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时检测第四单元单元检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93238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时检测第四单元单元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时检测第四单元单元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时检测第四单元单元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时检测第四单元单元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时检测第四单元单元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时检测第四单元单元检测.docx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时检测第四单元单元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时检测第四单元单元检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时检测第四单元单元检测.docx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时检测第四单元单元检测

单元检测

满分:

100分,限时:

6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怡.情(yí)

惆怅.(zhànɡ)

信手拈.来(niān)

B.劝诫.(jiè)

真挚.(zhì)

味同嚼.蜡(jué)

C.统筹.(chóu)

寂寥.(liáo)

诸.如此类(zhū)

D.狡黠.(xié)

契.合(qì)

目不忍睹.(dǔ)

答案CA.怅chànɡ。

B.“嚼”是多音字,此处应读jiáo。

D.黠xiá。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诘难

笼统

吹毛求疵

轻描淡写

B.藻饰

附丽

全神惯注

开卷有益

C.滞碍

谚语

狂妄自大

高谈阔论

D.渲染

苟安

铢两悉称

心旷神怡

答案B

惯→贯。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我花了大半天的工夫才给妈妈做好这几道菜,谁知道吃起来让人觉得味.同.嚼.蜡.。

B.小明对每道题都不.求.甚.解.,虽然很快就完成了作业,但做错的也很多。

C.我们老师思维敏捷,当我们有问题问他时,他总是胸.有.成.竹.地回答我们。

D.都说张家界山水很美,身.临.其.境.,果然名不虚传。

答案A“味同嚼蜡”形容没有味道,多指文章或讲话枯燥无味。

用于指饭菜不恰当。

4.(2019贵州安顺中考)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共3分,每小题1分)

①读书是年轻人培养心智、创造性格、引导人生的重要途径。

阅读电子书也好,阅读纸质书也罢,尽管形式不同,但可以殊途同归,关键是要把读者拉回到读书活动中来。

②我们应客观全面地看待电子阅读的兴起,在电子阅读和传统阅读之间正确取舍,使之达到共生共荣、相互补充。

③家庭、全社会乃至学校都应该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对年轻人的阅读行为进行合理引导。

(1)第①句搭配不当,应把改为。

(2)第②句成分残缺,应在后加上。

(3)第③句语序不当,应将与互换位置。

答案

(1)“创造”“塑造”

(2)“补充”“的目的”(3)“全社会”“学校”解析①“创造”和“性格”不搭配,“创造”应改为“塑造”。

②动词“达到”缺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上“的目的”。

③“家庭、全社会乃至学校”逻辑错误,应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先“家庭”,后“学校”,再“全社会”。

5.(2019湖北十堰中考)将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写在横线处,排列最合适的一项是(2分)()

牛能大量进食,,。

对充满智慧的经典作品就得深读精思,反复品味,如同牛的“反刍”一样,含英咀华,直至得其精髓。

①读书有精读与泛读

②读书也应当学会“反刍”,我们应当比牛更聪明,因为我们会思考

③读书要讲求智慧

④牛的雄健与善于反刍很有关系

⑤它不断地咀嚼,以助消化吸收A.⑤④②③①B.④⑤②③①C.④⑤②①③D.⑤④①②③

答案A结合文段表达的中心和答案特点,确定第⑤句中的“它”代指前一句的牛,应为首句;然后比较A、D两项,第②句中“也应当学会反刍”是前一句的“反刍”的顺延,即起到过渡作用,所以②承接④。

故选A。

6.(2019四川内江中考)阅读下面材料,谈谈你对“996”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4分)

[材料1]“996”工作制是指工作日早9点上班,晚9点下班,中午和傍晚休息1小时(或不到),总计10小时以上,并且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

[材料2]2019年4月11日,人民日报针对“996”发表评论员文章《强制加班不应成为企业文化》;4月12日,阿里巴巴通过其官方微信号分享了马云有关“996”的一些观点,当天下午马云再度回应称“任何公司不应该,也不能强制员工‘996’”。

[材料3]关于“996”,网上众说纷纭。

有人赞同,有人反对。

答:

 

答案(示例1)赞同。

我赞同“996”,因为你不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和时间就不能获得

成功,“996”就是你超越别人的付出。

(示例2)反对。

我反对“996”,因为“996”就是透支健康、透支未来,这恰恰是对奋斗者的伤害。

[示例外其他回答(如从思辨的角度)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语言流畅。

理由的阐述应该体现逻辑的严谨(理由只有一句话基本上不能体现逻辑的严谨)。

7.(2019山东威海中考)学校将五月定为“大阅读”主题月,将开展一系列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8分)

(1)《西游记》中的沙僧参加阅读社团的招聘,请你写出录取或淘汰他的理由。

(2分)

答:

 

