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品小教教育学复习题yt.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8722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精品小教教育学复习题yt.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精品小教教育学复习题yt.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精品小教教育学复习题yt.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新精品小教教育学复习题yt.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新精品小教教育学复习题yt.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精品小教教育学复习题yt.docx

《最新精品小教教育学复习题yt.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精品小教教育学复习题yt.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精品小教教育学复习题yt.docx

最新精品小教教育学复习题yt

小教教育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人类社会最早诞生的教育学是以( )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AP5

A普通中小学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一般教育现象

2柏拉图的代表作(C)P7

A教育论B巨人传C理想国D雄辩术原理

3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A)P7

A学记B论语C雄辩术原理D理想国

4一般认为,教育学形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P9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C 柏拉图的理想国D 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5提出终身教育思想的是( B)P14

A布鲁纳B保罗朗格朗 C瓦根舍因 D赞科夫

6在西方,通常认为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是(A )P9

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B 洛克的教育漫话C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7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了(D )

A原始社会未期B奴隶社会初期 C封建社会未期 D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8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B)P37

A利托尔诺 B孟禄  C达尔文D 特朗西

9学校教育产生于(B )

A原始社会未期 B奴隶社会初期 C奴隶社会未期D封建社会初期

10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 )P195

A赫尔巴特BC卢梭C夸美纽斯D杜威

11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D )P195

A夸美纽斯 B杜威C 涂尔干 D卢梭

12教师是(B P81)

A教育过程的主体B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 C教育过程的学的主体D教育内容的主体

13学生是(C)P82

A教育过程的主体B 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 C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D教育内容的主体

14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是(C)P206

A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坚持社会主义方向D坚持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学说

15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C )P144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教育硐执?

nbsp;C教师素质现代化 D教育内容现代化

16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A )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生活方式D政治制度

17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C )    P159 

A洛克 B华生 C高尔顿D 霍尔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于(D)

A1985年B 1986年  C1993年  D1995年

19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C )

A1982年B 1985年  C1986年 D 1993年

20综合课程论的提出者是(A)P219

A怀特海 B 杜威 C 布鲁纳 D 克伯屈来源:

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

21结构主义课程论的提出者是(C)218

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克伯屈

22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发展的(B )

A互补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35分钟

23教育是实理人的社会化的(C)

A唯一形式B 最有效形式C 重要形式 D辅助形式

24学校主体必须坚持(B )246

A以社会实践为主 B以教学为主 C 以活动为主 D以政治思想教育为主

25教学从本质上讲是( C)244

A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活动   B教育活动 C 一种认识活动D 智育活动

26提出师者,人之模范也的教育家是(A )301

A杨雄B 苟子 C孔子 D 韩愈

27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提出者是(A )P289

A加里宁 B列宁 C赞可夫 D马卡连柯

28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是( A)

A道德教育B 民主和法制观念的启蒙 C教育爱祖国爱人民教育 D革命理想教育

29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学习的客体是(B )

A教育内容 B教育者及所教授的内容 C 教科书 D教育者

30教学从本质上讲,是(D )

A一种实践活动 B一种主体活动 C一种文化活动 D一种认识活动

31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A )P322

A童年期  B 少年期 C学龄中期 D学龄晚期

32社区教育的核心是(B)P273

A环境优化 B 育人  C监督管理 D组织协调

33教师职业开始出现在B

A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C 封建社会前期 D封建社会中期

34教学是学校教育的(D )

A唯一工作 B 重要工作 C必要工作  D 中心工作

35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发展的(B )

A互补性B 顺序性 C 阶段性  D不平衡性

36小学生的记忆优势是(B )

A理解记忆 B机械记忆 C意义记忆 D 有意记忆

37小学生的想象属于(A )

A再造性想象 B创造性想象 C 幻想 D 批判性想象

3810至于2周岁儿童的注意力能够集中的时间约为(B )

A20分钟 B 25分钟 C30分钟 D 35分钟来源:

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

二:

简答题

1.   简述”教育学”的基本内涵.

答:

从内涵上说,;教育:

在我国基本上有三种含:

<1>指所有教育学科门类的总称

<2>指一种课程的名称,在这意义上,:

教育学:

是各个师范学院报所开导的一们带有专业基础性质的课程,该课程也往往称为教育学原理教育概论教育原理等.

<3>指一种教材的我名称,这种教材即,作为一们课程的教育学;所使用的教材,其名也隋着课程名称的不同称谓而不同.

