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难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05410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浮力难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浮力难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浮力难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浮力难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浮力难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浮力难题.docx

《浮力难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浮力难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浮力难题.docx

浮力难题

1

底面积为100厘米2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液体,将其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把木块A放入容器内的液体中,静止时,木块A有五分之一的体积露出液面,此时液体的深度为20厘米.如果木块A上放一个金属块B,木块A恰好没入液面,如右图所示.已知木块A的体积是250厘米3,质量为160克,g=10牛/千克.求:

(1)金属块B受到的重力.

(2)木块A恰好没入液面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计算;重力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A物体放在液体中漂浮,根据漂浮条件,求出液体的密度.

当B物体放在A物体上,A物体刚好浸没在液体中,A、B整体漂浮在液面上,整体受到的浮力等于整体的重力,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列出等式,求出B物体重力.

当B物体放在A物体上,液面上升的体积为A物体体积的五分之一,求出液面上升的高度,求出液面的总高度,根据液体密度公式求出液体压强.

解答:

解:

(1)A物体漂浮在液面上,

所以,F浮=GA=mAg,

所以,ρ液gV排=mAg,

所以,ρ液=mAV排=0.16kg(1-15)×250×10-6m3=800kg/m3.

当B物体放在A物体上,A物体刚好浸没在液体中,A、B整体漂浮在液面上,

所以,F浮'=GA+GB,

所以,GB=F浮'-GA=ρ液gV排'-GA=800kg/m3×10N/kg×250×10-6m3-0.16kg×10N/kg=0.4N.

(2)当B物体放在A物体上,液面上升的体积为A物体体积的五分之一,

所以液面上升的高度为:

h'=15VAS=15×250×10-6m3100×10-4m2=0.005m,

液面深度为:

h=h0+h'=0.2m+0.005m=0.205m,

所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为:

p=ρ液gh=800kg/m3×10N/kg×0.205m=1640Pa.

答:

(1)金属块B受到的重力是0.4N.

(2)木块A恰好没入液面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是1640Pa.

2如图所示,将甲乙两个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甲、乙两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S甲和S乙.甲容器中盛有密度为ρ1的液体,乙容器中盛有密度为ρ2的液体.现将体积相等的A、B两个物体分别放入甲、乙两容器后,物体A悬浮,物体B漂浮且有一半体积露出液面,此时两容器液面相平.液体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1压力为F1液体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2、压力为F2.已知物体A与物体B的密度之比为2:

3,S乙等于4S甲.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P1=P2,F1>F2

B、P1<P2,12F1=F2

C、3P1=P2,6F1=F2

D、P1>P2,F1=4F2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计算;压强大小比较;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求形状不规则的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力,先根据公式P=ρgh求出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强,再根据公式F=PS求出压力.物体A悬浮,A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ρ1,物体B漂浮,B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又因为B的密度大于A的密度,所以ρ2>ρ1.B漂浮,浮力等于重力,根据公式F浮=ρ2gV2=GB=ρBVg求出B的密度与该液体密度的关系.

解答:

解:

液体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P1=ρ1gh,液体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P2=ρ2gh,

又因为ρ2>ρ1,所以P2>P1.

根据公式F浮=ρ2gV2=GB=ρBVg可知ρ2=2ρB,

液体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力F1=P1S甲=ρ1ghS甲=ρAghS甲

液体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力F2=P2S乙=ρ2ghS乙=2ρBghS乙,

所以F2F1=2ρBghS乙ρAghS甲=2×3×4S甲2×S甲=121,即12F1=F2.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液体压强和压力的比较,浮力公式的应用,关键是各个公式及其变形的应用,对形状不规则的容器求压力应先求压强,因为压力不等于重力,物体漂浮时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物体悬浮时密度等于液体密度

3圆柱形容器A盛有3.0kg的水,水的深度为30cm,静止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如图1所示.质量可以忽略的轻质密闭塑料瓶B,装有500g液体C,下端为圆柱形,将其放入容器A内时,竖直漂浮于水面上,如图2所示.(g取10N/kg)

(1)图1中水对容器A底部的压强大小为

3000

Pa.

(2)由图2可判断液体C的密度

小于

水的密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若倒置塑料瓶B且让其竖直漂浮在容器A内,则此时C液体的液面到水平桌面的距离

等于

图2中C液体的液面到水平桌面的距离.(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列式求出图2中水对容器A地面的压强.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计算;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

计算题;应用题.

分析:

(1)已知水的深度,根据公式P=ρgh可求水对容器A底部的压强;

(2)塑料瓶B在水中漂浮,根据物体的沉浮条件可知,液体密度与水的密度的大小关系;

(3)塑料瓶B始终漂浮,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塑料瓶B排开水的体积不变.

