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活动运馅饼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47687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语言活动运馅饼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班语言活动运馅饼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班语言活动运馅饼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班语言活动运馅饼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班语言活动运馅饼教案.docx

《中班语言活动运馅饼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语言活动运馅饼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班语言活动运馅饼教案.docx

中班语言活动运馅饼教案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运馅饼》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中蚂蚁家族分工、合作搬运馅饼的内容,词汇丰富:

雄赳赳、气昂昂:

气喘吁吁。

(重点)

  2、能仔细观察图片,用较连贯的语言大胆讲述蚂蚁发现馅饼后的活动。

(难点)

  3、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明白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观察过蚂蚁,了解有关蚂蚁的知识:

为幼儿播放蚂蚁王国的录像,感知蚂蚁的生活习性、分工特点等。

  2、故事PPT:

1)地上有一片香肠,狮子舍弃;2)两只蚂蚁出现;3)两只蚂蚁发现香肠,向蚁后报告;4)兵蚁出发;5)工蚁出发;6)包围馅饼、抬馅饼;7)运送馅饼;8)运回蚁洞;9)馅饼舞会。

  3、抓拍幼儿生活中合作、分享的快乐经历。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故事PPT“发现馅饼”部分,引导幼儿理解香肠的“变化”,引发幼儿观察学习的兴趣。

  1、出示PPT1,观察理解“狮子舍弃馅饼”的情节。

  提问:

  地上有一片小小的香肠,看谁来了?

  狮子看见这片小小的香肠,会怎么说?

怎样做?

  2、出示PPT2)3),观察理解“蚂蚁眼中香肠的变化和发现香肠的喜悦”。

  提问:

  谁又来了?

他们发现这一小片香肠会怎样做?

  在小蚂蚁的眼中,香肠发生了什么变化?

为什么?

  看到这片香肠,他们会说什么?

  3、教师承接幼儿回答讲述故事第二段。

  提问:

为什么小蚂蚁发现的是一片香肠,向蚂蚁女王报告的时候却说“天上掉下个大馅饼”?

  4、师小结:

两只小蚂蚁出来找食物,他们的运气太好了,竟然发现了一片香肠,(屈老师)这在小蚂蚁眼中简直就是一个大馅饼!

有时候我们遇到这种意外惊喜也会说“天上掉下一个大馅饼”。

  二、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理解蚂蚁发现馅饼、运陷饼、分享馅饼的故事内容。

  1、播放课件,教师完整生动地讲述故事一遍。

  2、体出示PPT4、5,观察理解“蚂蚁女王安排运陷饼”的情节。

  提问:

  得知消息后蚂蚁女王是怎样安排的?

兵蚁(工蚁)是怎样说、怎样做的呢?

(词汇丰富:

雄赳赳、气昂昂)

  请幼儿扮演模仿兵蚁、工蚁,在动作模仿中理解词汇。

  3、整体出示PPT6)7),观察理解“蚂蚁合作运陷饼”的情节。

  提问:

  见到了大馅饼,兵蚁(工蚁)是怎样做的?

  蚂蚁们是怎样把大馅饼运回洞的?

  引导幼儿细致观察、表达兵蚁保护馅饼,工蚁用力抬、运馅饼,并支持幼儿用动作模仿工蚁一起用力抬馅饼的样子。

  4、依次出示PPT8)9),观察理解“馅饼舞会”的情节。

  出示PPT8,感受工蚁抬运陷饼的辛苦和蚂蚁女王的高兴心情。

  提问:

  馅饼运回了蚁洞,工蚁这是怎么了?

(丰富词汇:

气喘吁吁)

  蚂蚁女王的心情是怎样的?

她又做出了什么“安排”?

  出示PPT9,体验蚂蚁参加馅饼舞会,分享馅饼的愉快感受。

  提问:

  这是蚂蚁们在做什么?

馅饼有什么变化?

  鼓励幼儿细致观察并大胆表达蚂蚁们的庆祝活动,体验他们愉悦的心情

  5、教师小结:

  对于狮子来说不够塞牙缝的一小片香肠,对于蚂蚁来说竟然是“天上掉下的大馅饼”!

小蚂蚁们齐心协力、团结合作把大馅饼运回家,开“大馅饼舞会”一起分享,真是快乐极了!

  三、分享交流生活事件,引导幼儿感受与同伴合作、分享的经历及带来的快乐。

  1、提问:

故事里的小蚂蚁们太让人喜欢了,你最喜欢小蚂蚁的什么地方呢?

