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方法创新项目实施自评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29634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方法创新项目实施自评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方法创新项目实施自评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方法创新项目实施自评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方法创新项目实施自评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方法创新项目实施自评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方法创新项目实施自评报告.docx

《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方法创新项目实施自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方法创新项目实施自评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方法创新项目实施自评报告.docx

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方法创新项目实施自评报告

“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方法创新”项目实施自评报告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二〇〇八年一月五日

一、项目实施背景

从体制上看。

我国行政机关和有关事业站都有上下联系的工作体系;而各级农业科研机构从历史到现在,没有形成上下联系的工作体系,与农业行政机关和有关事业推广部门也没有法定的横向联系,是一个上没有头,下没有脚的单位。

科研与推广相分离。

从现行推广网络看。

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不稳,存在网散线断的现象。

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看。

一方面,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体制创新,调动农民积极性带来的农业增长的潜力已经丧失,进入到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农业发展的时期。

尤其是杭州市农业资源匮乏,农业的发展更依赖于科技进步。

另一方面,随着杭州市都市农业的推进,在产业布局上优势特色产业迅速形成,产业带建设步伐加快;在生产经营方式上产业化、组织化水平不断提高。

这对农业科技的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技术推广传播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科研机构成果推广的现状看。

一是科研机构长期游离在农业推广体系之外,形成重科研、轻推广的观念;科研人员推广意识薄弱,形成了“科研---成果、论文---职称”的思维模式。

二是成果推广途径单一,主要依靠农业行政和推广部门。

三是服对象主要为分散的农户,他们对技术的需求不强,量大面广,推广难度增加。

四是推广方法简单,主要为“试验—示范—推广”单一的模式。

传统的主要依靠行政和推广部门,面对千家万户分散农户的方法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农业组织化、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要求。

从以上分析可见,我们市(地)级农业科研单位必须打破传统的重科研、轻推广的观念,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履行农业科技推广的职能,创新成果推广方法,融入农业推广体系,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推进我市都市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成果推广应用方法创新的目的是:

提高科技推广工作效率,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实现增产增效,提高农民收入。

我院从建院初就重视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方法创新,从工作思路、推广途径、服务重点和推广方法上进行创新,2007年初申报了该项目。

经市考评办公审核确定以下创新创优内容:

1.观念创新。

确立科研、推广并重的基本思路。

2.推广途径创新。

由主要依托农业行政部门的县(区)、乡镇、村纵向农技网络开展推广,转变为纵向农技网与农业产业协作组织、成果的自主开发转化等多种途径结合。

3.调整服务重点。

由原来的以千家万户分散的农户为服务对象,改为以都市农业示范园区、龙头企业和其他农业组织为重点开展技术服务。

4.推广方法创新。

由单纯的试验——示范——推广的推广方法,转变为示范推广、培训农民、送科技下乡和农业信息服务相结合的综合推广方法

二、组织实施情况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一是加强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工作的领导和组织管理。

农业科研推广是我院的主要工作职责,开展成果推广应用方法创新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提高成果推广应用效果的重大举措。

我院十分重视,明确1名院领导分管这项工作,明确院科技处为职能处室。

把各项推广应用工作内容通过签订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并对完成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和年度考核。

二是加强创新创优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

把项目的实施作为增强目标意识,落实各项创新措施,提高成果推广工作成效的有效手段。

明确院党政办为项目组织实施的牵头部门,各部门根据职能分工负责。

2.积极争取,加强投入。

利用各方面重视农业,加强农业和科技投入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农业、财政、科技等部门的支持,通过相关部门的项目支持,每年投入200万元以上的经费用于推广工作。

加强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科技力量投入。

每年投入到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科技力量达70人左右。

3.根据实施方案,有序推进。

本项目分三年实施,从2005年开始,2007年申请绩效考核。

2005年,通过调查研究,提出成果推广应用新思路,并在实践中开展试点;2006年,按照成果推广应用新方法开展推广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2007年,进一步实施,不断完善方法,形成完善的成果推广应用体系,并取得应用效果。

做到边探索边实践边完善。

4.政策引导,形成氛围。

把成果应用推广工作放到与科研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来规划和布置落实,并通过院科技发展规划、考核办法、分配方案等规划和制度,引导广大科技人员转变观念,重视成果推广应用,重视方法创新,在全院形成重视成果推广应用,重视方法创新的氛围。

5.加强合作,建立机制。

新的成果推广应用方法的实质是一种合作推广方法。

我们实行开门办院的工作方针,与县(区)、乡镇农业部门、农业产业协作组织和农业示范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广泛的联系,分层次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成果推广应用的组织体系。

三、完成情况

1.观念创新。

确立科研、推广并重的办院方针。

从2005年开始研究制定《院“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并于2006年正式出台并实施。

