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珠三角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61295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泛珠三角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泛珠三角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泛珠三角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泛珠三角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泛珠三角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泛珠三角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分析.docx

《泛珠三角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泛珠三角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分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泛珠三角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分析.docx

泛珠三角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Document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泛珠三角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泛珠三角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泛珠三角区域整体综合实力很强,其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本文首先对泛珠三角区域三次产业的增加值、从业人员和劳动生产率等指标进行定量分析,从全国和泛珠内部两个视角看泛珠的产业结构及其产业发展水平;再详细分析泛珠三角内地9省没有特别说明,本文中的“9省”均指泛珠三角区域内地9个省区,即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和云南。

第二产业工业增加值的规模区位优势、劳动生产率、增加值的增长率、产业集中度和第三产业四个层次的就业人员、总资产和人均业务收入等指标,从而全面透视泛珠三角区域产业发展现状。

一、泛珠三角区域产业结构与发展水平

在全国的地位200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提出了“泛珠三角”的构想。

它的启动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也是中国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

泛珠三角区域的范围包括:

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省区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泛珠三角区域陆地面积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总面积的20%。

泛珠人口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43%;其中内地9省人口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5%。

9省2004年共创造地区生产总值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4%。

可见泛珠三角区域整体综合实力很强,其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们通过分析泛珠9省三次产业的增加值和从业人员在全国的比重,以及比较9省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和人均GDP与全国的差异,看泛珠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在全国的地位。

(一)近几年9省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相对稳定;第二产业绝对值最大,第三产业占全国份额最多,9省三次产业创造的增加值在绝对量上是不断增大的,2004年9省一产的增加值为亿元,二产亿元,三产亿元;三次产业总的增加值已经占全国的35%左右。

如果细看三次产业的增加值各占全国的比重,我们不难发现,9省三次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四年来保持相对稳定,一产的增加值占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的35%左右,二产占30%,三产占约40%。

总的来说,在全国31个内地省区中,9省的整体经济实力很强,特别是第三产业,可以说是全国第三产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二)近几年9省三次产业从业人员占全国比重也保持相对稳定,一产从业人员占全国比重最大,三产次之,二产最少从近几年9省的总就业人口来看,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最多,约亿人,三产次之,约7千万人,二产最少,只有4千多万人;这个顺序与全国基本保持一致。

从9省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占全国的比重来看,同样发现,这个比重也保持相对稳定,只是二产的从业人员比重稍有所上升,但也不是十分明显。

整体来说,第一产业占全国的比重最大,约35%;三产占30%左右;二产的从业人员比重最少,约25%。

(三)9省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18%,第一产业则处于全国平均水平,9省中一产的从业人员占全国比重约35%,创造了全国约35%的增加值;二产中占全国约25%的从业人员创造了全国30%的产业增加值;三产中占全国约30%的从业人员创造了全国40%的产业增加值。

我们把2001~2004年9省和全国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详细列表。

从2004年的数据来看,9省中二产的劳动生产率最高,平均每人创造50000多元;三产次之,平均每人创造24000多元;一产最少,平均每人创造不到6000元。

再把9省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与全国比较,我们发现一产的劳动生产率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二产和三产的劳动生产率都远远高于全国,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8%和%。

应该说9省中的二产和三产在全国都具有比较优势。

把9省的人均GDP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序,并与全国比较,我们发现只有广东和福建两省的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出87%和63%;其他7个省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平均低于28%。

二、泛珠三角区域内部产业结构与发展水平

前面一节我们把泛珠9省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从而把握其在我国总体产业结构与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现把9省展开,结合香港、澳门,看看其内部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发展水平有何特点。

(一)泛珠9省产业结构相似,基本以二、三产业为主;香港、澳门则以三产,即服务业为主

我们选择2004年泛珠9省和香港、澳门共11个省和地区三次产业的增加值进行产业结构分析。

泛珠三角区域三次产业的增加值结构很明显地分为两个层次:

香港和澳门以服务业为主,其增加值占比接近90%;内地9省的产业结构整体来说差异不大,主要以二产和三产为主,其中广东和福建最为相似,主要以二产为主要产业部门,一产的地位相对较低;海南则主要以一产和三产为主,二产只占20%左右;其他6省区以二、三产为主,一产的比例占约20%。

(二)泛珠9省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差距很大,产业发展不平衡

按照流行的说法,如果某两个地区产业结构相似系数高,则说明这两个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重复生产、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如果这样,根据我们前面的计算,9省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大多在09以上,则说明9省产业雷同,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

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是通过三次产业的比重来计算的,是一个相对数;由于泛珠9省三次产业增加值的结构比例差异不大,因此计算出来的相似系数就很接近。

只有通过计算9省内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才能更好地把握其发展水平。

整体而言,在泛珠三角区域内部产业发展是不平衡的,存在明显的梯度差异,而存在产业梯度差的地区之间就有可能通过产业转移和产业承接,利用各自的优势互利互补,实现多方共赢。

