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体舞蹈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9279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8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形体舞蹈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形体舞蹈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形体舞蹈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形体舞蹈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形体舞蹈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形体舞蹈课程教学大纲.docx

《形体舞蹈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形体舞蹈课程教学大纲.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形体舞蹈课程教学大纲.docx

形体舞蹈课程教学大纲

《形体舞蹈》课程教学大纲

《形体舞蹈》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10601100370

课程名称:

形体舞蹈

英文名称:

Aerobicdance

课程性质:

专业素质课

总学时:

64学分:

4

理论学时:

32实验学时:

实践学时:

32指导自学学时:

适用专业:

音乐学(音乐治疗方向)适用层次:

本科

先修课程:

解剖学

承担院部:

人文学院学科组:

音乐学

二、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形体舞蹈是形体修塑和舞蹈的结合,所谓形体修塑就是伴随音乐完成针对上肢、头部、颈部、胸部、肩部、臀部、大腿、小腿、足等部位的修塑动作,使身体肌肉更有弹性,线条更美,动作舒展,幅度适当,同时也锻炼动作的协调性,提升肢体美感。

舞蹈则是通过肢体动作表达思想内涵。

而舞蹈感觉和肢体语言的结合就是形体舞蹈。

课程通过合理的、科学的身体训练,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用肢体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形体舞蹈课程的设置,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能系统的学习和掌握形体训练的基础理论和训练方法,以及掌握基本的舞蹈种类和简单的编舞技法,更好的为音乐治疗活动服务。

(二)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形体训练的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及塑造形体美的一般规律,掌握形体训练的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各类动作的基本核心动作,提高身体灵活性和可塑性,提高鉴别和评价形体美、动作美、气质风度美及表现美的基本能力。

掌握基本的舞蹈种类、特点和基础的编舞技法。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形体训练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对不良姿态的矫正能力和对音乐的感知与理解能力;将体验和领悟到的形体知识在实践操作的练习中再现,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遵循人体运动规律和形体运动特点合理创编一些简单的姿态操和形体组合,使其终身受益。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一般安排一年级的一、二个学期完成,课程的教学形式以实践和理论教学为主。

本课程重点是解决学生的基本体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站立形态、方向、协调性等;掌

《形体舞蹈》课程教学大纲

握动作的体态、节奏、动律、方位、要领等要素,并完整的完成成品舞蹈的表演,培养气质优雅、熟悉自身身体的优秀人才;难点是在舞蹈学习年龄较大的学员中开展舞蹈专业学习,柔韧性开发颇为困难。

重点章节是第三、四、五章。

难点章节是第十一、十二、十三、十四章。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形体舞蹈》教学以示范教学法为主,在教学中要多开展实践参与的教学活动。

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案例示范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创造力,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结合实践操作。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教学目标,完成共同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策略、方式与手段。

根据课程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时数分配表

《形体舞蹈》课程教学大纲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田培培,形体训练与舞蹈编导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3(普通高校音乐学本科专业教材)

2.《形体训练》VCD王伟中央音乐学院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国家卫星电视教材3.《中国古典舞身韵元素短句教材》VCD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系教材系列4.《现代舞基本功训练》VCD马栋中央音乐学院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5.《少数民族舞蹈》VCD游开文中央音乐学院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

(七)考核与评价

考核形式:

实践考核。

评价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考试,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

综合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体现发展性,动态性评价原则,强调过程性评价。

评分标准:

平时占30%,期末占70%。

三、教学内容纲要

《形体舞蹈》课程教学内容纲要

《形体舞蹈》课程教学大纲

秋季学期

第一章(2课时)

头、肩、手臂训练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通过头、肩、手臂的训练掌握基本站姿

2、了解错误形态的纠正方法

3、掌握舞台的方位点

二、教学内容

本章讲述头、肩、手臂间的关系和协调问题,难点主要在于如何让学生在现有的形态基础上形成良好站立、行走的姿态。

1、头、肩、手臂的训练

2、站与身体形体的规格要求

3、身体与舞台的关系

4、头的训练内容

5、头的练习

6、肩的训练内容

7、肩的练习

8、手臂的训练

9、肩臂部位综合训练组合(男、女)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示范、模仿练习等教学形式。

