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训练文言文练习题附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32213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训练文言文练习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备战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训练文言文练习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备战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训练文言文练习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备战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训练文言文练习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备战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训练文言文练习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训练文言文练习题附答案解析.docx

《备战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训练文言文练习题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训练文言文练习题附答案解析.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战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训练文言文练习题附答案解析.docx

备战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训练文言文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

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出师表》

(乙)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

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

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①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

天下之病,势已如是,于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徒愈病,又致民于寿。

若于此时,使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

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

——蔡襄《乞③用韩琦②、范仲淹》

注:

①支:

通“肢”。

②乞:

乞求,请求。

③韩琦:

北宋政治家,名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_____)

②固不病矣(_____)

③使良医不得尽其术(_____)

④不惮改作(_____)

2.两文作者针对用人问题分别向君主提出了什么建议?

他们的建议有什么相同之处?

3.简要分析两文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

1.①恨:

遗憾。

②固:

本来。

③使:

假使。

④惮:

怕,畏惧。

2.诸葛亮提出的建议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蔡襄提出的建议是“拔贤材,收众策,不惮改作”(或选抜贤才,听取众人策略,大胆改革)。

相同之处:

都认为贤材对国家至关重要,君主要重视贤材。

3.甲文运用了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列举“两汉”事例,通过先汉的兴隆和后汉的倾颓进行正反对比论证,有力阐明了“亲小人,远贤臣”的危害,从而想使刘禅更好地接受“亲贤臣,远小人”的谏言;乙文则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以病人治病喻天下之病,形象有力地论述了选拔良臣的重要性。

【解析】

1.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恨”:

遗憾。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惮”在现代汉语中也有“怕,畏惧”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比较阅读。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由甲文的“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和乙文的“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改作”,可以看出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的建议是:

亲贤臣,远小人,选贤任能;蔡襄提出的建议是选抜贤才,听取众人策略,大胆改革。

由此可以看出他们的建议相同之处:

都认为亲贤,要重视贤材。

280.比较阅读。

要求简要分析两文在论证方法上的不同之处。

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如甲文,写先汉的兴隆和后汉的倾颓为对比论证,列举“两汉”事例为举例论证。

有力阐明了“亲小人,远贤臣”的危害的观点;而乙文,“……天下之病,势已如是,于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徒愈病,又致民于寿”等句则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以病人治病喻天下之病,形象有力地论述了“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的观点。

也就是论述人才对于国家的治理至关重要。

【点睛】

(一)译文: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二)译文:

如今天下的弊病,臣请求用得病的人来作比喻:

人们安分随时,用适宜的办法调养身体,本不会生病。

(如果)病根在皮肤,医生能早早祛除病根,(那么)病还算安全。

如果这两种方法都已经来不及了,那么病根在肢体中,如果能求得好医生,还可以迅速痊愈。

天下的弊病,形势已经像这个样子了,趁现在还能医治的时候,陛下又能选拔任用好医生,若能信任他们而不猜忌,任由他们施展才华,那么不只是病可以痊愈,还能给人民带来福寿。

如果在这个时候(不任用他们或猜忌他们),让好医生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医术,那么天下的弊病就会越发加重。

希望陛下选拔贤才,收集接纳众人的意见,不要害怕改革变法,以成就伟大的功业,(那么)天下都会以此为幸啊!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季布

司马迁

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

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曰:

“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季布曰:

“樊哙可斩也!

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

且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

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

至,留邸一月,见罢。

季布因进曰:

“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

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惭,良久曰:

“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

(注)①嫚(màn):

侮辱。

②瘳(chōu):

(伤、病)痊愈。

③使酒难近:

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

④见罢:

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

⑤股肱:

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于/尝为书嫚吕后

B.欲/以为御史大夫

C.上默/然惭

D.故/特召君耳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是(________)

(2)贤(_________)

(3)恐(_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1)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2)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答案】

1.C

2.这品德高尚,贤能担心,害怕

3.

(1)樊哙又当面阿谀奉迎,想使天下陷于动荡。

(2)陛下因为有一个人称赞我便召见我,(因为)有一个人诋毁我便让我回去。

4.事情:

①劝阻吕后讨伐匈奴;②劝说文帝要明辨是非。

性格:

刚正不阿(直率、勇敢)。

【解析】

1.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

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C:

“上默/然惭”在主谓之间停顿,应为:

上/默然惭。

故选C。

2.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

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

“是时殿上皆恐”翻译为“在这个时候,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是”意思是“这”。

“人有言其贤者”翻译为“有人说他很有才能”,“贤”意思是“品德高尚”。

“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翻译为“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为人处事的深浅了”,“恐”意思是“担心”。

3.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1)“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句中“面”意思是“当面”,“谀”意思是“谄谀逢迎”。

(2)“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句中“以”是“因为”,“誉”意思是“夸奖”,“毁”意思是“诋毁”。

两个句子语序正常,据此翻译。

146.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选段一写季布规劝吕后放弃攻打匈奴。

选段二写了季布劝说文帝。

两件事中“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和“上默然惭”都体现了他的正直,不畏权贵。

据此理解作答。

译文:

汉惠帝的时候,季布担任中郎将。

匈奴单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而且出言不逊,吕后大为恼火,召集众位将领来商议这件事。

上将军樊哙说:

“我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

”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齐声说:

“好。

”季布说:

“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啊!

