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二轮复习 化学常用计量 学案全国通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52789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97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二轮复习 化学常用计量 学案全国通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届二轮复习 化学常用计量 学案全国通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届二轮复习 化学常用计量 学案全国通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届二轮复习 化学常用计量 学案全国通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届二轮复习 化学常用计量 学案全国通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二轮复习 化学常用计量 学案全国通用.docx

《届二轮复习 化学常用计量 学案全国通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复习 化学常用计量 学案全国通用.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二轮复习 化学常用计量 学案全国通用.docx

届二轮复习化学常用计量学案全国通用

化学常用计量

[考纲要求]1.了解物质的量(n)及其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M)、气体摩尔体积(Vm)、物质的量浓度(c)、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含义。

2.根据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物质的量、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学科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微粒。

2.平衡思想:

能认识物质是变化的,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3.证据推理:

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及其变化明确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及相关仪器的使用,掌握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相结合的有关计算和判断。

[网络构建]

[核心强化]

1.牢记“2个”数值

(1)阿伏加德罗常数:

6.02×1023mol-1。

(2)气体摩尔体积(标准状况):

22.4L·mol-1。

2.理解“3大”规律

(1)质量守恒定律。

①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相等。

②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2)阿伏加德罗定律。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3)电荷守恒规律。

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3.牢记“6个”基本公式

(1)n=N/NA

(2)n=m/M

(3)n=V/Vm

(4)c(B)=n/V

(5)ω=

×100%

(6)c=

(或ω=

4.明确溶液配制过程中的“4个数据”

(1)记录质量或体积的数据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数字。

(2)选择合适规格的容量瓶,作答时要标明容量瓶规格。

(3)转移溶液时要洗涤烧杯2~3次。

(4)定容时液面距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

考点一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

[解析] 氯化铁的摩尔质量为162.5g·mol-1,16.25gFeCl3的物质的量为0.1mol,铁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铁胶体粒子是大量氢氧化铁微粒的聚集体,故氢氧化铁胶体粒子数小于0.1NA,A错误;标准状况下,22.4L氩气(氩气分子为单原子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Ar是18号元素,1mol氩气分子含有18mol质子,即质子数为18NA,B正确;甘油的摩尔质量为92g·mol-1,92.0g甘油的物质的量为1mol,甘油(丙三醇)的结构简式为CHCH2—OHCH2—OHOH,1个丙三醇分子中含有3个羟基,故92.0g甘油中含有羟基数为3.0NA,C错误;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有机产物有一氯甲烷(CH3Cl)、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故1.0molCH4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CH3Cl分子数小于1.0NA,D错误。

[答案] B

解答阿伏加德罗常数类题目的“3看”

[分点突破]

角度:

有关NA的正误判断

1.(2018·河北高阳中学月考)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①标准状况下,2.24L水中含有0.1NA个水分子

②常温常压下,32gSO2含有的分子数约为3.01×1023

③2molNaOH的摩尔质量为80g/mol

④H2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

⑤标准状况下,22.4L由N2和N2O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所含有的氮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⑥2mol/L的CaCl2溶液中Cl-的数目为4NA

⑦常温常压下,1mol氦气含有的原子数为NA

⑧11.2L氯气中含有NA个氯原子

A.①③④⑥⑧B.①④⑤⑥⑧

C.①②④⑥⑧D.②③④⑤⑦

[解析] ①中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2.24L水的物质的量,错误;②中常温常压下,32gSO2的物质的量为0.5mol,含有的分子数约为3.01×1023,正确;③中2molNaOH的摩尔质量为40g/mol,摩尔质量与物质的量无关,错误;④中没有说明在标准状况下,H2的气体摩尔体积不一定为22.4L/mol,错误;⑤中在标准状况下,22.4L由N2和N2O组成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混合气体中含有2mol氮原子,正确;⑥中没有说明2mol/L的CaCl2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错误;⑦中常温常压下,1mol氦气含有1mol氦原子,含有的原子数为NA,正确;⑧中没有说明在标准状况下,题中条件无法计算11.2L氯气的物质的量,错误。

[答案] A

2.(2018·山东桓台二中月考)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500mL1mol/LMgCl2溶液中含有Cl-数目为0.5NA

B.标准状况下,22.4LH2O所含分子数为1mol

C.17gNH3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D.36gH2O与32gCH4所含的氢原子数相等

[解析] A项,Cl-数目为0.5L×1mol/L×2×NA=NA,错误;B项,标准状况下,H2O为液态,错误;C项,17gNH3为1mol,含有的电子数为1×(7+3)×NA=10NA,正确;D项,36gH2O为2mol,含有的氢原子为4mol,32gCH4为2mol,含有的氢原子为8mol,错误。