(4)根据密度公式先求水的体积,进一步求出容器A的底面积,水对容器A底面的压力等于水和液体的重力之和;最后利用公式P=FS可求水对容器A底面的压强.

解答:

解:

(1)水对容器A底部的压强P1=ρ水gh=1000kg/m3×10N/kg×0.3m=3000Pa;

(2)塑料瓶B在水中漂浮,所以液体C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3)前后塑料瓶B受到的浮力不变,排开水的体积也不变,所以C液体的液面到水平桌面的距离也不变;

故答案为:

3000;小于;等于.

(4)容器A中水的体积V=m水ρ水=3kg1000kg/m3=0.003m3;

容器A的底面积S=Vh=0.003m30.3m=0.01m2;

水对容器A底面的压力F=G=mg=(3+0.5)kg×10N/kg=35N;

水对容器A底面的压强P=FS=35N0.01m2=3500Pa.

答:

图2中水对容器A地面的压强为3500Pa.

4如图所示,有两只完全相同的溢水杯分别盛有密度不同的A、B两种液体,将两个体积均为V,所受重力分别为GC、GD的小球C、D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两球静止时,两杯中液面相平,且C球有一半体积浸入液体中,D球全部浸入液体中.此时两种液体对甲、乙两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A、pB;甲、乙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1、p2.要使C球刚好完全没入液体中,须对C球施加竖直向下的压力F,若用与F同样大小的力竖直向上提D球,可使它有V1的体积露出液面.已知C、D两球的密度比为2:

3.则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

A、p1>p2;2GC=3GD

B、3p1=4p2;pA>pB

C、3GC=2GD;3V1=2V

D、3pA=4pB;3V1=V

考点:

阿基米德原理;密度的计算;重力的计算;液体的压强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

计算题;推理法.

分析:

(1)两球体积相同,知道两球的体积关系,利用G=mg=ρVg求两球重力关系

(2)当两球静止时,C球有一半体积浸入液体中,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和漂浮条件得出液体A的密度与C球密度关系;

由于D球悬浮,可以得出液体B的密度与D球密度关系;进而得出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又知道液面等高,利用液体压强公式求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

(3)由于C球漂浮、D球悬浮,C球和D球排开的液体重都等于球本身重,而容器对桌面的压力都等于容器重加上液体重,可得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关系,同样的容器、受力面积s相同,根据压强公式得出甲、乙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关系,因为不知道液体和容器重的关系,无法得出p1和p2的具体大小关系;

(4)要使C球刚好完全没入液体中,F+GC=F浮C;对于D球,F+F浮D=GD,据此求出V1与V的具体关系.

解答:

解:

(1)∵G=mg=ρVg,两球体积相同,

∴GC:

GD=ρCVg:

ρDVg=ρC:

ρD=2:

3,即3GC=2GD;

(2)当两球静止时,C球有一半体积浸入液体中,

∵F浮=ρ液V排g,

∴C球受到的浮力:

FC=ρA12Vg,

∵C球漂浮,

∴FC=GC=ρCVg,

∴ρA12Vg=ρCVg,

ρA=2ρC,

∵D球悬浮,

∴ρB=ρD,

∴ρA:

ρB=2ρC:

ρD=2ρC:

32ρC=4:

3,

∵两容器液面等高,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pA:

pB=ρAgh:

ρBgh=ρA:

ρB=4:

3,即3pA=4pB;

(3)∵F浮=G排=G物,

∴C球和D球排开的液体重都等于球本身重,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都等于容器重加上液体重,F压=G容器+G液,

∵ρA>ρB,

∴GA>GB,

∴对桌面的压力:

FA>FB,

∵p=FS,同样的容器、s相同,

∴甲、乙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p1>p2;因为不知道液体和容器重的关系,无法得出p1和p2的具体关系;

(4)要使C球刚好完全没入液体中,F+GC=F浮C,即F+ρCVg=ρAVg,---①

对于D球,F+F浮D=GD,即F+ρB(V-V1)g=ρDVg,-----②

①-②得:

ρCVg-ρB(V-V1)g=ρAVg-ρDVg,

ρCVg-ρBVg+ρBV1g=ρAVg-ρDVg,

∴ρBV1g=ρAVg-ρDVg-ρCVg+ρBVg=ρAVg-ρCVg=ρCVg,

V1:

V=ρC:

ρB=ρC:

ρD=2:

3,即3V1=2V.

由上述分析可知,3GC=2GD、3pA=4pB、p1>p2、3V1=2V.

