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课程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44181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学课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测量学课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测量学课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测量学课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测量学课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学课程设计.docx

《测量学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学课程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量学课程设计.docx

测量学课程设计

前言

一、实习目的

教学实习是测量教学的组成部分,除验证课堂理论外,也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有机结合的重要环节,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训练严格的实践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的手段。

通过地形图的测绘和建筑物,构筑物的测设,可增强测定和测设地面点位的概念,提高应用地形图的能力,为今后的解决实际工程中有关测量工作的问题打下基础。

二、任务要求

1.测绘图幅为20×20cm²,比例尺为1:

500的地形图一张(测绘东门主教学楼前广场);

2.识读和应用地形图,在地形图上绘纵断面;

3.了解精密测量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4.学会布置平面和高程控制网,进行碎部测量,测绘地形特征点,并以比例尺和图示符号进行测绘。

三、仪器和工具

经纬仪一台、水准仪一台、钢尺一盘、平尺一盘、水准尺两根、花杆两根、量角器一个、三角板一副、黑墨水一瓶、测绘纸一张、有关记录手簿、计数器、橡皮、铅笔。

实习内容

1.大比例尺地形的测绘

本项实习实习包括:

布设平面和高程控制网,测定图根制点;进行碎部测量,测绘地形特征点,并依比例尺和图式符号进行描绘,最后拼接整饰成地形图。

(1)平面控制测量

在测区实地踏勘,进行布网选点.平坦地区,一般布设闭合导线,丘陵地区通常布设单三角锁,大地四边形、中点多边形等三角网,对于带状地形可布设附合导线或线形锁.经过观测,计算获得平面坐标。

1>.踏勘选点

每组在指定测区进行踏勘,了解测区地形条件,根据测区范围及测图要求确定布网方案进行选点。

点的密度,应能均匀地覆盖整个地区,便于碎部测量。

控制点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的地方,相临导线点应通视良好,便于测角量距,边长约60~100m左右。

布设三角网时,三角形内角应大于30°。

如果测区内有已知点,所选图根控制点应包括已知点。

点位选定之后,用墨水做好标记,并编号。

2>.水平角观测

用测回法观测导线内角一测回,要求上、下半测回角值之差不得大于40″,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不得大于±40n½,n为导线观测角数。

三角网用全圆方向观测法,三角形角度闭合差的限差为±60″。

3>.边长测定

用检定过的钢尺往、返丈量导线各边边长,其相对误差不得大于

1:

3000,特殊困难地区限差可放宽为1:

1000。

三角网至少量测一条基线边,采取精密量距的方法,基线全长相对误差不得大于1:

10000。

4>.连测

为了使控制点的坐标纳入本校或本地区的统一坐标系统,尽量与测区内外已知高级控制点进行连测。

对于独立测区可用罗盘仪测定控制网一边的磁方位角,并假定一点的坐标作为起算数据。

5>.平面坐标计算

首先校核外业观测数据,在观测成果合格的情况下进行闭合差配赋,然后由起算数据推算各控制点的平面坐标。

计算方法可根据布网形式查阅教材的有关章节。

计算中角度取至秒,边长和坐标值取制厘米。

(2)高程控制测量

在踏勘的同时布设高程控制网,高程控制点可设在平面控制点上,网内应包括原有水准点,采用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和精度进行观测。

布网形式可为附合路线、闭合路线或节点网。

图根点的高程,平坦地区采用等外水准测量;丘陵地区采用三角高程测量。

1>.水准测量

等外水准测量,用DS2水准仪沿路线设站单程测量,可采用双面尺法或变动仪器高法进行观测,视线长度小于100m,同测站两次高差的差数不大于6mm,路线容许高差闭合差为±40n½,式中L为路线长度的公里数,n为测站数。

2>.三角高程测量

用DJ6级经纬仪中丝法观测竖直角一测回,每边对向观测,仪器高和觇标高量至0.5cm。

同一边往、返测高差之差不得超过4Dcm,式中D为以百米为单位的边长;路线高差闭合差的限差±4D/n½,n为边数。

3>.高程计算

对路线闭合差进行配赋后,由已知点高程推算图根点高程。

观测和计算取至毫米,最后成果取至厘米。

(3)碎布测量

首先进行测图前的准备工作,在图根点设站测定碎部点,同时描绘地物与地貌。

1>.准备工作

选择较好的图纸,用对角线法(或坐标网格尺法)绘制坐标格网,格网边长10(或5)cm,并进行检查。

展绘控制点。

最后用比例尺量出各控制点之间的距离,与实地水平距离(或按坐标反算长度)之差不得大于图上0.3mm,否则,应检查展点是否有误。

2>.地形测图

测图比例尺为1:

500,等高距采用0.5m,平坦地区也可采用高程注记法。

测图方法可选用大平板仪测绘法、经纬仪(或水准仪)与小平板仪联合测绘法,经纬仪测记法等。

设站时平板仪对中偏差应小于0.05×M(mm),M是测图比例尺分母。

以较远点作为定向点并在测图过程中随时检查,再依其他图根点作定向检查时,该点在图上偏差应小于0.3mm。

经纬仪法测图时,对中偏差应小于5mm,归零差应小于4´,对另一图根点高程检测的较差应小于0.2基本等高距。

3>.地形图的拼接、检查和整饰

拼接:

每幅地形图应测出图框外0.5~1.0cm。

与相临图幅接边时的容许误差为:

主要地形图进行严格自检。

首先进行图面检查,查看图面接边是否正确、连线是否矛盾、符号是否正确、名称注记有无遗漏、等高线与高程点有无矛盾,发现问题应记下,便于野外检查时核对。

野外检查时应对照地形图全面核对,查看图上地物形状与位置是否与实地一致,地物是否遗漏,注记是否正确齐全,等高线的形状、走向是否正确,若发现问题,应设站检查或补测。

整饰:

整饰则是对图上所测绘的地物、地貌、控制点、坐标格网、图廓及其内外的注记,按地形图图式所规定的符号和规格进行描绘,提供一张完美的铅笔原图,要求图面整洁,线条清晰,质量合格。

整饰顺序:

首先灰内图廓及坐标网格交叉点(格网顶点绘长1cm的交叉线,图廓线上则绘5mm的短线);在绘控制点、地形点符号及高程注记,独立地物和居民地、各种道路、线路、水系、植被,等高线及各种地貌符号,最后绘外图廓外注记。

2.地形图的应用

测图结束后,每组在自绘地形图上进行设计。

具体布设建筑物由各组视情况而定。

水准测量记录(仪高法)

开始:

日期:

仪器:

天气:

观测者:

结束:

成像:

记录者:

测站

点号

水准尺读数

高差

/m

高程

H/m

备注

后视

前视

A

BMA

1.509

100.000

设测站A的高程为100.000m

TPⅠ

1.432

+0.077

B

TPⅠ

1.493

TPⅡ

1.543

-0.050

4

TPⅡ

1.505

TPⅢ

1.487

+0.018

5

TPⅢ

1.479

TPⅣ

1.518

-0.039

TPⅣ

1.497

TPⅤ

1.519

-0.022

1

TPⅤ

1.512

TPⅥ

1.498

+0.014

2

TPⅥ

1.501

TPⅦ

1.481

+0.020

检核

Σ

1.0496

1.0478

0.018

0.018

100.018

水平角观测

开始:

日期:

仪器:

天气:

观测者:

结束:

成像:

记录者:

测站

竖盘位置

目标

竖盘读数

°´″

半测回角

°´″

指标差

°´″

一测回角

°´″

备注

A

2

0 39 26

88 42 47

+3.5

选取广场中间一点为0

B

89 22 13

B

269 30 27

88 42 54

-3.5

88 42 51

2

180 47 33

B

A

0 36 45

88 44 00

-7.5

选取广场中间一点为0

4

89 20 45

4

269 20 45

88 43 45

+7.5

88 43 53

A

180 37 00

4

B

0 40 25

182 25 20

+10

选取广场中间一点为0

5

183 5 45

5

3 26 45

182 25 40

-10

182 25 30

B

185 52 25

5

4

0 8 24

137 18 5

+15

选取广场中间一点为0

137 26 29

317 26 25

137 18 36

-15

137 18 20

4

180 7 49

5

0 6 54

115 27 2

+11.5

选取广场中间一点为0

1

115 33 56

1

295 51 24

115 27 25

-11.5

115 27 14

5

180 24 59

1

0 7 22

112 24 33

-25

选取广场中间一点为0

2

112 31 55

2

305 33 12

112 24 43

+25

112 24 8

193 9 29

2

1

0 14 26

175 0 6

+20

选取广场中间一点为0

A

175 14 32

A

355 17 4

175 0 46

-20

175 0 26

1

180 16 18

碎部测量记录表

开始:

日期:

仪器:

天气:

观测者:

结束:

成像:

记录者:

测站:

A后视:

0°27´47″仪器高:

i=1.447m测站高HA=100.000m

点号

视距

/m

中丝读数

/m

竖直角α

°´″

水平角β

°´″

上丝读数

/m

下丝读数

/m

水平距离

/m

高程

/m

备注

1

25.00

1.565

9076

1 38 5

1.695

1.445

25.00

100.118

2

17.35

1.615

894544

3 21 2

1.703

1.530

17.30

100.168

3

20.50

1.614

894839

39 41 22

1.702

1.495

20.70

100.167

4

25.12

1.607

894828

41 12 1

1.693

1.442

25.10

100.160

5

26.70

1.603

894854

46 11 36

1.701

1.435

26.60

100.156

6

21.54

1.598

894831

47 11 53

1.700

1.485

21.50

100.151

7

20.81

1.554

894911

80 16 9

1.693

1.487

20.60

100.107

8

23.64

1.551

89496

82 53 21

1.691

1.445

23.60

100.104

测站:

B后视:

0°9´14″仪器高:

i=1.450m测站高HB=100.077m

点号

视距

/m

中丝读数

/m

竖直角α

°´″

水平角β

°´″

上丝读数

/m

下丝读数

/m

水平距离

/m

 

高程

/m

 

备注

9

27.20

1.600

895936

54 27 0

1.710

1.470

27.00

100.227

10

24.60

1.603

894856

89 27 22

1.713

1.469

24.40

100.230

11

4.00

1.596

894839

90 19 2

1.700

1.661

3.90

100.223

12

23.15

1.606

894709

163 18 39

1.714

1.482

25.10

100.233

碎部测量记录表

开始:

日期:

仪器:

天气:

观测者:

结束:

成像:

记录者:

测站:

1后视:

0°4´55″仪器高:

i=1.463m测站高H1=100.006m

点号

视距

/m

中丝读数

/m

竖直角α

°´″

水平角β

°´″

上丝读数

/m

下丝读数

/m

水平距离

/m

高程

/m

备注

13

16.80

1.505

89513

16 13 39

1.584

1.417

16.70

100.048

14

22.00

1.518

895242

47 31 44

1.626

1.408

21.80

100.061

15

20.50

1.514

894813

59 15 1

1.612

1.401

20.10

100.057

16

19.10

1.518

894718

67 8 51

1.605

1.417

18.80

100.061

17

15.70

1.513

894832

79 42 4

1.602

1.450

15.20

100.056

18

14.00

1.508

894826

95 41 25

1.596

1.457

13.90

100.051

 

测站:

5后视:

0°1´24″仪器高:

i=1.505m测站高H5=100.057m

点号

视距

/m

中丝读数

/m

竖直角α

°´″

水平角β

°´″

上丝读数

/m

下丝读数

/m

水平距离

/m

高程

/m

备注

19

3.50

1.579

895152

10 48 12

1.595

1.562

3.30

100.131

20

3.00

1.568

895227

107 10 17

1.586

1.559

2.70

100.120

21

3.42

1.577

895215

151 53 2

1.592

1.558

3.40

100.129

22

3.11

1.575

895146

176 48 26

1.589

1.560

2.90

100.127

23

4.79

1.570

895216

327 46 49

1.594

1.548

4.60

100.122

总和

B

A

2

1

5

4

B

A

1

点号

   Σβ=900°02´22″       fx=Σ△x测=+0.04  fy=Σ△y测=+0.05

-Σβ=900°00´00″       导线全长闭合差fD=√fx²+fy²=0.065

   fβ=+142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K=fD/ΣD=0.065/166.1≈1/2500

   fβ=±60″√7=±159″     容许的相对闭合差K容=1/2000

 

900222

884251

175026

112248

1152714

1371820

1822530

884353

2

观测角

(右角)

°´″

-142

-21

-20

-20

-20

-20

-20

-21

3

改正数

°´″

9000000

884230

17506

1122348

1152654

1371800

1822510

884232

4=2+3

改正角

°´″

89 50 39

84 50 45

17 14 33

312 41 27

269 59 27

272 24 37

181 7 9

89 49 39

5

坐标方位角

°´″

166.1

30.02

27.78

15.42

13.45

25.51

26.42

27.50

6

距离

m

+0.04

+1

+0.32.

+1

+24.02

-1

+1.04

+1

-0.12

-1

+1.07

+2

-26.42

+1

+0.13

7

△x/m

增量计算

+0.05

+2

+26.90

-1

+5.23

-1

-13.56

+1

_13.45

+1

-25.48

+2

-5.76

+1

+26.17

8

△y/m

0.00

+0.31

+24.01

+1.05

-0.13

+1.08

-26.44

+0.12

9

△x/m

改正后增量

0.00

+26.88

+5.24

-13.55

_13.46

-25.49

-5.78

+26.16

10

△y/m

500.00

499.69

475.69

474.67

474.73

473.68

500.12

500.00

11

x/m

坐标值

500.00

473.12

467.91

481.47

494.93

520.42

526.16

500.00

12

y/m

3

2

1

5

4

B

A

13

点号

思想小结

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工程建设和自然资源开发中各个阶段的控制和地形测绘、施工放样、变形监测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

从本质上讲。

测量学的实质就是确定点的位置。

并对点的位置信息进行处理、储存、管理。

测量学的任务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容:

测定和测设。

测定就是采集描述空间点信息的工作;测设就是把设计好的建筑物细部点的信息标定在地面上的工作。

此次工程测量教学实习,涉及到工程测量学中的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碎部测量等相关方面,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思维、动手能力,增强测定和测设地面点位的概念,提高地形图测绘能力,掌握工程测量操作技能、测量技巧。

通过本次实习,加深了我们对工程测量工作的认识,明确了工程测量的目的。

在实践中培养科学务实的工作作风,为以后解决实际工程有关测量工作的问题打下良好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