第二章(2课时)

手型训练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女性的手型

2、掌握男性的手型

二、教学内容

本章讲述古典芭蕾脚位和中国古典舞脚型、手型、脚位,主要教学重点在练习中找到错误的做法,并予以纠正。

难点主要在于初学者对于手型、手位位置准确度的把握上。

1、手型:

指、手型、拳

2、男、女准备位

3、男、女叉腰位

4、手的位置:

山膀位、托掌位、斜托掌、按掌、提襟、双合掌(单、双、组合)

5、手臂的动作:

手指、手腕、肘、大臂

手指:

屈指、伸、转、轮指

《形体舞蹈》课程教学大纲

手腕:

屈腕、伸、转

肘:

屈、伸

手臂:

合手、分手、穿手、抽手、抹手、盘手(上、下)、后摇臂、前摇臂、

6、手型练习组合(男、女)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模仿练习、多媒体介入等教学形式。

第三章(2课时)

手位训练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练掌握中国古典舞基本手位练习

2、掌握手位的变化路线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教学重点在中国古典舞基本手型、手位。

难点在于中国古典舞手位、脚位的协调练习。

1、手型练习:

单指、剑指

2、手位练习组合(男、女)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模仿练习、多媒体介入等教学形式。

第四章(2课时)

脚的位置、脚型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脚的站、重心、方向的问题。

2、了解脚的位置代表一定的风格。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教学重点在脚的子午向、阴阳交错的交叉点。

难点开位与交叉位的站立训练。

1、脚的开位、正位、交叉位。

2、脚的位置:

正位、一字位、大一字位、一字位上的交叉位、一字位上的前后交叉位、八字位、丁字位、踏步、大掖步、前弓步、旁弓步、扑步

3、脚的位置练习组合(男、女)

4、脚型:

勾脚(半勾、全勾)、绷脚、擓脚、撇脚。

初学者可在地面体验。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模仿练习、多媒体介入等教学形式。

第五章(2课时)

《形体舞蹈》课程教学大纲

扶把的要求和作用、脚的动作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把杆的作用

2、了解各类动作在把杆上的训练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扶把的要求和作用,过高的把杆与过低的把杆都易出现错误形态。

用例举的方法示范各类动作在把杆上的训练,形象的说明把杆的作用。

1、如何扶把?

2、把杆适合的高度,过高与过低产生的后果。

3、单、双手扶把要求

4、各类动作在把杆上的训练:

脚的位置、腰的动作、蹲的动作、脚的动作:

擦地、离地小踢腿、大踢腿、弹腿、大弹腿、扳腿、压腿、控腿等

5、脚的动作练习组合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模仿练习、多媒体介入等教学形式。

第六章(2课时)

腰的训练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通过腰的结构和动律介绍了解腰的两大功能。

2、通过对腰的训练要求的讲解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腰的练习

3、通过跳跃练习增长身体的弹跳力,扩展舞蹈的空间。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教学重点在于介绍腰的练习容易出现的错误做法而导致的身体伤害。

难点在于如何正确而准确的做到规范动作。

1、腰的结构和动律

2、腰的功能:

一、腰具有很强得表现力,它的风格、动律产生舞蹈的风格和语言。

二、辅助身体的软开度训练作用。

3、腰的三截介绍和展示:

胸腰(上):

颈椎、胸椎

中腰(中):

胯以上胸以下部位

板腰(下):

胯的部位的动作

4、腰的训练要求

分胸腰、中腰、板腰三种腰的训练讲解

5、腰的动作和训练

前屈、后伸、旁伸、横拧

《形体舞蹈》课程教学大纲

6、腰的训练方式

下腰、耗腰、转腰、涮腰(上、中、下)