(2)你应聘到阅读社团做图书室管理员。

室内藏书以《论语》《孟子》《诗经》《道德

经》《资治通鉴》《李太白集》《东坡集》等为代表。

请用一句话概括藏书内容。

(2分)

答:

 

(3)为纪念建国七十周年,班级将举行“我和我的祖国”系列活动,请你根据示例将活动

内容补充完整。

“读起来”,;“讲起来”,砥砺强国志向;“”,汇聚报国行动。

(2分)(4)学校筹备“电子阅读与传统阅读孰优孰劣”的辩论活动,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最后的总结发言。

(2分)

答:

 

答案

(1)(示例1)录取。

沙僧对团队忠诚,任劳任怨,能协调成员之间的关系。

(示例2)淘汰。

沙僧少言寡语,能力平平,工作缺乏主动性。

(2)本室藏书均是传统文化(古代经典)的精华(精品、结晶、典范)。

(3)筑牢爱国信仰(信念)做起来(结构相似、内容合理即可)

(4)(示例1)同学们,电子阅读和传统阅读各有利弊,变的是阅读方式,不变的是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让我们把电子阅读与传统阅读结合起来,在阅读中感受美好,传承文化。

(示例2)同学们,这次活动进行到这儿,同学们表现得很踊跃,对于“电子阅读与传统阅读孰优孰劣”这个问题,需要我们用理性科学的态度去看待。

让我们用正确的方式将二者结合起来,来促进我们的精神世界的丰满。

解析

(1)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

由于是“大阅读”的主题,所以如果想录取沙僧,可以结合他身上的优点来谈:

任劳任怨,踏实,能团结成员等。

如果选择淘汰,可就沙僧的少言寡语等缺点来谈。

(2)题中所列的这些书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遗产,都是传统文化的精品。

概括时注意抓住“传统文化”和“精品”两个关键词。

(3)此题考查仿写能力。

仿写时要从内容和形式上加以把握。

根据“砥砺强国志向”我们可以写“筑牢爱国信仰”,根据“读起来”“讲起来”“行动”,我们可以补写“做起来”。

(4)此题考查总结发言的撰写。

首先要对此次活动的内容加以总结,然后向同学们发出号召。

二、阅读理解(37分)

(一)(2018四川内江中考)阅读《不求甚解》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12分)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其实也不尽然。

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

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

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

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

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③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

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

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

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④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

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

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

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⑤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

据王粲的

《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⑥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

绝对不应该这样。

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⑦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

“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

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

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有删改)

8.根据语境,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2分)

(1)好读书,不求甚.解.甚解:

(2)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滞:

9.结合全文,分析第①自然段的作用。

(3分)

答:

 

10.文章第④自然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

(3分)

答:

 

11.宋代朱熹说: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这种读书法与文章中的

“不求甚解”的读书法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

请阐述理由。

(4分)

答:

 

8.答案

(1)深刻了解

(2)停止,停顿

解析解释词语要结合语境。

(1)句中“甚”是副词,有“很、非常、深刻”的意思;“解”有“了解、理解”的意思。

(2)句中的“滞”有“凝积,不流通,不灵活”之义,根据语境,应解释为“停止、停顿”。

9.答案内容上:

开篇点明作者批驳的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为下文蓄足了势;并且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观点,“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结构上:

总领全文。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

本题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

内容上:

第一句“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是一般人的错误观点,这是作者要批驳的,开篇便提出,是为了树立一个批驳靶子;第二句“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是作者的观点,也是下文重点论述的内容。

结构上:

下文重点论述本段中提出的作者的观点“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所以该段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

10.答案举例论证。

以普列汉诺夫为例,论证了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的观点。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阅读本段,可以找到“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一句,这是举的普列汉诺夫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例子,因而论证方法容易判断;而作用可以从“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一句中归纳得出,这是所举事例论证的观点。

11.答案(示例)我喜欢《不求甚解》一文中的读书法。

因为在作者看来,“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

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所以我们在读书时也应该虚心,不要固执一点,要学会前后融会贯通,并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掌握书本知识。

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

既可以选择第一种读书法,也可以选择第二种读书法。

具体答题时,首先选择喜欢的读书法,然后解释所选读书法具体的内容,最后阐述理由。

(二)(2019湖北襄阳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5分)

从小学生“读书等身”说开去

①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

②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改进教育方式,十几年来,开展每日午读、亲子读书会、阅读节等活动,让孩子们爱上了阅读。

小学6年的时间,一个孩子竟能读1700本课外书。

阅读不仅让孩子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成绩,还锻炼了口才和思维,跟爸爸妈妈在家里相处也变得更加融洽。

③有感于读书给孩子带来的变化,玉峰实验学校的一位家长突发奇想,让孩子与读过的书合一张影,结果发现书堆起来,跟孩子身高一样高。

如果要解码该校一些小学生“6年读1700本书”的奧秘,或许正源于学校通过改进教育方式,让这里有了更多“读书等身”的孩子,其实现路径就是挤时间读书——“只要每天坚持花20分钟时间,就能在小学6年读完1700本书。

④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

4.67本,与2017年基本持平;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阅读,纸质阅读比例下降;在对个人阅读数量评价中,只有2.1%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多,6.3%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比较多,37.8%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一般,41.5%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

成年国民阅读数量少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作忙没时间”。

相比小学生“读书等身”,我们是否有点汗颜?

