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二及解析汇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65846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0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二及解析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二及解析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二及解析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二及解析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二及解析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二及解析汇总.docx

《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二及解析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二及解析汇总.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二及解析汇总.docx

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二及解析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

(二)

解答题(共9小题) 

1.下列是实验室制备CO2,并验证CO2性质的实验装置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      ,②      .

(2)在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操作时,当关闭活塞M和N,向仪器②中注水,观察到      的现象,说明装置漏气.

(3)关闭活塞N,打开活塞M,向仪器②中加入稀盐酸,装置B处观察到的现象是:

      、      ,当观察到C处的石灰水变浑浊时,则C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4)关闭活塞M,打开活塞N.用A、D、E、F制取纯净干燥的CO2气体,装置D的作用是      ,装置E中盛装      溶液,用于除去CO2气体中的水分;当观察到      ,说明F中已收满二氧化碳气体.

(5)若关闭活塞M,打开活塞N.实验室要制取干燥的氧气用A、D、E、F、G中,只需选用的装置是      (填编号),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2.现有如图甲所示仪器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G三种仪器的名称:

A、      ,B、      ,G、      .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选用的仪器装置编号为      ,该实验的主要步骤有:

①装药品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加热④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熄灭酒精灯⑥收集气体⑦将导管移出水槽,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3)除此之外,实验室还可以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其中二氧化锰起到      作用.

(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目的:

粗略测定加热2g高锰酸钾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

反应原理:

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

装置连接:

为达到实验目的,各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接口的字母):

a→      →d.

问题分析:

①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

      ;

②集气瓶内为什么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砂?

      ;

③实验过程发现B瓶中的水变红了,原因是      .

 

3.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装置来制取氧气:

(1)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用E装置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

(3)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其中二氧化锰起      作用,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对此实验,让我们继续思考并研究几个问题:

问题①:

催化剂二氧化锰(MnO2)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

我的实验方案是:

每次均用30mL10%的过氧化氢(H2O2)溶液,采用不同量二氧化锰(MnO2)粉末作催化剂,测定各次收集到500mL氧气时所用的时间,结果如下:

(其他条件均相同)

实验次序

1

2

3

4

5

6

7

8

二氧化锰(MnO2)粉末用量(g)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所用时间(t)

17

8

7

5

4

3

2

2

请你分析表中数据并回答:

MnO2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有无影响,如果有,怎样影响?

      .

 

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上图中可用作反应容器且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

(2)实验室中既可以用来制取氧气,又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

(3)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生成的氧气用E装置收集时,停止加热前将导管移出水面,其理由是      .

(4)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在水面上倒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

 

5.同学们围绕“铁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展开以下探究活动.

活动一:

探究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现象与其含碳量的关系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实验1:

取直径0.20mm,含碳0.1%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零星的火星

①铁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与其含碳量的关系为      

实验2:

取直径      

,含碳0.32%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较明显的火星四射

【拓展延伸】

同学们认为铁丝燃烧的现象还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所以想收集不同浓度的氧气进行相关实验,若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体积分数为90%的氧气,预先应向容积为400mL的集气瓶中加水,水的体积约为      mL.

活动二:

探究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是否有铁单质

【查阅资料】

①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是Fe3O4和Fe2O3两种(FeO极易被氧化为Fe2O3);

②铁的氧化物均能溶于酸.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将冷却后的黑色固体碾碎,装入试管,加入      

      

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固体中含有铁单质

【拓展延伸】

已知:

高温条件下铁和水能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此可知探究活动二中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应采取的措施是      .

 

6.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的制备、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用它们完成如下探究实验.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组的同学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MnO2为催化剂),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填写装置序号字母).

②仪器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到集气瓶底部的目的是      .

(2)第二组的同学欲用含少量二氧化碳的一氧化碳气体,测定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含量(杂质不参加反应).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混合气体→B1→E→D→B2→C.试回答下列问题:

(假设过程中氧化铁全部参加反应;仪器B1、B2吸收气体完全.)

①仪器D中的现象为      .

