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自己的祖国去设计刘万平.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19291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自己的祖国去设计刘万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回自己的祖国去设计刘万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回自己的祖国去设计刘万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回自己的祖国去设计刘万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回自己的祖国去设计刘万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回自己的祖国去设计刘万平.docx

《回自己的祖国去设计刘万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自己的祖国去设计刘万平.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回自己的祖国去设计刘万平.docx

回自己的祖国去设计刘万平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

滨河小学刘万平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篇主体课文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教育学生树立为祖国服务的志向。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默读听读,思考并理解课文内容。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到祖国去。

 

教具准备:

图片、相关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背诵:

请一名同学来背诵《祖国在我心中》,其他同学点评、齐背。

(祖国是我们共有的家,我们每个人都要心中有祖国,爱自己的祖国。

一、揭示课题。

 本节课,老师要向同学们介绍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他的名字叫华罗庚.(出示华罗庚肖像)板书:

华罗庚指导读多音字:

华:

做姓时读huà还可以组词为"华山"。

另一个读音是什么?

huá中华,华丽

 2.介绍华罗庚。

  华罗庚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

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

此后,他顽强自学,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1936年赴英国留学,1946年赴美国,1950年回国。

他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研究,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陈景润、王元、万哲先等许)多有名的数学家。

(观看视频)

  3.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华罗庚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

回到自己的祖国去

4.根据题目质疑。

  思考: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质疑:

(谁回祖国去?

为什么要回祖国去?

回祖国去干什么?

在什么情况下回祖国去?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下面首先请同学们听听《回自己的祖国去》的故事。

1.播放课文朗读。

学生可以观看视频,整体感知体会课文内容。

2.自读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可以问问同桌。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的评价及时调控课堂,引导孩子正确理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3.指名同学分自然段读课文。

老师评价。

4.认读生字。

(小老师教读、再抽读)

华罗庚冲妻斩截借授握渊博遗憾令

5.认读课文中的词语

优雅别致急步冲着惊喜激动斩钉截铁原封不动

码头学识渊博令人敬佩贫穷落后遗憾一一握手船舷

三、自读课文,思考回答(出示提纲)

(一)学习1-13自然段

1.华罗庚和他的妻子从报纸上得知祖国解放的消息后,表现的怎样?

用----划出有关的语句。

华罗庚下了车,急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了起来:

“中国解放了!

”“我们的祖国解放了。

”华罗庚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这一天总算盼到了!

“什么?

”他的妻子惊喜地叫了起来。

妻子快步迎上前去,接过报纸,心情激动地边看边说:

“我们怎么办?

2.“这一天总算盼到了”,“这一天”指的是哪一天?

“这一天”指祖国解放的那一天,也就是1949年10月1日。

得知祖国解放的消息后,华罗庚夫妇非常激动和高兴,全国人民都非常的激动和高兴。

请同学们看一看《开国大典》的视频,就知道全国人民有多高兴了。

3.“回自己的祖国去”这话是谁说的?

说了几次?

什么时候说的?

怎么说的,你能学着说一说吗?

“我们怎么办?

“回去,回自己的祖国去!

“你学识渊博,令人敬佩。

如果把这一切抛到贫穷落后的土地上,难道不觉得遗憾吗?

“不!

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

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4.华罗庚在美国的生活过得怎样?

从哪里可以看出?

  (他住着洋房,开着小汽车,日子过得很富裕,很舒适.)

  5.当时刚刚解放的中国又是怎样的呢?

看有关资料

6.华罗庚为什么要决定放弃在美国优越的生活条件而要回到刚刚解放的贫穷落后的祖国去"呢?

“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才有价值.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二)学习第14自然段.

  引读第十四自然段。

(出示书中插图,教师深情地叙述)

华罗庚与送行的人一一握手,快步登上船舷,和家人一起迎着海面的春风,向送行的人们招手:

“再见吧!

朋友!

此时,他们心中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祖国啊,我______________!

 

祖国啊,我要_____________!

 

祖国啊,你现在虽然______________,但我_____________!

 

  四、总结课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华罗庚是个什么样的人?

 (华罗庚是个不贪图享受,热爱祖国,一心报效祖国的科学家.)    

五、拓展延伸

  1.读一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你知道哪些爱国的科学家?

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像华罗庚那样的爱国科学家,像地质之父李四光,两弹元勋邓稼先,导弹之父钱学森……为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无私奉献,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观看视频。

六、作业超市

1.学唱《我的中国心》

2.课外读《爱国科学家的故事》

  板书设计:

             回自己的祖国去

热爱祖国

        华罗庚     

报效祖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

  2.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

基础知识练习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1.师生配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一读。

  “不!

