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届高考地理教师用书第4章地表形态塑造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8396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届高考地理教师用书第4章地表形态塑造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人教版届高考地理教师用书第4章地表形态塑造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人教版届高考地理教师用书第4章地表形态塑造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人教版届高考地理教师用书第4章地表形态塑造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人教版届高考地理教师用书第4章地表形态塑造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届高考地理教师用书第4章地表形态塑造含答案.docx

《人教版届高考地理教师用书第4章地表形态塑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届高考地理教师用书第4章地表形态塑造含答案.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届高考地理教师用书第4章地表形态塑造含答案.docx

人教版届高考地理教师用书第4章地表形态塑造含答案

第四章 地表形态塑造

1.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一)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阶段Ⅰ,形成海山是内力作用的结果,按表现形式可分为岩浆活动、地震、地壳运动等。

(2)阶段Ⅱ、Ⅲ,平顶海山逐渐下降是地壳运动(表现形式)的结果。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东非大裂谷的形成体现了地壳的水平运动。

(√)

(2)山脉都是地壳运动造成。

(×)

(3)变质作用不会影响地表形态。

(×)

(4)内力作用使地表高低不平。

(√)

 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共同对地表形态施加影响,一般内力作用占主导地位。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

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热能

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是重力能

表现形式

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等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形成高山和盆地,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

把高山削低,低地填平,使地表趋向平坦

内、外力作用的关系

①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

②对于某一区域来说,在一定时期内,往往某一作用在地表形态的形成中处于主导地位;③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的是内力作用,它决定了目前世界海陆分布和高低起伏的大势

(二)

1.外力作用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

2.将下列地表事物与其形成的外力作用正确连线。

(三)

 读图,填写下列内容。

1.岩石的分类

A是岩浆岩;

B是沉积岩(或变质岩);

C是变质岩(或沉积岩)。

2.地质作用

①冷却凝固;②外力作用(或变质作用);③变质作用(或外力作用);④重熔再生。

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内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体现。

2.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

(1)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2)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

(3)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以“联系”为桥梁——追因溯源·逻辑推理]

[师说考点]

(一)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

运动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岩层运动方向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

对地形的影响

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

举例

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

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

相互关系

①它们相伴发生;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③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2.其他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变质作用

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岩浆活动

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

岩浆喷出地表经冷凝形成火山、熔岩高原等

地震

地表下岩层的断裂、错动引起震动

造成地壳的断裂和错动,引起海陆变迁和地势起伏

(二)板块运动及其形成地貌

1.图示理解六大板块位置与范围

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外,其余五大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

如下图:

[说明]

(1)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位于印度洋板块。

(2)冰岛——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

(3)新西兰南、北二岛——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

(4)科迪勒拉山系:

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2.板块运动与地貌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

如下表:

板块运动

张裂

相撞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对地球面貌的影响

形成裂谷或海洋

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

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举例

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

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

边界类型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图示

[题组冲关]

1.(2018·河南信阳一模)图甲大陆西岸虚线处为一著名山脉,其成因与板块分布图(图乙)中的哪两个板块有关(  )

                   

A.Ⅰ和ⅢB.Ⅱ和Ⅲ

C.Ⅰ和ⅤD.Ⅴ和Ⅵ

解析:

选B 图甲中大陆西岸虚线处是安第斯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图乙中Ⅱ是美洲板块,Ⅲ是南极洲板块。

故B项正确。

2.沉积地层剖面以及其中的地质构造,就像一本地质历史教科书,记录了地壳发展、演化的一系列事件,是我们了解地壳发展演化的窗口。

读图回答

(1)~

(2)题。

(1)已知石灰岩、页岩、砂岩分别是深海、浅海、河湖沉积的产物。

根据该地层剖面顺序,判断C层所处的海陆环境(  )

A.深海B.浅海

C.陆地D.无法判断

(2)从E层到G层海平面升降的过程是(  )

A.一直上升B.一直下降

C.先升后降D.先降后升

解析:

(1)C 

(2)D 第

(1)题,读图可知C层为砂岩层,由题干信息可知,砂岩是河湖沉积的产物,因此C层所处的海陆环境应是陆地。

(2)题,已知石灰岩、页岩、砂岩分别是深海、浅海、河湖沉积的产物,E、F、G分别为石灰岩、砂岩和页岩,可知E到G经历了深海到河湖再到浅海的过程,即海平面先降后升。

3.2017年6月19日,俄罗斯舍维留奇火山喷发,灰柱高达15000m,火山本身高度为3283m,该火山的航空危险级别为“橙色”。

据此完成

(1)~

(2)题。

(1)火山喷发现象属于(  )

A.内力作用B.外力作用

C.水平运动D.垂直运动

(2)下面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是(  )