②若通过测量反应前、后仪器B2的质量变化,来计算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含量,如果不连接仪器B1,则这样计算出的氧化铁含量与实际值比较将      (填“偏小”“偏大”“基本一致”之一).

③实验结束后,若测得仪器B1中溶液增加的质量与仪器D中固体减少的质量相等.那么仪器B1中溶液增加质量与仪器B2中溶液增加质量之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④化学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对化学实验的结果及安全等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第二组同学所做实验开始时,先点燃装置C处酒精灯的原因是      .

 

7.某同学模仿物理课上学到的“串联电路”,设计了如下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后,A中出现大量气泡,B中白磷燃烧,C中液面下降.请看图回答问题:

(1)B中白磷能够燃烧的原因是      

(2)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E中的实验现象是      

(4)用F装置收集气体的依据是      

(5)人教版高中教材《化学1》显示,过氧化钠(Na2O2)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小翔同学和小何同学分别设计了图甲和图乙的实验装置,检查气密性良好后进行实验验证.预热后对试管进行加热(2NaHCO3

Na2CO3+CO2↑+H2O).观察到图甲浓硫酸中有气泡产生,蚊香熄灭.浓硫酸的作用      .观察图乙中的蚊香燃烧更剧烈,说明有氧气产生.由资料和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8.某兴趣小组用图1所示流程制取氧气,并回收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在反应过程中,若收集到氧气3.2g时,其物质的量为      mol.在氯酸钾二氧化锰混合物中,在原混合物中,质量分数增加的物质是      ,当它的质量分数不再变化的实验判断依据是      .

(2)在回收提纯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原因有      (填标号).

A、提高实验效率B、保证固体1全部溶解C、节约能源

(3)①写出图2中仪器a、b的名称:

a      ,b      .

(第9题图)

②步骤Ⅱ中的操作m应选择图2中      (填“甲”或“乙”)装置,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③步骤Ⅲ中用酸化的硝酸银(AgNO3)溶液检验洗出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钾,该检验方法的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实验结束后,称得回收到的氯化钾的质量比理论值小,可能的原因有      (写一点).

(5)取少量烘干后二氧化锰放入盛有一定浓度过氧化氢溶液红,立刻有大量气泡产生,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反应.此反应说明二氧化锰与氯酸钾混合加热后不变的是      .

 

9.某种氧化铜样品中混有少量木炭粉,为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N2不参加反应,不考虑外界空气对实验的影响).

①该实验需要测定的量:

反应前后装置Ⅱ的质量和      的质量.

②充分反应后,装置Ⅱ的质量增加了0.44g,求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请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③为达到实验目的,对反应前取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要求是      g.

 

 

湖南省澧县张公庙镇中学2015-201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

(二)参考解析

解答题(共9小题) 

1.下列是实验室制备CO2,并验证CO2性质的实验装置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 锥形瓶 ,② 长颈漏斗 .

(2)在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操作时,当关闭活塞M和N,向仪器②中注水,观察到 长颈漏斗中有液体滴下 的现象,说明装置漏气.

(3)关闭活塞N,打开活塞M,向仪器②中加入稀盐酸,装置B处观察到的现象是: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 溶液变红 ,当观察到C处的石灰水变浑浊时,则C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Ca(OH)2+CO2═H2O+CaCO3 .

(4)关闭活塞M,打开活塞N.用A、D、E、F制取纯净干燥的CO2气体,装置D的作用是 除去CO2中混有的HCl ,装置E中盛装 浓硫酸 溶液,用于除去CO2气体中的水分;当观察到 G装置中矮的蜡烛熄灭 ,说明F中已收满二氧化碳气体.

(5)若关闭活塞M,打开活塞N.实验室要制取干燥的氧气用A、D、E、F、G中,只需选用的装置是 A、E、F、G (填编号),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2H2O2

2H2O+O2↑ .