⑤古人云: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抗战名将彭雪枫常告诫自己:

“如果不抓紧时间学习,我会输给工作的。

”在戎马倥偬的岁月里,他不论行军作战多么艰苦,都坚持每日读书,常常手不释卷、挑灯夜战。

他的名言是“知识之在于我,向来是如饥似渴的”,座右铭是“苦读苦读一百个苦读”,约法三章是“每日决学两小时”。

今天我们各方面条件都比过去优越得多,即使工作再忙,其实也不难发现有一些碎片时间。

比如在公交、地铁等车时,在银行排队时,或者睡

前20分钟,都能成为自己专享的读书时间。

⑥鲁迅说:

“哪里有天才?

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写作上了。

”对读书人而言,就是应该合理地利用自己的时间碎片。

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是拿手机刷屏,还是读电子书或者手不释卷,是对我们读书习惯与学习定力的考验。

如果在碎片化时间看碎片化信息,那么浅表、庸俗就会无形放大;如果在这期间读有价值的东西,那么我们的修养和才干就会不断累积。

所以,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其价值和意义就在这里,同时读纸质书和读电子书也并不相悖。

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古人早已为我们指出了读与写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新时代,人人都想“下笔如有神”,取得像大文豪们那样“著作等身”的成就。

然而,

梦想不会从天而降,还需先静下心来,多挤点时间,“读书破万卷”,才能厚积薄发、梦想成真。

作为普通人,纵然我们做不到“著作等身”,但只要每天坚持读书,也能做到“读书等身”。

(有删改)

12.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2分)

答:

 

13.第②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答:

 

14.仔细阅读第⑤段,分析本段的论证思路。

(4分)

答:

 

15.根据本文观点,说一说在今天这个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可以怎样读书。

(答

三点即可,3分)

答:

 

16.下面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通过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爱上了阅读,也让更多孩子“读书等身”。

B.第④段引用了大量的调查数据,意在告诉我们:

成年人纸质阅读量明显不足,原因是工作忙没有时间。

C.选文第⑦段论述了读与写的关系:

读是写的前提,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厚积薄发。

D.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既摆事实又讲道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2.答案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

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把握能力。

注意题中“用原文语句回答”的提示。

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

有的文章题目就是论点;有的则含在第一段或最后一段中;少量的在文中;还有的论点则需要结合论题、论据等内容自己进行归纳概括。

全文共七段,通读全文可知,本文作者着重阐述“读书”的问题,并在首段给出了论点。

13.答案举例论证。

通过列举“玉峰实验学校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成效显著”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增强了说服力。

解析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能力。

第②③段都是在讲述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学生读书的事例,即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论证了“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这一中心论点。

14.答案先引用名言强调抓紧时间读书的重要性,接着列举彭雪枫勤读的例子,告诉我们要抓紧时间,坚持每日读书,最后告诉我们:

一些碎片时间,是可以成为读书时间的。

解析本题考查对论证思路的梳理与概括能力。

要抓住点明结构思路的语言标志。

没有词语标志的就要仔细阅读文章内容,读懂内容后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术语连缀作答。

15.答案(示例)

(1)坚持每天阅读;

(2)合理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3)要读有价值的东西;(4)静下心来挤时间读;(5)读书的形式可以多样化;(6)多读书,读好书。

(任答出三点,合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迁移能力。

首先要读懂原文,运用原文所讲的相关理论,来谈怎样谈书。

此题的答案比较开放,所提建议合理即可。

16.答案B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与分析判断能力。

B项中“成年人纸质阅读量明显不足,原因是工作忙没有时间”不正确。

应该是“成年人纸质阅读量明显不足,原因是他们不抓紧时间读书”。

(三)(2019河南重点中学3月摸底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10分)重拾“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科学精神

①竺可桢先生曾说:

培养科学的空气是什么?

就是“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什么?