当年,高皇帝(指刘邦)率领四十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能横扫匈奴呢?

这是当面撒谎!

再说秦王朝正因为对匈奴用兵,才引起陈胜等人起义造反。

直到现在创伤还没有治好,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

”在这个时候,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吕后因此退朝,终于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了。

季布做了河东郡守,汉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有才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

又有人说他很勇敢,但好发酒疯,难以接近。

季布来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居留了一个月,皇帝召见之后就让他回原郡。

季布因此对皇上说:

“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到了您的恩宠,在河东郡任职。

现在陛下无缘无故地召见我,这一定是因为有人不符合实际地夸奖我来欺骗陛下;现在我来到了京城,没有接受任何事情,就此作罢,遣回原郡,这一定是有人在您面前毁谤我。

陛下因为一个人赞誉我就召见,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要我回去,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为人处事的深浅了。

”皇上默然不作声,觉得很难为情,过了很久才说道:

“河东对我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郡,好比是我的大腿和臂膀,所以我特地召见你啊!

3.西湖美景古来共谈,请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湖心亭看雪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多音字的读音由其所在的语境决定,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1)浅草才能没马蹄(______)

(2)天与云与山与水(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是日更定矣/明辨是非

B.见余大喜曰/喜出望外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别具匠心

D.余一小舟/不遗余力

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

大雪下了三天,__________。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一个西湖,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时间,看到的风光不同,表达的心情不同。

根据诗文内容将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白乐天______满怀喜悦赏美景张陶庵冬夜无限惆怅______

【答案】

1.

(1)mò

(2)yǔ

2.B

3.

(1)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4.春日(或“初春”“春季”等)遇知音(或“思故国”“寄幽思”“游西湖”等)

【解析】

1.“没”是多音字,有两个读音。

读为méi时:

①无,如没有,没用;②不曾,未,如没来过;③不够,不如,如汽车没飞机快。

读音为mò时:

①(人或物)向下沉,如沉没,没入水;②漫过,高过,如淹没;③隐藏,消失,如埋没,没落;④财物收归公有或被私人侵吞,如没收。

本句诗的含义为:

路上浅浅绿草,仅能把马蹄遮盖。

故读音为mò。

“与”也为多音字,有三个读音。

读音为yǔ时:

①和,跟,如与虎谋皮;②给,如赠与;③交往,友好,如相与;④赞助,赞许,如与人为善。

读音为yù时,表示参加,如参与。

读音为yú时,同“欤”。

本句诗的含义为:

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故读音为yǔ。

2.A.是:

代词,这/正确。

B.喜:

都是高兴的意思。

C.别:

辞别,离开/另外的。

D.余:

我/剩下来的,多出来的。

故选B。

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重要的句子,要注意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的翻译。

(1)大雪:

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

俱:

都。

绝:

消失。

应翻译为:

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莫:

不要。

相公:

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更:

还。

痴似:

痴于,痴迷。

痴,特有的感受,来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本文为痴迷的意思。

应翻译为: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4.本题考查对联的基本规则和对这两首古诗的主题的理解。

对联讲究对仗工整,字数要相等,词性要相当,结构要对称。

所以和冬夜相对应的,再结合钱塘湖春行的写作背景,所以上联的空缺处可以填:

春日、初春、春季等词;下联中的空缺处与“赏美景”相对应,再结合湖心亭看雪的主题:

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

所以填遇知音、思故国、寄幽思等都可以。

【点睛】

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湖上影子。

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

“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

”(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富贵不能淫

《孟子》

景春曰: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与元九书(节选)

白居易

古人云: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仆虽不肖①,常师此语。

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②。

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③以出;时之不来也,为雾豹④,为冥鸿,寂兮寥兮,奉身而退。

进退出处⑤,何往而不自得哉?

