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讲义教学PPT课件.ppt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01143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7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史讲义教学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清史讲义教学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清史讲义教学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清史讲义教学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清史讲义教学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清史讲义教学PPT课件.ppt

《清史讲义教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史讲义教学PPT课件.ppt(9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清史讲义教学PPT课件.ppt

清史讲义,第一节努尔哈赤的立国一、女真与明朝的控制1、女真东北一古老民族,商周时代叫肃慎,唐代叫靺鞨,五代和宋、辽叫女真,曾建立金朝。

女真有三:

1)海西女真(松花江一带,松花江又名海西江)2)建州女真(牡丹江、绥芬河、长白山一带,此地曾立有渤海国)以上为熟女真,为金的后代,3)野人女真(黑龙江流域、乌苏里江流域、庫页鸟,因地近东方沿海,故又称东海女真)又称生女真。

与熟女真种族不同,当为另一民族。

2、明朝在此建立了三个卫所(军事、行政合一的军事单位),分别叫建州卫、建州左卫和建州右卫(从左卫中分出),实行统治。

3、努尔哈赤的立国:

万历四十年(1616),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城(辽宁新宾老城)正式称汗,建元天命,改赫图阿拉为新京,国号大金。

史家一般称为后金。

二、八旗制度八旗制度,初兼有军事、行政、生产三方面的职能,后成兵籍编制,以旗色为标志,分正黄、正白、正红、正蓝。

万历四十三年(1615),又增镶黄、镶白、镶红、镶蓝,称八旗。

其中镶黄、正白、正黄为上三旗,其余为下五旗。

后来,后金的势力发展,人数增多,又扩建了镶八旗和“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等。

1)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规定每牛录(大箭)300人。

2)万历四十三年,五牛录甲喇;五甲喇固山。

共四固山,共四面旗,红黄蓝白四旗,共三万兵力。

附爱新觉罗与满州名称之含义1、努尔哈赤,取姓为爱新觉罗,爱新就是金,觉罗是族,合而言之,即是金族。

以此旗号来团结组织东北女真族的力量。

2、满州:

清太宗以前不见此名,清太宗时始称之。

后又称满族。

建州信佛,佛教有一佛“文殊”,满族人把文殊念成“满住”。

满州可能就是从满住演变而来的。

(此用吴晗说),第二节后金与明朝的战争一、萨尔浒之战1)背景:

万历46年(后金天命3年,1618年),努尔哈赤攻占抚順。

2)经过:

万历四十六年,明兵部左侍郎杨镐为辽东经略,调集军队,准备消灭努尔哈赤。

四十七年二月,杨镐坐镇沈阳,兵分四路围剿后金,拟会师赫图阿拉。

努尔哈赤集中八旗兵力,打歼灭战。

仅5天时间,明军文武将吏死者310多人,士兵亡者45800余人。

史称“萨尔浒之战”。

此役是后金与明兴亡的关键一仗。

努尔哈赤由防御转入进攻,明朝在东北地区的统治开始全面崩溃。

北路:

总兵马林;西路:

总兵杜松;南路:

总兵李如柏;东路:

总兵刘铤。

四路9万余众,号称47万。

二、宁远之战天启六年(1626)正月,努尔哈赤率兵围攻宁远。

守将袁崇焕率明民奋勇抵抗。

后金伤亡惨重,努尔哈赤亦因中炮负伤,不久身亡。

次年皇太极即位,再攻宁远,败。

宁远之战是明金交战以来明军所获得的第一次大胜仗。

它遏止了后金对关内的进攻,挫伤了其锐气,稳固了明朝宁锦防线,使后金国内部产生权利之争,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不敢南犯中原。

三、松山之战崇祯十四年(1641年),皇太极发兵围攻锦州。

锦州守将祖大寿告急。

蓟辽总督洪承畴率吴三桂等八总兵,领兵十三万来援。

主张缓进的洪承畴在朝廷的催促下被迫进师松山。

皇太极闻知,亲率大军切断明军粮道。

洪承畴等被围于松山。

崇祯十五年(1642年),松山城破,洪承畴被俘,投降清朝。

锦州的祖大寿也率众出降。

塔山、杏山也相继落入清军之手。

松山失陷对明朝影响极大,从此明朝在关外已不能再战,完全无力应付辽东局面。

第三节清军入关与清初社会矛盾一、清军入关1、李自成进占北京崇祯17年3月,李自成进占北京。

山海关驻扎明宁远总兵吴三桂的精锐兵力,威胁京城安全。

2、吴三桂降清1)吴三桂其人:

其父吴襄为明朝武将,舅父祖大寿、上司洪承畴在李自成入京后均降清,多次修书促吴效法之。

李自成促其归降,假意表示归附,同时,又与亲清勾结,共同对付农民军。

2)山海关失守清统治者打着为崇祯复仇的旗号,得到了以吴三桂为代表的汉族官僚地主的认同,吴主动归附。

李自成于1644年5月18日率20万大军开赴山海关,吴三桂、多尔衮共同迎击农民军,李自成兵败山海关,退守北京,旋即弃守。

1644年十月,清军入北京,国号大清。

二、社会矛盾

(一)江南人民的抗清1、剃发令:

清统治者强迫汉人依从满族习俗剃发的命令。

顺治元年(1644),清政府一度颁布此令,后以人心不服,暂缓执行。

次年攻下江南,重行颁布,规定:

凡清军所到之处,限十日之内,尽行剃去前半部头发,后半部依满族习俗,削发垂辫,废明朝衣冠,违者处死。

激起各地人民的反抗。

2、扬州十日:

顺治二年(1645),清军南下,明史可法坚守扬州,与全城军民进行抵抗。

阴历四月二十五日城破,清兵曾大肆屠杀十天,八十多万汉族人惨遭杀害。

城破时史可法英勇就义。

3、嘉定三屠:

清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清军下剃发令,命令十天之内,江南人民一律剃头,“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这严重伤害百姓的民族感情,纷纷起而抗清,嘉定人民的抗清尤为顽强激烈。

黄淳耀、侯峒曾出面领导抗清。

城中居民坚守不屈,侯峒曾投河死,黄淳耀自缢。

清军忿而屠城,杀两万余人后弃城而去。

次日朱瑛又率众入城,组织抗清,旋败,再遭清兵屠杀。

八月十六日明将吴之藩起兵,反攻嘉定,亦败。

嘉定第三次遭屠城。

史称“嘉定三屠”。

(二)清初文字狱

(1)庄廷鑨明史狱:

浙江湖州人庄廷鑨刊刻明史,称努尔哈赤为建州都督,不书清帝年号,而书隆武、永历等南明年号,并有指斥满人之语,1663年(康熙二年)被人告发。

当时庄廷鑨已死,仍被刨棺焚尸,庄氏全族和为此书写序、校对刻字、印刷,甚至卖书、买书的人,以及地方官等,共有221人伏法,70余人被杀。

(2)查嗣庭试题案:

雍正时,朝臣查嗣庭任江西主考,所出试题心怀怨望,讥刺时政,又在其日记中发现多有犯上之语。

雍正帝大怒,将查嗣庭入狱。

查死于狱中,其尸被戮,查的亲属或处斩,或流放。

试题“维民所止”,被告发“维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

雍正帝大怒,将查嗣庭入狱。

结果是查连惊带吓死于狱中。

蒋良骐东华录卷28:

雍正谕:

“所出题目,显露心怀怨望讥刺时事之意,料其居心,浇薄乖张,必有平日记载,遣人查其寓所行李中,则有日记二本,悖乱荒唐,怨诽捏造之语甚多。

查嗣庭着革职拿问,交三法司严审定拟。

”,一名徐骏的官员,作有一诗。

有“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一句,获“诽谤朝廷”的罪名,身首异处。

四库全书总目卷首一:

上(高宗)諭:

前因彚輯四庫全書,諭各省督撫遍爲採訪。

嗣據陸續送到各種遺書,令總裁等悉心校勘,分别應刊、應鈔、及存目三項,以廣流傳。

第其中有明季諸人書集,詞意牴觸本朝者,自當在銷燬之列。

節經各督撫呈進,並飭館臣詳細檢閱,朕復於進到時親加披覽,覺有不可不爲區别甄核者。

(3)汪景祺西征随笔狱:

雍正时的文字狱。

浙江汪景祺曾为年羹尧幕府小吏,著西征随笔。

年获罪后,撰有功臣不可为论,替年鸣不平,被指为年党。

西征随笔被扣上“讥讪圣祖(康熙),大逆不道”的罪名,汪被处死。

雍正四年十二月,汪景祺被斩首枭示近10年,其妻、子发往黑龙江为奴,兄弟侄子俱革职,发配宁古塔(黑龙江省南部的宁安市)。

年羹尧:

奏章“朝乾夕惕”误作“夕惕朝乾”。

雍正:

年羹尧非粗心办事之人,直不欲以朝乾夕惕归之于朕耳。

观此,年羹尧自恃己功,显露不臣之迹,其乖谬之处,断无非心。

(东华录)谓终日勤奋谨慎,不敢懈怠。

语本易乾:

“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

”,(4)吕留良案清朝著名的“文字狱”。

案发生时吕留良已去世数十年。

湖南永兴士人曾静,受吕氏“华夷之辨”思想影响,依传言搜罗了雍正“十大罪状”,派弟子张熙前往西安向川陕总督岳钟琪(成都人)投书谋反,为岳告发而入狱,并牵连出吕留良。

吕留良及其长子被戮尸枭众,第九子被斩立决。

按律,吕留良的其他16岁以上子孙亦当斩,却将其发遣宁古塔给披甲人(八旗兵)为奴。

曾静及其弟子被释放。

针对“华夷之辨”和传说中的“十大罪状”,雍正和曾静展开辩论,并在说服曾静后将其整理为大义觉迷录,刊行于世。

(高宗乾隆即位后,仍被杀害),(5)乾隆文字狱乾隆即位后,文字狱更加频繁。

1)翰林学士胡中藻有诗曰“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到后大发雷霆:

“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

”胡中藻遂因一“浊”字被杀,并罪及师友。

2)徐述夔著一柱楼诗集,有“明朝期振翩,一举去清都”语,被乾隆定为“大逆”,已死的徐述夔及其子戮尸,孙子、为诗集校对者均处死。

3)江湖医生智天豹编万年历,语云:

“周朝止有八百年天下,如今大清国运。

比周朝更久”。

可万年历把乾隆的年数只编至五十七年。

智氏处死。

4)乾隆后期的禁书运动中,共禁毁书籍3100余种,15.1万余部,销毁书板8万块以上。

民间惧祸自行销毁者不在其内。

(黄爱平四库全书纂修研究)可参清代文字狱档,上海书店,2007年版。

岳飞的满江红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胡虏”和“匈奴”在清代是犯忌的,四库馆臣把它改为“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

张孝祥的名作六州歌头长淮望断描写孔子家乡被金人占领“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

其中“膻腥”犯忌,改作“亦凋零”等等。

张守毗陵集倦飞亭上梁文:

伏願上梁之後,五兵漸偃。

萬乘言旋,盗賊(当作夷狄)遂平於鳥竄。

(6)危害:

1)给思想文化、士人风气带来恶劣影响。

龚自珍的名言“避席(回避,避退)畏闻文字狱,著书只为稻粱谋”。

这是对清代文字狱后果的真实写照。

读书作文动辄得祸,文人学士只好泯灭思想,丢掉气节,或者死抱八股程式,背诵孔孟程朱的教诲以求科举入仕;或者远离敏感的学术领域,远离现实,把全部精力用于训诂、考据的故纸堆中,史称“乾嘉之学”。

2)文字狱败坏了官场风气。

清朝官员大多数是科举入仕。

作为文人,他们有可能成为文字狱的牺牲品;作为官僚,又是文字狱的制造者或帮凶。

一方面不愿意自触文网,身死家破;另一方面不愿因贯彻皇上谕旨不力,不能严究文字之责而获罪。

他们只有向着谨小慎微、没有思想、没有节操的方向发展。

魯迅买小学大全记:

乾隆時代的一定办法,是:

凡以文字获罪者,一面拿办,一面就查抄,这并非着重他的家产,乃在查看藏书和另外的文字,如果别有“狂吠”,便可以一并治罪。

因为乾隆的意见,是以为既敢“狂吠”,必不止一两声,非彻底根治不可。

雷海宗:

因文人对先朝不能完全忘情,所以清初也对他们压迫得最烈。

一切结社都被禁止,科场中也屡次借题威吓。

世宗时,猜忌更深,文字狱也加烈。

后来高宗编纂四库全书在消极方面可说是一个彻底的大文字狱。

中国通史选读,660页。

第四节清朝的政治制度中央制度:

沿袭明制,不设宰相,以大学士理国政。

满汉兼用,实权在满。

一、中央机构

(1)内阁:

最高行政机构从内三院到内阁内三院:

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内阁:

大学士(满汉各2人)协办大学士(满汉各1人)学士(满6人,汉4人)职掌:

赞理机务,

(2)议政王大臣会议特设的中枢权力机构成员:

满族议政王、议政王大臣参政方式:

集体讨论处理事务(公议或国议)特点:

民主议事;约束皇权;议政王大臣专横衰败:

康熙16年(1677),设南书房,任用汉人(秘书班子),乾隆时,取消了议政王大臣会议。

南书房之人员称“南书房行走”。

军机处设立后,南书房不再参与机密事务,而专司文词书画等事。

(3)军机处设置原因:

方便及时处理西北军务,虑内阁泄密(地近宫禁,便于宣召)选任对象:

亲王、大学士、各部尚书侍郎。

称谓:

首席军机大臣称领班,其余按年资称军机大臣、军机大臣上行走、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军机处又设军机章京(文书人员),满汉两班,各八人,轮流值班。

职掌:

办理枢密,承写密旨,方是时,西北两路用兵,上(雍正)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虞泄漏,始设军机处于隆宗内门,为承旨出政之总汇。

军机职掌,在恭拟谕旨,凡内外臣工所奏,皆面取进止(命令、圣旨),明发上谕,其有旨敕议者,审可否以闻。

凡明发谕旨,皆下内阁,以次及于部、科。

若指授兵略,诰戒臣工,及审查刑政之失当者,为寄信上谕,密封交兵部驰递。

自立军机处,内阁之任遂轻。

内而部、院、寺、监,暨九门提督、内务府,外而各直省督、抚、学政、提督、总兵官、盐政、榷使、各将军、参赞、办事大臣,迄四裔诸属国,有事无不综汇。

又无日不召对,上所巡幸,无不从,而四方章奏,亦皆以折代本,径达军机处。

某内阁本章,率依列题达而已,甚或内阁、翰林院撰拟有弗当,亦下军机处审定。

故本朝军机大臣之任,最为繁重焉。

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卷13张文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