A.地壳水平运动B.地壳垂直运动

C.岩浆活动D.变质作用

解析:

(1)A 

(2)D 第

(1)题,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包括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三种形式,火山喷发属于岩浆活动。

(2)题,变质作用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以“联系”为桥梁——追因溯源·逻辑推理]

[师说考点]

(一)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1.主要的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2.主要的堆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二)我国主要的外力作用影响下形成的典型地貌

张家界地貌

即张家界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

主要是经过流水的长期侵蚀和复杂的地壳运动形成的石英砂岩景观地貌

喀斯特地貌

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丹霞地貌

由流水侵蚀、溶蚀、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赤壁丹崖及方山、石墙、石峰、石柱、嶂谷、石巷、岩穴等造型地貌,以中国广东丹霞山为代表,是红层地貌的一种类型

雅丹地貌

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

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这种现象在新疆罗布泊东北发育很典型

 

[题组冲关]

1.(2018·浙江绍兴一中期中)如图为某探险穿越地航拍图,该地分布着灰白色的长条状土丘群。

其沿主风向延伸。

土丘形如“白龙”,曰白龙堆。

《汉书·地理志》有“白龙堆,乏水草,沙形如卧龙”的记载。

读图完成

(1)~

(2)题。

(1)该探险穿越地位于我国(  )

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

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

(2)该地盛行(  )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风D.南风

解析:

(1)C 

(2)A 第

(1)题,图中土丘沿主风向延伸,从史书上“白龙堆,乏水草,沙形如卧龙”的记载,判定槽沟是由外力侵蚀而形成,该地风力作用较强,最可能在我国西北地区。

(2)题,据指向标可知土丘沿东北—西南延伸,可判定该地吹东北风或西南风;再根据图中东北部较平坦、西南部土丘和槽沟密集判定,该地吹东北风。

2.(2018·郑州三模)沙波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积地貌,如图示意某常见的沙波形成过程。

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影响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

读图回答

(1)~

(2)题。

(1)①坡是(  )

A.迎水坡,流速快B.迎水坡,流速慢

C.背水坡,流速快D.背水坡,流速慢

(2)该沙波中以侵蚀作用为主的是(  )

A.①坡和②坡B.③坡和④坡

C.①坡和③坡D.②坡和④坡

解析:

(1)B 

(2)D 第

(1)题,图示①坡后期沙波剖面高于前期沙波剖面,说明是堆积坡,依据材料可知该坡为迎水坡,因坡面阻挡而水流较慢,泥沙堆积。

(2)题,图示②④两坡后期沙波剖面低于前期沙波剖面,说明以侵蚀为主。

3.(2018·甘肃兰州一中月考)读图,完成

(1)~

(2)题。

(1)具有图示典型海岸景观的国家是(  )

A.挪威B.新西兰

C.日本D.西班牙

(2)该海岸典型景观的形成原因是(  )

A.海浪侵蚀B.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D.风力侵蚀

解析:

(1)A 

(2)C 第

(1)题,图示景观是峡湾海岸,夏季时南坡较暖,可判断是北半球,具有典型峡湾海岸的国家是挪威。

(2)题,峡湾海岸是冰川侵蚀过的槽谷被海水淹没后而形成的陡峻海岸;港湾深入陆地,多岛屿和半岛,海岸线曲折。

4.(2014·重庆高考)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如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

读图完成

(1)~

(2)题。

(1)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

A.河源B.凸岸

C.凹岸D.入海口

(2)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

A.石笋B.冰斗

C.风蚀蘑菇D.花岗岩风化球

解析:

(1)B 

(2)C 第

(1)题,在河道的不同位置,流水的冲刷或沉积作用不同。

图中砾石的体积和质量较大,不易被流水冲到河流入海口;河流的源头以下蚀作用为主,沉积物少;在河流的凹岸,流水侵蚀作用强,颗粒物易被流水冲刷带走,而在河流的凸岸,流水以沉积作用为主,导致砾石堆积。

(2)题,河流中的砾石变圆主要是由长期的外力侵蚀作用造成的,风蚀蘑菇也是由外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在长期的外力侵蚀作用下,同样具有相对圆滑的外表。

[解题技法]

主要外力作用类型的判断技法

1.依据地貌形态判断

①高山上的破碎岩显示为风化作用;②山谷中的碎石堆积显示为流水的搬运、堆积作用;③坡面的沟壑纵横显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④峰林和溶洞等显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⑤沙丘显示为风力的搬运、堆积作用;⑥海边的嶙峋海岸显示为海浪的侵蚀作用等。

2.依据区域环境判断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搬运和堆积地貌;②湿润、半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最为显著,多流水侵蚀和流水堆积地貌;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侵蚀、堆积作用等。

图表专攻(六)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是展示岩石圈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过程的图示,常见图示有两种:

以地质剖面图为背景的循环示意图和以关联图为背景的示意图。

 

[常考图示]

图1 以地质剖面图为背景的循环示意图

图2 以关联图为背景的示意图

 

[判读技巧]

(一)判读此类图表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

1.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和用途

类型

形成

常见岩石

有用成分举例

岩浆岩

侵入岩

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

花岗岩

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

喷出岩

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成

玄武岩

沉积岩

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而成岩石

石灰岩、

砂岩、

页岩

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钾盐是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

变质岩

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新岩石

大理岩、

板岩、

石英岩、

片麻岩

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

2.物质循环过程

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

(二)此类图的判读技巧

1.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以上图为例)

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

(1)岩浆:

三进一出。

(2)岩浆岩:

一进三出。

(3)变质岩和沉积岩:

二进二出。

注:

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

2.判断箭头含义

(1)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

(2)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

(3)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4)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

[典例示法]

(2013·上海高考)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

读图回答

(1)~

(2)题。

(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

在这一过程中(  )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

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

(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

A.②B.③

C.④D.⑤

[解题示范]

—————————————————————————————————————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1)第

(1)题设问中大理岩为变质岩,石灰岩为沉积岩。

(2)第

(2)题设问中的大洋中脊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岩浆从板块的张裂边界处喷出经冷却凝固形成新的洋壳。

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答案] 

(1)C 

(2)C

—————————————————————————————————————

[应用体验]

(2018·江苏南京模拟)图1是2017年寒假期间某位驴友在云南拍摄到的“孤峰残丘油菜花”,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戊表示各类岩石和岩浆,a、b、c、d、e表示各种地质作用。

据此完成下题。

1.该地的岩石类型及其地质作用与图2对应正确的是(  )

A.甲 cB.丙 d

C.丁 eD.戊 a

解析:

选D 图示岩石主要为石灰岩,属于沉积岩。

风化物经外力作用(固结成岩作用)会变成沉积岩,戊为沉积岩。

沉积岩与侵入岩在地壳深处受高温高压作用变为变质岩,故丁表示变质岩,丙为岩浆,甲和乙为岩浆岩。

a为沉积—固结成岩作用,b为风化作用,c为岩浆活动,e为变质作用,d为重熔再生作用。

2.澳大利亚“魔鬼大理岩保护区”是世界著名的岩球地质公园,但其岩石并不是大理岩(碳酸盐),而是花岗岩。

图a为澳大利亚“魔鬼大理岩”石球景观图,图b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

(1)~

(2)题。

(1)图a中的岩石类型属于图b中(  )

A.甲B.乙

C.丙D.丁

(2)形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是(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

(1)B 

(2)A 第

(1)题,由材料可知,图a中的岩石为花岗岩,其类型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图b中乙为侵入型岩浆岩即花岗岩。

(2)题,该地貌是花岗岩经地壳抬升后,出露地表,经外力风化所致,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图b中①表示风化作用,②表示变质作用,③表示固结成岩作用,④表示冷却凝固作用。

3.如图示意山东潍坊昌乐古火山口,它是郯庐断裂带上的新生代第三纪火山口,数万根六棱石柱呈放射状排列,直插云天。

读图完成

(1)~

(2)题。

(1)图中六棱石柱呈放射状排列的原因是(  )

A.流水沉积作用B.地壳运动

C.岩浆活动D.变质作用

(2)若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三大类岩石,大理岩属于图中的(  )

A.甲B.乙

C.丙D.三者皆可

解析:

(1)C 

(2)C 第

(1)题,昌乐古火山口六棱石柱岩石是岩浆喷发后冷却凝固形成,呈放射状排列。

(2)题,甲、乙、丙分别表示三大类岩石。

图中甲岩石由外力作用形成,应为沉积岩;乙岩石经过内力作用形成丙岩石,故乙为岩浆岩,丙则为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大理岩为变质岩,所以对应丙。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桌状山是顶平似桌面、四周被陡崖围限的方形山体。

大瓦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地处横断山东侧,海拔3222m,为世界第二桌状山。

大瓦山是地形倒置形成的向斜山,山体分两层,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灰岩,上部是层层堆叠的玄武岩。

读图完成1~2题。

1.大瓦山桌状地貌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

A.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地壳抬升→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

B.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地壳抬升→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

C.地壳抬升→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

D.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

2.大瓦山形成过程中,假若玄武岩层和石灰岩层的上下位置颠倒一下,则地表呈现的地貌最可能是(  )

A.平顶的桌状山     B.起伏和缓的丘陵

C.沉积层深厚的盆地D.林立的峰林、峰丛

解析:

1.A 2.D 第1题,石灰岩位于下部,玄武岩位于上部,说明先有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的过程,后有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的过程,据此可判断A正确。

