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复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20470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学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生态学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生态学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生态学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生态学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学复习题.docx

《生态学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学复习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学复习题.docx

生态学复习题

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生态学: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环境:

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环境:

研究的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生境:

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的生态体或生态群体总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这一特定环境叫生境。

种群:

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同种有机体的结合。

群落:

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不同种群的集合。

系统: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因素的集合。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耐受性定律:

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都将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冷害:

喜温生物在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受到的伤害。

冻害:

生物在冰点以下受到的伤害叫冻害。

霜害:

在0℃受到的伤害叫霜害。

贝格曼规律:

内温动物,在比较冷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大,在比较暖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小。

阿伦规律:

内温动物身体的凸出部分在寒冷的地区有变小的趋势。

生物学零度:

生物生长发育的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生物完成某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

环境容纳量:

对于一个种群来说,设想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以K表示,当种群达到K值时,将不再增长,此时K值为环境容纳量。

生命表:

用来描述种群生存与死亡的统计工具。

生物多样性:

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

可持续发展:

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内禀增长率:

在没有任何环境因素(食物、领地和其他生物)限制的条件下,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增殖速度称为种群的内禀增长率(intrinsicgrowthrate),记作rm。

自疏现象:

如果某种植物的播种密度超过一定值时,种内对资源的竞争不仅影响到植株生长发育的速度,而且影响植物的存活率,这一现象叫自疏现象。

领域:

指由个体、家庭或其它社群单位所占据的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它成员侵入的空间。

阿里规律:

动物种群有一个最适的种群密度,因而种群过密或过疏都是不利的,都可能对种群产生抑制性的影响。

社会等级:

一群同种的动物中,每个个体的地位有一定顺序性或序位,其基础是支配-从属关系,这种顺序性叫社会等级。

生态位:

在生态因子变化范围内,能够被生态元实际和潜在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称作生态元的生态位。

生态位重叠:

指不同生态元的生态位之间相重合的程度。

竞争排斥原理:

在环境资源上需求接近的两个种类是不能在同一地区生活的。

如果在同一地区生活,往往在栖息地、食性、活动时间等方面有所不同。

若两个物种生态位完全重叠,必然是一个物种死亡,若使两个物种同时生存,则要使生态位有差异,使生态位分化。

生态入侵:

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衍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步的扩展,这个现象叫生态入侵。

种群间的协同进化:

指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映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作为前一物种性状的反映而进化。

趋同适应:

不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形成相同或相似的形态或生理特征以及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或途径,这种现象叫趋同适应。

趋异适应:

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形成不同的形态或生理特征以及不同的适应方式或途径,这种现象叫趋异适应。

生活型:

不同种类的植物之间或动物之间由于趋同适应而在形态、生理及适应方式等方面表现出相似的类型。

生态型:

同种生物由于趋异适应而在形态、生理及适应方式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类型。

K-对策:

生物种群数量达到或接近环境容纳量的水平,这种类型称作K-对策。

优势种:

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优势种。

生物多样性:

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

演替:

指在某一空间内,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

顶级群落:

一个群落演替达到稳定成熟的群落。

食物链:

由于生物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而形成的链锁状结构。

食物网:

不同的食物链间相互交叉而形成的网状结构。

生态系统:

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相互作用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统一体。

十分之一定律(能量利用的百分之十定律):

食物链结构中,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大致为十分之一,其余十分之九由于消费者采食时的选择性浪费,以及呼吸和排泄等而被消耗掉,这就是所谓的“十分之一定律”,也叫能量利用的百分之十定律。

初级生产力:

单位时间、单位空间内,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

生物学的放大作用:

又叫食物链的浓集作用,在生物体内,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体内残留浓度不断升高的现象。

生态平衡:

一个地区的生物与环境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结构以及相应功能,此种状态即稳定态。

生态演替:

指在一个自然群落中,物种的组成连续的、单方向的、有顺序的变化过程。

二、单项选择题:

1、生物群落是(B)。

A.生物偶然的组合B.生物有规律的组合

C.生物随意的组合D.生物杂乱无章的组合

2、生物群落是(B)。

A.生物种内许多个体组成的群体

B.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C.由许多植物组成的群体

D.由许多动物组成的群体

3、确立群落成员型的依据是(C)。

A.植物的种类B.植物的高度C.植物的作用D.植物的功能

4、生物群落特征正确的论述是(A)。

A.生物群落的特征是群落内所有生物的群体表现

B.一棵树木的高大挺拔代表了森林群落的外貌特征

C.一棵草、一棵树各自显示着不同生物群落的外貌

D.植物、动物、微生物对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大小一致

5、不属于群落成员型的是(C)。

A.优势种B.建群种C.特有种D.亚优种

6、关于优势度正确的概念是(A)。

A.群落各成员中,建群种的优势度最大

B.群落各层优势种优势度均大于建群种

C.确定生物优势度主要依据其频度

D.群落各成员对群落的作用大小与其优势度无关

7、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D)。

A.苔原B.荒漠C.落叶阔叶林D.常绿阔叶林

8、常绿阔叶林的特征是(B)。

A.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故干湿季明显

B.中国东部常绿阔叶林于世界面积最大

C.乔木、灌木、草本、地被四层均具备,乔木层仅一层

D.高位芽达90%以上

9、群落交错区的特征是(B)。

A.比相邻群落环境更加严酷

B.种类多样性高于相邻群落

C.由于是多个群落边缘地带,相邻群落生物均不适应在此生存

D.在群落交错区各物种密度均大于相邻群落

10、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B)。

A.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通

B.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乔木、灌木、草本和植被

C.水生生物也具有分层现象

D.草本群落也具有分层现象

11、下列关于生态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生态型是一个物种对某一特定生境发生基因型反应的产物

B.生态型是种内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的遗传类群

C.生态型是种内的分异,在生物分类学上也叫亚种

D.生态型按生态主导因素的不同可有气候、土壤生态型等

12、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B)。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北方针叶林D.热带雨林

13、群落演替速度特点是(B)。

A.演替速度越来越快

B.演替初始缓慢中间阶段快,末期演替停止

C.演替越来越慢

D.演替速度不随时间变化

D.种类数量不稳定

14、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级群落的特征是(B)。

A.信息少B.稳定型高

C.矿质营养循环开放D.食物网(链)简单

15、单顶极理论中的顶极群落最适应的生态条件是(C)。

A.土壤B.地形C.气候D.生物

16、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B)。

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

17、属于非地带性顶极的群落是(D)。

A.落叶阔叶林B.温带草原C.北方针叶林D.沼泽

18、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

A.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形态的一门科学

B.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D.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19、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A)提出并定义的。

A.E.HaeckelB.E.P.OdumC.A.G.TansleyD.Darwin

20、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B)。

A.以动物为研究主体B.以人类为研究主体

C.以植物为研究主体D.以种群为研究主体

21、臭氧层破坏属于(B)。

A.地区性环境问题B.全球性环境问题

C.某个国家的环境问题D.某个大陆的环境问题

22、根据研究方法,一般可把生态学分为野外生态学、理论生态学和(A)。

A.实验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行为生态学D.草原生态学

23、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C)。

A.生物学时期B.环境科学时期C.现代生态学时期D.现代生物学时期

24、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

A.气候因子B.地球因子C.非生物因子D.外来因子

25、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D)。

A.气候因子B.地形因子C.稳定因子D.非密度制约因子

26、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

A.环境B.生境C.内环境D.地球环境

27、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

A.直接作用B.间接作用C.替代作用D.补偿作用

28、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D)。

A.综合因子B.一般生态因子C.替代因子D.限制因子

29、对于某种作物,当土壤中的氮可维持250kg产量,钾可维持350kg产量,磷可维持500kg

产量,则实际产量一般会在(A)。

A.250kg左右B.350kg左右C.500kg左右D.大于500kg

30、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C)。

A.综合作用B.阶段性作用C.补偿作用D.不可替代作用

31、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A)。

A.黄化现象B.白化现象C.辐射效应D.代谢效应

32、阳地植物光补偿点的位置较阴地植物(A)。

A.高B.低C.一样D.不确定

33、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生产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称为(B)。

A.光饱合点B.光补偿点C.光照点D.光辐射点

34、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主要是(A)。

A.可见光区B.紫外光区C.红外光区D.绿光

35、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光质是(C)。

A.红光B.紫光C.绿光D.兰紫光

36、属于生理有效辐射的光质是(A)。

A.红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外光

37、在全都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的光是(D)。

A.红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外光

38、在太阳辐射中,主要引起光学效应,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的光是(B)。

A.红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外光

39、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C)。

A.大豆B.玉米C.冬小麦D.水稻

40、下列植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D)。

A.冬小麦B.甜菜C.萝卜D.水稻

41、一般而言,高纬度地区作物整个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较低纬度地区的要(B)。

A.多B.少C.一样D.不确定

42、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一般其身体较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以此来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这一适应称为(A)。

