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学第1次答案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4341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金融学第1次答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国际金融学第1次答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国际金融学第1次答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国际金融学第1次答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国际金融学第1次答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金融学第1次答案1.docx

《国际金融学第1次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金融学第1次答案1.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金融学第1次答案1.docx

国际金融学第1次答案1

《国际金融学》作业集

作业说明

根据学院要求,必须在作业集中选择部分题目作为“必做作业”,其余用作“选做作业”供复习参考。

因此,对《国际金融学》课程的作业集进行了重新梳理。

凡是在作业题序号前标注“*”号的为“必做作业”,其余则为“选做作业”。

本门课程的期末考试的大部分内容都体现在作业集中,希望广大学子能够对“选做作业”予以应有的重视。

第一讲国际收支

一、单项选择题

*1、IMF规定,在国际收支统计中(C)

A.进口商品以CIF价计算,出口商品以FOB价计算

B.进口商品以FOB价计算,出口商品以CIF价计算

C.进出口商品均按FOB价计算

D.进出口商品均按CIF价计算

*2、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人为设立的项目是(D)

A.官方储备

B.分配的特别提款权

C.经常转移

D.错误与遗漏

*3.国际收支不平衡是(A)

A.自主性交易不平衡

B.调节性交易不平衡

C.自主性交易和调节性交易都不平衡

D.经常项目不平衡

二、多项选择题

*1、国际收支的长期性不平衡是指(BC)

A.暂时性不平衡

B.结构性不平衡

C.货币性不平衡

D.周期性不平衡

E.收入性不平衡

三、判断题

*1、按IMF规定,登录国际收支平衡表时,应以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所有权变更日期为准。

(√)

*2、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一般会引起本国货币汇率下浮。

(√)

四、名词解释

*1、国际收支

答:

国际收支是一种统计报表,系统的记载了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主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交易。

大部分交易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

*2、自主性交易

答:

是指那些基于交易者自身的利益或其他的考虑而独立发生的交易,主要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中的交易,如货物和劳务的输出入、直接投资长期资本流出入、侨民汇款、赠与等。

通常判断一国国际收支是否平衡,主要看其自主性交易是否平衡。

*3、蒙代尔分配法则

答:

可以解决指派问题。

根据这一法则,每一政策工具应该分配用于实现其相对有效地影响的政策目标方面,否则,可能导致经济系统难以达到均衡。

五、简答题

*1、简述“J曲线”效应及其原因。

答:

本国货币贬值后,最初发生的情况往往正好相反,经常项目收支头部反而会比原先恶化,进口增加而出口减少。

这一变化被称为“J”曲线效应。

其原因在于最初的一段时期由于消费和生产行为的“粘性作用”,进口和出口的贸易量并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但由于汇率的改变,以外国货币计价的出口收入相对减少,以本国货币计价的进口支出相对增加,从而造成经常项目收支逆差增加或是顺差减少。

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一状况开始发生改变,进口商品逐渐减少,出口商品逐渐增加,使经常项目收支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先是抵消原先的不利影响,然后使经常项目收支状况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这一变化过程可能会维持数月甚至一两年,根据各国不同情况而定。

因此汇率变化对贸易状况的影响是具有“时滞”效应的。

*2、简述米德冲突。

答:

米德冲突是指在许多情况下,单独使用支出调整政策或支出转换政策而同时追求内,外均衡两种目标的实现,将会导致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冲突。

六、论述题

*1、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分类和政策搭配的核心精神是什么?