这是泛珠产业发展的战略,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为了更清楚地把握泛珠省区间产业的发展战略,下面我们将详细分析泛珠三角区域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

三、泛珠地区工业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由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在9省的三次产业中,二产创造价值最大,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但9省内部工业的发展也是很不平衡的,下面从产业规模的区位优势和集中度两个方面来分析泛珠9省内工业企业为了统一口径,我们选择九省中按行业分的38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作为分析对象。

没有特别说明,本节中的数据均来自9省各自的统计年鉴2004,即2003年的实际数据的发展现状。

(一)9省工业企业规模的区位优势

为了便于9省间的工业企业进行相对规模的比较,我们采用增加值区位商区位商的数学表达式如下:

LSEij=xij∑ixij∑jxij∑i∑jxij其中:

LSEij是第j区内i产业的布局相对集中程度的区位商;xij表示i行业在j区的增加值;∑ixij则是j区的增加值;∑jxij是i行业在全国的增加值;∑j∑ixij表示全国各行业的增加值。

指标来进行相对规模的分析。

增加值区位商是一个相对规模指标,表示地区产业产出结构与整个国民经济产出结构的相对规模差异。

它反应了地区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它的大小也是说明产业的优劣势。

凡是区位商大于1的行业均被视为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行业,同时该行业也是该地区的专业化行业。

区位商的值越大,则专业化程度越高,该地区对这一行业的相对吸引力也越大。

通过计算2003年9省分行业的增加值区位商,我们总结9省间的具有区位优势和区位劣势的产业。

整体来说,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烟草制品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化学纤维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在泛珠9省里都具有区位优势,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除了在广东省还具有区位优势外,在其他8省都不具有区位优势。

比较9省内部区位优势与劣势行业,我们发现,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和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在江西和湖南都是区位优势行业,而这两个行业在广东恰是区位劣势行业,因此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同样,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在福建具有区位优势,而在四川则是区位劣势行业;云南的烟草制品业具有很大的区位优势,但在广东却是劣势行业。

总的来说,9省内部工业企业规模的区位相对优势差别较大,广东以高科技、信息化产业具有相对区位规模优势,福建的工业品及服装生产行业具有相对区位优势,江西、湖南和贵州相对自然资源较多,煤炭和有色金属的开采具有区位规模优势,其他省区也都形成自己的区位优势和劣势行业。

(二)9省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比较

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反映一个行业生产的效率,劳动生产率越高的行业相对创造价值越大,越具有比较优势。

通过计算9省分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数据由于无法得到四川规模以上工业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数据,或从业人员数据,所以对四川的情况不作分析。

我们把9省内部行业劳动生产率高的和低的行业大致列表,整体来说,烟草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劳动生产率都比较高;而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燃气的生产和供应业,橡胶制品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

(三)9省工业企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比较

通过计算2003到2004年9省分行业的增加值的增长速度由于无法得到海南和云南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行业的工业增加值,故排除这两省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看9省内部哪些行业高增长,哪些行业基本没有增长,甚至是负增长。

从泛珠三角9省2004年的分行业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来看,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增长比较快,而燃气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三个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相对较慢,出现负增长。

(四)9省工业企业在产业布局上相对比较集中

组团或聚集指的是企业布局在一定空间区域上的集中。

产业的组团或聚集会产生聚集效应,聚集效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规模扩大而带来的单位成本的降低;二是改善了企业生产所需的协作条件。

总的来说,产业聚集可以带来规模经济。

分析产业分布的组团或聚集程度的思路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产业在省区的集中度分析,二是省区的产业集中度分析。

1、产业在省区的集中度分析

我们用集中度指标CR3来度量产业在省区聚集的程度,分析数据是以2004年分省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为基础。

CR3=(X1+X2+X3)/X其中X1,X2,X3分别表示某一产业在9省中排名前3位的增加值,X为该行业在9省的总的工业增加值。

集中度越高说明该产业越聚集于主要的几个省区。

9省中的产业集中度是很高的,所有产业的增加值在最大的三个省区的集中度都超过50%。

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家具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塑料制品业和金属制品业等11个行业的集中度都超过或接近90%,并且增加值都大大超过100亿元家具制造业的增加值为亿元,也接近100亿元,在这里我们也把它列入。

特别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在9省的产业增加值接近1800亿元,产业已经形成很高的聚集程度。

在我们的分析中,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集中度高但产值低,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在上述行业中产业集中度相对较低(CR3值不到75%),但是产业的产值较高,都达到了690亿元以上;医药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集中度较低,CR3值在60%或以下,但是上述三个行业在最集中的三个省份的产值也超过150亿元。

2、省区的产业集中度分析

我们再换一个角度,从各个省份的产业集中度CR2来评价产业的聚集程度,看泛珠9省是否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产业。

CR2=(X1+X2)/X其中X1,X2分别表示某一省份工业增加值排名前2位的产业,X为该省份的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增加值总和。