思考与分析:

锥形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在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操作时,当关闭活塞M和N,向仪器②中注水,观察到长颈漏斗中有液体滴下,的现象,说明装置漏气;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关闭活塞N,打开活塞M,向仪器②中加入稀盐酸,装置B处观察到的现象是: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溶液变红;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装置D的作用是:

除去CO2中混有的HCl,装置E中盛装浓硫酸用于出去CO2气体中的水分;当观察到:

G装置中矮的蜡烛熄灭说明F中已收满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室要制取干燥的氧气用A、D、E、F、G中,只需选用的装置是A、E、F、G;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

解:

(1)锥形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故答案为:

锥形瓶;长颈漏斗;

(2)在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操作时,当关闭活塞M和N,向仪器②中注水,观察到长颈漏斗中有液体滴下,的现象,说明装置漏气;故答案为:

长颈漏斗中有液体滴下;

(3)关闭活塞N,打开活塞M,向仪器②中加入稀盐酸,装置B处观察到的现象是: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溶液变红;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答案为: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溶液变红;Ca(OH)2+CO2═H2O+CaCO3↓;

(4)装置D的作用是:

除去CO2中混有的HCl,装置E中盛装浓硫酸用于除去CO2气体中的水分;当观察到:

G装置中矮的蜡烛熄灭说明F中已收满二氧化碳气体;故答案为:

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浓硫酸;G装置中矮的蜡烛熄灭;

(5)实验室要制取干燥的氧气用A、D、E、F、G中,只需选用的装置是A、E、F、G;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故答案为:

A、E、F、G;2H2O2

2H2O+O2↑.

 

2.现有如图甲所示仪器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G三种仪器的名称:

A、 铁架台 ,B、 试管 ,G、 酒精灯 .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选用的仪器装置编号为 ABDEG ,该实验的主要步骤有:

①装药品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加热④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熄灭酒精灯⑥收集气体⑦将导管移出水槽,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②①④③⑦⑥⑤ .

(3)除此之外,实验室还可以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其中二氧化锰起到 催化 作用.

(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目的:

粗略测定加热2g高锰酸钾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

反应原理:

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

装置连接:

为达到实验目的,各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接口的字母):

a→ cb →d.

问题分析:

①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

 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受热面积) ;

②集气瓶内为什么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砂?

 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

③实验过程发现B瓶中的水变红了,原因是 未塞棉花,高锰酸钾进入水中 .

思考与分析: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制取氧气时,需要先检验装置气密性,然后装药,固定加热,收集氧气,实验结束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进行分析;

(3)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进行分析;

(4)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氧气密度比水小,不易溶于水进行分析

根据实验室验证氧气化学性质的正确操作进行分析.

解:

(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A是铁架台,B是试管,G是酒精灯;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应选用的仪器装置编号为ABDEG,制取氧气时,需要先检验装置气密性,然后装药,固定加热,收集氧气,实验结束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④③⑥⑦⑤;

(3)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4)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氧气密度比水小,不易溶于水,所以各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a→cb→d;

①铁丝绕成螺旋状的原因是:

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受热面积);

②集气瓶内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砂的原因是:

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

③实验过程发现B瓶中的水变红了,原因是:

未塞棉花,高锰酸钾进入水中.

根据实验室验证氧气化学性质的正确操作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

(1)铁架台,试管酒精灯;

(2)ABDEG,②①④③⑥⑦⑤;

(3)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催化;

(4)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cb;

①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受热面积);

②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③未塞棉花,高锰酸钾进入水中.

 

3.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装置来制取氧气:

(1)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

(2)用E装置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已收集满 .

(3)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填序号),其中二氧化锰起 催化 作用,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过氧化氢

水+氧气 .

对此实验,让我们继续思考并研究几个问题:

问题①:

催化剂二氧化锰(MnO2)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

我的实验方案是:

每次均用30mL10%的过氧化氢(H2O2)溶液,采用不同量二氧化锰(MnO2)粉末作催化剂,测定各次收集到500mL氧气时所用的时间,结果如下:

(其他条件均相同)

实验次序

1

2

3

4

5

6

7

8

二氧化锰(MnO2)粉末用量(g)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所用时间(t)

17

8

7

5

4

3

2

2

请你分析表中数据并回答:

MnO2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有无影响,如果有,怎样影响?

