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培训教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23068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6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科技培训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农业科技培训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农业科技培训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农业科技培训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农业科技培训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科技培训教材.docx

《农业科技培训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科技培训教材.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科技培训教材.docx

农业科技培训教材

 

农业科技培训教材

 

武川县农牧业局

目录

 

第一讲无公害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5)

第二讲绿色食品马铃薯生产技术(

第三讲有机马铃薯的栽培技术规程

第四讲有机燕麦栽培技术规程

第五讲武川县有机农业项目生物防治技术规程

第六讲武川县有机农业中有机肥料的使用规程

第七讲为什么要实施保护性耕作制度

第八讲轮作在保护性耕作中的作用

 

编者按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化学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大量使用,农产品的安全及品质下降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读本是根据我县新时期农业发展的需要,结合中、加小农户适应全球市场项目和中、加可持续发展项目的具体要求,组织我局科技人员进行编写的。

旨在唤醒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意识,竭力打造我县农产品无公害、绿色有机品牌,增加农民收入。

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再加上新技术、新成果、新材料等不断推陈出新,读本中难免出现错误和纰漏,衷心希望读者和同仁给予批评指正。

本读本的编辑出版得到中、加小农户适应全球市场项目武川项目办和中、加可持续发展项目武川县项目办的资助。

 

武川县农牧业局

2006年4月24日

小农户适应全球市场发展项目

自2003年4月以来,“小农户适应全球市场发展项目”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以帮助中国西部地区小农户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的新发展。

项目活动围绕四大主题(见下图)展开,以有效地支持政策层面和西部基层试点项目之间的宏观—微观联系。

该项目为期五年,总投资金额为四千万加元,其中近二千万由加拿大国际发展署提供,其余由中方配套支持。

食品安全和食品开发

本项目已与合作伙伴共同进行了“中国食品安全战略”研究:

举办了“全球食品安全论坛”;分别在加拿大和中国举办了农场食品安全、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食品安全实验室检测方法和管理、食品安全和供应链管理等主题的培训活动;加强了针对中国食品加工业发展的服务,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化的农产品供应链之间的联系。

遵循WTO规则的能力得到提高

本项目制定了一套能力建设计划,以WTO和农业政策、世界贸易组织和双边贸易伙伴通报机制和技术支持为核心内容。

每年会有100多位学员在加拿大接受培训,从而建立一支骨干培训队伍,为在中国举办的后续培训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农业行政管理改革

本项目与农业部和世界银行共同举办了农业行政管理高级研讨班。

该活动形成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议,将通过项目活动的实施,支持中国政府多项改革计划。

这些活动主要包括:

开展对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研究、农业技术推广领域的改革、WTO和农业支持措施选择以及国家食品安全计划等等。

小农户适应以WTO为基础的市场

本项目设计了五个试点项目,为农户和其它项目活动的宏观——微观联系建立了一个框架,也为展示加拿大的成熟技术提供了一个平台。

试点项目在四川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实施,四川省的项目活动主要涉及蔬菜、猪肉和油菜籽,内蒙古活动主要涉及马铃薯和奶业。

试点项目通过推广先进的技术,改善供应链管理,引导参与成员增加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等各环节的价值,使所有使用供应链成员受益。

项目的加方执行机构为加拿大农业和农业食品部(在渥太华和北京设有办事处),中国执行机构是中国商务部。

项目理事会负责监督指导项目的实施,理事会成员来自八大部委。

项目网站()为项目活动和培训人员提供支持信息和技术资源,并推广项目活动的成功经验。

图表:

项目活动框架示意图

农民收入的增加受益于提供符合WTO/动植物卫生检疫协议要求的更安全更有市场销售力的食品

农民受益于改革后的现代化农业机构所提供符合WTO要求的服务和项目

农民受益于提供符合中国WTO权利和义务的农业政策调整

农民受益于中国西部示范项目中的政策和技术

中加可持续农业发展项目内容简介

自然资源的不可持续是制约中国西部大部分地区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西部许多地区实篱的扶贫项目因大面积的土地退化和沙尘暴而受到影响,这是目前所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为了促进中国西部地区可持续土地利用,对中国开展的创新的土地管理技术和推广服务提供支持,加拿大国际发展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达成协议,决定在中国西部选定内蒙古、甘肃、新疆、四川、湖南湘西自治州和湖北恩施自治州开展实施“可持续农业发展项目”。