故选C.

5如图甲所示,A、B两个实心正方体所受重力分别为GA、GB,它们的密度分别为ρA、ρB,它们的边长分别为hA、hB.若将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A、pB.若将它们放入柱状容器的水中(水未溢出),物体静止后,如图乙所示,A物体有1/3的体积露出水面,B物体静止在水中,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比未放入两物体时增加F1;若将B物体取出轻压在A物体上(水未溢出),待物体静止后,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比未放入两物体时增加F2.若已知pA=2pB,F1=1.52N,g取10N/k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A:

hB=3:

1

B、hB=0.04m

C、pA-pB=200Pa

D、GA+GB=1.52N;F2=F1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计算;重力的计算;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专题:

计算题;应用题.

分析:

根据A和B的重力,此时重力即为对地面的压力,因为A的底面积大于B的地面积,已知二者对地面的压强的大小关系,从而可以求出A、B的重力大小的关系;

A在水中漂浮,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B在水中悬浮,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增加的压力就等于A和B的重力之和;

B物体取出轻压在A物体上(水未溢出),待物体静止后,受到的浮力仍然等于A和B的重力之和;

当将它们放入水中后分别静止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漂浮时浮力等于其重力,悬浮时浮力也等于其重力,根据浮力公式列出等式,再利用压强之间的关系列出等式,从而求出边长之间的关系和两个压强之间的差.

解答:

解:

因为pA=2pB,此时重力即为压力,

由图中可知sA>sB,由P=Fs可得GB<GA;

因为当将它们放入水中后,A漂浮,B悬浮,

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漂浮时浮力等于其重力,悬浮时浮力也等于其重力,

所以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增加的压力就等于A和B的重力之和;B物体取出轻压在A物体上(水未溢出),物体漂浮,待物体静止后,受到的浮力仍然等于A和B的重力之和;故D正确;

pA=GASA=GAhA2;①

pB=GBSB=GBhB2;②

A漂浮时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F浮A=GA=ρg23VA=ρg23hA3;③

B悬浮时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F浮B=GB=ρgVB=ρghB3;④

又因为pA=2pB,⑤

①②③④⑤式联立可得:

hA:

hB=3:

1;故A正确;

GA+GB=ρg23hA3+ρghB3=19ρghB3=1.52N;

hB=0.02m;故B错误;

pA-pB=pB=GBhB2=ρghB=1000kg/m3×10N/kg×0.02m=200Pa;

故C正确.

故选A、C、D

6一个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圆柱形容器,内装密度为ρ的液体.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块A浸没在该液体中(A与容器底未接触),金属块A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将木块B放入该液体中,静止后木块B露出液面的体积与其总体积之比为7:

10;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块A放在B上面,使木块B刚好浸没入液体中,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若已知金属块A的体积与木块B的体积之比为13:

20,则金属块A的体积为

13(F1-F2)ρg

考点: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

推理法.

分析:

分三种情况:

将金属块A浸没在液体中、将木块B放入该液体中、把金属块A放在木块B上进行受力分析,利用称重法测浮力、漂浮条件、阿基米德原理列方程联立方程组求金属块A的体积.

解答:

解:

将金属块A浸没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FA=GA-F1=ρvAg,

∴GA=F1+ρvAg,-----------①

将木块B放入该液体中,木块漂浮,木块受到的浮力:

FB=GB=mBg=ρBvBg=ρv排g,

∵静止后木块B露出液面的体积与其总体积之比为7:

12,

∴v排:

v=5:

12,

∴FB=GB=ρv排g=512ρvBg,---------②

把金属块A放在木块B上,把AB当做一个整体分析,

FB′+F2=ρv排′g+F2=ρvBg+F2=GA+GB,------------③

①②③结合得出:

ρvBg+F2=ρvAg+F1+512ρvBg,

即:

712ρvBg=ρvAg+F1-F2,

∵vA:

vB=13:

24,

∴712ρ×2413vAg=ρvAg+F1-F2,

∴vA=13(F1-F2)ρg.

故答案为:

13(F1-F2)ρg.

7一个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圆柱形容器,内装密度为ρ的液体.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块A浸没在该液体中(A与容器底未接触),金属块A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将木块B放入该液体中,静止后木块B露出液面的体积与其总体积之比为7:

10;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块A放在B上面,使木块B刚好浸没入液体中,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若已知金属块A的体积与木块B的体积之比为13:

20,则金属块A的体积为

13(F1-F2)ρg

考点: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

推理法.

分析:

分三种情况:

将金属块A浸没在液体中、将木块B放入该液体中、把金属块A放在木块B上进行受力分析,利用称重法测浮力、漂浮条件、阿基米德原理列方程联立方程组求金属块A的体积.