 催化剂越多,生成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越短,反应越快 .

思考与分析:

(1)根据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解答;

(2)根据氧气的验满的方法进行分析;

(3)根据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解答;

根据表格中二氧化锰的用量和所用的时间的关系,可以发现催化剂越多,反应越快.

解:

(1)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已收集满.

(3)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用B装置制取O2,其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过氧化氢

水+氧气;

根据表格中二氧化锰的用量和所用的时间的关系,可以发现催化剂越多,生成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越短,反应越快.

答案:

(1)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2)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已收集满;

(3)B;催化;过氧化氢

水+氧气;催化剂越多,生成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越短,反应越快.

 

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上图中可用作反应容器且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试管 .

(2)实验室中既可以用来制取氧气,又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 B (填字母).

(3)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 .生成的氧气用E装置收集时,停止加热前将导管移出水面,其理由是 为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回试管,炸裂试管 .

(4)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在水面上倒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合理说法均可) .

思考与分析:

(1)据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回答;

(2)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均不需加热,都属于固液常温型,都可选发生装置B;

(3)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生成的氧气用E装置收集时,停止加热前将导管移出水面,是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回试管,炸裂试管;

(4)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可以据此判断植物油的作用,并完成相应的解答.

解:

(1)试管可作为反应容器,又可用来直接加热;

(2)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均不需加热,都属于固液常温型,都可选发生装置B;

(3)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方程式是:

2KMnO4

K2MnO4+MnO2+O2↑;停止加热前将导管移出水面,是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回试管,炸裂试管;

(4)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而F中的植物油就起到避免二氧化碳溶于水和与水反应的作用;

故答案为:

(1)试管;

(2)B;

(3)2KMnO4

K2MnO4+MnO2+O2↑;为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回试管,炸裂试管;

(4)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合理说法均可).

 

5.同学们围绕“铁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展开以下探究活动.

活动一:

探究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现象与其含碳量的关系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实验1:

取直径0.20mm,含碳0.1%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零星的火星

①铁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3Fe+2O2

Fe3O4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与其含碳量的关系为 含碳量越高,火星越明显 

实验2:

取直径 0.20mm 

,含碳0.32%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较明显的火星四射

【拓展延伸】

同学们认为铁丝燃烧的现象还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所以想收集不同浓度的氧气进行相关实验,若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体积分数为90%的氧气,预先应向容积为400mL的集气瓶中加水,水的体积约为 350 mL.

活动二:

探究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是否有铁单质

【查阅资料】

①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是Fe3O4和Fe2O3两种(FeO极易被氧化为Fe2O3);

②铁的氧化物均能溶于酸.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将冷却后的黑色固体碾碎,装入试管,加入 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固体中含有铁单质

【拓展延伸】

已知:

高温条件下铁和水能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4H2O

Fe3O4+4H2 .由此可知探究活动二中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应采取的措施是 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 .

思考与分析:

根据已有的铁丝燃烧的现象结合铁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铁能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此解答.

解:

活动一:

设计实验要注意控制变量,保证铁丝的直径相同;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根据表格提供的数字可以看出,铁丝中的含碳量越高,火星越明显,故填:

0.20,3Fe+2O2

Fe3O4,含碳量越高,火星越明显;

拓展延伸:

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体积分数为90%的氧气,预先应向容积为400mL的集气瓶中加水,则气体的总体积为400mL,其中氧气的体积为:

400mL×90%=360mL,设水的体积为x,则有(400mL﹣x)×

+x=360mL,x=350mL,故填:

350;

活动二:

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故要证明含有铁,可以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证明含有铁,故填: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将冷却后的黑色固体碾碎,装入试管,加入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固体中含有铁单质

拓展延伸:

高温条件下铁和水能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

Fe3O4+4H2.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应采取的措施是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故填:

3Fe+4H2O

Fe3O4+4H2,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

 

6.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的制备、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