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60343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研究.docx

《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研究.docx

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研究

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的调查研究

——以景泰县红线台小学为例

[文章摘要]

“做事先做人,人以德为帅”。

在我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小学生的健康人格显得尤为重要,而培养小学生的健康人格需从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入手。

本文主要是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现状,针对现状采取对策,为学生健康成长搭建理想的舞台,重视教师与社会、与家长、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以心灵撞击心灵,以心灵赢得心灵。

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的发展,最终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关健词]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品德教育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小学生智力、能力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

“教育是什么?

往简单方面说:

‘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学校中养成’。

”①在《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也曾指出:

“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因此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合格公民。

一、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状况的调查

为深入了解农村小学生习惯养成状况,培养农村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每位学生成为诚实守信的文明小公民,同时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好坚实基础。

景泰县正路乡砂河井小学位于景泰县西南的偏远山区,是所在学区的唯一一所“园林化学校”。

受本人能力和条件的限制,我以我校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为突破口,对农村学生习惯养成情况进行了开题调查。

以有助于了解掌握当前农村学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我们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本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为一至六年级学生,共183人,全部调查,发放问卷183份,收回183份。

我从农村学校的实际出发,对我校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了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是:

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两大部分,其中学生的行为习惯又包括文明礼貌、品德行为、卫生习惯三方面的内容。

表1你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了吗?

项目

比例

比例

比例

见到教师问好

主动问好

83.5%

被动问好

15.5%

低头走过

4.3%

和别人交流使用礼貌用语

经常使用

38.9%

偶尔使用

48.7%

从不使用

12.4%

从上表可知,83.5%的学生能向教师主动问好,说明在文明礼貌方面多数同学做得比较好。

同时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同学使用礼貌用语坚持度不够高。

表2遇到下列情况,你会怎样做?

项目

比例

比例

比例

做错事

主动承认

34.5%

教育下承认

55.2%

不承认

10.3%

和同学发生冲突时

能主动谦让

48.7%

力争高低

35.19%

动手打架

16.11%

帮助有困难的人

主动帮助

28.8%

有时帮助

62.4%

从不帮助

8.8%

捡到东西交给老师

交给老师

58.4%

交给家长

29.3%

自己留着

12.3%

从上表可知,有58.4%的学生捡到东西能交给老师,反映出农村学生的诚实、憨厚,同时在调查中发现,65.5%的学生做错事,不能主动承认,51.3%同学在和同学发生冲突时,不能主动谦让,71.2%的同学不能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

高年级部分学生在这方面所表现的被动性尤为突出。

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表3你是怎样讲究卫生的?

项目

比例

比例

比例

每次吃饭前洗手

每次都洗手

32.7%

有时洗手

41.5%

太脏了就洗手

25.8%

学校内发现脏物

赶快捡起来

34.1%

有时会捡起来

31.6%

装作没看见

34.3%

从上表可知,32.7%的同学吃饭前每次洗手,34.1%的同学看到学校内有赃物能赶快捡起来。

同时调查中发现还有部分学生在个人卫生,保持学校卫生方面较被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表4你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吗?

项目

比例

比例

比例

小组讨论发表意见

大胆发表

38.8%

听别人发表

55.7%

不参与讨论

5.5%

阅读课外读物

经常阅读

39.3%

偶尔阅读

53.2%

不阅读

7.5%

对于新知识预习

提前预习

33.3%

偶尔预习

57.5%

不预习

9.2%

对于学过的知识

经常复习

31.4%

偶尔复习

54.8%

不复习

13.8%

从上表可知38.8%的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同时在调查中发现,不能经常阅读课外读物的学生达60.7%,在学习方法方面对学习新知识提前预习仅达33.3%,对学过知识经常复习仅达31.4%。

反映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状况的相关因素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品德行为和学习习惯两个方面,部分学生品德行为、学习习惯较差,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与下列因素相关:

(一)家庭环境及教育不当的影响。

1.调查中发现有61.1%的学生和别人交流中还没形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尤其是课后和校外,有67.3%的学生还没养成饭前洗手的习惯。

一方面由于本校学生家庭环境都处于农村生活,农村家长对学生卫生要求、使用礼貌用语要求意识浅薄;另一方面农村家长自身不良行为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学生的文明礼貌习惯较差。

