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辽源五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19464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8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辽源五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吉林省辽源五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吉林省辽源五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吉林省辽源五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吉林省辽源五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辽源五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吉林省辽源五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辽源五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省辽源五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吉林省辽源五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辽源五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60分(本试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

1.《耒耜经》记载:

“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这一农具

A.由西域传入B.属水力灌溉工具C.最早出现于江东地区D.在东汉时普遍使用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由“入土也深、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等有效信息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农具是曲辕犁,曲辕犁最早出现于江东地区。

因此,A“西域”说法错误,B“水力灌溉工具”说法错误,D“东汉”说法错误;由此可知,C项正确。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曲辕犁

2.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

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

王驾《社日诗》云: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A.小农经济精耕细作、自给自足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D.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出农民通过社日活动祭祀土地神来表达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说明农业经济对中国传统文化习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故B项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传统文化的核心是节日传统,且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一般来说是指传统伦理道德,而不是节日习俗,C项错误;古代百姓只是借助社日活动表达希望风调雨顺的良好愿望,并非迷信活动,D错误。

【名师点睛】

尊重材料是解题的关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的准确解读。

3.《说文解字》关于家的解释:

“从宀,豭(jiā)省声。

周伯温曰:

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

”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特点是

A.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C.畜牧业为主的生产方式D.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答案】D

【解析】“宀”本意为房屋,“豕”指猪,“豕居之圈曰家”,说明重视家畜饲养业,故D正确;家庭饲养业并非畜牧业,排除A、C;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名师点睛】

本题容易错选A,注意区别畜牧业和家庭饲养业,区别于自给自足家畜饲养,畜牧业的主要特点是集中化、规模化、并以营利为生产目的。

4.下面是连环画《水浒传》中的一幅插图,其配文注解为“鲁智深来到五台山福地牌楼前的小市镇买些酒吃,听到叮叮当当的去处,却是三个人在那里打铁,他进去说打禅杖和戒刀”。

对其图文解读正确的是

A.铁匠铺中的工匠来自于官营手工业作坊B.当时的私营手工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C.“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D.私营手工业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D

【解析】通过图片信息可以判断出,这是一家私营手工业作坊,所以A项错误;私营手工业 已经占据主导地位是在明代中叶以后,而《水浒传》是反映宋代历史的小说,故B项错误;“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指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初出现于明朝中后期,故C错误;只有D项没有错误,故选D。

【名师点睛】

《水浒传》是反映宋代历史的小说,根据材料并结合宋代手工业发展的史实解答即可。

5.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甚至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其主要原因是

A.民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B.民营手工业的技术精良、经营灵活

C.民营手工业主要分布于江浙沿海地区D.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民营手工业在明清超过官营手工业,在于自身发展的动力,而这个动力来自于市场的需要,即面向市场生产商品,这恰是官营手工业的局限性;官营技术仍占优势,排除B项目;地域分布不是决定其后来居上的主要原因,地区的选择还是源于市场因素,排除C;明清制度的腐朽是其阻碍因素,排除D。

因此选A。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业的经营形态

6.《新唐书卷54·食货志》“(唐)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

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地方的驻京办事处)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对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A.增加了政府货币的供应量B.减低了铜钱的需求,缓和了钱币的不足

C.便利了商品流通D.“飞钱”实质是一种汇兑业务,不行使货币的职能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飞钱”的出现,主要是有利于商品的交流。

虽然它本身不能用来交易,但是使人们不需再长途携带钱币,缓和了钱币的不足,又由于它本身不用来交易,因而并没有增加政府货币的供应量,故选A。

BCD三项均是体现了飞钱出现后产生的影响。

考点:

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点评:

古代我国历代政府普遍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但是在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的基础上,商业也得到很大的发展,唐代的飞钱和宋代的交子即是主要的表现形式。

此外,和商业发展有关的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功能的演进也需要掌握。

7.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

这表明

A.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

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D.州治、县治不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明显对地域作出限定,说明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C正确;A、B、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8.《广志绎》载“(晋商中的)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富者蓄藏不于家,而尽散之于伙计。