通过规划的形式把“坚持科研与推广并举”作为我院的基本工作思路之一。

放弃了农业科研单位重科研、轻推广的传统观念,为成果推广应用方法创新从规划和观念上打下了基础。

一是在工作目标上体现科研、推广并重的思路。

每年的年度工作目标都把科技成果的推广工作放在与科研和服务同等重要的位置。

无论是上报的考核目标,还是向下分解的目标任务,都把推广工作作为主要工作。

二是在制度机制上把推广工作和科研工作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

在科技人员业绩的测算和考核中把科技推广放在科研工作同样重要的地位,工作人员完成的推广任务业绩与科研任务同样作为分配的依据。

并在院考核和收入分配办法中加以明确。

三是在日常管理上重视推广工作。

在科技示范点的布点和检查上都由院领导亲自把关。

每年年底都要对推广示范点进行评比,对示范效果好,影响大的点挂院示范基地牌子,到目前已挂牌6个点。

对示范效果好的示范基地进行考核加分和物质奖励。

2.推广途径创新。

农业科研单位传统的推广途径主要是依托农业行政部门,将研究、引进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通过县(区)、乡(镇)、村农技网络推广到农户手中。

随着农业产业化程度的提高和组织形式的变化,迫切需要推广应用途径的创新。

我院顺应这些变化,积极开展推广途径创新,由主要依托农业行政部门的县(区)、乡镇、村纵向农技网络开展推广,转变为纵向农技网与农业产业合作组织、成果的自主开发转化等多种途径结合。

一是以农业合作组织为载体,开展农业技术推广。

(1)加强与供销社的合作,开辟新的技术推广途径。

供销社是农业合作组织的牵头部门,在农业组织化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院积极与他们建立合作关系。

2006年1月与萧山区供销社签订技术合作协议,为之提供技术依托。

(2)积极参与农业行业协会的工作。

我院是杭州市食用菌协会的挂靠单位。

多年来,积极组织全市食用菌生产者开展新品种的引进、新技术的研究、培训和示范推广,并积极开拓新的市场。

在我市新培育了珍稀食用菌产业,年产值3000余万元,占全市食用菌总产值的2/3。

参与杭州市蔬菜产业协会,系副会长单位。

积极组织会员开展新品种研究推广,新技术研究开发和培训,推广新品种,普及新技术。

(3)为有关农业合作组织提供技术依托。

通过食用菌科技平台建设,在我市培育了淳安县威坪镇食用菌生产合作社等食用菌专业合作社5家,并为之提供技术依托,为杭州天和水产合作社和桐庐香山水产合作社提供技术依托,为富阳市山村土鸡专业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

二是以基层农技推广网络为纽带,加快农技推广。

继续加强与县(区)、乡(镇)农业推广部门的联合。

从2005年起先后与临安、富阳、桐庐、淳安、萧山等县(区、市)农业局开展技术对接;每年参加市农业局组织的全市农业局长会议;每年派出9名科技人员到乡镇任科技特派员。

三是以自主成果开发转化为手段,加快新品种推广应用。

科技成果的自主开发转化是我院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的又一重要形式。

以种子种苗为重点加快新品种及配套新技术的推广。

我院从2006年起建立种子种苗基地2000亩以上,繁育水稻、蔬菜种子25000公斤以上,培养草莓、非州菊等组培苗25万株以上,繁育茶叶、草莓种苗1300万株以上,生产食用菌菌包30万袋以上,繁殖各类优质鱼苗3000万尾以上。

这些种子种苗可种养面积达30万亩以上。

如蔬菜所下属的杭州三叶蔬菜种苗推广站,2007年推广各类蔬菜新品种种子13358公斤,推广面积124054亩。

3.创新服务重点。

农业合作组织、都市农业示范园区、龙头企业是政府大力扶持的农业组织形式,具有很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随着都市农业的推进,我市优势特色农业产业越来越明显,六大优势产业、五大特色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71.2%。

农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快速发展。

已培育市级以上有品牌、上规模、连基地、带农户的龙头企业226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33家,年加工值超亿元的50家;按照“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农户”等模式,建成各类专业合作社420家。

农业合作组织、都市农业示范园区、龙头企业已经成为农业产业提升的主力军。

为此我们在服务对象上把原来直接面对千家万户分散的农户,改为以农业合作组织、都市农业示范园区、龙头企业为重点开展技术服务,不断提高推广服务成效和科技显示度。

每年在优势农业产业带的农业合作组织、都市农业示范园区、龙头企业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点25个以上,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综合示范,通过这些载体辐射带动优势产业带的建设,使科技成果惠及广大农民。

4.推广方法创新。

农业科研单位传统的研究推广方法是按试验——示范——推广的过程开展。

我院从实现提高农民素质、普及农业科技知识、传播农业信息、推广科技成果的综合目标出发,采用示范推广、培训农民、送科技下乡和农业信息服务相结合的推广方法,提高推广效果。

一是建立科技示范点。

每年在优势农业产业带建立科技示范点25个以上,直接面积1.5万亩以上。

在示范点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综合示范,不断提高都市农业示范园区的示范效果,促进了我市农业优势产业带的建设。

二是确定重点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在全市推广。

每年确定10个我院自主育成或引进的新品种和5项自主研究或引进的新技术为重点新品种新技术在全市推广。

面积在15万亩以上。

三是创新技术培训。

①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通过集中办班的形式,主要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的管理和技术骨干。