学校要加大宣传、监督力度和组织相关活动来完成培养目标。

2.调查中发现有51.3%的学生和同学发生冲突时不能谦让,甚至动手打架,71.2%的学生对有困难的同学不能主动帮助。

问题的原因在于受农村家庭不良习气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家庭教育“重智轻德”,孩子缺乏人际交往,唯我独尊,同学之间缺少热情。

还由于农村家长自身修养水平参差不齐,常有同学之间发生一点小冲突家长却不能正确对待的现象,因此“孩子好了,大人恼了”的事情屡见不鲜。

树人树德需要潜移默化,日积月累。

为了使孩子明天更美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紧密配合,同步发展,不断提高农村家长素质尤为必要和迫切。

(二)学校教育的误区。

1.调查中发现有课外阅读习惯的学生仅占39.3%,课后有自学习惯的学生仅占33.3%,学生主动学习意识薄弱。

究其原因,既与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有关,还与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有关系。

教师中或多或少存在着重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忽视学生习惯的培养,重视优生评价,忽视差生评价的现象,这些现象与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不相符的。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应从提升教师转变教育教学和学习观念入手,全面推广新课程改革理念是当前一项迫切重要的任务。

另外,个别教师重知识传授,轻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和品德教育。

还有个别教师教育方式不当,上课满堂灌,不注重学生行为,更多的是科任教师讲完课就走,出事找班主任解决。

这些现象导致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无心学习,成天想办法对抗教师,甚至不写作业。

2.调查中发现有10.3%的学生做错事不承认,34.3%的学生发现学校内脏物装作没看见,虽然教师经常说教往往收效不大。

究其原因是学校在进行矫正教育中往往是堵的多,疏导的少。

说教批评多,引导践行少。

长此以来,导致学生说谎话,不诚实,自我约束能力差。

良好行为习惯是做人的基础,如果学校能有效抓好学生常规教育,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诚信习惯,对提高教育实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诸如此类的因素导致小学生不良行为时常产生,不但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前途,给社会造成不安定因素。

所以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刻不容缓,应放在首位。

三、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状况的建议

(一)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是一种区域性的社会文化,是学校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

学校的自然环境、文化环境、人际关系环境等等都是校园文化的表现范畴。

如:

校规、作息时间、活动课程设置,学校环境布置、办公室布置……它们都是直接影响学生成长的极其重要的教育因素,具有导向、激励、传递文化信息、审美、娱乐及教育人等功能,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熏陶、感染作用。

1.美化校园环境。

学校环境优美整洁,师生的荣誉感就强,学校的凝聚力就大,这就是校园文化的魅力。

为了创设这样一种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学校要花大力气美化、绿化校园,努力把校园建设成为最美丽的地方,为学生创造一个清新怡人的自然环境,最大限度的发挥学校环境的育人作用。

在校门口设立校训、好人好事、流动红旗获得班级、“你今天的行为习惯文明吗”的通报栏……老师们要精心布置校园,努力使校园的每个角落都会“说话”。

在教室内和办公室的走廊上挂有名人画像、名人名言。

2.优化班级环境

良好的班集体犹如一个大熔炉,能把生铁炼成钢。

因此,要重视每个教室的布置,如:

好人好事栏、行为规范栏、图书栏、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等。

充分利用教室四周的名人画像、行为规范等,教育提醒学生,随时随刻注意自己的行为。

3.严格校纪校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严格的校纪校规,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有力的保证。

学校要有严格的校纪校规,“一日常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日评比”“周评比”……由校领导、值周教师以及少先队干部检查监督,有利于感染教育气氛,充实学生的内心世界。

(二)运用多种手段,唤醒学生的养成意识。

小学生的行为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情感性和不稳定性,他们的行为随兴趣而转移,还不懂得所有的行为应遵循一定的规范和要求,更不懂得形成良好的习惯对于自己意味着什么。

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加以引导,唤起学生的习惯养成意识,使他们将自己的行为自觉地纳入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等轨道上来,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心理习惯等。

1.说理教育

英国的洛克说:

“说理是对待儿童的真正方法。

”②一般地说,学生“犯错误”,大多数属于认识上的问题,只要对他们摆事实,讲道理,引导他们去思考,启发他们自觉地去认识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2.分层教育

行为规范教育要根据不同阶段儿童的年龄特征,有重点地分层次进行。

(1)低年级

低年级阶段可通过儿歌、讲故事等形式,使学生了解行为规范,了解道德知识,体会道德情感,产生从动行为。

如:

《今日事今日毕》要重视启发学生从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动物们在山羊老师处学习的不同态度及结果的故事中懂得今天的事今天做的道理,从而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和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