 

2简述教育的发展历程

答:

根据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以及建立于其上的生产关系的性质,把社会发展的历程划分不原社会,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三大阶段,相应地就把教育的历程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

原始教育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其中古代社会古代教育和现代社会现代教育又各自可以划分出两个即有共性又有个性的亚阶段即古代奴隶社会古代奴隶社会的教育与古代封建社会的教育,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与现代社会主义社会现代社会主义社会现代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3学校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答;,<1>有与学生数量相适应的校舍,场地及其他基本教学设施:

<2>有符合法律规定要求的,按编制标准配备的教师队伍:

<3>有按规定标准配置学仪器.图书资料和文娱.体育.卫生仪器.

 

4.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答:

<1>建立民主而和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注重培养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让学生获得主体的体验,尤其入学生体验成功.

 <3.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行的教育.

 

5简述教师在运用教育机智时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答:

<1>教师应遵循因势利导.发扬个性.克服缺点.达到真正教育效果的指导原则;

 <2>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优点和长处,蕴涵着等待诱发的积极因素.

 

6简述社会教育目的与个人教育目的的关系.

答:

教育目的可以分为社会的教育和个人的教育目的两类.社会教育目的的主要反映社会对教育系统的总要求,要求教育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服务.个人教育目的则要考虑教育对于人类个体身心发展的促进,要求教育为个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以及未来幸福生活的目标服务.教育的社会目的个人目的应当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它们共同组成完整的教育目的实现而实现.反之,有效的个人教育目的也必须考虑到社会教育目的,以社会教育目的为设定和实现的前提.孤立或割裂两者的关系,就会形成片面的教育目的乃至导致整个教育观念上的社会本位或个人本位.

 

7简述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答:

德育之个体发展功能主要指的是对个体品德心理结构的发展所起的作用.由于人类总体社会实践的作用,实际上人类个体从0岁开始就已载负了社会性遗传所赋予的可以进行德道学习的心理结构.道德的任务就是要依据这一潜能进行开发|创设道德学习的情境,从而使个体不仅在自然生命上成长而且在品德心理结构上不断改进更高质量更具丰富性个体道德人格.德育对个体人格的这种促进功能是所谓的德育之个体发展功能的实质.

 

8简述课程论

答:

课程论就是研究课程的专门理论,完整的课程论应能兼顾理念性和应用性,它山之石包括两个层面

(1)    关于课程基本理念方面的探讨,是人们对于课程的最根本的认识,通常由一些思辨性较强的题目,以及相应比较概括化和抽象化的理论性观点及其说明论证构成.

(2)    关于课程设计或编制方面的探讨,这通常是由一些操作性很强的确        要求步骤原则方法等的说明和规定构成.

 

9为什么说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学生的认识过程/

答:

在基础教育阶段,教育认识主要指中小学生的认识,这是教学认识最具决定性的特征.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学生认识的特殊性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社会的进步,受教育成为每一个年轻社会成员的义务和权利,它们在教学认识中的特殊性问题研究日益突出并为人们所关主.教学活动必考虑任其作为认识主体的学生的认识和方式,不能够将以成人认识为对对象的研究结果直接套用到学生身上.教育者应当尽可能地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是怎样认识的,这些认识阶段分别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在这样的基础上设计的实施教学.

10:

简述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答:

<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实验法<5>实习法<6>练习法<7>参观法来源:

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

三:

论述题

1:

论述教育的基本要素

答:

<1>教育者,包括学校老师,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和主体力劳动和代表,是直接教育者.

 <2>受教育者.即各级各类学生,也即教育对象.学生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即有人类实践活动对象的一般特征,又有自身的特殊性.一般特征体现在他们有自己身心发展的规律,实践活动必须认识和遵循这个规律,而不能违背或破坏这个规律,特殊性表现在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外界影响下不断变化的,是有鲜明个性特征的.

 <3.教育影响,即教育教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即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的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工作者材料:

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学法,教育组织形式.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是教育活动与的媒体,教的活动与学的活动通过这个媒介链接起来成一个统一的活动.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及教育的组织形式是围绕着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材料设计的,是受教育内容.教育材料的性质制约的,同时也反映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是要把一定的内容,材料以合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并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以上三种要素即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没有教育者,就没有受教育者,也就没有特殊的发展价值的教育影响;没有教育者,整个教育就失去了对象;没有教育影响,教育工作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

 

2,论述构成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 

答:

学校管理由学校管理者,管理手段和管理对象三个基本因素组成.学校的管理者主要是指学校的正副校长以及各个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员.学校的员工在一定意义上也呆以看成是学校的管理者,他们在校长的领导下,共同管理学校.学校的管理手段主要包括学校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学校的组织机构是根据组织原总务处,办公室,教育,教学组织设教研室,年级组,教育科学研究室等.学校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是学校决策,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和创新的必要保证.学校的管理对象是指学校的人,财,物,事(工作),信息,时间和空间等,他们是学校管理活动的客观或被管理者.

