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探究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07720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探究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考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探究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考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探究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考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探究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考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探究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探究题.docx

《中考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探究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探究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探究题.docx

中考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探究题

中考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探究题

1、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①、②的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序号,下同),气体收集装置为____或___;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或,

其中更好的是,优点有,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右图电解水实验中的现象,请回答:

A端为电源的极。

写出B端所连接试管内气体的一点性质。

该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3、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

(2)用A与D相连可制取的一种气体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小明将B与C相连,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实验操作有:

a.停止加热b.固定试管c.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d.装药品和放棉花e.加热,收集氧气。

上述过程中缺少的一步操作是  ,将该操作编号为f,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4)查阅资料:

相同条件下,氨气(NH3)的密度比空气小,且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可制取氨气。

根据所查资料,制取氨气应选择的装置是     (填序号)。

4、下列是有关二氧化碳制取的相关问题:

①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用鸡蛋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如果用右图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火焰不熄灭的可能原因是:

                                        

③实验操作中将鸡蛋壳捣碎的目的是

5、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

同学们对竹子中的 气体成分展开了探究,测定其成分。

(1)收集竹子中的气体。

小华提出:

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小刚提出:

可用注射器从竹子中抽取气体。

大家认为两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为A、B两组,在相同的条件下,A组采用小华的取气方法,B组采用小刚的取气方法,分别完成下面的实验。

(2)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向所取气体中入       

         

有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为            。

(3)测定氧气含量。

【查阅资料】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来测定氧气含量。

  方案一            方案二

【进行实验】按上述两个方案进行多次实验。

【反思与评价】

a.实验中磷的量应为足量,原因是    。

b.两个方案的实验测定结果不同,测定结果比较准确的是方案   ,原因是   。

c.经过A、B两组同学的实验,A组测得的含氧量总是大于B组的,你认为原因是   。

6、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如下图)。

请回答:

(1)根据图2的实验,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是(填①、②或③)。

(2)实验时如果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少量酒精在桌上着火燃烧,最好的灭火方法是,所依据的原理是。

7、实验室提供以下所示的常见仪器,供完成下列气体制取实验时选用。

                       

(1)(3分)实验室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O2并用排水法收集O2时,必须选用上述仪器中的      (填序号),反应化学方程式为为               。

(2)(2分)过氧化氢(H2O2)俗称双氧水,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它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迅速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2分)若直接使用右图所示装置收集O2,

O2由    口进入;若在装置中充满水,则

O2应由    口进入(填编号)。

8、科技节活动中,化学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A所示实验可观察到“铁树”上浸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棉团由白色变为色,该实验中没有涉及的性质是(填字母)。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氨分子有一定质量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2)图B所示实验,将注射器中浓石灰水注入瓶中,会看到鸡蛋被“吞”入瓶中,该实验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3)图C所示实验,当通过导管向热水中通入氧气时,白磷在水下燃烧,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为:

①可燃物;②达到燃烧所需要的;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图D所示实验观察到紫色小花变为红色,小花变红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二、中考化学推断题

2.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

A为应用最广泛的金属,B的溶液呈蓝色,与C反应生成蓝色沉淀和厨房中的调味剂。

蓝色沉淀可溶于D生成B物质;E为光合作用的原料,且能与C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___

(2)A与B反应的现象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蓝色沉淀溶于D的方程式:

___________

(4)C与E反应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若要进一步证明可能存在的物质是否存在,可取少量所得溶液于试管中,依次加入试剂_____(填字母序号)

A氯化钙溶液酚酞试液B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

C稀盐酸酚酞试液D硝酸钡溶液硫酸铜溶液

【答案】CuCl2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置换反应Cu(OH)2+2HCl=CuCl2+2H2O2NaOH+CO2=Na2CO3+H2ONaOHAD

【解析】

【分析】

A为应用最广泛的金属,则A是铁;B的溶液呈蓝色,B是与可溶性的铜盐;BC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厨房中的调味剂是氯化钠,则B是氯化铜,C是氢氧化钠;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可溶于D且生成B物质(氯化铜),则D是稀盐酸;E为光合作用的原料,且能与C反应,则E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详解】

(1)B是氯化铜,化学式CuCl2;