(2)中年级

中年级阶段要使学生理解道德知识,认识道德情感,产生应动行为。

如:

《要勇敢不蛮干》要透过文字、结合图画的理解,教会学生分析懂得勇敢与蛮干的区别,激励学生向真正勇敢的人学习,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有益的事,不怕困难、不怕危险。

也可通过编故事、行为规范知识竞赛、达标等形式强化一日常规制度。

(3)高年级

高年级阶段可以通过出黑板报、演讲会等多种活动,要让学生掌握道德知识,投身道德情感,产生主动行为。

如:

《尊敬老师》③则应让学生在毛泽东和刘少奇尊师的故事中去体验,激发情感的共鸣,从而深切体会到老师的崇高而伟大,教师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

3.仪式教育

小学低年级学生情感体验具有直接性和情境性,当引起学生产生某种情感体会的事物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就会产生某种情感体验。

如小学生刚入队时,站在队旗下宣誓,那庄严隆重的入队仪式,会令每一个儿童回味无穷。

这时教师适当点拨引导:

“我们已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了,我们应怎样做?

”每周的升旗仪式也是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的良好契机。

结合“小学生行为规范”进行的各项竞赛活动,都能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协助、刻苦拼搏的精神。

4.榜样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尤其是小学生模仿性很强,根据这一特点,教师经常给学生树立学身边的典型,从身边的人学起,从而产生强大的内驱力。

另外,教师本人的行为素养对学生行为养成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为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最崇高的、最伟大的人。

教师要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

所以,教师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中,应共同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以身作则。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做儿童的模范”。

(2)发挥儿童的主动性。

小学生学习事物须自己学习。

“做”这个原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一切的学习,不论是肌肉的,还是感觉的;不论是神经的,还是视觉的,都要靠“做”的。

所以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做的,你应该让他们自己做。

凡是学生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凡百事情者,教师切不可一手包办,或横加干涉,应当从旁观察,相机指导。

直接经验,自己思想,是学习中的唯一门径。

为此,应鼓励学生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

(3)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是养成习惯的必要步骤。

不断地做,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步骤,单是“知”而不“行”,单是“理论”而无实践,样样事情都不会成功。

(4)多接近自然和社会。

走进自然和深入社会是养成学生良好习惯的有效途径。

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宝库,是活的教材、活教师。

同时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在学生中评选出“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少先队员”等等。

从身边的人和事、从集体当中受到教育,产生“我也能行”的感受,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能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三)开放式教学构建思想品德教学大舞台

1.思想品德课虽然是小课堂,反映的确是大社会。

思想品德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学会做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科书不是我们唯一的教材,思想品德课教师也不是唯一的教师,应当拓宽渠道,实行与家庭、社会、大自然的联网式教育。

(1)教师与家长合作

利用家、教合作的方法能共同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达成互通。

如配合学习《爷爷奶奶好》④这一课,教师可根据行为要求:

会问候、有礼貌、有好吃的先让爷爷奶奶吃、做让爷爷奶奶高兴的事等几方面制作表格让学生带给家长,让家长根据孩子在家的表现按表格中的项目实事求是地填写并给予记分,每周一次,看看自己孩子有没有进步,及时表扬,及时纠正。

老师每周收一次,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把家长的意见和所填成绩读给同学们听。

一个月后,学生在如何尊敬长辈方面就知道怎样做了。

协调家长、学校两者在要求、准则方面的一致性是最终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决定性要素。

把联系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

利用“家长反馈”集中家长的意见,教师通过恰当的评价,从而引导学生去实践,缩小认识与行动之间的差距,达到知行一致。

(2)教师与学生的合作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的过程,师生的合作是必须的。

但传统教育中,教师是尊者、长者、说教者,学生是晚辈、是听者,这种合作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

如果不转变观念,仅仅变化形式,是达不到好效果的。

那么怎么办呢?