[答案] C

3.(2018·福建厦门期末)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惰性电极电解KOH溶液,若阳极产生5.6L气体,则电路中通过0.5NA电子

B.常温常压下,4.6gNO2气体所含的分子数为0.1NA

C.7.8gNa2O2与足量的水(H

O)反应生成的氧气所含的中子数为NA

D.100g46%甲酸(HCOOH)水溶液所含的氧原子数为5NA

[解析] A项,没有给出温度和压强,错误;B项,二氧化氮气体中存在着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的可逆反应,错误;C项,7.8gNa2O2与水反应生成0.05mol氧气,生成的氧气中不含18O,因此生成的氧气所含中子的物质的量为0.8mol,错误;D项,46g甲酸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2mol氧原子,54g水的物质的量为3mol,含有3mol氧原子,因此溶液中所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5mol,正确。

[答案] D

4.(2018·河北邢台质检)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6gFe与过量稀硝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B.标准状况下,2.24L苯含C—H键的数目为0.6NA

C.K37ClO3与浓H35Cl反应制得7.1g氯气,则生成的Cl2分子数为0.1NA

D.6.4gCu与40mL10mol·L-1浓硝酸充分反应,生成的NO2分子数为0.2NA

[解析] A项,铁与稀硝酸反应变为+3价,故5.6g铁即0.1mol铁反应时失去0.3mol电子,正确;B项,标准状况下,苯不是气体,题中条件无法计算苯的物质的量,错误;C项,K37ClO3与浓H35Cl反应生成的7.1g氯气,物质的量不为0.1mol,分子数不为0.1NA,错误;D项,40mL10mol·L-1浓硝酸中含有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4mol,6.4g铜的物质的量为0.1mol,0.1mol铜完全反应消耗浓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4mol,而浓硝酸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变为稀硝酸,故硝酸的还原产物不仅有NO2,还有部分NO,错误。

[答案] A

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NaCl中,所有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NA

B.含NA个Na+的Na2O溶解于1L水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

C.电解饱和食盐水,阳极产生22.4L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2NA

D.向0.2molNH4Al(SO4)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溶解,消耗NA个OH-

[解析] NaCl中Na+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因此1molNaCl中,所有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NA,A错误;所得溶液中含NA个Na+,可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1mol,但这时候溶液不是1L,所以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mol·L-1,B错误;阳极反应式为2Cl--2e-===Cl2↑,没有指明标准状况,无法计算电子数目,C错误;向0.2molNH4Al(SO4)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溶解,消耗1molOH-,D正确。

[答案] D

阿伏加德罗常数常见考查的知识方向与速判技能

 

考点二 溶液的配制及误差分析

[解析] 

(1)配制Na2S2O3溶液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用于量取一定体积蒸馏水的量筒;加热可以除去溶解的氧气,避免实验结果不准确。

(2)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不能将所称量固体直接放入容量瓶中溶解。

[答案] 

(1)量筒 氧气 

(2)错误

溶液配制是一个重要的定量分析实验,在解答此种题型时,首先要关注配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计算所得数据所含的有效数字必须与量器的精确度一致,中学一般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所以必须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2)溶解过程中若有较大温度变化,转移前必须冷却到室温。

(3)洗涤时需要洗涤烧杯和玻璃棒,洗涤所得洗涤液必须转移到容量瓶中。

(4)选取容量瓶时必须注明与所配溶液相对应的规格。

(5)定容时必须平视,定容的操作是“先用小烧杯直接加水至离刻度线1~2cm处,然后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刻度线”。

(6)判断配制终点的方法是“凹液面的最低点与视线水平相切”或“凹液面的最低点、刻度线和眼睛在同一水平线上”。

其次要进行科学的误差分析:

(1)误差分析的思维流程

(2)视线引起误差的分析方法

①仰视刻度线(图1),导致溶液体积偏大,结果偏低。

②俯视刻度线(图2),导致溶液体积偏小,结果偏高。

[分点突破]

角度一:

溶液的配制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一个重要的定量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可不经干燥直接用于配制溶液

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盐酸时,用量筒量取9.82mL浓盐酸

C.配制1L0.1mol·L-1的NaCl溶液时,用托盘天平称量5.85gNaCl固体

D.定容时,为防止液滴飞溅,胶头滴管紧贴容量瓶内壁

[解析] 量筒只能精确到0.1mL,B错误。

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g,C错误。

用胶头滴管定容时,滴管不能紧贴容量瓶内壁,以防蒸馏水附着在容量瓶刻度线以上的部分,引起误差,故D错误。

[答案] A

2.实验室要配制480mL0.2mol·L-1NaCl溶液,实验室只有含少量硫酸钠的氯化钠固体,设计如下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试剂2的名称为________,判断试剂2是否过量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3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

(3)加入试剂1、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配制过程中不需要使用的化学仪器有________(填选项的字母)。

A.烧杯B.500mL容量瓶

C.漏斗D.胶头滴管

(5)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其质量为________g。

(6)下列主要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

①称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放入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

②加水至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③待冷却至室温后,将溶液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

④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⑤用少量的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7)如果实验过程中缺少步骤⑤,会使配制出的NaCl溶液浓度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答案] 

(1)BaSO4、BaCO3

(2)碳酸钠 取上层清液滴加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则未过量,反之过量 蒸发结晶

(3)Ba2++SO

===BaSO4↓

2H++CO

===H2O+CO2↑

(4)C (5)5.9 (6)①③⑤②④ (7)偏低

角度二:

误差分析

3.