在泛珠三角9省中,云南省的产业集中度最高,是9省中唯一产业集中度在50%以上的,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增加值的支撑主要靠烟草制品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这两个行业的工业增加值之和高达亿元;而广东省由于总体经济总量较大,即使前两大行业的集中度只有31%,但产值已经达到了2170亿元,远远高于其他省份;其他省份的前两大行业集中度在20%~40%之间,增加值也相对较低,在125亿~410亿元之间波动。

四、泛珠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即服务业一般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60%~70%,根据他们的经验,当国内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产业就会向服务业转移。

据此,我们有必要对泛珠内部的第三产业没有特别说明,本节数据均来自各省区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

另外,由于没有湖南和贵州的数据,这里也不分析这两省。

的发展现状做一分析。

(一)9省第三产业各个层次就业人员比较

第三产业主要分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四个层次。

在泛珠9省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中,各个层次就业人员比重比较相似,批发和零售业比重相对较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次之,住宿和餐饮业和房地产业相对较少。

进一步细看,广东的房地产业和批发和零售业就业人员比重比其他省区的都高,四川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就业人员比重也相对较高,海南是旅游城市,住宿和餐饮业就业人员比重最高。

(二)9省第三产业各个层次总资产比较

在泛珠9省第三产业总资产中,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和批发和零售业的比重相对较高,住宿和餐饮业的总资产比重相对较低。

四川和海南第三产业的主要四个层次的总资产占整个第三产业的比重较大,其他各省的四个层次占整个第三产业的比重相对较小。

(三)9省第三产业各个层次人均业务收入

从泛珠9省第三产业的人均业务收入看,批发和零售业的人均业务收入较高,房地产业次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和住宿和餐饮业相对较低。

进一步细看,海南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创造的人均业务收入最高,有33万多元;福建的房地产业创造的人均业务收入最高,有42万多元;广东的批发和零售业创造的人均业务收入最高,接近110万元,云南的住宿和餐饮业创造的人均业务收入最高,有10多万元。

五、小结

通过对以上泛珠三角区域产业结构、产业发展水平以及第二、三产业的详细分析,我们小结如下。

(1)近几年,泛珠三角内地9省三次产业的增加值和从业人员占全国的比重保持相对稳定。

一产的增加值占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的35%左右,二产占30%,三产占约40%。

而9省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约占全国比重的35%,二产约占25%,三产约占30%。

总的来说,在全国31个内地省区中,9省的整体经济实力很强,特别是第三产业,其增加值占全国份额最多,可以说是全国第三产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2)泛珠9省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参差不齐。

一产的劳动生产率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二产和三产的劳动生产率都远远高于全国,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8%和%。

应该说9省中的二产和三产在全国都具有比较优势。

(3)泛珠9省人均GDP差异很大。

广东和福建两省的值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7%、63%,其他7省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8%。

(4)泛珠9省产业结构相似,基本以二、三产业为主;香港、澳门则以三产,即服务业为主;但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差距很大,产业发展不平衡。

海南的一产劳动生产率最高,广东的二产劳动生产率最高,福建的三产劳动生产率最高。

(5)泛珠9省内部第二产业中工业企业规模的区位优势差别较大。

广东以高科技、信息化产业具有相对区位规模优势,福建的工业品及服装生产行业具有相对区位优势,江西、湖南和贵州相对自然资源较多,煤炭和有色金属的开采具有区位规模优势,其他省区也都形成自己的区位优势和劣势行业。

(6)与国内其他省市相比,泛珠9省的烟草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劳动生产率都比较高;而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燃气的生产和供应业,橡胶制品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

(7)从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来看,在泛珠9省里,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增长比较快,而燃气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三个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相对较慢,出现负增长。

(8)在泛珠9省里,产业在省区的集中度都很高,所有产业在其增加值最大的3个省区的集中度都超过50%。

而从省区的产业集中度来看,9省中只有云南的工业增加值最大的两个产业的集中度在50%以上。

(9)泛珠9省第三产业各个层次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从就业人员来看,四川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就业人员比重占其整个第三产业的比重最高,广东的房地产业和批发和零售业就业人员比重最高,海南的住宿和餐饮业就业人员比重最高。

从总资产来看,四川和海南第三产业中主要四个层次占整个第三产业的比重较大,其他各省的四个层次占整个第三产业的比重相对较小。

从人均业务收入来看,海南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福建的房地产业,广东的批发和零售业和云南的住宿和餐饮业创造的人均业务收入最高。

总的来说,泛珠三角区域总体经济实力雄厚,发展水平高;但是地区内部产业发展水平很不平均,呈现梯状态势。

香港、澳门位于阶梯的上端,接下来是广东、福建,低端的是四川、湖南、江西、广西、海南、贵州和云南。

港澳粤闽地区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将对其他地区形成一定的辐射作用;各地区应利用自身的要素禀赋优势,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做好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发展优势产业,不断提高产业层次与水平,最终实现优势互补,达到共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