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54569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

0810授工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1•应具有通信科学、信息科学方面宽广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和

深厚的数理基础,并掌握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2•应能研究解决本学科中基础理论课题及前沿发展课题,提供创新的科学成果,

应具有独立从事理论研究及高科技开发能力,能独立承担和完成各类研究课题,并应具有学术带头人或项目负责人的素质,能胜任科研、教学和技术管理工作;

3•至少应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4•应有严谨求实的学风,高尚的职业道德。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按一级学科招生与培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信息理论、通信理论、信息

传输理论与技术、现代交换理论与技术、通信系统、信息系统、信息网与通信网理

论与技术、多媒体通信理论与技术;语声与音频,图像、图形与视频等各类媒体信号的分析、滤波、辨识和重构的理论与技术,信号检测与估值理论,信息压缩与编码,

智能信息处理,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以及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

具体设以下研究方

向:

1.

通信系统

2.

移动通信

3.

现代信号处理

4.

现代网络通信技术

5.

多媒体信息处理与多媒体通信

6.

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

7.

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与人工智能

8.

远程教育关键技术

9.

电子商务关键技术

10

.空间信息获取与处理

11

.卫星通信系统与通信网

12

.空间飞行器测控与制导

四、学习年限、学分与要求

博士生的培养实行博士生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博士生学校年限通常

为三至四年,毕业时间由博士生导师决定,可提前,但至少不得短于2年半,亦可延迟,但最长不得超过6年,硕博连读学生学习年限一般为四至五年。

答辩前,博士生必须完成导师规定的研究工作和学位论文。

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

类别

硕-博连读、直攻博

已获硕士学位

未获硕士学位

总学分

>54学分

>31学分

按硕-博连读生的要求培养,入学前已修研究生课程可提出免修

修课学分

>34

通识课程》10学分(辩证法2、技术哲学2、一外3、英语论文写作2、人文1)

>12

技术哲学2、英

语论文写作2

学位要求的学科专业课》24学分(由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相关的跨学科专业课组成,含跨一级学科课程2学分、专题研讨6学分)

跨一级学科课程2学分、专

题研讨6学分

环究研

f>20

文献阅读1

>19

文献阅读1

选题报告1

选题报告1

中期报告1

中期报告1

学术报告1

发表论文1

发表论文1

学位论文15

学位论文15

五、课程设置(见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

六、学习方式

1.专题研讨课程学习可采取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撰写研讨报告、作学术报告或自

学等形式。

2•博士生的修课时间可根据培养工作的需要,在个人培养计划中作出具体安排,可安排在论文工作前,或者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同时进行,但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修完所规定的学分。

七•学位论文

执行学校有关学位论文的规定。

八.培养方式与方法

博士生的培养实行博士生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充分发挥所、室在培养博士生工作中的作用,把集体培养与导师指导有机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与业务培养统一起来,为博士生创造良好的学术和育人环境。

有关所、室应组织审查博士生个人培养计划,协助组织博士生的选题、阶段进展和论文报告会。

根据研究方向的特点,成立以博士生导师为首的博士生指导小组,并进行必要的分工和建立定期指导制度。

指导小组成员一般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至少3位专家学者组成,要尽

可能地吸收有博士学位的年轻副教授参加。

对于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要求实行双导师制,以利于扩展博士生的知识面,开发其创造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二年制硕士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0810授工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在一级学科的宽范围内打通培养。

通过系统学习数学基础理论,通信基础理论和现代信号处理理论,通过学位论文阶段工作,本专业学科的毕业研究生能够牢固地掌握信息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具备从事通信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和空间信息科学及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能力。

注重四个特点:

严谨求实与创新开拓并举,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并重,系统设计与核心技术并发,硬件能力与程序开发并行,适应社会对通信与信息专业人才的要求,有很强的专业应变能力。

12•空间飞行器测控与制导

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是一个全过程培养,学生从入学起即进入研究阶段,课程学习与论文研究同时进行。

1.

通信系统

2.

移动通信

3.

现代信号处理

4.

现代网络通信技术

5.

多媒体信息处理与多媒体通信

6.

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

7.

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与人工智能

8.