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

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指名认读。

      解放  斩钉截铁  敬佩  尽力

  2.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

  3.全班交流汇报。

  封:

左右结构。

左边两土撂在一起,最后一笔是“”,右边是“寸”/

  借:

左右结构。

左边是“”,右边是“昔”。

  初:

左右结构。

左边是“”,不要写成“”,右边是“刀”。

  渊:

左右结构。

左边是“”,右边的笔顺是:

  博:

左右结构。

左边是“十”,右边是“”,第三笔不出钩。

  令:

上下结构。

“今”字加一笔就是“令”。

  敬:

左右结构。

左边是“苟”,右边是“攵”。

  佩:

左右结构。

左边是“”,右边是“”,第三笔是“一”,不要写成“”。

  遗:

半包围结构。

里面是“贵”,外边是“”。

  憾:

左右结构。

左边是“”,右边是“感”。

  三、扩词练习(开火车比赛)

  封:

封锁 封建 封闭

  借:

借口 借用 借钱

  初:

初中 初升 当初

  渊:

深渊 渊博

  敬:

尊敬 敬爱 敬礼

  憾:

震憾 遗憾

四、综合练习

 1.比一比,组词语。

  萝(  ) 今(  ) 借(  )

  罗(  ) 令(  ) 措(  )

  2.填上合适的内容。

    (   )   (   )

     一座  一个  一辆

  3.补充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

    例:

老师批改作业。

  下班以后,老师还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

  

(1)同学们看电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带我看展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斩钉截铁”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爷爷的故事

  2001年2月19日,党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国家科技奖励大会,最高奖得主之一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水稻专家袁隆平。

  袁隆平爷爷出生在大城市,怎么会去学农,研究水稻呢?

有两件事激励了他。

  6岁时,他来到武汉郊区的一个园艺场郊游。

啊,多漂亮的花儿,多诱人的水果,他被深深吸引住了,缠着园丁问这问那,并立下“我一定要去学农”的志愿。

  20世纪60年代,中国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好多人没有饭吃,袁隆平下定决心要在农学上有所作为。

“让所有的人不再挨饿”成为他终身追求的目标。

  为了培育出优良的稻种,他几乎天天泡在稻田里,一片田,一株稻地去寻找可以用来杂交的稻穗,最后终于从14000株稻穗中找到了36株,培育出了大量杂交水稻,使水稻的产量大大地提高。

  他研究的杂交水稻被世界科学组织称赞为“东方魔稻”,他也受聘担任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首席顾问。

  

(1)写出句中加点词的近义词。

   1)多漂亮的花儿!

()

   2)多诱人的水果!

()

  3)“让所有的人不再挨饿”成为他终身追求的目标。

()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小时候()和()激励袁隆平爷爷研究水稻,他培育出了()水稻,大大地提高了()。

教学反思:

《意大利的爱国少年》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了解热那亚少年身在异国他乡,穷困潦倒却不忘维护祖国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懂得应时时刻刻把祖国的尊严放在第一位。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在理解热那亚少年当时的处境和心情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热那亚少年需要钱,为什么又把那些钱扔回去?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热那亚少年需要钱,但又把那些钱扔回去”这个问题,体会热那亚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师生一起讨论交流,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爱的教育》这本书。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爱的教育》这本书。

教具准备:

书籍《爱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介绍《爱的教育》

  1.出示《爱的教育》一书:

同学们,你们看过这本书吗?

  2.请同学介绍这本书或说说其中的故事。

  《爱的教育》也可以叫做“一个小学生一学年的故事”,是由意大利某市立小学一位四年级学生阿米琪斯写的。

他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他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

从10月份四年级开学第一天开始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

全书共100篇文章,包括发生在阿米琪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

本文就源于其中一个故事。

  3.板书课题:

意大利的爱国少年。

  4.齐读课题,找出课题中的关键词。

  (爱国)

  5.质疑:

围绕关键词,你都想了解什么?

  疏疑:

从哪儿看出少年爱国?

  二、学习生字、新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按要求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解决。

  (3)独立识字,掌握字形。

  2.指名读课文。

  

(1)读准字音。

  热那亚(ya)虐(nue)待可恶(wu)侮(wu)辱愚(yu)蠢

  

(2)掌握字形:

运用自己已有识字方法自学生字。

  重点指导:

  卖:

与“买”进行区分。

上面有“十”的,是“卖”。

  遇:

半包围结构。

第七笔是“”,不能写成“”。

  3.理解词义。

  大义凛然:

严峻不可侵犯的样子。

形容为了正义事业坚强不屈。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写了一个十一岁的热那亚少年,在一艘从西班牙开往意大利热那亚的轮船上,用自己大义凛然的行为,维护祖国尊严的感人故事)

  2.理清课文脉络。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文章可分几段?

  全文共九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段(第1、2自然段):

介绍船上的乘客和意大利少年的身世。

  第二段(第3、4自然段):

乘客们询问了少年的身世后,扔给他一些硬币,少年太需要钱了,就捡起了硬币。

  第三段(第5至9自然段):

少年听到有人侮辱自己的祖国时,毅然把硬币砸在这些人的身上,大义凛然地维护祖国的尊严。

  3.再次读课文。

  板书设计:

           意大利的爱国少年

          《爱的教育》为什么?