故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⑥之则为诗。

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故览仆诗,知仆之道焉。

注释:

①[仆虽不肖]我虽不贤。

②[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所坚守的是大道,所等待的是时机。

③[陈力]尽全力。

④[雾豹]藏在深山的豹,与“冥鸿”均喻指隐退的贤人。

⑤[出处]出,出仕;处,退隐。

⑥[言而发明]用语言阐发清楚。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往送之门,戒之曰[戒]告诫。

B.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命]教导,训诲。

C.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正]准则,标准。

D.得志,与民由之[由]缘由,理由。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一怒而天下惧/学而不思则罔

B.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妾妇之道也/不闻天子之诏

D.独行其道/不独亲其亲

3.下面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地点写时间,写出了被放逐的无限悲凉和酸楚。

B.颔联用典故,写自己孤身归来,物是人非,恍若隔世。

C.颈联以“沉舟”“病树”自比,语多愤激,格调沉郁。

D.尾联紧扣诗题,点酬答之意,表感谢之情,有共勉之趣。

4.对《富贵不能淫》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景春非常崇拜公孙衍、张仪等人的雄才大略,认为他们是大丈夫。

B.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等人只是一味顺从君王,没有独立之人格。

C.文章以“妾妇之道”作比,指出顺从君王意志是坚守儒家仁义之道。

D.讲仁德、守礼法、合道义,穷达有道、威武不屈,才称得上大丈夫。

5.对《与元九书》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句引用孟子的话,统领全段,也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行事准则。

B.作者写闲适诗是表达“兼济之志”,写讽谕诗是表达“独善之义”。

C.白居易奉行孟子思想,认为大丈夫要做到独善其身、兼济天下。

D.选文提出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创作观。

6.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三处)

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答案】

1.D

2.A

3.C

4.C

5.B

6.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7.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解析】

1.D错误,由:

遵从。

2.A前一个“而”表顺接,后一个“而”表转接。

B都是表反问,难道;C都是结构助词,的;D都是代词,自己。

3.C错误,颈联作者以“沉舟”“病树”自比,表现乐观豁达。

4.C错误,以“妾妇之道”作比,讽刺公孙衍、张仪之流没有仁义道德准则,并非大丈夫。

5.B错误,作者写讽谕诗是表达“兼济之志”,写闲适诗是表达“独善之义”。

6.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语句意思是:

所谓讽谕诗,表达的就是造福天下的志向;所谓闲适诗,表达的就是只顾自我修养的思想。

故停顿为:

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7.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注意以下关键词:

淫:

迷乱。

移:

改变。

屈:

压服。

【点睛】

翻译

甲文,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乙文,景春说:

"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

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

孟子说:

"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

你没有学过礼吗?

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

'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

'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

(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丙文,古人说:

"不见用的时候就只顾自我修养,见用的时候就要为天下人造福。

"我虽然不贤,也常常以这两句话为师。

大丈夫所坚守的是圣贤的大道,所等待的是时机。

时机到来,就是作云的龙,搏风的鹏,生气勃勃,勇往直前。

时机不来,就是深山的豹,远空的鸿,安安静静地,引身而退。

仕进退隐,往何处而不怡然自乐呢?

因此,我的志向是在造福于天下,我的行为是在只顾自我修养。

我所奉行并贯彻始终的是圣贤的大道,以言词表达出来的就是诗歌。

所谓讽谕诗,表达的就是造福天下的志向;所谓闲适诗,表达的就是只顾自我修养的思想。

因此,读了我的诗,就知道我所坚持的圣贤之道了。

5.文言文阅读。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鲁公治国,欲凿池,父曰:

“无地置土。

”公遂止。

或曰:

“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

妻曰:

“不畏小儿女颠踬①耶?

”公复止。

或曰: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

”公从之,又欲行。

家人有止之者曰:

“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②不能决,事又寝③。

(注)①颠踬:

被东西绊倒。

②犹夷:

迟疑不决的样子。

③寝:

停止。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

(标两处)。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1)固不可彻______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______

(3)鲁公治国______

(4)公犹夷不能决______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

B.汝心之固公善之

C.以残年余力以君为长者

D.而山不加增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5.(甲)文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移山的目的是“______”。

(用原文回答)

6.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答案】

1.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

2.

(1)改变

(2)穷尽(3)修建(4)决断或决定

3.D

4.

(1)(他们)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2)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仆人住的)下房没有了,很值得考虑。

5.原因: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目的: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6.启示:

愚公坚定信念,移山成功;鲁公畏手畏脚,修园失败。

我从中获得的启示是: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标,有决心,有毅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坚持到底就会成功,否则将一事无成。

(围绕“目标”“毅力”“不怕困难”等关键词语回答)

【解析】

1.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断句可以根据文言虚词、语气词及翻译进行做答。

这句话翻译为“修条小路通到园子里,设个栅栏围着它,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据此可断句为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翻译,需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本题难度不大,彻:

改变;匮:

穷尽;治:

修理。

3.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A、代词,他/表疑问语气,难道;B、用于主谓间,无实义/代词,这件事;C、凭借/把;D项中的“而”都表示转折,但是。

故选D。

4.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