足人的最后的亦即最小欲望的那一单位的效用,强调纯粹竞争和较少的政府干预,主张需求决定价格,注重方法上的均衡分析。
9
剑桥学派(新)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琼的《就业理论引论》、罗宾逊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斯拉法的《用商品生产商品》
新剑桥学派在理论上坚持最彻底的凯恩斯主义,进一步摆脱了以马歇尔为代表的传统理论的束缚。
他们承认资本主义的现实是垄断竞争而不存在自由竞争;强调未来的不确定性对经济的影响;承认价格机制不能使市场均衡,从而使资本主义经济经常处于不平衡状态;承认资本主义经济增长促使利润增长,而随着利润的增长,收入在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分配更加不公。
他们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某些观点,主张改变社会各阶级收入分配不均的状况,因此又有“凯恩斯左派”的称号。
10
制度学派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康蒙斯的《制度经济学》、密契尔的《经济学与人类行为》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工业产量占世界首位,垄断的形成和发展,贫富分化,阶级矛盾,需要新的理论解释资本主义现实,制度学派采用历史方法、社会达尔文主义和职能主义心理学,批评传统经济学的方法论,承认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各种弊端和缺陷,强调对资本主义各种经济关系的改良,形成制度学派的传统。
11
凯恩斯主义学派
20世纪40年代兴起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
刺激经济。
维持繁荣。
12
货币主义学派
20世纪50~60年代
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论——重新表述》
其思想渊源是资产阶级经济学说中的传统货币数量说,其核心是经济活动中货币最重要,提出货币发行增长率要与经济增长率一样,除此以外不要对经济活动有任何干预。
并强调恒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的主导作用。
13
新制度学派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以后有较大发展
科斯的《企业的性质》、阿尔钦的《产权经济学》
新制度学派既反对“新古典学派”和一切经济自由主义,同时也反对凯恩斯主义,反对和回避价值判断的数量分析,主张结构分析,在政策主张上,新制度学派强调社会经济的结构。
14
新古典综合派
20世纪60年代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莫迪里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MM定理的创始人之一
其特色在于将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同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的价值论和分配论糅合在一起,从而组成一个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和马歇尔微观经济学之大成的经济理论体系。
15
新剑桥学派
20世纪50至60年代
琼.罗宾逊的《经济增长的理论》、卡尔多的《经济稳定与增长论文集》
其认为,分配论是价值论的引申,为了建立客观的价值理论,就必须批判边际效用学派的主观价值论,回复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从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出发进行研究。
16
理性预期学派
20世纪70年代
穆斯的《理性预期与价格变动理论》、卢卡斯的《预期与货币中性》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根据过去价格变化的资料,在进入市场之前就对价格做出预期,这样,他们的决策是有根据的。
市场会发生一些偶然情况,成为干扰因素,但可以事先计算它的概率分布,因此可以选出最小风险的方案。
17
供给学派
20世纪70年代
拉弗的拉弗曲线、万尼斯基的《世界运转方式》、吉尔德的《财富与贫困》
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70年代西方经济出现了生产呆滞、失业严重,同时物价持续上涨的滞涨局面,于是西方经济学纷纷向凯恩斯主义提出挑战,并研究替代的理论和政策,供给学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兴起的,该学派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认为需求会自动适应供给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