预计在中国西部农村项目实施地区实现项目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采用可持续的土地资源管理系统;

(2)加强可持续的农业推广系统;

(3)改善有利于可持续土地资源管理的环境。

中国政府和加拿大政府于2005年4月开始正式实施本项目。

项目的实施期为5年,加拿大政府在本项目中提供无偿资金援助,中国政府也将会提供配套的资金支持。

本项目的加式执行机构是加拿大农业及农业食品部,中国执行机构是中国农业部。

可持续农业发展项目本期的活动在内蒙古实施的一期项目活动为基础,力图将那些同样适用于西部其它省份的活动和做法推而广之。

项目活动包括借鉴和他享加拿大经验,加强机构能力建设,开发和完善理适宜的改善土地管理及推广服务系统的政策、技术,在加拿大和中国开展培训,并根据需求在加拿大进行长期实习,以及扶持和协助农民协会的发展等。

项目活动将在中央/自治州两极开展实施,同时在县、村和农户一级建立示范点。

各省/自治州开展的项目活动侧重项目县对可持续农业战略的具体实施,示范以及向其他地区推广。

在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和武川分别为该项目在草原/畜牧业和保护性农业方面的示范县。

武川和海拉尔分别被选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两个示范点。

海拉尔以畜牧业和草原的可持续发展为主,而武川则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主,并与牧草业有机结合。

在可持续农业发展中,采用留茬覆盖地表的少耕和免耕的耕作制度,包括作物轮作,杂草及病虫害的综合治理,秸杆处理,机具及其他农艺措施等一个非常重要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第一讲无公害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马铃薯的产地环境质量要求,栽培技术措施,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及后续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呼和浩特地区无公害马铃薯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所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7718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GB18406.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

NY5010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3环境质量要求

3.1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5010的规定。

3.2产地内地势平坦,土层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高、保水性强的沙壤土。

3.3收获后及时清理田园,销毁残枝枯叶,及时回收残留农膜。

4栽培技术措施

4.1品种选择

高产品种选用脱毒紫花白、底西芮、克新一号、大西洋等;栽培条件好的地方可选早熟品种费乌瑞它、克新四号、早大白及高淀粉品种内薯七号、蒙薯九号等高效益品种。

4.2合理轮作

采用适宜马铃薯生产的轮作模式,实行3——5年的轮作制,轮作方式为:

马铃薯—小麦—莜麦或荞麦—胡麻;马铃薯—麦类—豆类或马铃薯—麦类—胡麻等轮作。

4.3整地

秋收后及时耕翻,耕深7寸以上,旱地要随耕随耙耱,精细整地。

4.4施肥

结合秋深耕或随播种将优质农家肥料每亩1500—2000kg开沟条施或穴施,混施尿素10kg或碳铵35kg;覆膜马铃薯根据土壤肥力,将碳铵50kg、磷二铵10—17.5kg、硫酸钾2.5—5kg一次集中深施膜下。

4.5种薯选择及处理

4.5.1种薯选择

种薯在播种前15—20天出窖,选择具有原品种特征、薯块完整、无病虫害、无冻伤、薯皮光滑,色泽正常的幼嫩薯块;淘汰烂薯,尖头薯及有裂痕、薯皮老化、芽眼突出、皮色暗淡薯块。

种薯摊放在温暖向阳的室内催芽,温度保持在15℃左右,每隔3—5天翻动一次,一般10天左右即可萌芽,待芽变紫即可切块播种。

4.5.2种薯处理

切种薯在播种前2—3天进行,切块大小以30—50g为宜,每个切块至少要带1—2个芽眼,最好选用50—60g小整薯直播。

4.6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4.6.1播期

播种期根据不同栽培地点、栽培方式适时播种,前山地区以5月上中旬为宜,后山地区以5月中下旬为宜,覆膜马铃薯提早播种掌握不受冻害的原则。

4.6.2密度

滩水地种植密度一般为每亩2800—3500株,旱地种植密度一般为每亩3000—4000株;覆膜种植每亩3500—4500株。

4.6.3播种

旱地播种深度10—12cm,滩水地6—8cm,土壤墒情差要坐水点播。

覆膜选用幅宽70—75cm,厚度0.008mm的聚乙烯超薄膜,采用大小垄双行覆膜,行距66.6cm,播种时打孔按预定株距,孔深10cm,直径4—5cm,点籽时芽眼向上,隔穴双下籽,深度10—12cm,用细土将播种孔封严,每隔2cm设一个压土带以防大风揭膜。

