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地理人教版第二章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61044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90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地理人教版第二章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二地理人教版第二章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二地理人教版第二章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二地理人教版第二章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二地理人教版第二章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地理人教版第二章知识点总结.docx

《初二地理人教版第二章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地理人教版第二章知识点总结.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地理人教版第二章知识点总结.docx

初二地理人教版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初二地理人教版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2、地形的特征: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3、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三大丘陵:

东南丘陵、

辽东丘陵、

山东丘陵。

4、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通常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的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

平原面积仅占1/10多一点。

地形比例:

山地33%,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

山区资源丰富,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往往具有优势。

其不利的影响是:

山区面积广大,地面崎岖,交通不便,耕地面积小,对农业生产不利

5、我国的主要山脉:

山脉走向

山脉名称

东西

北列

天山山脉—阴山山脉-燕山

中列

昆仑山脉—秦岭-大别山

南列

南岭

东北—西南

西列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中列

长白山脉——武夷山脉

东列

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

阿尔泰山

祁连山脉

小兴安岭

南北

贺兰山

六盆山

横断山脉

弧形

喜马拉雅山脉

6、地势的特征: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7、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8、第二阶梯海拔在1000—2000米,以高原、盆地为主。

9、第三阶梯海拔在500米以下,以平原、丘陵为主。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西侧

东侧

北侧

南侧

横断山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天山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巫山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昆仑山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太行山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祁连山

内蒙古高原

柴达木盆地

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华北平原

秦岭

黄土高原

四川盆地

雪峰山

云贵高原

东南丘陵

燕山

东北平原

华北平源

第二节气候

10、我国气温的特点:

冬季南北温差很大,一月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递减;

夏季除青藏高原外普遍高温。

11、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800毫米年降水量线;湿润区半湿润区分界线;冬季是否会结冰的分界线

12、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从北到南将我国分为5个温度带: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还有一个青藏高原区。

13、降水特征:

空间:

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时间:

时间分配不均匀,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份,年际变化大

14、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四个干湿润是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干湿地区

干湿状况

植被

干湿地区

干湿状况

植被

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800mm

降水量>蒸发量

森林

半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400mm

降水量<蒸发量

温带草原

半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400mm

降水量>蒸发量

森林草原

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200mm

降水量<蒸发量

多荒漠戈壁

15、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

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重庆、武汉、南京。

16、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17、我国的五种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18、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冬季风和夏季风分析:

季风名称

成因

发源地

风向

陆地→海洋

海洋→陆地

性质

冬季风

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

亚欧大陆内部

偏北(西北)

陆地→海洋

 

寒冷干燥

夏季风

太平洋、印度洋的热带海面

偏南(东南、西南)

海洋→陆地

温暖湿润

雨热同期

第三节河流

19、我国大多数河流可汇入海洋,为外流河,所流经的地区为外流区。

不能汇入海洋的河流为内流河,所流经的地区叫内流区。

外流区约占陆地面积的2/3,水量超过95%。

20、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雅鲁藏布江怒江注入印度洋。

塔里木河是中国最大的内流河。

河水主要靠冰雪融水补充

21、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

起终点

地位

长度

经过省市

沟通水系

北京到杭州

世界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

1800千米

京、津、冀、鲁、苏、浙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22、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山脉,注入东海,它是我国长度最长(6300千米)、水量最大(年径流量9500多亿立方米)、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180多万平方千米)

23、长江干流流经的11个省级行政区域:

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

24、长江上游中游的分界湖北的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江西的湖口。

25、上游河段是长江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此河段流经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交界处,河面落差大,水流湍急。

宜宾城市以下四季都能通航。

26、有“九曲回肠”之称的是荆江,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弯取直。

三峡工程修建在滩多流急的川江上,有防洪、发电、养殖、供水等综合效益

27、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三个主要来源是:

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

28、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

呈巨大“几”字型,向东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九省区,注入渤海;黄河上、中游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29、黄河的奉献:

①塑造了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是华北平原的主要塑造者;②灌溉,提供生产生活用水;③丰富的水能资源

30、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宁夏平原;被称为“塞上粮仓”的是河套平原。

30、黄河上中游的分界是内蒙古的河口,中下游的分界是河南的桃花峪。

32、黄河下游河道变宽,河床坡度变缓,水流速度变慢,河水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33、黄河在流经中游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经的地形是黄土高原

问题/忧患

所处河段

产生的自然原因

产生的人为原因

土地荒漠化

上游

气候趋于干旱

过度放牧

凌汛

上游、

下游

冬季低温,河水从

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

水土流失严重

中游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暴雨集中

滥垦、滥伐,植被遭到破坏

地上河

下游

泥沙含量大,在下游沉积,抬高河床

滥垦、滥伐,植被遭到破坏

治理黄河水患应采取的措施:

上游开展生态环境建设,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修建大型水利枢纽,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34、凌汛:

在宁夏、内蒙古和山东境内的部分河段,受纬度位置影响,河水挟冰块而下,水势汹涌,往往导致水位猛涨,形成凌汛。

主要发生在初春和初冬

第四节自然灾害

35、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异常的变化叫做自然灾害。

36、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

气象灾害主要包括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山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

37、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区:

台风灾害:

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干旱灾害:

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

洪涝灾害:

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中西部山区,西南区最为集中

38、当泥石流发生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