(2)A是铁,B是氯化铜,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实验现象是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3)蓝色沉淀溶于D的反应是氢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方程式是Cu(OH)2+2HCl=CuCl2+2H2O;

(4)C与E的反应就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若氢氧化钠过量,则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可能存在NaOH,验证氢氧化钠时,需要先除去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可用中性的氯化钙或硝酸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难溶的碳酸钙沉淀或碳酸钡沉淀,然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或硫酸铜(硫酸铜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若无色酚酞变红或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氢氧化钠,故填AD。

 

3..如图所示,A~H分别是氢、氧、硫、氯、钠、铜、钙、铁八种元素中的两种或几种组成的初中化学常见物质。

“→”箭头表示物质间能转化,“—”表示物质间能反应),G用于配制“波尔多液”,溶液显蓝色。

请回答:

(1)G的化学式为_____。

(2)C→D的实验现象为:

_____。

(3)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A→B:

_____。

G→H:

_____。

(4)在上述转化关系中,一定不包含_____反应(填基本类型)

【答案】CuSO4固体减少,放出大量的热H2SO4+BaCl2=BaSO4+2HClCuSO4+BaCl2=BaSO4+CuCl2置换反应

【解析】

【分析】

G用于配制“波尔多液”,溶液显蓝色,则G为CuSO4,能生成硫酸铜的氧化物为CuO,则E为CuO,CuO与H2反应生成H2O,则C为H2O,H2O与CaO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则D为Ca(OH)2,A可能为H2SO4,H2SO4与BaCl2反应生成HCl和硫酸钡,则B可能为HCl,D、F均为碱,且D能生F,则F可能为NaOH,G能与氯化钡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铜,则H可能为CuCl2,验证无误,推导正确。

【详解】

(1)G用于配制“波尔多液”,溶液显蓝色,则G为CuSO4;

(2)C为H2O,H2O与CaO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实验现象为固体减少,放出大量的热;

(3)由上述分析可知A→B:

H2SO4+BaCl2=BaSO4+2HCl;

G→H:

CuSO4+BaCl2=BaSO4+CuCl2;

(2)上述物质中不含有单质,故反应一定不包含置换反应。

 

4.有一包粉末,已知由CaCO3、FeCl3、MgCl2、Na2SO4、NaOH、NaNO3中的几种组成。

为确定其组成,现进行以下实验,各步骤均已充分反应。

①取一定质量的粉末,加水搅拌后过滤,得到沉淀和无色溶液A;

②向①步得到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得到无色气体和黄色溶液;

③将①步得到的无色溶液A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中一定存在的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

(3)生成白色沉淀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包粉末中可能含有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BaSO4MgCl2、Na2SO4MgCl2+2AgNO3==2AgCl↓+Mg(NO3)2NaNO3

【解析】

试题分析:

①取一定质量的粉末,加水搅拌后过滤,得到沉淀和无色溶液A;具体无法确定是否含有哪种物质;②向①步得到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得到无色气体和黄色溶液,证明一定含有碳酸钙、氯化铁和氢氧化钠;由③的操作可知,物质中含有硫酸钠和氯化镁;故

(1)B的化学式是BaSO4

(2)A中一定存在的溶质的化学式是MgCl2、Na2SO4(3)生成白色沉淀D的化学方程式是MgCl2+2AgNO3==2AgCl↓+Mg(NO3)2(4)这包粉末中可能含有物质的化学式是NaNO3

考点:

物质的推断

 

5.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B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为液体,C、D、E为无色气体,E为温室气体之一,H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D_____;F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H2C2H2O22H2O+O2↑分解反应Ca(OH)2+CO2═CaCO3↓+H2O

【解析】

【分析】

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

根据“H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则推测H为碳酸钙;结合图框:

B通电生成D、C,则B为水,D为氢气,C为氧气;A分解生成C、F,则为双氧水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等知识,则F为碳,E为二氧化碳,G为氢氧化钙,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详解】

(1)D氢气,化学式为H2;F为碳,化学式为C;

(2)反应①为双氧水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O2↑;其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3)反应②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点睛】

首先根据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找出突破口,然后结合题中的反应和转化图推出其他的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