估人产者,但数其大小伙计若干,则数十百万产可屈指矣。

盖是富者不能遽贫,贫者可以立富,共居室善而行止胜也。

”根据该史料我们可以推断出的结论是

A.晋商主要靠专卖权致富B.“伙计”有利于晋商发展

C.晋商经营的票号业相当发达D.晋商是当时最大的商帮

【答案】B

【解析】晋商是山西商人,根据“(晋商中的)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富者蓄藏不于家,而尽散之于伙计”,可知晋商之巨富靠的是合伙经营,即所谓的“一人出本,众伙共而商之”,而商人的资本也往往投于众伙计处,从而减少了投资的风险,故B正确;A、C、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9.明万历年间,福建巡抚许孚远在奏疏中指出:

“往者商舶之开,正以安反侧杜乱萌也。

乃今一禁,彼强悍之徒,俯仰无赖,势必私通,继以追捕,急则聚党遁海,据险流突。

”这说明

A.明政府内存在禁海与开海之争B.明政府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C.地方官员要求严格限制海外通商D.明政府坚定奉行“海禁”政策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通过阅读材料,提炼信息可知:

往者开放外贸则稳定,今禁外贸则会致乱。

B项体现不了材料反映的禁海之乱,C项与材料意思相反,D项错在“始终”坚持。

故A项明政府内存在禁海与开海之争正确。

考点:

古代中国经济•古代经济政策•海禁政策

10.“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往往足君子之泽,数世而斩。

所谓‘千年土地八百主’的谚语正是惯见人世沧桑之后的概括。

”文中的谚语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

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B.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变迁

C.自然经济渐趋瓦解D.土地所有权的非连续性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抓住材料中的“千年土地八百主”可知是说的土地买卖比较频繁。

A项是对材料中现象的描述;B项地主士地私有制的变迁和C项自然经济渐趋瓦解都与材料内容不符;材料着重强调的是土地变更问题,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土地兼并

11.清朝曾规定:

第一,严禁火药、铁器外销。

第二,夷商到岸必须起卸武器。

第三,不准夷商购买中国书籍、学习中国语言文字。

这些规定不能反映清政府

A.限制中外往来B.对西方持防范态度

C.禁止对外贸易D.以天朝上国自居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清政府的对外政策在贸易方面实行严格限制的措施,但没有实行“禁止对外贸易”,故A项正确,C项错误;从材料中文字“第一:

严禁火药、铁器外销。

第二:

夷商到岸必须起卸武器”能够明显看出清政府对西方持防范态度,故B项正确;从材料“夷商”中可以看出D项正确。

所以答案选C。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海禁政策

12.“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起,无法区分。

”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中

A.传播宗教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B.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

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D.教会蜕变成殖民机构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理解。

由“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

”得知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中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故A项正确;西班牙、葡萄牙王室起了组织作用,故B项错误;C项错误,获取贵金属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D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

所以选A。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的条件

13.1433年,郑和在第七次下西洋的途中(印度古里)病逝。

六十多年后,一支来自欧洲的船队到达这里,开辟了一条欧洲从海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

这支船队的指挥者是

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

迪亚士到达非洲好望角,达·伽马到达印度,哥伦布到达美洲,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故B正确。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达·伽马

14.“人被打上烙印,像牲畜一样被关在阴暗的地下室/只有经过永别之门,才能离开牢狱/许多人死在航程上——不愿意/被送到另一个国家,卖给另一个奴隶主/跳进海里滋养了大群的鲨鱼……”。

此诗主要反映了近代西方殖民者

A.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的情景B.从事可耻的鸦片贸易的情景

C.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的情景D.开辟新航路的情景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人被打上烙印像牲畜一样,被关在阴暗的地下室”“不愿意/被送到另一个国家,卖给另一个奴隶主“可见反映了早期殖民扩张过程中罪恶的奴隶贸易,故选C。

ABD都与题干不符。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早期殖民扩张的特征和影响。

15.17世纪被誉为“荷兰时代”,荷兰成为“模范国家”、“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荷兰人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等,但到了17世纪晚期荷兰却风光不再,导致其急剧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是

A.缺乏保持高速扩张所需的资源B.商业资本发达但工业资本不足

C.英法颁布一系列歧视性的法令D.三次英荷战争中失去殖民优势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内因起决定性作用,虽然17世纪一度出现了“荷兰时代”,但荷兰继续发展的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中,缺乏保持高速扩张所需的资源是其最终衰落的主因,A项正确。

