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羊绒市场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5369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羊绒市场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国羊绒市场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国羊绒市场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国羊绒市场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国羊绒市场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羊绒市场分析.docx

《我国羊绒市场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羊绒市场分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羊绒市场分析.docx

我国羊绒市场分析

我国羊绒市场分析

简要目录:

1、我国羊绒产量及产地

2、羊绒生产及销售情况

3、价格波动情况及原因分析

4、国内羊绒企业上市公司简介

一、我国羊绒产量及产地:

山羊绒有“纤维宝石”、“软黄金”之称。

我国山羊绒产量不仅占世界首位,而且质量也优于伊朗、蒙古等国。

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边振瑚副会长介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羊绒大国,全球原绒约1.6-1.7万吨,中国约1.2-1.3万吨,占世界原绒产量的75%以上;世界超过90%的羊绒原料在中国完成初加工处理;世界羊绒消费市场有3/4以上的商品是产自中国的。

由于羊绒产量及质量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而且我国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在“退耕还林”等策指导下,羊绒产量在近期内不可能有大的提高,羊绒已经成为稀缺资源,在供应减少的同时需求不断扩大,资源属性凸显。

内蒙古、陕西、宁夏、青海、甘肃、新疆是我国山羊绒的主要产区,除这些省区以外,西藏、辽宁、河北等地也有生产,具体情况如下:

1.内蒙古自治区:

年产羊绒4200吨,主产于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盟、阿拉善盟、锡林郭勒盟和赤峰市。

所产羊绒细长、手感柔软、拉力大、光泽好、颜色正白,多呈冰糖色,绒瓜松紧适中,呈圆球状或馒头状,含粗毛少,净绒率高。

一般西部品质好于东部地区,颜色以白绒为主。

全区羊绒产量和质量均居我国首位。

2.西藏自治区:

年产羊绒592吨,主产于阿里、那曲、日喀则地区,集中分布在日土、、改则、革吉、尼玛、文部、班戈等县。

其中以日土、改则品质较优。

其待征:

纤维较细、柔软,光泽柔和,弯曲多呈浅弯,富有弹性,毛色较杂,绒细度14.5─15.5um、长度40─50mm,净绒率在45%左右。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年产羊绒810吨,主产于北疆的阿勒泰、塔城和青河地区,南疆的阿克苏、喀什、和田地区以及东疆的哈密、巴里坤等地。

其中以北疆各地产量大,品质较好,南疆、东疆次之。

其特征:

纤维较长,拉力大,光泽好,颜色较杂,粗散毛的柔软性较差。

细度14─16um,个体产绒量150─300克,杂质含量较少,净绒率较高。

4.青海省:

年产羊绒420吨,主产于海西州的都兰、乌兰及德令哈等地,以海北州产量大,品质较好。

其特征:

绒瓜较松散、膘薄,净绒率较高,洗净率60─62%。

5.甘肃省:

年产羊绒410吨,主要集中在肃北、肃南以及庆阳地区的还县、花池、合水等地。

其特征:

纤维较粗,含杂少,洗净率高,净绒率达46%左右,平均细度15.5um,长度较短在40mm左右。

6.河北省:

年产羊绒400吨,主产于太行山山区及北部的张家口地区和承德地区。

河北省的紫绒产量也较多,集中在定县、唐县、易县等地。

其待征:

纤维较粗,手感发涩,粗毛较长,并有透心绒。

瓜子大小不一,肤皮等杂质含量较多,品质较差。

7.辽宁省:

年产羊绒310吨,以盖州为中心,幅射辽东半岛。

主产于盖州、庄河、岫岩、本溪、辽阳、风城、宽甸、瓦房店等地。

其特征:

绒纤维长,牵伸度好,拉力、弹性大,青白有光,手感好,细度较粗多在15.5─16.5um,净绒率在58%左右。

8.山东省:

年产羊绒280吨,主产于泰山和沂蒙山周围地区,集中产于泰安地区和淄博地区。

其特征:

纤维较细而短,均匀度、色泽较好,绒瓜内含粗毛及杂质较多,绒瓜大而松。

9.陕西省:

年产羊绒780吨,主产于陕西北部的延安地区和榆林地区,其中榆林地区羊绒品质较好。

其特征:

纤维细而短,瓜子较小,绒色较杂。

紫绒生产占一定比例,手感好,油性适中,粗毛等杂质含量较大,洗净率和净绒率不高。

10.宁夏回族自治区:

年产羊绒390吨,主要集中在贺兰山东麓的银北地区和六盘山附近地区。

以惠农、平罗、银川市郊、中卫、海原、西吉、固原等地产量较大。

其特征:

纤维细长,手感好,含杂质较少,洗净率较高。

    11.山西省:

年产羊绒710吨,主要分布在吕梁、忻州、临汾三地区。

主产于五寨、岢岚、离石、兴县、隰县、石楼、永和等地。

其特征:

绒瓜小而薄,纤维较细且短,长度40mm左右,粗散毛较长,颜色深浅不一,手感发涩。

二、羊绒销售情况:

英国、意大利、日本、美国等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山羊绒进口国。

据《中国海关统计年鉴》统计显示,2006年意大利进口原绒2254t,英国进口408t,日本345t,美国由于受经济增长缓慢的影响,进口原绒较往年减少。

  对于羊绒出口国家,2006年蒙古出口原绒927t,出口金额2222.4万美元:

哈萨克斯坦出121389t,出口金额151.4万美元;比利时出121318t,出口金额为226.4万美元:

土耳其出121119t;伊朗出口115t。

从全球格局看。

近几年羊绒产业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是美国本土大生产企业逐步退出;其次日本的很多羊绒产业日渐萎缩。

由于本国的高成本,日本纺织业纷纷将工厂搬到中国生产。

1989年日本进口无毛绒过1000t,2002年进口不足400t。

传统的欧洲羊绒生产大国,如英国(曾经是世界上羊绒加工量最大的国家,每年进口山羊绒占世界贸易量的60%)、意大利等国家。

由于劳动成本高,也开始将纺织企业向中国转移。

由于羊绒生产的资源优势,中国除国内生产的羊绒大部分在中国加工外,每年从蒙古等国进口的3000t羊绒也在中国加工。

集中了全世界93%的羊绒原料,主要出口到日本、美国、意大利、英国、法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世界出口量的80%。

据统计,2006年中国羊绒及其制品出口15.7亿美元,其中羊绒及无毛绒出口3201t,金额2.38亿美元;羊绒衫出1212087万件,金额6.02亿美元;羊绒围巾出口金额为4.3亿美元;羊绒纱及其他制成品出口金额为3亿美元。

较前几年相比,中国的原绒出口比例下降.羊绒制品出口增加。

据海关统计,2010年1-9月中国羊绒及制品出口总计92563万美元,同比增长23.2%。

其中羊绒、无毛绒出口1901吨,金额14116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4%和64%;羊绒制品78447万美元,同比增长17.9%。

具体而言:

羊绒纱线出口2837吨,金额23779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2%和44.8%;羊绒围巾8162万美元,同比增长15.3%;羊绒衫43040万美元,同比增长7%。

我国羊绒制品加工能力迅速增强,羊绒企业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不足10家发展到目前的2600余家,实际控制了全球93%的羊绒原料。

而与此同时,2008-2009年白山羊绒价格波动剧烈,导致农牧民乃至整个羊绒产业损失惨重。

三、羊绒价格波动情况及原因分析

我国虽为世界最大的羊绒生产国及出口国,但出口价格一直呈不稳定态势,尤其是在2008-2009年我国白山羊绒进货价格出现了明显下滑,价格自2008年上半年的710元下降到2009年底的480元,下降幅度为33%(见图1)。

2010年市场明显好转,呈上升态势,羊绒价格从2009年12月份的480元一上升到2010年8月份的750元,涨幅达到了36%,且创下了2002年至今的新高(见图2)。

羊绒产业是一个资源依托型产业,原料的有限性极大地制约着产业的发展。

凭借资源优势,羊绒理应成为我国的特色优势产业,使业内企业和农牧民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但近年来我国原绒价格却始终处于大起大落之中,原绒价格暴涨暴跌的现象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受国内外因素的影响,羊绒价格出现的剧烈波动现象反映出我国羊绒产业发展的脆弱性和不成熟性。

同时,变幻不定的价格会导致市场信号失真:

每遇原料紧俏,众多厂家就会你争我夺,哄抬价格;每遇原料充足,厂家又竞相压价,农牧民被迫宰杀山羊,使整个羊绒产业陷入“价涨损工、价跌伤农”的恶性循环,农牧民损失惨重,生产企业不堪重负,羊绒资源优势、产业优势难以实现,对羊绒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十分不利,整个产业发展深受影响。

价格波动原因分析:

2008-2009价格下跌原因分析:

1、金融危机的影响

2、货源充足,市场预期悲观。

  2008年由于白山羊绒价格较低,农牧民手中羊绒大量积压。

2009年新旧羊绒叠加,致使货源充足,供大于求。

加之羊绒企业利润微薄,羊绒80%以上是以贴牌(OEM)形式出口,挣的只是微薄的加工费,企业并不能从中获得理想的利润空间,导致白山羊绒产业连续2年多不景气,行业内已有许多资金退出,大部分绒商对后期的羊绒市场预期悲观,使企业不得不考虑新的利润增长点。

因此,从2007年开始,已有山羊绒从业人员和企业转行或减少资金投入,特别是国内山羊绒重镇鄂尔多斯市,山羊绒行业资金减少约一半以上,如鄂尔多斯羊绒集团也从过去的全球最大的羊绒制品公司到现在的全球最大的硅铁生产企业,河北清河许多山羊绒从业人员也在纷纷转行,改投利润较高的行业。

3.价格恶性竞争,行业协会未发挥应有作用。

  由于国内羊绒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大而全、小而全”同质化现象普遍存在,导致羊绒产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同业之间相互压低价格,加剧了价格战的恶性竞争。

同时,我国羊绒行业迄今没有建立起一个真正具有权威性的行业经济组织进行有效协调。

个别地区虽也成立了一些行业协会,但行业协会内部机构不健全,自律性较差,信息交流不畅通,未发挥其应有作用。

如行会规定了最低限价,表面上大家遵守,暗中可能通过佣金形式变相降低卖价。

企业内部相互无序竞争,导致羊绒价格持续下降。

4.质量问题严重,缺少自主品牌。

  近年来,由于各地改良绒山羊,过度的追求产绒量而忽视了羊绒细度使羊绒细度变粗,质量变差。

过去内蒙古羊绒的细度在15微米左右,现在已经超过16微米,羊绒产业正面临着质量和消费者的不信任等问题。

我国羊绒产业流通、加工和贸易领域秩序混乱,滋长了假冒伪劣产品的蔓延,掺杂使假现象严重,无毛绒中兑入脱色驼绒、皮剪绒、细羊毛、羔羊毛已司空见惯,严重影响了羊绒业的整体形象和羊绒产业的良性发展。

羊绒制品仍以大路货为主,缺少自主品牌。

出口也主要靠贴牌代工,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品牌国际影响力不足,行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仍处于粗放式成长阶段,这些都制约着产品的价格和利润空间的提升。

2010年价格上升原因分析:

1、金融危机缓解,国外订单增加。

2、实施“圈养”政策,山羊数量锐减。

由于绒山羊只能在内蒙、宁夏和新疆一带的寒温带地区生长,而过度放牧又会加剧自然环境的恶化,各地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让草原休养生息,实施了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政策。

这些政策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养羊成本,一度打击了农牧民对养绒白山羊的信心,造成了当前山羊数量的大幅度减少。

据悉,内蒙古自治区山羊数量较去年已减少一半左右。

羊绒资源的有限性同加工能力的盲目扩张之间存在的矛盾造成了羊绒供应的紧张局面。

面对巨大的羊绒供需缺口,羊绒加工生产企业为了生存,掀起了一次次哄抢羊绒的大战,大企业为获得原材料不得不高价收购,导致今年羊绒进货价格一路攀升。

3.棉纺企业转绒纺企业。

  近年来,纺织行业的不景气,促使企业不断寻找新的市场增长点。

棉、化纤、真丝产品的销售趋势逐渐偏冷,而国内羊绒市场在快速成长,致使更多企业将发展目标转移到了高附加值、高利润的羊绒制品生产上,以寻求更快、更高的利益回报。

特别是棉纺行业压锭后,江浙一带的棉纺企业纷纷向生产设备、技术结构类似的羊绒纺织业转产,加上近年来的棉价暴涨,这种发展趋势更为明显,无疑使2010年羊绒需求量大增,价格持续上涨。

4.技工短缺影响生产能力。

  2008-2009年,受羊绒产业价格下滑,企业利润不景气影响,羊绒企业纷纷停产或缩减工人数量,羊绒产业技术工人一部分到江浙沿海棉毛纺织厂“打工”,另一部分已“自立门户”,开始“第二次自主创业”,造成羊绒产业技术工人流失严重。

2010年,随着羊绒产品的需求量增加,企业纷纷扩大生产,工人需求量随之增加,出现了当前企业急需工人与技工短缺的矛盾,造成企业生产能力有限,出现了当前白山羊绒制品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现状,间接地造成了羊绒价格的提升。

四、国内羊绒企业上市公司情况:

鄂尔多斯:

集团目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