4.7田间管理

4.7.1施肥浇水

有灌溉条件的地方,苗出齐后,结合浇水追施氮磷钾复合肥10kg/667m2;现蕾至开花初期,结合浇水追施氮磷钾复合肥15—20kg/667m2或尿素10—15kg/667m2;块茎膨大期必须保证水分供给。

4.7.2中耕培土

覆膜种植要及时放苗,苗齐后及时中耕除草2—3次,现蕾期中耕结合培土,拔除田间感病植株,生育期后破膜揭膜。

5病虫害防治

5.1主要病虫害

5.1.1主要病害

马铃薯病毒病、坏腐病、晚疫病、早疫病、黑胫病、疮痂病等。

5.1.2防治害虫

金针虫、蛴螬、地老虎、蚜虫、芫、草地螟等。

5.2防治措施

5.2.1农业防治

5.2.1.1选用脱毒种薯。

5.2.1.2种薯处理切种薯备2—3把切刀,置于5g的高锰酸钾液中浸泡消毒,轮换使用,剔除病薯、烂薯、可有效控制环腐病等病菌传染。

5.2.2生物防治

5.2.2.1充分利用植物源药剂苦参碱、烟碱等。

5.2.2.2保护和利用瓢虫、草蛉、食蚜蝇等捕食性天敌,防治蚜虫。

5.2.2.3生物药剂推荐使用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BT)等。

5.2.3物理防治

5.2.3.1推广使用高压汞灯、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

5.2.4化学防治

在加强病虫侧报和田间调查的基础上,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适时进行药剂防治。

所选药剂注意混用或交替使用,减少病虫抗药性,施用农药要严格按照GB4285、GB8321执行。

5.2.4.1采用性诱剂及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5.2.4.2常见病虫害防治推荐使用农药。

5.2.4.2.1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用69锰锌、烯酸水分散粒剂1380g/hm2—1725g/hm2喷雾或80g带森锰锌WP999.6g/hm2—1500g/hm2喷雾。

5.2.4.2.2防治马铃薯环腐病用35g甲基硫菌灵乳剂800倍浸种或用50ppm硫酸铜溶液浸泡种薯10分钟。

5.2.4.3常见虫害推荐使用农药。

5.2.4.3.1防治地下害虫用3g毒死颗粒剂135g/hm2----2250g/hm2,混土或5g丁硫克百威颗粒剂2250g/hm2__3000g/hm2撒施。

5.2.4.3.2防治蚜虫用5避蚜雾WP150g/hm2__2270g/hm2或10g吡虫啉WP150__300g/hm2

5.2.4.3.3防治芫、草地螟用25%快杀灵EC750g/hm2—990g/hm2或4.5%高效氯氰菊EC11.25g/hm2___22.5g/hm2。

6收获窖藏及后续管理

6.1收获

6.1.12/3植株茎叶枯黄后,即可收获。

产品的农药残留量应符合18406.1的规定。

6.1.2收获中要去杂去劣,适当晾晒后,剔除病烂薯后入窖。

6.2窖藏管理

6.2.1入窖时,尽量避免机械损伤。

6.2.2窖贮量不得超过窖容量的2/3。

6.2.3窖温保持在4℃—7℃,相对湿度控制在80%。

6.2.4有条件的地区应将贮窖由直筒式改为马道式,防止薯块发芽或受冻。

6.3标志、包装

收获后的马铃薯应标明品种、产地、生产者名称、采收日期、净重、无公害农产品标志。

标签应符合GB7718的规定,按品种、规格分别贮藏。

第二讲绿色食品马铃薯生产技术

马铃薯是粮食、蔬菜、饲料和工业原料兼用的高产高效农作物。

马铃薯块茎中含蛋白质1.6%__2.1%,质量与动物蛋白质相近,可消化成分高,能很好地为人体所吸收;含糖量为15%左右,淀粉约占80%,脂肪0.1%,粗纤维0.6__0.8%;含有磷、钙、钾、铁、镁、硫、锌和铜等多种矿物质盐类,对平衡食物与保持人体血液的酸碱度,具有明显效果。