从荷兰自身分析,排除C项。

荷兰商业资本发达,但17世纪的欧洲各国工业资本均不足,排除B项。

D项为外因,实际上正是因为荷兰内部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才使得其在与英国的竞争中显得实力不济。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荷兰的殖民扩张

16.在《资本论》一书中,对资本曾有过一段精彩的论述:

“资本来到人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据此,你认为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有

①早期殖民制度是以最残酷的暴力为基础的

②“肮脏的东西”包括了奴隶贸易

③殖民主义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④我们要反对资本的扩张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西班牙、英法等国都走上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道路,欧洲殖民者对当地的土著居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迫害。

殖民主义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特别是16世纪开始的“黑三角贸易”即奴隶贸易罪恶深重,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换成奴隶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返航。

在欧洲西部、非洲的几内亚湾附近、美洲西印度群岛之间,航线大致构成三角形状,由于被贩运的是黑色人种,故又称“黑三角贸易”。

综上所述,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D项。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殖民主义·影响

17.16~18世纪,世界各地的经济贸易日益密切。

下面示意图中的箭头表示人员和物品流动的方向,①、②、③、④、⑤、⑥表示人员或物品。

其中,③所代表的主要物品是

A.金银、玉米、烟草等B.枪支、玻璃等C.黄金、黑奴等D.茶叶、丝绸、瓷器等

【答案】A

18.“英国人的优势一是海洋对它的保护作用,二是处于到美洲的便捷航路上,三是采取人弃我取的原则处理殖民和欧洲事务,四是煤矿和铁矿储藏条件好。

”“英国人的优势”最有利于

A.“日不落帝国”的建立B.海外殖民扩张和奴隶贸易

C.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开展D.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理解到,英国地理位置优越,少受他国干扰;交通便利海外运输发达;积极进行海外殖民侵略扩张;资源储藏丰富等,这些条件最有利于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开展,故C正确;A、B、D与材料联系不大,排除。

19.人类历史上有两个重要而关键的事件:

首先是农业革命,它让人类从狩猎时代过渡到耕种时代,并且定居下来建造家庭、学校,发展了文明;其次是工业革命,它使成千上万的人离开家庭和农场,进入城市和工厂。

其中第二场革命的最深刻影响是

A.推动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

B.解放了妇女,欧洲家庭职能发生重要变化

C.削弱了宗教的权威,个人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

D.以时间和金钱为标志的文化逐渐发展,消费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答案】A

【解析】略

20.“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

……电力时代,也就是第二次技术革命,其引发力量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

”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A.兴起于重工业B.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C.首先发生在英国D.电力的广泛使用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的掌握情况。

材料体现的是科学理论研究在技术革命中的作用。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候,技术发明主要由一些工人和技师完成的;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技术的发明往往是一些工程师和科学家,科学和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科学理论的研究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之一。

所以应选A。

B项材料没有体现,C是片面,D项是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成就,不是特点

考点: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名师点睛】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在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规模上、深度上和影响上都远比第一次工业革命要大得多。

a它有坚实的科学基础。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许多技术的发明来源于有生产实践经验的工匠。

如因此,这个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所有发明发现成果都是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而创造出来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b它是在几个先进的大国同时起步、相互促进下进行。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的生产方法主要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全面开花取代了一枝独秀的局面,其中德国、美国贡献尤多。

c.它开始于多数国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之时,形成了两次工业革命时间上的交叉,如德国、日本就属于这种状况。

21.观察下边的示意图。

引起1760年以后图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英国棉花输入量变化

A.棉纺织工厂的大量建立B.棉纺织业普遍采用机器大生产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D.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

【答案】C

【解析】略

22.“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先后贯通;大西洋海底电缆和太平洋海底电缆相继铺成;一些大洲也建成横贯大陆的铁路。

”这充分反映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离不开

A.水路和陆路交通的发展B.交通的改进和通讯技术的发明

C.输变电技术和长途运输的进步D.新科技革命的重大贡献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先后贯通”“横贯大陆的铁路”属于交通业的发展,“海底电缆”属于通讯技术的发展,故B正确;A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23.近代中国导致“耕”与“织”分离的最初因素是

A.民族资本企业的产生B.外国商品的入侵

C.洋务企业的诞生D.中国棉花生产的大量出口

【答案】B

【解析】“耕”与“织”分离是我国近代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直接原因,故B正确;A、C是促进自然经济解体的重要因素,不是直接原因,排除;中国棉花生产的大量出口是农产品日商品化的表现,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又一重要表现,排除D。