第2题,若位置颠倒,则上部为石灰岩层。

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横断山东侧,地势较高的石灰岩层在流水溶蚀、侵蚀作用下,会形成峰林、峰丛等喀斯特地貌。

“黑烟囱”是指海水从地壳裂缝渗入地下,遇到熔岩被加热,溶解了周围岩层中的金银等金属后又从地下喷出,这些金属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硫化物沉积在附近的海底,像“烟囱”形状一样堆积而成。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黑烟囱”区域主要位于(  )

①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②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 ③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 ④非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4.“黑烟囱”在成因上属于(  )

A.沉积岩B.变质岩

C.侵入岩D.喷出岩

解析:

3.D 4.A 第3题,结合六大板块分布图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第4题,根据材料,“黑烟囱”是海水溶解的金属从地下喷发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的硫化物沉积而成,故在成因上应为沉积岩。

(2018·安徽淮南二模)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能较客观地反映海平面的升降状况。

沙坝是由波浪携带泥沙堆积而成的一种狭长的、与海岸线平行的堆积体,沙坝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潟湖,潟湖常有潮汐通道与大海相连。

如图为全新世(11700年前至今)形成的美国东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模式图,图中a、b为三角洲。

据此完成5~7题。

5.图中a、b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风力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

B.河流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

C.风力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

D.河流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

6.全新世该地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过程中,海平面相对于陆地(  )

A.呈上升趋势B.基本稳定

C.呈下降趋势D.反复升降

7.若此后海平面显著下降,则图中(  )

A.沙坝向陆地方向推移B.潟湖的盐度逐渐降低

C.沙坝向海洋方向推移D.潟湖受侵蚀水深增大

解析:

5.D 6.A 7.B 第5题,图示a位于陆地河流入海处,则该三角洲应是河流泥沙堆积而成;b位于潮汐通道处且三角洲由外海向潟湖发展,则应是外海涨潮时海浪堆积而成。

第6题,图示岩层沉积物由下向上依次为:

沼泽沉积、潟湖沉积、沙坝沉积和浅海沉积,说明该处由沼泽逐渐演变为浅海,则海平面不断上升。

第7题,海平面显著下降,则通过涨潮进入潟湖的海水会逐渐减少,同时陆地水体进入潟湖后,潟湖水体不断流入外海,必然使潟湖水体盐度降低。

读地貌景观图,回答8~9题。

8.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

A.甲和乙B.乙和丙

C.丙和丁D.甲和丙

9.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  )

A.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

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

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

D.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

解析:

8.D 9.C 甲火山喷发,属内力作用,乙为长期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峰林,丙为褶皱,由地壳运动形成,丁为大峡谷,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2018·河南八市重点中学模拟)“千湖沙漠”国家公园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沙丘从海岸一直向内陆延伸50km,洁白的新月形沙丘链镶嵌着上千个晶莹剔透、水位季节变化明显的湖泊。

读图回答10~11题。

10.关于“千湖沙漠”中沙丘的形成原因,其解释可信的是(  )

A.沿岸地区寒流的减湿作用导致气候干旱

B.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炎热干旱天气

C.雨林大量被砍伐,信风长期吹蚀裸露地表

D.河流挟带到河口的泥沙被海风吹向陆地

11.图中新月形沙丘(  )

A.缓坡大致朝向东方B.1~4月移动速度快

C.陡坡风力大于缓坡D.缓坡降水多于陡坡

解析:

10.D 11.A 第10题,“千湖沙漠”国家公园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沿岸洋流为暖流,A错;赤道附近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B错;只受信风吹蚀,没有沙源则不会形成沙丘,C错;“沙丘从海岸一直向内陆延伸50km”说明沙源来自海岸线附近,由此推断,沙丘是河流挟带到河口的泥沙被海风吹向陆地形成的,D对。

选D。

第11题,沙丘缓坡是迎风坡,陡坡是背风坡,该地冬季受东南信风带控制,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所以沙丘缓坡大致朝东,冬季移动速度快,夏季移动速度慢,A对、B错;迎风坡风力大于背风坡,C错;该地降水时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信风控制时为少雨季节,并且沙丘相对高度小,坡向对降水影响小,所以陡缓两坡降水几乎没有差异,D错。

选A。

二、综合题(共56分)

12.某地理课题组为完成“喀斯特地貌发育机制的研究”采取了以下设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8分)

设想:

植被、坡度对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课题组根据植被覆盖率、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相关数据画出了如下坐标图。

(1)在上图补充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关系曲线。

(4分)

(2)试分析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与植被覆盖率关系曲线的形成理由。

(8分)

(3)南方喀斯特地貌区降水量大,但地表易缺水,分析其原因。

(6分)

(4)该类地貌在我国典型分布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区地形地貌特征的成因是什么?

(10分)

解析:

(1)题,坡度越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