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一轮复习 鲁教版 第2部分+第六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学案+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06643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一轮复习 鲁教版 第2部分+第六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学案+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届一轮复习 鲁教版 第2部分+第六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学案+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届一轮复习 鲁教版 第2部分+第六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学案+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届一轮复习 鲁教版 第2部分+第六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学案+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届一轮复习 鲁教版 第2部分+第六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学案+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一轮复习 鲁教版 第2部分+第六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学案+Word版含答案.docx

《届一轮复习 鲁教版 第2部分+第六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学案+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一轮复习 鲁教版 第2部分+第六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学案+Word版含答案.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一轮复习 鲁教版 第2部分+第六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学案+Word版含答案.docx

届一轮复习鲁教版第2部分+第六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学案+Word版含答案

第六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

第一讲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为城市起源奠定了物质基础。

(2)城市出现于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时期。

(3)世界上的第一批城市,多数诞生在河流的中上游平原上。

(4)最初的城市功能主要为商品生产中心。

2.下列有关世界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前,城市数量少,规模大,多以经济职能为主

B.工业革命后,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

C.二战后,城市发展趋缓,逆城市化现象严重

D.世界城市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在20世纪初

答案:

B

1.城市的起源:

(1)基本前提:

农业生产的发展,剩余农产品的出现。

(2)促进因素:

社会分工,特别是手工业同农业的分工以及商业的出现。

2.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

阶段划分

特点

工业革命前

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较单一

工业革命后

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

“二战”后

城市发展迅速,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出现,出现了“科学城”“大学城”和旅游城市等专业化城市

3.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尼罗河谷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中美洲。

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1.下图为北京城市空间扩张示意图,图中反映出北京地区城市化的标志为(  )

A.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B.城市用地面积增加

C.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D.城市道路密度增加

答案:

B

2.读下图完成连线:

(1)时间变化:

(2)地区差异:

1.城市化

(1)概念:

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表现:

①城市人口增加。

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③城市数量增加及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推动力:

社会经济的发展。

2.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2)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

①发展中国家:

城市化主要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移动。

②发达国家:

出现了郊区化和逆城市化。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读我国城市不同景观图,回忆下列知识。

(1)有利影响:

图1景观表明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

(2)不利影响:

图2“握手楼”布局拥挤,不仅说明居住环境较差,而且反映出中心城区房价昂贵,此现象表明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环境污染问题。

2.近年来,一到雨季,“到某某城市看海”就成了许多城市居民的口头禅。

暴雨以它独有的方式,给一座座现代化城市留下了深刻烙印。

街道成河、汽车没顶、交通堵塞、人员伤亡……内涝似乎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遭遇强降雨后的普遍状态。

城市内涝频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城市建设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同时城市建设导致地面被硬化,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生态城市建设

(1)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产业。

(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功能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以“识记”为前提——准确记忆·灵活迁移]

[全练题点]

(2017·天津高考·节选)天津既有优美的盘山自然景观,又有海河沿岸的历史遗迹。

读图回答下题。

1.目前,天津部分称“沽”的村落(如图所示)已难寻觅,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的扩展      B.河流的改道

C.人口的迁移D.文化的融合

解析:

选A 称“沽”的村落“消失”主要表现为村落原有典型景观特征和功能的“消失”。

随着天津市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规模扩大,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原村落所在地区的景观特征发生明显变化,从而导致称“沽”的村落“消失”;从材料无法得出河流改道对村落的影响;天津市在发展社会经济的过程中,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但人口的迁移并不是导致村落原有典型景观特征和功能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文化的融合对村落原有典型景观特征和功能的变化影响很小。

综上可知,选项A正确。

2.(2015·广东高考)下表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

由此可判断该年(  )

国家

中国*

印度

德国

美国

人口数/百万人

1338

1155

82

307

比重/%

17

13

8

45

*未含台湾省统计数据。

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

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

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

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

解析:

选D 表中反映了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

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因此表中数据不能直接反映城市化水平,德国是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中国;表中数据不能显示城市数目的多少;该国人口总数乘以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的比重,即可得出该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数,经计算可得出,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和美国多。

3.(2014·四川高考)如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  )