(1)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配制250mL浓度为0.5mol·L-1的硫酸溶液,选用到的仪器正确的是(  )

(2)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造成浓度偏大的为________。

(填写标号)

A.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润洗

C.配制溶液时用量筒量取浓硫酸后用玻璃棒引流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直到凹液面的最低处和标线相平

D.定容后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

[解析] 

(1)需要量取的浓硫酸体积V=

≈6.8mL,故不能选用100mL量筒,应选用10mL量简,A项错误;配制体积为250mL的溶液只能选取250mL规格的容量瓶,B项正确;该实验不需称量固体药品,C项错误;配制溶液用不到锥形瓶,D项错误。

(2)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不能再用待配溶液润洗,这样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大;用量筒量取的浓硫酸,应先在烧杯中稀释,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在容量瓶中稀释是错误的,会造成溶液温度高,所加水量小,浓度偏大。

[答案] 

(1)B 

(2)BC BC

考点三 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

[解析] 注意混合液分成两等份,由Mg2++2OH-===Mg(OH)2↓、Ba2++SO

===BaSO4↓可知原溶液中n(Mg2+)=

mol=amol、n(SO

)=2bmol,依据电荷守恒可知原溶液中n(K+)=2n(SO

)-2n(Mg2+)=2(2b-a)mol。

[答案] D

以物质的量为核心进行计算的“一、二、三”

[分点突破]

角度一:

有关气体的计算

1.(2018·上海静安区二模)同温同压下两个容积相等的贮气瓶,一个装有C2H4,另一个装有C2H2和C2H6的混合气体,两瓶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

A.质量B.密度

C.碳原子数D.原子总数

[解析] 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两个容积相等的贮气瓶中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一个装有C2H4,另一个装有C2H2和C2H6的混合气体,两瓶气体中分子总数相等,每个分子含有的碳原子数相等,因此碳原子总数相等,故选C。

由于不能确定第二个贮气瓶中C2H2和C2H6的比例,则无法确定氢原子数和原子总数,因此原子总数不一定相等,质量不一定相等,密度不一定相等。

[答案] C

2.(2018·承德二模)如图所示装置,室温下密闭容器内分别充入空气和H2、O2的混合气体在可移动的活塞两边,在标准状况下若将H2、O2的混合气体点燃引爆,活塞先左移,恢复原温度后,活塞右移并停留于容器的中央,则原来H2、O2的体积比最接近于(  )

①2∶7 ②5∶4 ③4∶5 ④7∶2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③

[解析] 反应前左右压强相等,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设空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开始时氢气、氧气的混合气体为3mol。

反应后恢复至原来的温度,活塞正好停留在容器的中央,说明反应后左右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右室中剩余气体为1mol。

若剩余的气体为氢气,参加反应的气体共2mol,由2H2+O2

2H2O可知,氧气为2mol×

mol,故氢气为3mol-

mol=

mol,故H2、O2的体积比为

mol∶

mol=7∶2。

若剩余的气体为氧气,参加反应的气体共2mol,由2H2+O2

2H2O可知,氢气为2mol×

mol,故氧气为3mol-

mol=

mol,故H2、O2的体积比为

mol∶

mol=4∶5,所以原来H2、O2的体积比最接近的为③④。

[答案] B

解答有关气体体积的计算题,常根据公式n=V/22.4L·mol-1(标准状况)或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把气体体积关系转化为物质的量的关系进行计算。

灵活运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是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

角度二:

有关浓度的计算

3.标准状况下,将42.3LHCl完全溶解于蒸馏水中,得到1.0L溶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得到的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89mol/L

B.得到的盐酸的密度为

≈1.07g/cm3

C.得到的盐酸的质量分数为

×100%≈6.4%

D.缺少数据,不能计算出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密度及质量分数

[解析] 根据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及所得溶液体积可计算其物质的量浓度,A项正确、D项错误;1.0L溶液中所含溶剂的体积小于1L,即水的质量小于1000g,B、C项错误。

[答案] A

4.VLFe2(SO4)3的溶液中含有agSO

,取此溶液0.5VL,用水稀释至2VL,则稀释后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mol·L-1B.

