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人名的文化伴随意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15805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俄人名的文化伴随意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俄人名的文化伴随意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俄人名的文化伴随意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俄人名的文化伴随意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俄人名的文化伴随意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俄人名的文化伴随意义.docx

《中俄人名的文化伴随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俄人名的文化伴随意义.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俄人名的文化伴随意义.docx

中俄人名的文化伴随意义

 

中俄人名的文化伴随意义

 

摘要:

人名是专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在本质上还是一种文化现象。

由于人名派生形式的多样性,它除了自身的词汇意义以外,还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及表现力,能充分反映出人物的道德观、价值观、文化心理、美学观念及它们之间的各种关系等隐性意义,即人名的文化伴随意义。

人名的文化伴随意义可以分为词源意义和宗教意义。

词源意义探究人名的发展演化过程。

从中可以体现出时代和地域的差异性,每个时代,每个地域由于社会、文化的差异而在人名上形成了各自的特点。

宗教意义探究宗教对人名的影响。

自古以来,宗教都作为一种统治工具帮助统治者达到笼络民心的目的,其所宣扬的思想和教义也一直为国人所拥护并传承下来,其影响力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人名中也有所体现。

由于国情地理及社会习俗的差异,不同语言国家的人名,其文化伴随意义也各不相同。

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个姓氏都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而名字则被赋予了更为广阔的内涵。

名字寄寓了长辈的希冀,也包含了很多文化符号。

解读一个国家的人名,即解读一个国家文化,追溯其历史根源,探究其历史发展过程。

民族文化的近似和差异对语言交际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对比研究中俄两个民族在人名中的文化差异,有利于我们了解和掌握所学语言国家人们的思维方式,了解和认识其社会和文化发展情况,从而达到广泛交流、深入了解的目的。

关键词:

人名学;文化伴随意义;词源意义;宗教意义

引言

人名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识别的符号,从表面上看,人名只是人们用语言区别人的特定标志,每个人名都有具体的确定所指,千万个人名只是相区别的语言个体存在。

但是一个民族的人名总是受该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心理以及语言、风俗等多方面影响,因而人名能从一个侧面反映该民族的理想情操、文化特点和心理机制等,而成为一种人名文化。

即人名的文化伴随意义。

1、伴随意义与文化伴随意义

70年代以来,随着语言国情学的诞生,词的伴随意义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语言国情学的创始人Е.М.Верещагии,В.Г.Костомаров给伴随意义词汇作了如下定义:

——能引起感情、伦理和审美联想的词。

按照他们的定义,词的伴随意义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社会文化背景基础上的附属义和由语言手段(如词缀构词法等)而产生的附属义。

总的来说,国内专家学者基本上同意Е.М.Верещагии,В.Г.Костомаров的观点,并将词的伴随意义分为:

(1)文化伴随意义(культурнаяконнотация);

(2)修辞伴随意义(стилеваяконнотация)(吴国华、杨仕章,2005:

143)。

前者指受民族文化制约(即形式上未表现)的附属义;而后者则指受语言手段制约(即形式上表现)的附属义。

文化伴随意义是语言国情学研究的重要方面之一。

它主要包含潜在的受民族文化制约的感情色彩和评价色彩,两者互相联系,其总和概括地体现了人们对事物(现象)所持的褒贬态度。

并且,文化伴随意义反映的是全体或大多数社会成员对某一事物的态度,而不是某一个或极少数成员的个人意识。

此外,文化伴随意义还具有“双重性”(двойственность)特点。

即指某一个词的文化伴随意义同时附属有赞成与不赞成、褒与贬截然相反的感情评价色彩。

研究中俄人名的文化伴随意义,有学者将其分为词源意义、宗教意义和联想意义三个层面(王金玲,2002:

88),但联想意义作为词的基本语义外的附加意义,因个人思维方式、角度不同而略带差异,不具备代表性,故本文将不做探讨,只阐述其中的词源意义和宗教意义。

2、中俄姓名的词源意义对比

词源意义是姓名的本质属性,任何姓名都有其历史根源和原始意义。

在汉俄人名的构成方式上,俄罗斯人名由名字、父称和姓三部分构成。

其中名在前,姓在后。

父称是俄罗斯人特有的称谓形式,根据父亲名字的命名法,表示父子、父女关系。

俄语名字有大名(全称полноеимя)、小名(简称уменьшительноеимя)和爱称(ласкательноеимя)之分。

小名通常是大名的简化形式,而爱称通常是由全称或简称加上后缀构成。

传统汉族姓名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大致包括姓氏、名字(包括大名和小名)、号(包括别号、官号、庙号和谥号等)等。

现代汉族姓名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姓和名字。

有单姓单名,也有单姓双名,还有双姓单名和双姓双名。

不管怎样,两者的排列顺序始终是:

姓在前,名在后。

汉族名字还有大名和小名之分,即学名和乳名之分。

小名比较随意一般只用于家人和朋友之间。

而名字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明与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社会性。

而一个民族的历史、宗教、习俗、道德观以及价值观,都在命名上得以体现并影响着人名的选择。

故本章将侧重对比分析中俄命名的相同及异同之处。

通过对大量材料的分析,我们发现中俄命名相同点主要体现在其名字都具有时代性,地域性和希冀性的特点,而中国人名命名的独特性体现在:

1.禁忌文化2.家谱文化3.多名制度。

俄罗斯人名命名的独特性体现在:

1.名比姓少2.多民族性3.转换式特征。

2.1中俄命名的共同特点

2.1.1中俄命名的时代性特点

1)俄罗斯名字的发展演化

俄罗斯人名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古罗斯名阶段、历书名阶段和十月革命后阶段。

(1)古罗斯名阶段

古罗斯时期,人们对人名的理解和研究都很浅显,多倾向于给孩子起绰号,用以突出婴儿出生时的特点,作为区别于他人的标志。

如果孩子出生在樱桃(вишня)花开的春天,那么就起名为Вишняк;希望孩子长得可爱(милый),就起名为Миляй。

也根据古老的图腾崇拜给孩子起名,例如:

Волк狼,Медведь熊,Гроза雷雨,Мороз严寒,从而确定孩子与野兽或与自然现象的亲缘关系,希望得到神灵保佑。

另外,在接受东正教洗礼之前,古罗斯社会的等级差别在名字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王公贵族的名字多是由两个词根构成的,例如:

Святослав,Владимир,Всеволод等,而侍卫、农民的名字通常则是由一个词根构成,例如:

Добрыня,Борис,Вадим等。

(2)历书名阶段

公元988年,罗斯受洗后,一些教名通过音译的方法传入古罗斯(李光辉,董达飞,2006:

125)。

当时,孩子出生一周后就要送到教堂接受洗礼,并由神职人员根据教历给孩子起历书名。

历书名就是教会历书上所列的圣徒的名字,这些名字有:

Александр,Алексей,Екатерина,Анна,Иван,Пётр,Яков,Геогрий等。

例如:

俄历5月5日出生的女孩就取名为Ирина;5月9日出生的男孩就取名为Николай。

这些教名主要来源于古希腊、古犹太和古埃及的人名。

宗教传入俄国以后,古罗斯的人名并没有立刻和完全被教名所代替,直到17世纪时,古罗斯人名才暂时退出历史舞台。

19世纪末一些知识分子又开始重新使用一些古罗斯人名。

(3)十月革命后阶段

十月革命后,教会地位急剧下降,父母也有了给孩子取名的权利。

这个时候的名字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父母以重大事件为孩子起名,例如:

Революция革命,Искра火星;或以革命领袖的名字为参照,例如:

Вил维尔(ВладимирИльичЛенин的词首字母缩写形式),Нинель尼涅利(Ленин的倒写);或以新观念为名字,例如:

Свобода自由,Идеал理想等。

但使用这些名字的人还是少数,大部分的新人名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被人们遗忘。

2)中国名字的发展演化

汉族人的名字也深刻反映了汉民族的文化特征,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的道德准则和心理特征。

汉族人名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奴隶社会阶段、封建社会阶段和新中国成立后阶段。

(1)奴隶社会阶段

奴隶社会时期,夏商两朝的人名通常都取材于传说中的十个太阳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充分说明了当时的人们对太阳的崇拜,例如:

父甲,报丙,武丁等。

《左传》中记载鲁国大夫申繻的命名五法:

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

这些命名法都是从名字的直接意义出发的,这一点跟古罗斯时期的命名法有些类似。

(2)封建社会阶段

封建社会建立以后,姓名和社会现象的联系非常紧密。

西汉人喜欢以“公、卿、君、孺”等为字,表示对名位的希冀。

东汉、三国时期,儒家学说深入人心,倡导忠孝,崇礼尚文,许多反映儒家思想的字“忠、孝、文、礼、仁、德”等在名字中的使用频率很高(刘光准、黄苏华,1999:

9),例如:

自忠、孝和、文台、常礼、宗仁、玄德等。

魏晋人崇尚道家玄学,人名受其影响,便出现了“玄、道”等字,例如:

玄通、道真等。

南北朝时佛教盛行,人们便多以佛家语(佛、僧、法、宝、智、慧)命名,例如:

佛荣、僧达、法宗、明宝、智渊、慧度等。

唐朝仍然崇佛,但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根深蒂固,因此反映儒家思想的字“忠、孝、文、礼、仁、德”等在名字中的使用频率仍很高。

北宋人的命名喜欢以“翁、叟、老”等表示老年称谓的词作名字,例如:

岩叟、安翁、元老等,这是因为唐末战乱不断,人们期望安居乐业、终享天年的缘故。

北宋以后,我国出现修续家谱之风,明清尤甚。

凡是同宗同辈,均用一个固定的字代表一代辈分,一代选用一字,秩序井然,世次整肃。

所选的字辈用字,大都是文、武、富、贵、昭、德、庆、祥之类的吉字或"五世其昌"、"龙凤呈祥"等古语。

(3)新中国成立后阶段

建国以后,社会的动荡和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和心理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大部分的新人名,例如:

建中、建国、保华、解放等,它们都反映了当时人们获得解放,一心建设新中国的决心和意志;而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则常选择卫红、建军、文革、向东等作为孩子的名字;近二十多年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名字的缘由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希望孩子健康长寿,就起名为:

永寿、万年等;希望孩子将来大富大贵,就起名为:

富海、泽喜等;希望男孩强壮,就起名为:

金虎、大龙等;希望女孩美丽,就取名为:

牡丹、芙蓉等。

2.1.2中俄命名的地域姓特征

在同一个民族内部,人名又有地方特征。

造成人名的地方文化特征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居民来源不同,即移民背景不同;二是方言不同;三是民俗不同。

第一方面的原因只是造成姓氏在地理分布上的特征,即某些姓集中在某些地区。

第二、三方面的原因造成口语中的名字,尤其是小名的地方特征。

俄罗斯姓氏在地区分布上存在很大差异:

俄语中以-ович(-евич)结尾的姓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联邦的西部地区;一些稀有姓氏Июнькин等则分布在边远地区。

其次是城里人和乡下人在起名时的习惯上的不同。

城里人取名常表现一些寓意,或“洋”气一些。

而乡下人取名却“土”气一些,随意一些。

如:

农家出身的女孩通常叫Василиса,Мафра,Фёкла。

贵族出身的女孩通常叫Ольга,Екатерина。

不难发现,贵族名常带有异国味,如:

Елизавета,Катерина,而农家女孩的名则多带有辅音Ф、В、Х。

这些辅音在俄罗斯民族文化中具有“低下、不雅、粗俗”等特点。

在中国,方言不同,不仅会造成人名用字不同,而且也可能引起人名的结构类型不同。

例如吴语区口语,惯常在人名前冠以“阿”字。

某人姓A,名BC,可称为阿B,阿C,阿BC。

称阿A较少,以阿C最为普遍。

如称呼王福根,可以是:

阿根、阿福、阿福根、阿王。

“阿”字也可以前置于排行用字:

阿大、阿二、阿三,主要用于吴语区北部。

因民间心理和风俗不同有可能造成人名用字的差异。

例如:

上海郊区金山、松江等地小名有叫“阿猫、阿狗”的。

这种命名法与当地的一个民间传说有关:

一对夫妇第一次有了孩子,取名叫“金宝”,但没养活;第二次生了一个孩子,改取名为“银宝”,但又夭折了;生下第三个孩子的时候,他们看到家里的猫很活泼健康,就索性取名叫“阿猫”,结果“阿猫”长得又高又壮。

2.1.3中俄人名的希冀性特征

取一个悦耳动听、内涵丰富的名字,是人们的向往。

然而个人的名字并不代表自己的审美情趣,而是表达了长辈对晚辈的种种期待,带有长辈的审美观念。

如大家熟悉的的俄罗斯女性的名字Eкатерина有“纯洁”的意思;男性名字Aндрей有“勇敢”之意。

这些名字都来源于古希腊,其附加的内涵意义也已约定俗成,仅从字面是看不出来的。

而如Bepa(信念)、Haдежда(希望)、Люба(爱)、Ждан(期待)、Ярослав(光荣),这些名字,单从字面意义就可获得其包孕的确切内涵。

它们都表达了人们的希冀和愿望。

中国人的名字,例如:

成龙、成凤、幸福、美丽等一些名字,可以说是直抒人们的愿望和想法。

但也有一些名字,是需揭开面纱,方见其真面目的。

如周恩来的名字,乍一看有“恩惠到来”之意,其实里面是有典故的。

周的父亲在官场上失意不得志,希望总有一天“恩惠到来”,时来运转,得到升迁,最后他的愿望在儿子身上得以实现了。

革命老前辈林伯渠,在自己的小儿子要读小学时,为其起名“用三”,根据林老的解释,“用三者,三用也,即用脑想问题,用手造机器,用足踏实地。

”这正是林老对儿子的期望和要求。

2.2中俄命名的独特性

2.2.1俄罗斯命名的独特性

1)俄罗斯人姓名中“名比姓少”的特征

对中国人来说,名比姓少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但这在俄罗斯确实是不争的事实。

那么,为什么在俄罗斯会有这么多的姓氏呢?

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起源广泛;二是已形成的姓氏变体繁多。

以一个教名及其变体形式所构的姓氏有时可多达几十个,例如:

Василий,Василиев,Василиевский,Василенко,Василенков,Василич,Васильев,Васильевич,Васильевский,Василько,Васильков,Васильковичев,Васильковский,Васильцев,Васильцов,Васильченко。

而俄罗斯的人名则因为历史、宗教等原因而有较大的局限性,这就造成了俄罗斯人姓名中“名比姓少”的特征。

2)俄罗斯人名来源的多民族化特征

由于古罗斯、俄国时期,基督教和其他宗教的传入以及其他原因,使众多的外国人移居俄国,从而使俄罗斯人名中出现了大量的外来语。

俄语中的人名大多数是借自其他语言:

三分之一的名字来自希腊语,20%借自拉丁语,近10%来源于古犹太语,5~7%的名字来源于日耳曼语。

(Cупрун,1997:

135)

如:

来自古拉丁语的有:

Август奥古斯特——свящённый神圣的;Валентин瓦连京——здоровый健康的;Виктор维克多——победитель胜利者;

来自古希腊语的有:

Агафон阿加福——добрый善良的;Арександр亚历山大——защитник守卫者;Антон安东——вступатьвбой投入战斗;

来自古日尔曼语的有:

Альберт阿尔贝特——благородный高尚的;Роберт罗伯特——славаивеликолепие光荣和壮丽;

来自斯拉夫语的有:

Владимир弗拉基米尔——владетьмир拥有世界;Любим柳比姆——любимый受人喜爱的;

来自古犹太语的有:

Иван伊万——богмилует上帝珍爱;Анна安娜——милость仁慈;

来自突厥语的有:

Руслан鲁斯兰——лев狮子;

来自蒙古语的有:

Тимур铁木尔——железа铁。

在众多的外来语人名中以希腊语最多。

这表明,通过宗教希腊文化对俄国文化的渗透和影响最大。

3)俄罗斯人名的转换式特征

俄罗斯人名在世界人名谱写归类中可定为“三段式”,即:

本名、父称、姓。

但这种“三段式”又不是一成不变的,俄罗斯人名还常常根据不同的需要、礼节、情感转换成诸多使用形式。

如:

高尔基著名小说《母亲》中的主人公巴维尔·米哈依洛维奇·符拉索夫的名字就转换了七种使用形式:

①巴维尔·米哈依洛维奇·符拉索夫——全称;②符拉索夫·巴维尔·米哈依洛维奇——全称;③巴维尔——直呼名;④米哈依洛维奇——特殊使用形式;⑤符拉索夫——呼名;⑥巴维尔·符拉索夫——呼名;⑦巴维尔·米哈依洛维奇——特殊的呼称形式。

俄罗斯人的名字都可以转化成爱称、略称、别称等。

仅以女孩名Анна为例,其名字可以转化为以下的形式:

Аня,Аннушка,Анка,Анюта,Анюра,Нюра,Аюта,Анюша,Нюша,Анюся,Нюся,Фнета,Нета,Ася。

(许适琳、王烨姝,2004:

133)

2.2.2中国命名的独特性

1)禁忌文化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有“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名字禁忌大致有五种:

国讳、官讳、家讳、圣讳、恶人之讳。

所谓国讳或公讳,主要是避讳皇帝本人及其祖父之名,是封建集权统治的一种表现形式。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为避秦始皇父亲子楚的名,改封号“楚”为“荆”;为避汉高祖刘邦的名,改表示国家意义的“邦”为“国”;为了避讳唐太宗李世民,凡提及“世”以“代”来替换,提及“民”用“人”来取代。

观世音略称观音,因此民部改称“户部”(王亚妮,2008:

97)。

官讳指避讳达官贵人的名字。

宋朝的县令田登非常忌讳别人触犯他的名讳,凡与“登”同音的字皆避讳,而且老百姓都要避讳,于是举州皆称“点灯”为“放火”。

上元放灯,揭榜曰:

“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为典故“只许州官放火,不允百姓点灯”之来历。

(胡小梅、许之所,2006:

71)

随着时代的变迁,国讳或公讳已不存在了,但对人名的禁忌一直持续至今。

在日常言谈或行文用字时,晚辈对长辈的名字不可直呼其名,否则被认为是忤逆不敬,是为家讳或私讳。

家庭要维护“长幼有序、长幼尊卑”的宗法秩序。

儒学所强调的“子不名父母”、“臣不名君上”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对长辈尊崇的民族心理,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中严格的等级观念和家庭观念。

2)家谱文化

同一家族中的人,名字要按辈排列,同辈人的名字里,往往要有一个相同的字。

如标准的中国人名符号为“一字姓,二字名”(如巴金原名“李尧棠”)。

姓为祖先所传(如“李”),绝对不能更改;名字中的第一字(如“尧棠”中的“尧”),系按家谱中的“字辈谱”(李氏字辈谱为“道尧国治家庆泽长”等)排序取用,这是祖先所定,也不能改。

只有名字中的第二字(“尧棠”中的“棠”字),才是父母或尊长所取,体现家长的愿望与意志。

所以根据字辈谱可推断是否为同族人也可判断出同族人的长幼顺序。

但在当今社会,取名越来越自由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摒弃了世俗的字辈谱,为孩子取自己中意的名字。

3)多名制度

名与字,古今有别。

古代名是名,字是字,两者各有含义与用途,分之为名为字,合之则称名字。

现当代中国人只有名,而无字,于是笼而统之,概称名字。

中国古代实行多名制度,人名符号殊为复杂。

第一,从生命个体而言,人生的不同生命阶段各有不同的人名符号,其总的形式是:

幼有名,长有字,死有谥。

这里的“名”又可分为婴幼儿时期的小名(乳名),上学读书后的大名(正名、训名、学名),记入家谱的谱名(大名通常成为谱名,也有另取谱名的)。

第二,从社会群体而言,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职业集团的人,又有一套自己特殊的人名符号系统。

以社会地位而言,最高统治者皇帝有庙号、年号、谥号、讳号、尊号等一长串。

在朝为官的士大夫阶层,则有地望名、宦地名、官衔名、职所名、封爵名等,又是一长串。

以职业而言,文人有室名、斋名,艺人有艺名,僧道有法名、道号,等等。

3、中俄姓名的宗教意义对比

3.1基督教对俄罗斯姓名的影响

公元988年罗斯“受洗”后,基督教作为国教,在俄罗斯占主导地位(杨可,1998:

60)。

其深刻影响对俄罗斯文化发展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对作为俄罗斯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俄罗斯语言的影响、渗透很自然地反映到姓名文化中来。

3.1.1受基督教影响的俄罗斯姓氏

1)以圣者名字构成姓氏,这些姓氏大都以-ский结尾。

例如:

Варваринский,Сергиевский,Екатеринский,Борисоглебский,Петропавловский。

2)由限定某圣徒的修饰语构成姓氏,例如:

Богословский由圣者、神学家ГригорийБо-гослов格里戈里一名演变所得,Предтеченский由ИоаннПредтеча先驱者约翰而来。

3)由教会节日名称构成的姓氏,例如:

Успенский,由Успенье——圣母安息节一词而来。

圣母安息节又称圣母升天节,时间为俄历8月15日,Рождественский,由Рождество——圣诞节而来,在俄历12月25日。

4)以《圣经》为基础构成的姓氏,例如:

Авессаломов由人名Авессалом(押沙龙)而来,Назаретский由城市名Назарет——拿撒勒城而来,为耶稣长大的地方,Амарянов由Самаритянин一词而来,意为撒马利亚人,即古巴勒斯坦人等等。

5)由与基督教相关的词汇构成,例如:

Ангелов-ангел,Богородицский-Богородия。

6)由一周每天的名称构成:

Вторников-вторник,Четвергов-Чеверг。

7)由一些反映基督教基本教义、善恶观等宗教思想意识的词汇为基础构成的姓氏,例如Благовидо意为良好的外表,Благонравов意为良好的道德,Благорассудов意为正确的判断。

3.1.2通过基督教获得教名

东正教徒的名字是由神父根据教堂日历起的,教名意味着孩子从取名之日起便处于圣人的庇护下了,它预示着人在上天有一个与其同名的保护者,保护他远离灾难。

因此,人们对待教名是非常严肃认真的,教名的纪念日,即命名日在人的一生中很重要,甚至胜过自己的生日。

教名的宗教意义的根源在于,“圣人的名字赋予给我们,是为了把地上的基督信徒与天上的圣人联合起来,天上的圣徒爱护地上的兄弟姐妹,参与着他们的命运;为他们的幸福而高兴,为他们的痛苦而悲哀,为他们在上帝面前说情、祈祷,暗暗地陪伴他们度过难关。

”(Булгаков,1993:

955)

3.2儒家思想在中国人名中的折射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儒家学说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已经成为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也可以从人对己、人对人、人对物的关系入手来探讨儒家道德与中国人名的关系。

3.2.1人对己

孔子认为,个人自身修养的极致是做一名“君子”,提倡“君子”之道

1)五常:

“三纲五常”是儒家用以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一种伦理观念。

包括:

仁、义、礼、智、信。

如:

薛仁贵,肖忠义,杨恭如,方以智,董守诚。

2)中庸:

孔子认为,人的性格应该“温文尔雅”;待人处事切忌感情冲动,做任何事情不走极端,采取不偏不倚、公正和谐的态度。

实际上就是君子应该懂得中庸之道。

如董书和,邓小平。

3.2.2人对人

儒家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归结为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五伦”。

孟子认为君臣之间应该讲究道义,父子之间应该讲究亲情,长幼之间应该讲究次序,夫妇之间应该讲究分别,朋友之间应该讲究信用。

(李侠,2006:

74)

1)君臣关系:

忠君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表现之一。

宣扬“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礼记·曾子问》。

承认君主拥有最高的地位和无上的权威,是整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如:

张自忠,王近君,李玉臣。

2)父子和兄弟的关系:

“孝悌”观念是儒家推崇的父子兄弟关系的基本准则。

孔子曰: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论语·学而》)反映这种观念的人名有:

李承租,崔孝让,郭事亲。

3)夫妻关系:

儒家倡导男女有别,夫为妻纲,妻子绝对顺从丈夫。

妇女的美德是“三从”“四德”。

贞操,恭顺,柔和,谨于家务,对于女子来说是最重要的。

反映这一观点的人名有:

魏淑芬,朱玉珍,黄雅萍,张小娴。

3.2.3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