A.2km附近B.4km附近

C.8km附近D.10km附近

(2)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  )

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

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

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

解析:

(1)D 

(2)D 第

(1)题,单位面积人口数量即人口密度,由图示信息可知,在距市中心6km附近2010年人口密度开始超过1990年人口密度。

四个选项中,在距市中心10km附近,2010年人口密度与1990年人口密度相差最大,故在距市中心10km附近2010年较1990年单位面积人口数量增长最大。

(2)题,由图示信息可知,从1990年到2010年的二十年间,在距市中心6km范围内的城区,人口密度大幅度下降,在距市中心较远的地区,人口密度增加,说明城市的一些功能区迁出城市中心区,故该市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反映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调整,故选D项。

[谨记要点]

(一)城市化水平差异

1.时间差异

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如下所示:

2.地区(空间)差异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城市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

国家类型比较项目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早(自工业革命开始)

晚(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始)

目前水平

高,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

较低,许多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不足40%

发展趋势

城市化速度放慢,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

合理性

农业现代化使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相对合理

城市化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出现许多社会问题

(二)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判断

1.郊区城市化

指城市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绝对数量下降的现象。

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如图1所示。

2.逆城市化

指城市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的现象。

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并且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

如图2所示。

3.再城市化

发达国家针对大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萎缩,并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使大城市出现再城市化的现象。

如图3所示。

 

[以“联系”为桥梁——追因溯源·逻辑推理]

[思维线索]

[师说考点]

(一)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要素

影响

表现

地形

容易带来滑坡、水土流失、内涝等灾害

改造原有地形地貌、硬化地面并使其趋于平坦

气候

形成城市风,将污染物带到郊区,也可把郊区工厂的废气带到城市,加剧城市污染

城市热岛效应

水文

排水不畅且容易带来湖水的富营养化

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导致河流被填埋或被分割成湖

生态

城市生态系统很脆弱,城市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改变最深刻的地方

产生城市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

(二)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

成因

措施

资源短缺

耕地面积减少

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用大量耕地

城市、公共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

水资源短缺

产业和人口的大量集中,用水量增大

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治理水污染

生态破坏

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

减少地下水开采;雨季回灌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

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大量烟尘、废气

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

水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

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

固体垃圾污染

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实行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燃烧、堆肥处理方法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

社会问题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

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公交优先;加快住房建设

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

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城市人口急剧增长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典题示例]

(2015·安徽高考)如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

(1)~

(2)题。

(1)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  )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

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

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D.生物多样性增加

[审题指导]

1.审设问

(1)题,“据图推测”→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2)题,“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导致”→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审图文

由图中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可知,林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水域面积波动变化;未利用地先稍有增加后下降,保持稳定;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

3.调知识

该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地面硬化面积不断增大,地表径流下渗量减少;城市范围不断扩大,城市内的交通线路延长,居民平均通勤距离延长;城市的人口、工业越来越多,城市的“热岛”效应增强;耕地和林地面积有所减少,很多生物失去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 

(1)D 

(2)C

[题组冲关]

1.(2015·山东高考)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钟摆”交通现象。

完成

(1)~

(2)题。

(1)该图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

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  )

A.8:

00B.12:

00

C.14:

00D.18:

00

(2)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  )

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

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

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

D.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

解析:

(1)A 

(2)D 第

(1)题,根据图中拥挤的路段可以看出,在市区的拥挤最为严重,且出现双向拥挤,在郊区部分地区出现了单向拥挤,可以推断是上下班时间,故B、C项错误。

根据“靠右行驶”的交通法规可以判断郊区道路中单向拥堵的是进城方向车流,因此判断为上班时间。

(2)题,要缓解“钟摆”交通现象,即需要减少郊区居民进入市区,“移业就民”是比较可行的办法,而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会增加城市中心的产业密度,加剧“钟摆”交通现象,所以B、C两项错误;迁出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不迁走就业岗位,仍然会存在“钟摆”交通现象,所以A项错误。

2.(2018·江苏连云港模拟)中国城市化带来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外来人口的市民化问题。

下表示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相关数据,读表回答

(1)~

(2)题。

2002年

2012年

年均增长率

城市化率

39.90%

52.57%

3.01%

户籍人口比率

27.89%

35.29%

2.38%

举家迁移比率

22.38%

20.66%

-0.80%

城市建成区面积

25973km2

45565km2

5.78%

注:

(1)城市化率是城镇常住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城镇常住人口包括在城镇生活的农业户籍人口。

(2)户籍人口比率即户籍人口城市化率,是拥有城镇户籍的人口(市民)占总人口的比重。

(3)举家迁移比率=农村举家迁移到城镇的家庭数÷农村拥有城市化迁移人口的家庭总数×100%,它反映了家庭城市化水平。

(1)2002~2012年(  )

A.我国城市化速度慢

B.个体城市化快于家庭城市化

C.城市化已处于较高水平阶段

D.农民工大多举家在城镇生活

(2)表格中数据反映的突出问题是(  )

A.城市人口增长过快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

C.城镇土地扩张过快D.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解析:

(1)B 

(2)C 第

(1)题,2002~2012年我国城市化率年均增长率为3.01%,城市化速度并不慢,故A项错;城市化率年均增长率为3.01%,举家迁移比率年均增长率为-0.80%,说明个体城市化快于家庭城市化,故B项对;我国城市化多项指标低于发达国家,但增长速度较快,城市化处于中期加速阶段,故C项错;从举家迁移比率可知农民工举家在城镇生活的比例较低,故D项错。

(2)题,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2012年城市建成区面积是2002年的近两倍,年均增长速度快且远超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所以表格中数据反映的突出问题是城镇土地扩张过快。

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在表格中没有信息显示,因而无法判断。

3.(2018·河北衡水中学三调)2016年7月2日,中国·昆明世界生态城市与屋顶绿化大会在昆明开幕,来自全球的多位环境专家参与了会议。

据此回答

(1)~

(2)题。

(1)大面积的城市屋顶绿化不能起到作用是(  )

A.降低大气中PM2.5的含量

B.减弱城市热岛效应

C.吸纳毒气、废气,净化空气

D.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2)屋顶绿化是治理目前城市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下列措施也能有效地治理城市病的是(  )

A.增加城市住宅密度,以确保城市居民的居住需求

B.加大投资建厂力度,以解决城市居民的就业问题

C.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以保证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

D.硬化城市地面,以降低城市内涝发生的频率

解析:

(1)D 

(2)C 第

(1)题,屋顶绿化增加了城市绿化面积,有利于减弱城市的热岛效应,B项正确;降低大气中的PM2.5,A项正确;还具有吸烟滞尘、净化空气等作用,C项正确;但屋顶绿化土层薄,植被小,对地面影响小,不能起到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作用,D项错误。

(2)题,城市病是由于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而造成的,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

增加城市住宅密度,加大投资建厂力度,硬化城市地面,都会加大城市的热岛效应,硬化城市地面还会加重城市内涝发生的频率,A、B、D项错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减少城市交通拥堵,利于城市居民的出行,C项正确。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8·湖北调研)德国是欧洲人口较稠密的国家,2016年德国人口总数为8200多万。

下表是德国不同规模城市个数统计表,下图示意德国不同规模城市及乡村人口比重。

据此完成1~2题。

城市人口规模

个数

>100万的大城市

4

100万~50万的中等城市

10

50万~10万的小城市

70

<10万的乡镇

13500

1.图表数据表明,德国(  )

A.城市化水平高,逆城市化进程快

B.环境质量下降,城市问题严重

C.城市人口比重大,集中在中小城镇

D.卫星城市众多,形成城市群(带)

2.德国的城市结构与人口分布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A.有效阻止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B.不断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C.第三产业的空间布局趋于平衡

D.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均衡发展

解析:

1.C 2.D 第1题,由图示可知,德国城市人口比重为58.32%+32.91%,则体现了城市人口比重大;其中小城镇人口比重达58.32%,人口在50万以上的城市只有14个,体现了人口集中在中小城镇。

第2题,图示德国城市结构以中小城市为主,人口分布以小城镇人口比重最大,这种布局与分布,有利于小城镇的发展,也有利于资源要素分散到小城镇,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

(2018·陕西西安模拟)如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  )

A.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

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

D.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

4.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国城市化带来主要变化有(  )