不妨我们试一试。

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放下架子,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在想一想或帮一帮的环节中,教师如果与学生一起扮演角色表演小品,他们喊声妈妈或奶奶,与学生的关系就会变得和谐融洽,学生们也感到亲切。

使他们在快乐中长知识,在实践中学做人。

(3)学生与学生的合作

课堂以学生为主体。

不管是学习明理还是辩论是非,要给每个同学发言的权利。

把学生分成小组,组内交流时,组长先指定一人发言,有些总爱表现自己的同学要学会谦让,然后发表个人意见,这样不但会使学生养成了尊重他人的习惯,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

如果我们努力争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配合,就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2.结合本学科要求指导行为,抓住“评”字,发挥本学科功能

良好行为既是衡量学生行为质量高低的标准,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标。

因而,我利用课后的“夸一夸”“评一评”“辩一辩”,结合书中的例子和学生平时的表现,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学生,评价不良现象,使他们的行为更加规范化,变老师的“导之以行”为学生自己的“主动去行”。

(1)强化学生认知,自评

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学之后,结合课后的“听一听、比一比”,课堂上要求学生间开展“整理书包、收拾文具盒、系鞋带”比赛,老师和同学们都看着钟表,记录时间,学生的兴趣极高。

又如学了《勇敢的孩子人人夸》想一想:

大家欢迎你唱歌,你怎么办?

跌倒了,腿上擦破了点皮,你怎么办?

从日常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争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这样通过学生自己说自己,使学生在课堂上受到教育与启迪。

我们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拿到课堂中来,使之进行巩固与强化,变思想的认识为行为习惯的养成。

这样能切实地达成知行统一,收到良好的实效。

(2)联系实际,互评

在导行中,采用学生与学生互评的形式,引导他们联系家庭生活实际、联系学校生活实际和学生自己的所作所为,通过讨论明辩是非,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的道德认识和评价能力能得到提高,为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础。

(3)坚持持之以恒,师评

在学生的行为变化中,教师的言行评价具有很强的作用。

因而在学生的活动表现中,教师还应该及时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的活动、行为表现作出一定的评价,及时强化良好的行为,纠正不良的行为,使学生的认知行动化,恰当处理学生认识水平与能力行为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发挥自我强化功能,坚持良好的行为,改变不良的行为,并持之以恒。

如《遵守学校常规》教学,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努力为班级争光,使学生认识到:

排队快、静、齐,游戏守秩序。

班级风气好,人人进步大。

教师及时评价其行为,强化其行为结果,促使其养成遵守学校常规的行为习惯。

陶行知说:

“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⑥那么,作为现代教育如何发掘每一个孩子蕴藏着的无限的潜在创造力而使他们成为创造之人呢?

作为教师应注意选择好每一个“创造之地”,把握好每一个“创造之时”,来造就每一个“创造之人”。

“做事先做人,人以德为帅”。

我们要为学生健康成长搭建理想的舞台,大胆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拓展教与学的空间,重视教师与社会、与家长、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以心灵撞击心灵,以心灵赢得心灵。

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促使学生知、意、行的发展,最终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注释]

①郑宝生: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甘肃教育》,甘肃教育出版,2005年版,第1—2期。

②梁文东:

《中国当代教育科研与实践》,中国言实出版社,2005年版,第587页。

③教育部审定的《小学思想品德》第五册,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未来出版社出版,2002年版,第30—34页。

④黄建平:

《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3—24页。

⑤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2002年版,第3页。

⑥费玉林:

《以陶行知教育思想滋养素质教育》,《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刊社,2005年版,第23期。

[参考文献]

①教育部审定的《小学思想品德教材、教参1----12册》。

郑宝生: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甘肃教育》,甘肃教育出版,2005年版

梁文东:

《中国当代教育科研与实践》,中国言实出版社,2005年版。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贺乐凡:

《中小学教育管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丁志强:

《教育管理心理学》,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费玉林:

《以陶行知教育思想滋养素质教育》,《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刊社,2005年版。

附件:

行为习惯养成问卷调查表

项目

选项

你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了吗?

见到教师问好

主动问好()

被动问好()

低头走过()

和别人交流使用礼貌用语

经常使用()

偶尔使用()

从不使用()

遇到下列情况,会怎样做?

做错事

主动承认()

教育下承认()

不承认()

和同学发生冲突时

能主动谦让()

力争高低()

动手打架()

帮助有困难的人

主动帮助()

有时帮助()

从不帮助()

捡到东西交给老师

交给老师()

交给家长()

自己留着()

你是怎样讲究卫生的?

每次吃饭前洗手

每次都洗手()

有时洗手()

太脏了就洗手()

学校内发现脏物

赶快捡起来()

有时会捡起来()

装作没看见()

 

你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吗?

小组讨论发表意见

大胆发表()

听别人发表()

不参与讨论()

阅读课外读物

经常阅读()

偶尔阅读()

不阅读()

对于新知识预习

提前预习()

偶尔预习()

不预习()

对于学过的知识

经常复习()

偶尔复习()

不复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