A.贝格曼法则B.阿伦法则C.李比希定律D.谢尔福德定律

43、水生植物的特点是(A)。

A.通气组织发达B.机械组织发达C.叶面积小D.根系发达

44、旱生植物的特点是(B)。

A.叶面积较大B.根系发达C.通气组织发达D.叶片较多

45、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是(C)。

A.粘土B.砂土C.壤土D.黄土

46、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A)。

A.团粒结构B.片状结构C.块状结构D.柱状结构

47、在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及土壤团粒结构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一类生物是(D)。

A.植物B.原生动物C.节肢动物D.微生物

48、Deevey将种群存活曲线分为三个类型,其中表示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的曲线为(A)。

A.凸型曲线B.凹型曲线C.对角线型曲线D.S型曲线

49、dN/dt=rN(K-N/K)这一数学模型表示的种群增长情况是(D)。

A.无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B.有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

C.无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D.有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

50、东亚飞蝗的大发生在种群数量变动中属于(B)。

A.季节消长B.不规则波动C.周期性波动D.种群平衡

51、旅鼠和北极狐的种群数量消长规律的周期为(D)。

A.1~2年B.2年C.3年D.3~4年

52、种群在逻辑斯谛增长过程中,密度增长最快时的个体数量为(C)。

A.小于K/2B.等于KC.等于K/2D.大于K/253、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属于(D)。

A.原始合作B.竞争C.中性作用D.偏利作用

54、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二者都必然有利,这种关系为(B)。

A.偏利作用B.互利共生C.原始合作D.中性作用

55、寄生蜂将卵产在寄主昆虫的卵内,一般要缓慢地杀死寄主,这种物种间的关系属于(D)。

A.偏利作用B.原始合作C.偏害作用D.拟寄生

56、白蚁消化道内的鞭毛虫与白蚁的关系是(C)。

A.寄生B.拟寄生C.互利共生D.偏利共生

57、下列生物之间不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的是(C)。

A.人与饲养的家畜B.蜜蜂与其采访的植物

C.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D.豆科植物与固氮菌

58、不符合增长型的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的是(D)。

A.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B.生产量为正值

C.年龄锥体下宽、上窄D.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59、种群为逻辑斯谛增长时,开始期的特点是(A)。

A.密度增长缓慢B.密度增长逐渐加快

C.密度增长最快D.密度增长逐渐变慢

60、沿海地区出现的“赤潮”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D)。

A.季节性消长B.不规则波动C.周期性波动D.种群的爆发61、欧洲的穴兔于1859年由英国澳大利亚,10几年内数量急剧增长,与牛羊竞争牧场,成为一大危害。

这种现象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B)。

A.种群大发生B.生态入侵C.不规则波动D.种群大爆发62、下列动物的种群数量不能够长期地维持在某一水平的是(D)。

A.大型有蹄类B.食肉类C.一些蜻蜓的成虫D.蝗虫

63、在渔业生产上为获得持续最大捕捞量,海洋捕捞时,应使鱼类的种群数量保持在(A)。

A.K/2B.KC.K/4D.K/3

64、蚂蚁在自然界的分布型为(B)。

A.均匀分布B.成群分布C.随机分布D.带状分布

65、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D)。

A.达尔文B.奥德姆C.瓦尔明D.坦斯利

66、下列生物类群中,属于生态系统消费者的类群是(B)。

A.高等植物B.哺乳动物C.大型真菌D.蓝绿藻

67、从下列生物类群中,选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D)。

A.树木B.鸟类C.昆虫D.蚯蚓

68、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A)。

A.维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B.保持生态平衡

C.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D.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

69、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B)。

A.热带B.亚热带C.温带D.寒带

70、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C)。

A.热带B.亚热带C.温带D.寒带

71、雨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A)。

A.热带B.亚热带C.温带D.寒带

72、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C)。

A.热带B.温带C.寒温带D.寒带

73、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

A.热带雨林B.亚热带季雨林C.常绿阔叶林D.落叶阔叶林

74、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

A.沼泽与湿地B.开阔大洋C荒漠D.冻原

75、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B)。

A.热带雨林B.橡胶园C.北方针叶林D.冻原

76、下列生态系统中,不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C)。

A.农田B.果园C.被污染的湖泊D.养鱼池

77、生态系统中的能流途径主要是(A)。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C.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D.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

78、能量沿着食物网流动时,保留在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中的能量变化趋势是(A)。

A.能量越来越少B.能量越来越多

C.能量基本没有变化D.因生态系统不同,能量或越来越多,或越来越少

79、下列生态系统中,开放程度最大的是(C)。

A.湖泊B.热带雨林C.农田D.水库

80、红树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A)。

A.热带或亚热带B.温带C.寒温带D.极地

81、选出正确的答案(A)。

A.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开放的生态系统

B.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封闭的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在演替初期是开放的生态系统,演替后期是封闭的生态系统