解答:

解:

将金属块A浸没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FA=GA-F1=ρvAg,

∴GA=F1+ρvAg,-----------①

将木块B放入该液体中,木块漂浮,木块受到的浮力:

FB=GB=mBg=ρBvBg=ρv排g,

∵静止后木块B露出液面的体积与其总体积之比为7:

12,

∴v排:

v=5:

12,

∴FB=GB=ρv排g=512ρvBg,---------②

把金属块A放在木块B上,把AB当做一个整体分析,

FB′+F2=ρv排′g+F2=ρvBg+F2=GA+GB,------------③

①②③结合得出:

ρvBg+F2=ρvAg+F1+512ρvBg,

即:

712ρvBg=ρvAg+F1-F2,

∵vA:

vB=13:

24,

∴712ρ×2413vAg=ρvAg+F1-F2,

∴vA=13(F1-F2)ρg.

故答案为:

13(F1-F2)ρg.

8

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密度为ρA、ρB两种液体,将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A、B容器中,当两球静止时,容器内液面相平,两球所处的位置如图6所示.此时甲、乙小球受到的浮力为F甲、F乙,A、B两种液体对容器底压强为pA、pB.则(  )【多】

A、ρA=ρBF甲=F乙

B、ρA>ρB;F甲=F乙

C、F甲=F乙pA>pB

D、F甲>F乙;pA=pB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

推理法.

分析:

(1)甲、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漂浮和悬浮时受到的浮力都等于重力,由此可知两小球受浮力大小关系;

(2)根据漂浮和悬浮时液体密度和球的密度关系,找出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又知道两容器液面等高(深度h相同),利用液体压强公式分析两种液体对容器底压强的大小关系.

解答:

解:

(1)∵甲球漂浮,乙球悬浮,

∴甲、乙小球受到的浮力:

F甲=F乙=G.

(2)∵甲球漂浮,

∴ρA>ρ球,

∵乙球悬浮,

∴ρB=ρ球,

∴两种液体的密度:

ρA>ρB;

又∵两容器液面等高,p=ρgh,

∴两种液体对容器底压强:

pA>pB.

故选B、C.

9

将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溢水杯放在水平桌面上,甲溢水杯中装满密度为ρ1的液体,乙溢水杯中装满密度为ρ2的液体.如图甲所示,将密度为ρ,重为G的物块A轻轻放入甲溢水杯中,物块A漂浮在液面上,并且有1/4体积露出液面,液体对甲溢水杯杯底的压强为p1.如图乙所示,将物块A轻轻放入乙溢水杯中,物块A沉底,物块A对乙溢水杯杯底的压力为F,液体对乙溢水杯杯底的压强为p2.已知ρ1:

ρ2=3:

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多】

A、ρ1:

ρ=3:

4

B、ρ:

ρ2=9:

8

C、p1:

p2=2:

3

D、F:

G=1:

9

考点:

阿基米德原理;密度公式的应用;重力的计算;液体的压强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分析:

A、由题知物体A漂浮在甲容器中,所以F浮=GA,而F浮=ρ1V排g,GA=ρVg,据此求出ρ1和ρ的比值;

B、由题知,ρ1:

ρ2=3:

2,求出了ρ1和ρ的关系,据此求ρ和ρ2的比值;

C、由题知,两溢水杯内液面等高,已知ρ1:

ρ2=3:

2,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判断容器底受到的压强关系;

D、物块A对乙溢水杯杯底的压力等于物体A重减去受到乙液体的浮力,求出了ρ和ρ2的比值,据此求出压力和物体A重的关系.

解答:

解:

A、因为物体A漂浮在甲容器中,所以F浮=GA,即ρ1V排g=ρ134Vg=ρVg,由此可得ρ1:

ρ=4:

3,故A错;

B、由题知,ρ1:

ρ2=3:

2,而ρ1:

ρ=4:

3,所以ρ1ρ2ρ1ρ=ρρ2=3243=98,所以ρ:

ρ2=9:

8,故B正确;

C、因为两溢水杯内液面等高,p1:

p2=ρ1gh:

ρ2gh=ρ1:

ρ2=3:

2,故C错;

D、物块A对乙溢水杯杯底的压力:

F=G-ρ2Vg=G-89ρVg=G-89G=19G,所以F:

G=1:

9,故D正确.

选BD.