富含多种维生素,以维生素C的含量为多,在水果缺乏的情况下,多实用马铃薯,有利于身体健康。

马铃薯还是加工生产淀粉、粉丝、油炸食品、冷冻食品、膨化食品及全粉的优质原料。

茎叶中氮、磷、钾含量比绿肥作物紫云英高,可以作绿肥养地。

一、建立绿色食品马铃薯生产基地

建立绿色食品马铃薯的生产基地,要具备无污染的水、土、气等自然环境条件,科学耕种的农业生态条件。

(一)自然环境条件

绿色食品马铃薯生产基地,应建立在距主要交通干线较远的地方,要求周围的大气清洁,土壤和生产用水不得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质量标准。

(二)农业生态条件

绿色食品马铃薯生产基地,应选择在当地马铃薯的主产区,种植区域地势平坦,土壤疏松,土层深厚,肥力较高,有机质含量丰富,通气性与保水性能好。

要求土壤容量在1.2每立方厘米克以下,土壤耕作层孔隙度在50%以上,有机质含量2%左右.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

二、绿色食品马铃薯生产技术

一、绿色食品马铃薯栽培技术

生产绿色食品马铃薯,在种植技术上要选用优质脱毒马铃薯品种,选择地势平坦,土壤疏松,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地块,采取育芽带薯移栽,合理密植,因苗科学管理,适时收获贮藏等综合配套技术。

1、选用良种,搞好处理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的品种,并通过植株茎尖组织培养生产的脱毒种薯。

如鄂马铃薯3、克新1号等品种。

种薯选择芽眼充实、无病虫害、单薯重30—50g的整薯;50—100g的种薯可纵切成2—4块;种薯大于100g的应按芽眼切块,每块重25g左右,有1—2个健壮芽眼。

切刀要用酒精消毒,薯块切好后,立即放入400倍多菌灵药液里浸泡10至15分钟,捞出晾干待播。

2、轮作换茬,深耕整地

马铃薯属茄科作物,忌连作,也不能与茄子、番茄、烟草,辣椒等茄科作物连作。

适宜与禾木科、豆类、十字花科等作物轮作。

主产区难以实行地块间轮作,可采取同块地分带轮作。

马铃薯根系入土浅,主要分布在耕作层,在土里结薯,需要深厚疏松的土壤环境。

在耕作上应深耕细整土壤,一般深耕25cm,耖靶两道,整碎土垡,开好三沟,起垄种植。

1、配方施肥,沟施垄种

马铃薯是一种高产作物,需要养分较多,对肥料三要素的需要量,以钾最多,氮次之,磷较少。

一般每666.7㎡1500kg块茎,需要从土壤中吸收纯氮8.3kg五氧二化磷3.3kg、氧化钾15.3kg,其中比例大致是2:

1:

3-4。

从吸收时期看,苗期对氮、钾的吸收分别占总吸收量的20%以上磷15%以上;现蕾开花期吸收钾多达70%;氮、磷各50%。

因此,在肥料技术上应做到重施底肥,多施有机肥,增施钾肥。

底肥占总肥量的70%以上,有机肥占底肥用量的70%左右。

一般套作马铃薯每666.7㎡需施优质农家肥3000kg,复合肥30kg。

施肥方法采用开沟深施,即播种垄的中间开一条深20cm的沟,将肥料施于沟内,先施有机肥,后施化肥,然后覆盖起垄,并整平垄面。

2、育芽移栽,合理密植

马铃薯育芽带薯移栽,能够促进薯种早生壮芽、出苗整齐,多结薯、长大薯,创高产,同直播相比,可增产20%以上。

栽培技术上掌握以下几点。

①做好苗床。

选择背风向阳、地下水位低、土壤疏松肥沃的地块建苗床。

床面宽135cm,长依大田面积而定,一般每666.7㎡大田需要3㎡苗床,床底平整,铺一层肥沃疏松的菜园土,厚度5cm,床四边埂高10cm.