②深入乡镇办班和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的形式,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③开发农村网上教育培训系统,开展网上菜单式培训。

每年培训5000人次以上。

四是强化科技信息服务。

创办“杭州农业科技信息网”、开发“农村网上教育培训系统”、开发“农业专家系统”等为农民提供农业科技信息服务。

“杭州农业科技信息网”,2004年11月至今点击率达到160.79万次;“农村网上教育培训系统”已上传各类课件78个;编辑出版的《杭州农业科技》,编校质量得到提高,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

五是科技特派员推动。

2005年开始选派9名科技人员分赴淳安、建德、富阳、临安、萧山、西湖区等县(市)、区的乡镇担任科技特派员,依托我院科技资源为所在乡镇提供全方位的农业科技服务。

一是开展调查研究,为所在乡镇相关农业和农村工作出谋划策,当好参谋;二是围绕当地农业优势产业,以项目为载体开展科技示范、技术培训和解决农业生产疑难问题,为驻地乡镇引入各类新品种55个、新技术17项。

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使农民增收1324万元。

先后有11人次分别受到省、市、县政府的表彰和奖励,我院被评为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

今年又派出了第二轮9名科技特派员。

六是开展科技下乡活动。

每年组织各种综合性科技下乡和咨询活动6次,科技人员每年下乡入户1000余人次,累计编印技术资料138种,发放技术资料47150份,接受咨询17650人次。

四、取得的主要成效

通过项目的实施,确立了科研推广并举的理念;建立了符合农业科研机构自身特点和杭州都市农业发展实际的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新方法;提高推广工作效率,加快成果推广应用,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1.推广工作效率显着提高。

一是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速度加快。

通过与各区(县、市)农业部门开展定期技术对接,新品种新技术推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扩大我院新品种新技术的影响,纷纷列入各地重点推广品种和技术指导计划,推广速度加快。

如草莓新品种“红颊”通过示范、宣传和推介已经列入浙江省、杭州市和主产区(县、市)的重点推广品种,并通过与建德等主产区(县、市)农业部门和主产乡镇杨春桥的合作,并建立示范点,推广面积迅速扩大。

该品种1998年引进,2003年全市面积300多亩,到2005年迅速扩大到4000余亩,并逐年增加到2007年的6385亩。

平均亩产1769.6公斤,比传统主栽品种‘丰香’增产10.9%,亩增产值2000元以上,农民年增收1277万元。

再如“桑枝条栽培食用菌技术”通过与蚕桑主产区农技部门和产业合作社的合作,仅两年时间,推广规模达到170万袋以上,农民增收500余万元。

二是工作效率提高。

以产业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园区为载体,建立科技示范点,通过技术辐射,提高推广效率。

在桐庐香山水产合作社、杭州天和水产合作社、杭州千岛湖渔业有限公司建立3个水产科技示范基地,面积1949亩,辐射带动面积31320亩,平均辐射带动比例为16.1倍;在富阳市山村土鸡专业合作社建立1个示范基地,规模4.5万羽鸡,辐射带动60羽规模,辐射带动率13.3倍;在杭州萧山江乐蔬菜酱品有限公司建立示范点1000亩,辐射带动面积5000亩,辐射带动率5倍;在建德永兴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等5个食用菌产业合作社建立5个科技示范点,栽培食用菌148万棒(袋),辐射带动农户145户430万棒(袋),辐射带动率2.9倍。

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一家一户搞推广的模式,大大提高了推广工作效率。

2.农民收入显着增加。

通过方法创新,将科技成果迅速应用于生产,实现增产增收。

根据对2007年33个示范点建设,13个新品种和9项新技术的推广和蔬菜种子销售情况的初步统计,农民增收达到24349.87万元。

(1)全年在产业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园区建立科技示范点33个,示范点面积19532亩,农民增效2084.9万元。

根据其中10个点调查,辐射带动面积36320亩、60万羽鸡的养殖规模和433棒(袋)食用菌生产规模,预计增效3059.2万元。

(2)全年在全市重点推广了我院自主育成或引进的新品种13个、新技术9项,面积493500亩,农民增效13017.4万元。

(3)三叶蔬菜种苗推广站,推广蔬菜新品种种子13358公斤,可种植面积124054亩,可增效6188.37万元。

3.社会效益巨大。

在提高农业生产者科技素质,促进地区农业科技进步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社会效益。

一是转变生产者观念,增强技术需求。

通过在合作组织、示范园区和龙头企业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示范,使他们尝到了增产增收的甜头,也让周边农民看到应用科技的好处,从而使广大农民确立了依靠科技发展生产的观念,激发了他们应用科技的积极性。

二是提高生产者素质。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2005年—2007年3年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民19283人次。

三是提高科技到位率。

通过与各级农业部门合作,每年组织和参与各类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100万亩次以上,通过科技特派员的科技服务等提高了全市科技到位率。

五、先进性与示范意义

我院开展的观念创新、推广途径创新、服务重点创新和推广方法创新—四位一体系统的“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方法创新”,符合农业科研机构的实际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被省内宁波、金华、湖州等市农科院引入试用,成效显着。

江苏省太湖地区农科所也引入试用,取得成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