科学精神就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

②这“利害”二字却是真正“厉害”,到了现实生活中,要将它与是非分割开来,真是难之又难。

最后无非以一句“科学家亦不能免俗”作为借口。

③这俗,说的便是社会的潜规则,是“利害”、是权衡、是功利,是科学精神的死敌。

追求功利让我们失去对真理的热爱;追求功利诱惑我们违背实证精神;追求功利让我们放弃质疑、屈从权贵。

最终,功利主义让我们离科学精神越来越远。

④“科研人员东南飞”,飞向更有钱更发达的地区已是持续了十几年的老话题;人才激励和评价以金钱为导向,不以科学论英雄,也不是新鲜事;“帽子”满天飞的问题说了也不是一两天,但似乎看不到彻底改变的迹象。

⑤社会对科学的认知是功利的——人们常常把科学与技术混为一谈,遇事先问这个研究有什么用;方向的选择是功利的——科学家要先看自己做的是不是热点,美国有没有做;科学家自己也是功利的——为了帽子、票子、位子愿意作出改变。

坐冷板凳、耐得住寂寞、不计名利,变成了“傻子”才做的事。

⑥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求真务实,讲的就是敢于探索。

凡事先计名利而后动,谈何科学、谈何真理。

荷兰有位名叫杨瑞恩的眼镜匠,每天都忙着磨镜片。

有一天,杨瑞恩听到孩子们在二楼叫嚷,跑到楼上来,才发现孩子们把两片镜片叠起来看东西,他拿过来一看,顿时惊呆了:

明明是在远处的钟楼,怎么会一下子跑过来了呢?

孩子们的意外发现,引起了杨瑞恩的研究兴趣,最终发明了望远镜。

⑦在科技界内部,多少人呼吁要动真格的、动刀子。

要的就是让违背科学精神、追求功利的人受到最大的惩罚,让人们知道那些“傻子”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⑧“功利”二字着实可怕,功利主义导致科学精神的匮乏,而科学精神的匮乏被认为是我们民族从事原始性创新的软肋。

难道我们必须接受“科学家也不能免俗”的现实?

不。

当历史发展到今天,核心技术与原始创新成为社会向前的最大推动力时,我们必须向功利主义“宣战”,国家民族才能长远发展。

⑨如今我们倡导科学精神,希望求真务实、理性质疑之风能成为科技界的常态;希望这股浩然正气“占领”科学共同体,进而影响全社会。

这第一步,怕是要先斩断功利二字。

(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17.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

答:

 

18.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分)

答:

 

19.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答:

 

20.本文有一个事实论据不恰当,请找出并说明理由。

(3分)

答:

 

17.答案重拾“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科学精神,要先斩断功利二字。

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概括。

通读全文,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分析,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通过对文章标题的分析和最后一段的整理,即可得出中心论点。

18.答案借用竺可桢的话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并引出论题:

科学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议论文首段的作用。

从内容上看,竺可桢的话讨论的是科学精神,作为论据来证明重拾“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科学精神的重要性。

从结构上看,借用竺可桢的话引出论题,并起到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19.答案第④段运用了举例论证,举“科研人员东南飞”,人才激励和评价以金钱为导向,“帽子”满天飞的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的例子,具体而有力地论证了功利主义让我们离科学精神越来越远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

根据“科研人员东南飞”可确定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论证了上一段段末“最终,功利主义让我们离科学精神越来越远”的观点。

20.答案第⑥段杨瑞恩发明望远镜的事例不恰当。

第⑥段阐述的观点的是科学研究应不计名利敢于探索,这个论据重点在说明科学研究应保持好奇心,不能很好地证明观点。

解析本题考查对论据的分析能力。

文章所有的论据必须能证明每部分的分论点或中心论点。

第⑥段阐述的观点是科学研究应不计名利敢于探索,而杨瑞恩发明望远镜的事例说明科学研究应保持好奇心,与本段的观点相悖。

 

三、写作(40分)

21.(2019浙江杭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40分)“你总是渴望得到同学的肯定,我觉得,你首先得肯定自己。

”“每个人都希望被肯定,被人肯定能增强信心;换位思考,我们也要学会肯定别人。

”“关键是这种肯定必须是真诚的,因此应留心发现他人的闪光点。

这几个同学的谈话,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600至800字的文章。

可以叙写自己的经历和见闻;可以发挥想象,创作故事;也可以对这个话题发表见解。

要求:

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写作指导]审题:

该题为自命题作文题,由提示语、写作提示和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

先分析提示语,采用抓取关键词的方式,“首先得肯定自己”“换位思考”“必须是真诚的”“应留心发现他人的闪光点”等启迪我们,文章的立意选材要围绕“肯定自己”“换位思考”“多发现他人闪光点”等角度展开。

构思:

写记叙文,可以讲述发现自我优点,肯定自己,增强自信心的体验;讲述发现他人优点的故事;讲述换位思考的经历等。

本题更适合写议论文,筛选名人典例或者名言俗语,阐述“肯定自己”或“换位思考”或“多发现他人闪光点”的意义。

写法:

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写记叙文,可以顺叙自己如何发现自我优点、增强自信心的经历。

可以插叙曾经偶见的貌不惊人的其他同学的闪光表现等。

开头可以采用倒叙,可以直接展开叙事,也可以以题记开篇,还可以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或者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