②适期播种。

播种时把种薯上萌发的芽子去掉,将种薯有芽眼的顶端朝上,一个挨一个的摆种,种薯顶端要平齐,上面覆盖3cm厚的细土,然而在厢两边用竹片扎成拱架,覆盖农膜,膜边四周川土封严。

③带薯移栽。

苗床种薯80%的幼芽出土,芽长3cm,芽尖呈绿色,即可移栽。

移栽前将种薯上的小芽、弱芽、纤细芽去掉,每个种薯留3—4根壮芽。

移栽时连薯带芽一起移栽到大田。

移栽密度因种植方式而定,套作地块栽植2500个种薯,净作地块栽植4000—4500个种薯。

移栽方法是开沟定距栽植,每垄栽两行,小行距30cm,穴距25cm,土壤墒情不足时载后要浇足水分。

3、加强田管,培育壮苗

①中耕培土。

幼苗移栽成活后及时松土;苗高15—20cm时,进行第一次中耕,耕深10cm,隔10—15天进行第二次中耕;现蕾时结合浅中耕进行培土,培土厚度10cm,培土可以促使匍匐茎多结薯,防止伸出地面长成分枝茎。

②巧施追肥。

植株现蕾时,看苗情长势,巧施肥料。

对壮苗每666.7㎡追施尿素4kg或水粪800kg;对弱苗适当多施;对茎秆透明,叶色浓绿的旺长苗,可推迟追肥,以追水粪或钾肥为主。

达到控旺苗,促弱苗,培育壮苗的目的。

6、防治病虫,控制危害

①防治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属真菌病害,典型症状是感病叶片有黄褐色或黑色病班,雨天和露水干以前叶背有白霉,最适发病温度20—24℃,相对湿度80%以上。

病菌随着气流和流水传播扩展蔓延,轻发年马铃薯减产20%—30%,重发年减产50%左右。

防止技术上掌握在现蕾期,田间发现中心病株,用“甲霜灵”或“甲霜锰锌”防治每666.7㎡用药100kg对水50kg叶面喷雾,严重田块用250g甲霜灵对水300kg灌溉。

防治青枯病和粉茄病,采取轮作换茬,种薯和消毒处理等综合防治措施。

②防治28星瓢虫。

28星瓢虫以成虫越冬,危害叶肉,吃成网状,对产量影响很大。

可采取人工捕捉成虫,摘除卵块,在幼虫3龄期,选用对人畜低毒、安全的“敌百虫”农药,666.7㎡用80%晶体“敌百虫”或可溶性粉剂100g对水50kg喷雾。

三、绿色食品马铃薯收获与贮藏

1、适时收获

当马铃薯植株生长停止,茎叶逐渐枯黄,块茎很容易与匍匐茎分离,周皮变硬,此时是食用马铃薯块茎啊最适宜的收获期。

掌握在日平均温度25℃以上的日期来临前收获,防止高温使块茎营养物质转化,降低品质。

马铃薯的收获期,低山地区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二高山地区6月底,高山地区7月中旬。

2、安全贮藏

收获后按薯块大小进行分级,去掉烂、破、病薯,在阴凉处薄摊10天后再入库贮藏或调运。

马铃薯块茎含水量高(约占75%),呼吸作用旺盛,化学成分不断变化,要有一个适宜的环境贮藏条件。

食用块茎宜在10—15℃温度范围内,避光贮藏,使块茎淀粉含量保持稳定。

有光条件下贮藏,块茎会变绿,龙葵素含量会增加,食用品质变劣、麻口,甚至会引起人畜中毒。

如果温度降至0—10℃之间,则淀粉含量下降,糖分含量迅速上升,使块茎食味变甜,不能加工制作薯条、薯片;温度超过20℃,块茎休眠期相对缩短,幼芽猛长,呼吸增强,品质变劣。

 

第三讲有机马铃薯的栽培技术规程

一、立地条件

1、自然环境条件

有机马铃薯生产基地,应建立在距主要交通干线较远的地方,要求周围大气清洁,土壤和用水不得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环境质量符合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的质量标准。

2、农业生态条件

有机马铃薯生产基地,应选择在当地马铃薯的主产区,种植区域地势平坦,土壤疏松,土层深厚,肥力较高,有机质含量丰富,通气性与保水性能好。

要求土壤容量在1.2g/cm3以下,土壤耕作层孔隙度在50%以上,有机质含量2%左右。

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

二、种子及其处理

选用良种,搞好处理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的品种,并通过植株茎尖组织培养生产的脱毒种薯,种薯选择芽眼充实、无病虫害、单薯重30—50g的整薯;50—100g的种薯可纵切成2—4块;种薯大于100g的应按芽眼切块,每块重25g左右,有1—2个健壮芽眼。