 

3,试述教师聘任制度.

答:

教师聘任制度就是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由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岗位设置,聘请有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老师职务的一项教师任用制度.我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聘任制度.

(1)  教师聘任制度的特征:

1教师聘任是教师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行为.2.以平等自愿”双向选择”为依据.3.聘任双方依法签订的聘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4教师聘任有着严格的程序.

(2)  教师聘任制的形式.依其聘任主体实施行为的不同分为:

1招聘.既用人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择优选择具有教师资格的应聘人员.2续聘.即聘任期满后,聘任单位与教师继续签订聘任合同.3解聘.即用人单位因某种原因不适宜继续聘任教师,双方解除合同关系.4辞聘,即受教师主动请求用人单位解除聘任合同的行为.

 

4:

德育对智,体,美,诸育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动机作用.无论智育,体育,美育,都需要道德情感等启动和放大学习动机,同时,学习动机也需要借助德育其改进方向性,强度和持久性等质量特征.任何一种学习都需要高质量的动机,而高质量的与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品德教养直接关联.

 

(2)方向作用.是指德育可以为每一科学习过程中的个体提供价值的方向.

 (3)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良好的道德教育不仅可以对智育体育,美育贡献动机,方向,而且可以提供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方式,方法上的直接支持.

 

5:

试述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答:

从生产上,科学主义课程的产生晚于人文主义课程,而且是以人文主义思想对封建神学批判和否定,才有了近代科学和科学课程.后来二者出现了对立和冲突,其中有两个时期格外激烈.

在人文与科学这一基本关系上,我国的课程改革应有自己的持点.我们既要提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又要提倡尊重学生和重视个性发展的人文精神。

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主要不是克服某一方面的极端,而是在两个方面都要进行“基本建设”;在课程中同时加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这两方面的任务,都是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对教育和课程提出的要求,是课程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

 

6.试述课程目标的垂直分类。

答:

(1)课程的总体目标——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放映特定社会对于合格成员的基本要求,与该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观一致,通常有较强的的哲学理念色彩,以及浓厚的社会政治倾向。

在这个层次上,教育目的与课程目标是一致的,并不存在独立于教育的之外的课程目标。

教育目的的主要是凭借课程得以实现,因此,课程目标必须与教育目的一致。

 

(2)学科的课程目标。

这一层次的目标适用于一定阶段的具体课程,比总体目标更为具体,是总体目标在特定课程领域里的表现。

这一层次的目标,对于课程的关系更为接近,总体目标是以具体课程领域的目标为中介作用与课程的。

 (3)课程目标。

这是更为具体的,与课程关系最为直接和密切的目标,这一层次的目标在具体的课程领域内部展开,对于课程的作用最具体、最直接。

以上两个层次的目标能否真正体现和落实到课程中,主要取决与能否科学和恰当地分解为这个层次的目标。

 

7.试述赞科夫的教学原则体系。

赞科夫是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

他的根本思想是“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而一般发展是指学生个性所有方面的发展。

他的教学原则体系是针对地在批判和否定凯洛夫原有的五条原则体系基础上形成的,也包括五条原则。

(1)   高难度原则。

赞科夫认为量力性原则不利于学生的智力和一般发展。

因此提出与之相反的高难度原则,强调要将教学建立在高水平之上,同时注意掌握难度的分寸,只有这种能为学生紧张的智力活动不断提供丰富食物的教学过程,才能促进学生的迅猛发展。

(2)   高速度原则。

赞科夫反对巩固性原则,主张只要学生已经掌握了学过的知识,就要向前进,就应该教给他们新的知识,以广度求深度。

(3)   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赞科夫提出加强和提高理论知识的地位和作用,要求尽可能在深刻地理解语言的规律、数的概念和数的运算规则的基础上,形成读、写、算技巧。

(4)   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主张要使得学生学会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知识本身,而且应当能够理解知识得来的过程。

(5)   使所有饿学生包括差生要特别注意发展其智力和个性品质,这才是提高他们的根本办法。

   对于赞科夫的原则体系,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意见。

高难度和高速度的原则,受到比较多的质疑,集中在什么样的难度和速度是合适的。

其余的三条件原则,得到了比较普遍的肯定和好评,被认为是对于凯洛夫教育学理论的突破。

 