24.为了避免各家竞相降价揽载的“自杀性竞争”,1878~1884年,刚刚成立不久的轮船招商局与英国的太古、怡和公司先后三次达成协议——《齐价合同》,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确定水脚收入和货源分配方案。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其争“利”思想一开始就是不现实的B.招商局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外商的认可

C.其主要目的是从根本上驱逐外国侵略势力D.与外商相互勾结,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答案】B

【解析】从材料看,两家外商航运企业之所以与轮船招商局达成协议是为了避免“自杀性竞争”,也就是说招商局已经具备了与外商企业“两败俱伤”的实力,说明招商局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外商的认可,故B正确;A不符合材料;轮船招商局为洋务企业,创办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洋务企业与外商争利、地址外国经济侵略的,D错误。

25.19世纪,我国有一类企业:

“设总办、督办、会办、帮办、提调等主持运营,多由现任官员兼任,其薪俸亦以官阶而定,实际上是一个政府衙门。

”这类企业最有可能是

A.在华外商企业B.民族资本主义C.洋务企业D.官僚资本主义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设总办,督办、会办、帮办、提调等主持运营,多由现任官员兼任,其薪俸亦以官阶而定,实际上是一个政府衙门。

”联系所学,洋务官办军事企业虽然采用了西方的技术设备,但并没有采用西方的管理体制---董事会与厂长经理制,其管理实际上是一个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故C正确。

26.《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

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

A.工业化的实现B.发展资本主义C.民族独立富强D.实现民主政治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1895-1927年伴随列强侵华的加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不断加深;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上兴起了“实业救国”的产业革命精神,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富强成为了社会的主旋律,C项正确。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独立为首要任务,ABD非首要任务,排除。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27.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导致如下表中国产业结构在1936年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单位:

万元

工矿业

交通运输业

合计

合计

429600

391400

821000

外国资本

292000

351400

643400

本国资本

(不包括东北)

137600

40000

177600

本国资本中

之官僚资本

20600

23500

44100

本国资本中

之民族资本

117000

16500

133600

 

A.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统一B.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的贡献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1936年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国民政府1935年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所以选B;A是1928年,C是甲午战后,D是抗日战争时期,A、C、D时间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28.下表根据《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一书数据编制,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

时间

1842~1895年(甲午战争前后)

1895~1912年(辛亥革命前)

1912~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

产业工人

约10万人

约60万人

约200万人

 

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B.十月革命的推动

C.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D.五四运动的影响

【答案】C

【解析】表格所显示的三个阶段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力量也不断壮大,到五四运动前已达200万人之多。

而辛亥革命前后,实业救国思想兴起,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正确;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标志其破产,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十月革命和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无关,排除B;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且和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无关,排除D。

29.“1948年8月19日到11月8日间,上海的商品价格上涨20倍,仅11月8日一天,米价从清晨的300中国元一担涨到中午的1000元,而傍晚时已至1800元”。

材料反映的这一现象在当时产生的影响有

①加速蒋介石政权的崩溃

②加速了当时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③导致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④推动了抗战后农业的迅速复苏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严重的通货膨胀,折射出国统区的经济恶化,民族工业到了崩溃的边缘,国民党的政权行将瓦解,因此而①②③正确,故选C;物价飞涨并不意味着农业的发展,④错误,排除。

 

【名师点睛】

由于连年内战,国统区的经济进入到崩溃的边缘。

国民党为了解决危机,实行币制改革,用金圆券代替原来的法币,这样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国统区的经济处在崩溃的边缘,这给民族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币制改革的失败加速了国民党统治的垮台。

30.1904年,商部头等顾问张謇上书商部,提出划定捕鱼区建议,并区别近海和远洋,主张“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

后清政府绘制了《江海渔界全图》。

这一史实

A.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B.遏制了列强对渔业资源的掠夺

C.有利于发展实业与维护海权D.收回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张謇的上述主张有较强的海权意识,有利于发展实业和维护海权,但是,不可能达到“遏制了列强对渔业资源的掠夺”和“收回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的程度。

故选C项。

考点:

近代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二.非选择题40分(31题19分、32题9分、33题12分)

31.中国自春秋战国就步入了铁器时代,铁器的制造和使用在中国古代社会居于重要的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