10

圆筒形容器甲和乙放在水平桌面上,甲容器中装有密度为ρ1的液体,乙容器中装有密度为ρ2的液体,两容器中液体的体积相等,甲容器的底面积为S甲,乙容器的底面积为S乙,且S甲:

S乙=3:

2.将体积相等的密度为ρA的金属球A和密度为ρB的金属球B分别放入两容器的液体中,如图所示.金属球A受支持力为N1,金属球B受支持力为N2,且N1:

N2=5:

12.两容器放入金属球后,液体对甲容器底增加的压强为△p1,液体对乙容器底增加的压强为△p2.已知:

ρ1:

ρA=1:

4,ρ2:

ρB=1:

10,则△p1与△p2之比为(  )

A、2:

3

B、5:

6

C、2:

5

D、3:

1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计算;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专题:

计算题;应用题.

分析:

根据公式F浮=ρgV排可以求出放入金属球后,金属球受到的浮力,根据公式G=mg=ρVg可求求出两球的重力,放入液体中后,金属球受到的支持力就等于重力与所受的浮力之差,从而求出两液体的密度之比,最后根据公式P=ρgh=ρgVS求出△p1与△p2之比.

解答:

解:

金属球A受支持力为N1=GA-F浮A=ρAgV-ρ1gV=4ρ1gV-ρ1gV=3ρ1gV;

金属球B受到的支持力为N2=GB-F浮B=ρBgV-ρ2gV=10ρ2gV-ρ2gV=9ρ2gV;

所以N1:

N2=3ρ1gV:

9ρ2gV=5:

12;

所以ρ1:

ρ2=5:

4;

△p1与△p2之比△P1△P2=ρ1gh1ρ2gh2=ρ1×VS甲ρ2×VS乙=ρ1×S乙ρ2×S甲=5×24×3=56;

故选B.

11

两个相同的金属球分别浸没在不同液体A、B中,盛液体的柱形容器相同,将小球从液体中取出后,容器中剩余液体对底部的压强大小相等,如图所示.可以确定小球取出前两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A、FB和压强pA、pB的关系是(  )

A、FA=FB,pA>pB

B、FA<FB,pA=pB

C、FA<FB,pA<pB

D、FA>FB,pA>pB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计算;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根据两容器内剩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根据公式P=ρgh可求两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两金属球体积相同,说明取出后减小了相同的体积,即液体压强公式P=ρgh中的h相同,则减小液体的压强PA′>PB′,然后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

解:

两容器内剩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即P剩A=P剩B;

由此可得ρA>ρB,取出金属球后,减小了相同体积,即液体压强公式P=ρgh中的h相同,

则减小液体的压强PA′>PB′,原来的压强PA=PA′+P剩A,PB=PB′+P剩B,

即PA>PB,根据F=PS,S相同,压强大压力大.

故选D.

12如

图是某科技小组设计的滑轮组模型装置.滑轮组由电动机提供动力,在实验室中小明和他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在底面积为300cm2的圆柱形玻璃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液体,铝块A完全浸没在液体中匀速竖直上升的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1;铝块A全部露出液面后匀速竖直上升的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2.已知铝块A的质量为2.7kg,铝块A离开液面前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了400Pa,η1与η2之比为5:

6,细绳的质量、滑轮与轴的摩擦、液体对铝块A的阻力均忽略不计,铝的密度为2.7×103kg/m3,g取10N/kg.求:

(1)铝块露出液面前电动机所提供的拉力F1;

(2)离开液面后如果铝块A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电动机所提供的拉力F2的功率.

考点:

功率的计算;密度公式的应用;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1)知道铝块的质量和铝的密度,利用密度公式求铝块的体积,利用重力公式求铝块重,

铝块A完全浸没在液体中和铝块A全部露出液面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变化量就是铝块受到的浮力,则F浮=△F=△ps,铝块在水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W有W总=G铝-F浮G铝-F浮+G动,铝块离开水面η2=W有W总=G铝G铝+G动,由于η1:

η2=5:

6,可求动滑轮重,细绳的质量、滑轮与轴的摩擦、液体对铝块A的阻力均忽略不计,根据

F=13(G铝+G轮-F浮)求F1大小;

(2)铝块离开水面,利用F=13(G铝+G轮)求拉力大小,再求出拉力F2移动速度,利用P=Fv求F2做功功率.

解答:

解:

(1)V铝=m铝ρ铝=2.7kg2.7×103kg/cm3=1×10-3m3,

G铝=m铝g=2.7kg×10N/kg=27N,

由题知铝块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F浮=△F=△ps=400Pa×3×10-2m2=12N,

η1=W有W总=G铝-F浮G铝-F浮+G动=27N-12N27N-12N+G动=15N15N+G动,

η2=W有W总=G铝G铝+G动=27N27N+G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