远程教育关键技术

9.

电子商务关键技术

10.空间信息获取与处理

11•卫星通信系统与通信网

二、主要研究方向

2年。

总学分要求》36,其中课程学分要求

总学分

1>36学分

修课学分

>23

通识课程》7学分(一外3、辩证法2、科社1、人文1)

学位要求的学科专业课》16学分(由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相关的跨学科专业课组成)

缺本科专业基础的,补修本科主干课2〜3门,不计学分

任选课程(在征得导师同意后,研究生可以任选,记非学位要求学分)

研究环节

>13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

学术报告1学分

发表论文1学分

学位论文10学分

四、课程设置:

见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

>23,研究环节》13学分,具体分配如下表:

五、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

执行学校有关规定和电信系有关论文的具体要求。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lw・

53

注备

学位要求课程

通识课程

语外

3

.w

系语外

硕士生

必修

24

1

、兀人

33

2

、兀人

程B-P诱文人

6

1

1

.#

、兀人

2

.W

系语外

博十牛

必修

现义

、儿人

本学科专业要求课程

论阵矩

48

3

系学数

分生学士6硕>

析分值数

48

3

系学数

48

3

系学数

48

3

系信

硕>

术技信画"子数

48

3

系信

48

3

系信

33

2

系信

33

2

系信

33

2

系信

48

3

系信

别识

33

2

系信

二理处音语"子数

33

2

系信

33

2

系信

33

2

系信

33

2

系信

与息亠一一口一邕

33

2

系信

33

2

系信

全自心信

33

2

系信

33

2

系信

33

2

系信

33

2

系信

33

2

系学数

生财士Ml博学

讲选学数程X代现

33

2

系学数

33

2

系信

2

系信

33

2

系信

觉视机算计与

33

2

系信

非学位要求课程

补修课程

不计学分

二理处号信字数

系信

程过机随

系信

n

n

n

系信

W)z(\告

1

系信

硕z(术学

1

系信

研究

zf\

1

系信

圻节

亠、:

系信

o

1

系信

5

系信

电路与系统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080902授工学学位)

、培养目标

1政治合格,热爱祖国,献身于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2•应具有电子科学领域宽广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数理

基础,并掌握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3•应能研究解决本学科中基础理论课题及前沿发展课题,提供创新的科学成果,

应具有独立从事理论研究及高科技开发能力,能独立承担和完成各类研究课题,并应具有学术带头人或项目负责人的素质,能胜任科研、教学和技术管理工作;

4•至少应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5.应有严谨求实的学风,高尚的职业道德。

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现代电子设备与系统设计2•嵌入式系统开发与应用

3•视音频信号处理与传输4•信号检测与处理

5•集成电路设计及系统集成6•生物测量技术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

1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至4年。

可提前答辩,但至少不得短于2年半,亦可延迟,但最长不得超过8年,总学分要求》31学分。

2•硕博连读和直攻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至5年。

总学分要求》54学分。

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

类别

硕-博连读、直攻博

已获硕士学位

未获硕士学位

总学分

>54学分

>31学分

按硕-博连读生的要求培养,入学前已修研究生课程可提出免修

修课学分

>34

通识课程》10(辩证法2、技术哲学

2、一外3、英语论文写作2、人文

1)

>12

技术哲学2、英语论文写作2

学位要求的学科专业课》24学分

(由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相关的跨学科专业课组成,含跨一级学科课程2学分、专题研讨6学分)

跨一级学科课程2学分、专题研讨6学分

研究环节

>20

文献阅读1

>19

文献阅读1

选题报告1

选题报告1

中期报告1

中期报告1

学术报告1

发表论文1

发表论文1

学位论文15

学位论文15

四、课程设置:

见电路与系统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

五、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

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博士生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

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

2•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

(1)跨一级学科课程指电子科学技术以外的研究生课程,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

(2)所选的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的课程相同。

3.专题研讨课

专题研讨课是培养博士生综合能力和进入本学科前沿的重要环节,博士生应在导师确定的专题领域,查阅国内最新文献资料,撰写专题研讨报告,并公开做学术报告,每完成一个专题研讨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