mol·L-1

C.

mol·L-1D.

mol·L-1

[解析] agSO

的物质的量为

mol,因此VLFe2(SO4)3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为

×

mol=

mol,从中取出0.5VL后n(Fe3+)=

mol×

mol,即稀释到2VL后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答案] A

角度三:

化学反应中的计算问题

5.已知硫酸铝铵晶体的化学式可表示为Al2(NH4)2(SO4)4·24H2O,其受热易分解,400℃时硫酸铝铵能够稳定存在。

取4.53g硫酸铝铵晶体,加热过程中所得固体质量与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数据的变化,推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硫酸铝铵晶体在50℃下不易分解

B.硫酸铝铵晶体加热到400℃时会分解生成Al2(NH4)2(SO4)4

C.物质C的化学式为Al2(SO4)3

D.物质D的化学式为Al2O3

[解析] 根据图示可知,约100℃时硫酸铝铵晶体开始分解,所以在50℃下硫酸铝铵晶体可以稳定存在,A项说法正确。

4.53g硫酸铝铵晶体的物质的量n[Al2(NH4)2(SO4)4·24H2O]=4.53g÷906g·mol-1=0.005mol,该晶体中含有结晶水的物质的量为0.005mol×24=0.12mol;受热分解过程中,固体中一定含有铝元素,根据信息,400℃时硫酸铝铵未分解,所以A转化为B的过程中,固体质量的减少量是结晶水的质量,减少的结晶水的物质的量为(4.53g-2.46g)÷18g·mol-1=0.115mol;固体中剩余结晶水的物质的量为0.12mol-0.115mol=0.005mol,所以物质B的化学式为Al2(NH4)2(SO4)4·H2O,B项说法错误。

根据Al元素质量守恒,可以推出物质C为Al2(SO4)3,物质D为Al2O3,C、D项正确。

[答案] B

6.葡萄酒常用Na2S2O5作抗氧化剂。

测定某葡萄酒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以游离SO2计算)的方案如下:

(已知:

滴定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I2+2H2O===H2SO4+2HI)

按上述方案实验,消耗标准I2溶液25.00mL,该次实验测得样品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以游离SO2计算)为________g·L-1。

[解析] 根据滴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O2+I2+2H2O===H2SO4+2HI,可计算葡萄酒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即SO2的含量为

=0.16g·L-1。

[答案] 0.16

考向一 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多角度判断

1.(2018·全国卷Ⅱ)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124gP4中所含P—P键数目为4NA

B.100mL1mol·L-1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为0.1NA

C.标准状况下,11.2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A

D.密闭容器中,2molSO2和1mol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A

[解析] A项,124gP4是1mol,所含P—P键的数目是6NA;B项,由于Fe3+水解,所含Fe3+数目小于0.1NA;C项,一个甲烷和一个乙烯分子中都含有4个H原子,标准状况下11.2L混合气体为0.5mol,故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A;D项,SO2与O2的反应属于可逆反应,生成的SO3不是2mol。

[答案] C

2.(2017·全国卷Ⅱ)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L0.1mol·L-1NH4Cl溶液中,NH

的数量为0.1NA

B.2.4gMg与H2S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C.标准状况下,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A

D.0.1molH2和0.1mol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NA

[解析] A项,因铵根离子水解,其数量小于0.1NA,错误;B项,2.4gMg为0.1mol,与硫酸完全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错误;C项,标准状况下,2.24L任何气体所含有的分子数都为0.1NA,错误;D项,H2(g)+I2(g)2HI(g),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正确。

[答案] D

3.(2017·全国卷Ⅲ)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mol的11B中,含有0.6NA个中子

B.pH=1的H3PO4溶液中,含有0.1NA个H+

C.2.24L(标准状况)苯在O2中完全燃烧,得到0.6NA个CO2分子

D.密闭容器中1molPCl3与1molCl2反应制备PCl5(g),增加2NA个P—Cl键

[解析] A项,硼原子的质子数为5,11B的中子数为6,故0.1mol的11B中含有中子数为0.6NA,正确;B项,未指明溶液体积,无法计算H+的个数,错误;C项,标准状况下苯为液体,故2.24L(标准状况)苯的物质的量不为0.1mol,生成的CO2分子也不是0.6NA,错误;D项,PCl3+Cl2PCl5,这是一个可逆反应,1molPCl3与1molCl2不可能完全反应生成1molPCl5,故增加的P—Cl键数目小于2NA,错误。

[答案] A

4.(2016·全国卷Ⅰ)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4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A

B.1molN2与4mol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A

C.1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A

D.标准状况下,2.24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A

[解析] A项,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均为CH2,14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相当于含有1molCH2,则其氢原子数为2NA,正确;B项,合成氨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则1molN2与4mol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小于2NA,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