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

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C.中国——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

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解析:

3.C 4.C 第3题,读图,根据图中曲线在不同年份的斜率(倾斜程度),可以判断不同年份城市化进程速度,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与美国互有高低,A项错。

美国晚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B项错。

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C项对。

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D项错。

第4题,2030年与2000年相比,英国城市化水平高,第三产业比重增加,A项错。

美国是发达国家,城市环境质量不断提升,B项错。

中国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C项对。

中国城市化水平超过60%,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D项错。

(2018·河南名校联考)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

如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  )

A.蒸发量增加      B.地下径流量增加

C.降水量增加D.雨季地表径流量增加

6.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  )

①减少土壤侵蚀 ②补充地下水 ③增加下渗量 ④解决城市洪灾 ⑤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A.①②B.④⑤

C.③④D.②③

解析:

5.D 6.D 第5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地表硬化,植被减少,因而在雨季时雨水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

第6题,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建有绿化带和渗水道路,有利于增加下渗量,补充地下水,减轻城市洪灾;城市集雨管网有利于缓解城市缺水问题。

植物墙,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条件,选择攀缘植物及其他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构筑物及其他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

毛毡式建筑垂直绿化是将体型较大的植物放置于植物墙的上方,体型较小的植物放置于植物墙的下方。

该类型植物墙的最大特点是不需要土壤和种植基质,以管线方式传输水分和养料维持植物生长。

图1示意毛毡式建筑垂直绿化结构,图2为植物墙景观图。

据此完成7~9题。

7.植物墙的核心功能是(  )

A.减少建筑能耗B.增加绿化面积

C.延长建筑寿命D.丰富城市景观

8.体型不同的植物布局考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交通安全B.土壤与温度

C.景观协调D.光照与水分

9.目前高层建筑没有大规模采用植物墙的原因可能是(  )

A.技术不够成熟B.破坏建筑景观

C.安装维护费高D.市场需求不足

解析:

7.B 8.D 9.C 第7题,在城市中建设植物墙,主要是为了增加绿化面积。

第8题,不同体型的植物需要的光照和水分不同,所以在墙面放置的位置不同。

高处放置喜光的体型大的植物,低处光照少,故放置体型小的植物。

第9题,植物墙安装和维护费用较高,故目前没有被大规模采用。

(2018·浙江宁波镇海中学模拟)交通拥堵指数是指城市设置的综合反映道路网畅通或拥堵的概念性指数值。

2016年4月20日,高德地图联合清华大学正式发布了《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其中2016年第一季度与2015年第四季度相比较,各大城市拥堵情况变化显著。

读图回答10~11题。

10.2016年第一季度天津、上海等城市交通拥堵指数较2015年第四季度下降显著,其原因最可能是(  )

A.社会文化因素B.城市基础设施改善

C.产业转移D.卫星城市的建立

11.城市拥堵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顽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区域经济的不协调发展会加剧中心城市的拥堵状况

B.GIS可作为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

C.城市拥堵会使城市资源紧缺与环境污染的问题更加突出

D.在城郊重点开发房地产可有效改善城区拥堵状况

解析:

10.A 11.D 第10题,2016年第一季度天津、上海等城市交通拥堵指数较2015年第四季度下降显著,引起短时间内交通拥堵情况变化的最可能是社会文化因素,如实施新的交通法规、错开上下班高峰时间、实行智能化交通管理等,A正确。

短时间内城市基础设施改善比较困难,B错误。

产业转移和卫星城市的建立短时间内对交通拥堵的改善效果没有这么明显,C、D错误。

选A。

第11题,区域经济的不协调发展,使人口向中心城市集聚,会加剧中心城市的拥堵状况;GIS可以用来分析交通情况,可作为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城市拥堵使城市道路资源更加紧缺,交通拥堵会增加汽车尾气排放,使环境污染加重;在城郊重点开发房地产,如果人们还在市内上班,可能加剧城区交通拥堵状况。

选D。

二、综合题(共56分)

12.(2018·襄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8分)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位于保定市的雄县、容城、安新3县。

雄安新区与北京、天津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距离北京、天津、石家庄和保定市分别约105km、105km、155km、30km。

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规划建设河北雄安新区,是尊重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