           身世——给硬币——扔硬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热那亚少年需要钱,为什么又把那些钱扔回去”这个问题,体会热那亚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

  2.在理解热那亚少年当时的处境和心情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爱国精神。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问难,直奔中心

  1.指名读课文,提出问题。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这是一个爱国少年?

  2.课文第三段交代了这一问题。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思考:

这个男孩子的身世如何?

  (这个男孩子十一岁,是意大利的热那亚人。

两年前,他被拐卖给一个马戏班,戏班的人将他带到了国外,他们打他,骂他,欺负他,逼他干重活,还不让他吃饱饭,他实在受不了这些人的虐待。

在西班牙,他终于找到了一个逃跑的机会。

他找到意大利驻西班牙的领事馆寻求帮助,在领事馆的安排下,他搭上了这艘船,回热那亚老家。

2.什么是“虐待”?

课文中的“虐待”指什么?

  (“虐待”指用残酷凶狠的手段对待。

本课指“打他。

骂他,欺负他,逼他干重活,不让他吃饱饭”。

  3.在读小男孩身世时,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

我觉得他太可怜了。

  学生:

我觉得他的命运太悲惨了,我们比他幸福多了……

  4.有感情地读一读。

  过渡:

是啊,船上的乘客在看到这个男孩时,有什么反应?

  三、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说说船上的乘客在看到这个男孩时,有什么反应。

  学生:

先是奇怪,然后主动询问他的情况。

  学生:

在听完他的诉说之后,乘客们有的叹息,有的议论,还有一些人乘着酒兴,拿出一些硬币扔给他。

  想像这些乘客可能在叹息、议论什么?

  学生:

有的叹息说:

“这个孩子可真可怜哪!

  学生:

有的议论说:

“这么个小男孩遭遇这么多事,真不容易!

”……

  2.男孩为什么捡起了硬币?

  (国为他太需要钱了)

  3.他想拿这些钱做些什么?

  学生:

他想给自己换件衣服。

  学生:

他想给父母买点礼物。

  学生:

他想吃一顿饱饭。

  总结:

是啊,他太需要这些钱了!

……

  4.自由读第二段。

  四、学习第三段。

  1.思考并与同桌讨论:

少年这么需要钱,为什么又把那些钱扔回去?

  2.互相交流讨论。

  3.小组汇报。

  学生:

因为男孩子听到了那些人侮辱自己的国家。

  学生:

因为男孩是意大利人,他不允许别人辱骂自己的祖国……

  你从哪些词语能看出热那亚少年很爱国?

  (拉、扔、砸、跳、站直)

  4.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少年?

  学生:

他是一个爱国的少年。

  学生:

他是一个不为金钱而活着的少年。

  学生:

他是一个维护祖国尊严、大义凛然的少年……

  5.分角色朗读最后一段。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

男孩的行为令我们敬佩,在他最需要钱的时候,他没有向金钱低头,而是维护了祖国的尊严,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热爱祖国的故事?

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意大利的爱国少年

教学反思:

语文天地三

  教学要求:

  1.通过训练积累本单元相关词句以及与爱国有关的名言和古诗。

  2.通过指导学生搜集有关国旗、国歌、国徽的资料,提高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阅读《四盘礼品》,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比较形近字。

  1.认读生字。

  2.游戏:

大家轮流当医生,把四组形近字分别写在不同的卡片上,让同学比较她们的不同。

  3.分别组词。

  4.医生再把组词中的错别字挑出来纠正。

  二、抄写词语

  1.认读并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2.从课文中再抄些词下来。

如:

斩钉截铁、大义凛然

  3.开展积词竞赛,看哪组的同学积累的词语多。

  三、有感情地读句子

  在学习课文时,重点指导朗读这些句子,注意体会带电词语所表达的情感。

               第二课时

  一、读背名句、名对、名诗。

  1.自由读名言,边读边想这些名言的意思。

  2.交流名言的意思,并练习背诵。

  3.读《示儿》,理解诗句意思。

  4.背诵《示儿》。

  二、自读课文

  1.课前组织学生查找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资料。

  2.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了解郑成功的生平,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3.读短文,说说短文主要写什么?

  4.郑成功为何选择了黄土作为礼物。

  5.齐读短文。

             第三课时

  一、口语表达

  1.小组交流收集的关于国歌、国徽、国旗的资料。

  2.分别说说国旗、国歌、国徽的含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派代表上台边展示资料边解说。

  4.唱以唱国歌。

  5.画一画国旗和国徽。

  6.围绕“神州五号”成功载人飞行这件大事谈谈自己心中的感想

  7.你还知道国家最近发生了哪些大事吗?

(自由交流)

  8.小结,激发学生身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

  二、金钥匙,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与D3结合,在读句子后,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2.看“自渎课文”尝试理解“将信将疑”。

  3.小结:

有很多词语,当我们不知道它们的意思时,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到句子中反复朗读,联系句子上下文弄明白她们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