7、腰的练习组合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模仿练习、多媒体介入等教学形式。

第七章(2课时)

腿、踝关节的训练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腿的练习的几个关节训练

2、掌握擦地的过程和与其他动作的结合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教学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擦地和小踢腿的方法。

1、腿的屈伸、控制能力、快速踢起的能力

2、下肢动作包括:

踝关节:

擦地、小踢腿

膝关节:

屈伸

髋关节:

压腿、控腿、扳腿、大踢腿

3、擦地的过程、擦地与其他动作的结合讲解

4、小踢腿的过程

5、踝关节的练习组合(包括擦地、蹲、小踢腿)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模仿练习、多媒体介入等教学形式。

第八章(2课时)

蹲、膝关节的训练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膝关节和脚部跟腱的柔韧性,为脚部舞蹈感觉做铺垫。

2、半蹲、深蹲、单腿蹲、双腿蹲训练的掌握。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教学重点是通过蹲的训练来加强膝关节的训练以及大腿力量的增强。

难点在于开位蹲时学生的现有能力与该练习的要求之间的矛盾。

应该通过反复练习解决。

1、开位的蹲——一字位上的蹲要求(半蹲、深蹲)

2、关位的蹲——踏步上的蹲的要求(半蹲、深蹲)

3、膝关节的练习组合(男、女)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形体舞蹈》课程教学大纲

采用课堂讲授、模仿练习、多媒体介入等教学形式。

第九章(2课时)

踢腿训练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为腿的速度、力度、软度以及素质技巧动作的增强打基础。

2、掌握由小渐大、又低向高推进的原则。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教学重点是通过踢腿练习扩大腿的活动范围和表现力。

1、踢腿的方向:

前、旁、后、十字腿、扁腿、盖腿、摆腿

2、踢腿的方式:

绷脚、勾脚

3、踢腿的力度:

踢腿、摆腿

4、踢腿的度数:

25、45、90、180

5、以上内容示范

6、踢前腿的练习组合(男、女)

踢旁腿的练习组合(男、女)

踢后腿的练习组合(男、女)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模仿练习、多媒体介入等教学形式。

第十章(2课时)

舞姿及控制能力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静止的舞姿需要很强的控制能力。

2、了解舞姿是基本的舞蹈语言单位,表现一定的风格。

3、掌握一定的舞姿控制能力,增强稳定性。

对抗、矛盾的关系力的掌握。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教学重点是强调舞姿的准确、上身动作与腿部动作的协调,难点在于腿部动作的力量和它的规格、稳定、上拔的感觉体会,完成舞姿过程中的连接部分、动作干净利落、呼吸自如。

1、关于“控制”的问题

2、腿部控制的方式:

直抬、吸腿

3、几种舞姿的介绍

前吸腿、旁吸腿、后掖腿、前吸腿拧身、后掖腿、前腿(正位、外旋)、旁腿、后腿、踹燕、探海、拧身后腿、拧身探海、大射燕、掀身探海、端腿展翅

4、控制能力的几种方式

《形体舞蹈》课程教学大纲

开经过吸伸出去

关经过吸伸出去

环动(前-旁、旁-后、前-后、后-前,45度、90度)

捻转(任何舞姿都适合,可内、外方向)

腿加转身动作

腿加翻身动作

5、女性、男性控制练习组合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模仿练习、多媒体介入等教学形式。

第十一章(2课时)

跳跃训练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注重跳跃的美感

2、掌握跳跃的起始过程

3、强调空中姿态形成的美和落地的美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教学重点是强调跳跃动作不是孤立的,需要全身的配合。

跳跃动作的完成好坏标志着学生水平的高低,这是整个学期教学内容的难点。

1、跳跃的三种形式:

小跳:

膝关节以下的动作

中跳:

强调深蹲以及胯部参与

大跳:

在大腿充分运用的情况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