8.试述当今教育评价的问题和发展。

一、现存问题。

(1)重知识轻能力。

其后果是学生学习负担沉重,影响了多元能力的发展。

(2)片面追求分数。

分数成为学习目标,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求知动机。

(3)影响学生心理康。

学校在评价学生时,学业成绩往往是主要的评价标准。

因为学生成绩不好而当众批评,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很大伤害。

(4)制约教学改革。

由于检测观念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和控制作用,任何教育改革如果没有检测观念和检测内容与方法的变革都很难行之有效。

二、发展和改革策略。

现代教育评价具有以下特点:

注重评价的形成性功能,注意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倡导自我评价,尊重评价对象的感受。

在近几年,我国学校采取了多种评价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1)从侧重一元评价到多元评价。

在具体的评价活动中,以检测成绩为主要尺寸的评价模式就是一元评价。

多元评价是从多视角,采用多种方法评价学生。

教师不仅是要在观念上树立多元评价的思想,实践上还要费一些心思。

a.重视高层次认知能力的考察。

b.重视对学习过程的检测。

c.注重对各种活动表现的检测。

d.用多种方法收集评价信息。

(2)从侧重总结性评价到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重在发挥鉴定和筛选功能,形成性评价所关心的是能不能指向提高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进步。

a.考试和考察相结合。

减少总结性考试次数,多开展形成性的单元检测。

b.评分与评语相结合。

用评语把分数放映出来的问题提出来。

c.允许考第二次、第三次。

考试不是为了难到学生,而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d.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

让学生参与评定过程,能增强他们的自我意思和独立性,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调整控制能力。

三、从侧重区分性功能到发挥激励性功能。

教师只有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评价才不会偏狭,评价的激励功能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加强评论的激励功能,可采取以下方法:

a.将课程分成小的单元,在每一单元内考核;b.要扩展评价的范围;c.记录学生学业之外的突出表现,增加学生的成功感觉;d.注重学生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评价,让学生体检到自己的进步。

 

9.试述良好检测应当符合的标准。

答:

好的检验都应当符合一定的要求,通常用实用性、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等指标衡量检测质量。

一、实用性。

实用性反映了试题的基本质量,其基本要求是便于组织,便于实施,节时省力。

(1)便于组织。

(2)检验便于实施。

(3)容易评分。

(4)结果要容易解释。

二、可信度。

又称信度,指检测结果的前后一致程度,表示了分数的稳定性和可*性。

具体要求是,先后两次检验的分数应该比较接近,对同样的答卷组织两次评分,评分结果相近。

如果上述评分的结果相差悬殊,就表示试卷可信度很低。

提高测验信度的一般方法是:

(1)题量不能太少,

(2)成绩要拉开档次,(3)多出客观题,(4)建立详细的评分指南(5)评分要认真。

最后一条尤其要引起教师的重视。

三、有效性。

有效性在测量学上也称为测量的效度,指一个测验能测到预先想测的知识和能力的程度。

估计测验效度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内容效度,反映了题目对所考察内容的代表性问题。

(2)效标关联效度,反映了测验分数和所选择的效标分数之间的一致程度。

效标是检测效度的参照标准,通常用一个较为公认的测验工具作为效标。

四、难度。

难度即测验的难易程度,提供了试题平均通过率的信息,一份试卷的难度取决于每一道题目的难度。

高分段人数少,低分段人数多,表示难度教高。

高分段人多,低分段人数少,表示难度教低。

难度中等是,容易拉开考生间的档次。

不的测验对难度有不同的要求,如选拔性考试难度以中等为宜,否则很难筛选。

一般来说,某一道试题答对的学生少于20%时便是过深,答对的多于80%时则是便浅。

五、区分度。

区分读是测验能否拉开分数距离的指标。

试题的区分度也称为鉴别力,表示某道题目能够将不同程度的学生鉴别开来的能力。

试题难度直接影响区分度,特别难的题目大家都不会做,特别容易的题目大家都会做,这两种题目区分度都很底。

反之,中等难度的试题的区分度比较高,难度为0.5的题目,区分读最大。

 10.为什么说教育目的的确定一定要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答:

教育活动是一种对象性的活动,教育目的既然是教育活动主体培养对象质量和规格的设计,就不能不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及发展规律虽不对教育的的社会性质和方向起决定作用,但它仍然对教育的有十分重要的制约作用。

教育目的须以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基础,集中概括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目标,同时教育的还要通过具体的教育目标去落实,因而教育目的需要反映不同学段教育对象的共同成长规律。

完全不考虑教育者的身心实际及发展规律的教育的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无效的。

来源:

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