  2、引导幼儿讲述交流生活中合作、团结的事情

  3、展示教师抓拍的幼儿在园合作、分享的照片,请幼儿回忆、讲述愉快体验

  4、教师小结:

  生活中,小朋友也像小蚂蚁一样,虽然一个人的力量比较小,但是只要我们能互相帮助、一起合作,我们的本领就会变得很大,也会得到更多快乐。

  四、延伸活动

  1、在表演区中丰富头饰、道具、场景,支持幼儿深入表演故事。

  2、引发幼儿观察昆虫、了解昆虫的兴趣。

  3、生活中继续观察并引发幼儿与同伴合作的行为,感受合作的快乐。

  附故事:

运陷饼

  地上有一小片香肠。

狮子走来,闻了闻,心想:

“嗨,还不够塞牙缝呢!

”走开了。

  两只小蚂蚁发现了香肠,赶紧跑回蚂蚁洞里,向蚂蚁女王报告:

“报告女王,天上掉下一个大馅饼!

  得知这个好消息,蚂蚁女王马上开始安排运陷饼。

她先命令兵蚁:

“你们赶快出发,去保护好那个大馅饼。

”“是,女王。

”兵蚁们一个跟着一个,拿着武器雄赳赳、气昂昂地出发了。

  蚂蚁女王又命令工蚁;“你们听好了,要一起努力,把大馅饼运回来!

”“是!

女王”工蚁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踏着整齐的步子出发了。

  来到了“大馅饼”面前,兵蚁们把“馅饼”四周包围起来,工蚁们一起吆喝,“一二三!

”把“大馅饼”抬了起来,顶在头上。

  工蚁们边走边喊,“一二!

一二!

”他们抬着“馅饼”一步一步向洞口走去,兵蚁们跟在后面保护。

  工蚁们累的气喘吁吁,终于,终于把“大馅饼”运进了蚂蚁洞。

蚂蚁女王见了,高兴的围着“馅饼”转了一圈又一圈。

“太好了!

”她要开一个大馅饼舞会。

  蚂蚁们打扮的漂漂亮亮的,都来参加“大馅饼”舞会。

他们边跳舞边吃,热闹到半夜。

不过,这一片小香肠他们都还没吃完呢!

附赠材料:

幼儿园教案导入环节怎么写?

设计教学活动环节

教学活动一般由导入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大环节组成,在这三个大环节中可以演变出唤醒、呈现、练习、巩固、结束等各个小环节。

这些环节为教师掌握教学过程提供了一定的操作程序,能帮助教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呈现的顺序,同时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了逐步递进的接受过程。

教学环节就像是一个个支架,通过把复杂的学习任务进行分解,为幼儿的学习理解搭建起一个个台阶,以便把幼儿的学习逐步引向。

导入环节的设计

高结构化的教学活动通常由教师发起话题,所以通过有效导入能起幼儿积极的情绪反应,激发幼儿作为参与主体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1.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是指教师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告知幼儿活动的内容或目标,使幼儿立即明白活动的任务。

比如,教师出示一本大图书,告诉幼儿:

“今天老师带来一本好看的书,请你们看看书里讲了谁的故事,它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这样的导入适用于大多数的教学活动,它比很多故意绕一大圈而浪费时间的导入要有意义得多。

2.问题导入法

问题导入法,是指教师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致。

比如,在讲故事前教师先出示一张蛤蟆的图片说:

“蛤蟆今天在等好朋友青蛙来吃晩餐,可是到现在青蛙还没有来,它到底出什么事情了?

”又如,在科学活动“电动玩具”中教师说:

“这个玩具今天不会动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样的导入非常适用于科学探究类的活动,因为它容易激发起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在讲有趣的故事时,或者要学习有情节的歌曲或舞蹈时,也比较常用

3.前经验导入法

前经验导入法,是指教师根据前期幼儿的已有经验来发起活动,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比如,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时说:

“小朋友,你们还记得上次我们唱过的那首歌吗?

歌里唱了什么?

”又如,在上科学活动“磁铁”时教师说:

“前两天小朋友们在区角游戏里玩了小火车请你们说说那些车厢是怎么连接起来的,你们有什么奇怪的发现吗?

如果新的学习内容需要有一定的经验支持,那么比较适合采用此

4.游戏导入法

游戏导入法,是指教师通过游戏引发幼儿的兴趣,触动幼儿的原有经验,为活动的正式开始做好准备。

比如,在开展中班“各种各样的水果”活动时,教师拿出一个布口袋,请个别幼儿伸手去摸里面的水果判断是哪种水果。

又如,在“沉和浮”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先请幼儿玩水,然后把各种玩具材料放入水中观察等。

要让孩子在活动中动手动脑时,就可以使用这个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