答:

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可分为需求调节政策、供给调节政策和资金融通政策。

按对需求的不同影响,需求调节政策可分为支出增减政策和支出转换型政策两类。

支出培养型政策是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国民经济中支出总水平的政策主要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支出转换型政策是指不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而改变需求和支出方向的政策。

这类政策主要有汇率政策、补贴和关税政策以及直接管制。

从供给角度讲,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有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

其都指在改善一国的经济和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以此达到增加出品商品和劳务的生产,改善国际收支。

资金融通政策,主要包括官方储备的使用和国际信贷便利的使用,其与上述政策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替代性。

由于在实施过程中,各类政策对内外均衡的同时实现会产生相互矛盾的效果,必须进行适当的搭配。

因此,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分类与搭配核心精神在于:

当国际收支失衡时,正确使用并搭配各种不同类型的调节政策,以最小的经济和社会代价达到国际收支的平衡或均衡。

2外汇与汇率

一、单项选择题

*1、利率对汇率变动的影响是(C)

A.利率上升,本国汇率上升

B.利率下降,本国汇率下降

C.须比较国外利率及本国的通货膨胀率后而定

D.利率与汇率不存在联动关系

*2、金币本位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是(A)

A.法定平价

B.铸币平价

C.通货膨胀率

D.纸币购买力

*3、一国货币汇率上升,则会有利于(A)

A.进口

B.出口

C.增加就业

D.扩大生产

二、多项选择题

*1、当前影响一国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有(ABCDE)

A.经济状况

B.国际收支状况

C.利率水平

D.货币汇率政策

E.重大的国际政治因素

*2、汇率下浮与物价水平的关系可用下列机制来解释(ABCD)

A.货币工资机制

B.生产成本机制

C.货币供应机制

D.收入机制

E.债务效应

三、判断题

*1、在间接标价法下,当外国货币数量减少时,称作外国货币汇率下浮或贬值。

(×)

*2、升水与贴水在直接与间接标价法下含义截然相反。

(×)

*3、在金本位制度下,实际汇率波动幅度受制于黄金输送点,其上限是黄金输入点,下限是黄金输出点。

(×)

*4、纸币汇率的变动,仍受黄金输送点的制约。

(×)

四、名词解释

*1、直接标价法

答:

又称应付标价法,系指以固定数额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若干数额的本国货币表示的汇率。

目前目前世界绝大部分国家采用这种标价法,只有英镑、美元等省数例外。

*2、铸币平价

答:

以两种金属铸币的含之比得到汇价,被称为铸币平价。

在金本位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是铸币平价。

*3、黄金输送点

答:

指在国际金本位制度下,汇率波动的上下界限。

它包括黄金输出点和黄金输入点,黄金输出点等于铸币平价加上在两国之间运送单位黄金的运费和保险旨及利息:

黄金输入点等于铸币平价减去在两国之间运送单位黄金的运费各保险费及利息。

五、简答题

*1、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

影响汇率的因素有许多,既有经济的,各个因素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甚至相互抵消的关系。

第一、国际收支状况。

必须指出,临时性的、小规模的国际收支差额,并非一定会影响到汇率,而长期的巨额的国际收支差额,必然导致本国货币汇率的升降。

第二、相对通货膨胀率,货币对外价值的基础是对内外价值,如果货币的对内价值降低,其对外价值即汇率则必然随之下降。

第三、相对利率,一般而言,国内利率的上长升会推动本国货币汇率的上升,但利率对长期汇率的影响有限,而对短期汇率可产生较大影响。

第四、相对经济增长率,一般而言,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其对外国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增加相对较快,则会使其货币汇率下跌。

不过,对于出口导向型国家而言,该结论未必适用。

第五、财政收支状况。

通常,财政赤字的增加一般导致本国货币汇率的下跌,但其影响并非绝对。

第六、国际储备。

国际储备增加能加强外汇市场对本国货币的信心,因而有助于本国货币汇率的上升。

第七、心理预期因素。

第八、信息因素。

第九、政府干预因素。

*2、在不同的货币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基础及表现形式如何?