D.湖泊生态系统是封闭的生态系统

82、温室效应的最直接后果是(A)。

A.气温升高B.极地和高山冰雪消融

C.海平面上升D.生态系统原有平衡破坏

83、水体富营养化的后果是(A)。

A.由于藻类大量繁殖,死后分解要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渔类因缺氧而死亡,使渔业产量减少

B.由于藻类大量繁殖,使鱼类的食物增加,导致渔业产量增加

C.对渔业产量没有影响

D.使渔业产量忽高忽低

84、下列资源属于可再生性资源的是(C)。

A.煤炭资源B.核能资源C.森林资源D.天然气资源

85、下列资源属于非枯竭性自然资源的是(A)。

A.太阳能资源B.天然气资源C.土地资源D.淡水资源

86、下列做法不是可持续农业的做法的是(D)。

A.农、林、牧、渔多种经营

B.大力植树造林,避免水土流失

C.大力开展生物防治,避免化学农药污染

D.大量使用化肥,保持农产品持续高产

87、生态系统营养级的数目,通常不会超过(B)。

A.2~3个B.5~6个C.8~10个D.12~14个

88、目前,最受人们重视、最活跃的生态学研究领域是(D)。

A.个体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

C.群落生态学D.生态系统生态学

89、生态系统三大功能类群不包括(D)。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环境

90、下列属于环境污染的问题是(D)。

A.森林破坏导致的水土流失B.草原破坏导致的沙漠化

C.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D.大量使用化肥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

91、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

A.环境B.生境C.内环境D.地球环境

92、水生植物的特点是(A)。

A.通气组织发达B.机械组织发达C.叶面积小D.根系发达

93、不属于群落成员型的是(C)。

A.优势种B.建群种C.特有种D.亚优种

94、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D)。

A.苔原B.荒漠C.落叶阔叶林D.常绿阔叶林

95、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B)。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北方针叶林D.热带雨林

96、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B)。

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

D.生物地理群落的概念是B.H苏卡乔夫首先提出来的

97、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提出是(D)。

A.达尔文B.奥德姆C.瓦尔明D.坦斯利

98、下列哪一类资源是可再生性资源(C)。

A.煤炭资源B.核能资源C.森林资源D.天然气资源

99、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D)。

A.水稻B.玉米C.大豆D.冬小麦

100、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B)。

A.菌根B.根瘤C.菌丝D.子实体

101、种群是指(A)。

A.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B.不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C.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D.不同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102、一个种群内,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量,幼年最多,老年最少,中年居中,这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型为(B)。

A.稳定型B.增长型C.衰退型D.混合型

103、种群平衡是指(B)。

A.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

B.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

C.种群迁入和迁出相等

D.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

104、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B)。

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

105、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A)。

A.气候顶级B.偏途顶级C.土壤顶级D.地形顶级

106、初级生产力最高的区域是(C)。

A.海洋B.草原C.海陆交接地带D.荒漠

107、生产力和生物量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是(B)。

A.草原B.森林C.海洋D.农田

108、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D)。

A.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B.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

C.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109、防治害虫时,应该做到(C)。

A.彻底消灭害虫种群B.保护天敌

C.保护食物链的完整性D.保护害虫种群

110、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占地球总水量的比例约为(B)。

A.3%B.0.5%C.20%D.万分之一

111、以下生物中,属于兼性互利共生的是(C)。

A.地衣B.菌根C.蜜蜂与月季D.珊瑚

11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有害生物的是(D)。

A.鼠B.蝗虫C.红蜘蛛D.麻雀

113、雄孔雀美丽的尾巴形成的原因在于(C)。

A.竞争B.攻击C.性选择D.适应环境

114、收获理论中,收获目标指的是(C)。

A.收获最大产量B.收获恒定产量

C.长期持续获得最大产量D.收获种群所有个体

115、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每一年龄阶段个体数目的比率,通常用(B)表示。

A.年龄结构图B.年龄金字塔图C.年龄分布图D.年龄组成图

116、大多数生物的稳态机制以大致一样的方式起作用:

如果一个因子的内部水平太高,该机制将会减少它;如果水平太低,就提高它。

这一过程称为(D)。

A.反馈B.内调节C.外调节D.负反馈

117、(C)在湖泊中的营养物质循环中起关键作用。

A.鱼类B.细菌C.浮游动物D.藻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