切成要用酒精消毒。

三、栽培技术与管理

1、轮作换茬,深耕政敌整地

马铃薯属茄科作物,忌连作,也不能与茄子、番茄、烟草、辣椒等茄科作物连作。

适宜与禾本科、豆科、十字花科等作物轮作。

主产区难以实行地块间轮作,可采取同块地分带轮作。

马铃薯根系入土浅,主要分布在耕作层在土里结薯,需要深厚疏松的土壤环境。

在耕作上应深耕细整土壤,一般深耕25cm,耖耙两道,整碎土垡,开好三沟,起垄种植。

2、配方施肥,沟施垄作

马铃薯是一种高产作物,需要养分较多,对肥料三要素的需要量,以钾最多,氮此之,磷较少。

一般每亩1500kg块茎,需要从土壤中吸收纯氮8.3kg、五氧化二磷3.3kg、氧化钾15.3kg,其比例大致2:

1:

3—4。

从吸收时期看,苗期对氮、钾的吸收分别占吸收总量的20%以上,鳞15%以上;现蕾开花期吸收钾多达70%;氮、磷各50%以上。

因此,在施肥技术上应做到重施底肥,多施有机肥,增施钾肥。

底肥占施肥量的70%以上,有机肥占底肥用总量的70%左右。

一般套作马铃薯每亩需施优质农家肥3000kg,复合肥30kg。

施肥方法采用开沟深施,即播种垄的中间开一条深20cm的沟,将肥料施于沟内,先施有机肥,后施化肥,然后覆盖起垄,并整平垄面。

3、育芽移栽,合理密植

马铃薯育芽带薯移栽,能够促使薯种早生壮芽、出苗整齐,多结薯、长大薯,创高产,同直播相比,可增产20%以上。

栽培技术上掌握以下几点。

①做好苗床。

选择背风向阳、私下底下水位低、土壤疏松肥沃的地块建苗床。

床面宽135cm,长依大田面积而定,一般每亩方米田需要3㎡苗床,床低平整,铺一层肥沃疏松的菜园土,厚度5cm,床四边埂高10cm。

②适期播种。

播种时把种薯上萌发的芽子去掉,将种薯有芽眼的顶端朝上,一个挨一个摆播,种薯顶端要平齐,上面覆盖3cm厚的细土,然后在厢两边用竹片扎成拱架,覆盖农膜,膜边四周用土封严。

③带薯移栽。

苗床种薯80%的幼芽出土,芽长3cm,芽尖呈绿色,即可移栽。

移栽前将种薯上的小芽、弱芽、纤细芽去掉,每个种薯留3—4根壮芽。

移栽时连薯带芽一起移栽到大田。

移栽密度因种植方式而定,套作地块亩栽植2500个种薯,净作地块亩栽植4000—4500个种薯。

移栽方法是开沟定距栽植,每垄栽两行,小行距30cm,穴距25cm,土壤墒情不足时栽后要浇足水分。

5、加强田管,培育壮苗

①中耕培土。

幼苗移栽成活后及时松土;苗高15—20cm时,进行第一次中耕,耕深10cm,隔10—15天进行第二次中耕;现蕾时结合浅中耕进行培土,培土厚度10cm,培土可以促使匍匐茎多结薯,防止伸出同地面长成分枝茎。

②巧施追肥。

植株现蕾时,看苗情长势,巧施肥料。

对壮苗每亩追施尿素4kg或水粪800kg;对弱苗适当多施;对茎秆透明,叶色农绿的旺长苗,可推迟追肥,以追水粪或钾肥为主。

达到控旺苗,促弱苗,培育壮苗的目的。

6、防治病虫,控制危害

①防治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属真菌病害,典型症状是感病叶片有黄褐色或黑色病班,雨天和露水干以前叶背有白霉,最适发病温度20—24℃,相对湿度80%以上。

病菌随着气流和流水传播扩展蔓延,轻发年马铃薯减产20%—30%,重发年减产50%左右。

防治技术上掌握在现蕾期。

防治青枯病和粉茄病,采用轮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