答:

不同货币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基础是不一样的。

在金本位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是铸币平价。

表现实际汇率因供求关系而围绕着铸币平价上下波动。

但其波动幅度于黄金输送点。

金本位和金汇兑本位制度下,法定平价成为决定汇率的基础,但汇率波动的幅度已不再受制于黄金输送点,汇率稳定机制已大大降低。

在纸币本位下,其所代表的价值量或实际购买力是汇率决定的基础。

表现形式为汇率波动剧烈。

受经济、政治、社会及心理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

3汇率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英镑的年利率为27%,美元的年利率为9%,假如一家美国公司投资英镑1年,为符合利率平价,英镑应相对美元(B)

A.升值18%

B.贬值14%

C.升值14%

D.贬值8.5%

*2、假设美国投资者投资英镑CD,6个月收益5%,此期间英镑贬值9%,而投资英镑的有效收益率为(D)

A.14.45%

B.-4.45%

C.14%

D.-4%

*3、在汇率理论中,具有强烈的政策性和可操作性的是(C)

A.购买力平价说

B.利率平价说

C.货币主义说

D.资产结构说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汇率影响因素的学说有(ABC)

A.国际借贷说

B.汇兑心理说

C.购买力平价说

D.利率平价说

E.资产结构说

*2、关于汇率决定的理论有(CDE)

A.国际借贷说

B.汇兑心理说

C.购买力平价说

D.利率平价说

E.资产结构说

三、判断题

*1、利率平价理论认为,同即期汇率相比,利率低的国家的货币的远期汇率会上升,而利率高的国家的远期汇率会下跌。

(√)

*2、国际借贷说实际上就是汇率的供求决定论。

(√)

*3、利率平价论,主要是讲短期汇率的决定。

其基本条件是两国金融市场高度发达并紧密相联,资金流动无障碍。

(√)

四、名词解释

*1、最适度货币区理论

答:

是以探讨最佳汇率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汇率理论,它认为世界的货币应重新组织,形成一系列最适度的货币区,在这样的货币区内,各成员国采用固定汇率,而对外则采用弹性汇率。

*2、资产结构平衡论

答:

该理论认为汇率是由货币因素和实体经济因素所诱发的资产调节和资产评价所共同决定的。

五、简答题

*1、简述购买力评价说的缺点。

答: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合理性在于,它有助于说明通货膨胀率与汇率变动之间的联系,然而,这个理论也存在着严重的缺点:

第一,它颠倒了“纸币的购买力”与“纸币的价值”之间的关系,因此是它着眼于表面现象,而未触及本质,因纸币代表的价值量是本质,而购买力仅仅是现象,汇率是以两国纸币代表的价值是经比率为基础的。

第二、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以货币数量论作为理论基础,认为货币数量是影响物价的唯一因素,这不符合实际。

第三、购买力平价理论能够说明汇率的长期变化趋势,但就短期与中期汇率的变动趋势来说,它是无能为力的。

第四、比统计学的角度来看,它也是有缺点的。

*2、简述最适度货币区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

最适度货币区理论是以探讨最佳汇率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汇率理论,它认为世界的货币应重新组织,形成一系列最适度的货币区,罗伯特`蒙代尔首先明确提出最适度货币区理论。

他提出用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作为确定最适度货币区的标准。

他认为,一个国家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是发生了需求转移,而不能解决同一货币区不同地区之间的需求转移;这只能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来解决。

因此,若要在几个国家之间保持固定汇率并保持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必须要有一个调节需求转移和国际收支的机制,这个机制只能是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

总之,最适度货币区实际上是指由一些彼此间商品、劳动力和资本流动比较自由、经济发展水平和通货膨胀率比较接近、经济政策较为一致的地区所组成的独立的货币区。

在这样的货币区,各成员国采用固定汇率制,而对外则采用弹性汇率制,从而可达到区内各国的内部平衡和对外收支的平衡。

4汇率制度与外汇管制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外汇管理的主要负责机构是(B)

A.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B.国家外汇管理局

C.财政部

D.中国银行

*2、外汇管理最核心的内容是(A)

A.外汇资金收入和运用的管理

B.货币兑换管理

C.汇率管理

D.外债管理

*3、如果一国的贸易和非贸易汇率相对稳定,而金融汇率听任市场供求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