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生物 高频易错点三专题04 不能准确解读种群数量变化的数量模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6814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高考生物 高频易错点三专题04 不能准确解读种群数量变化的数量模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备战高考生物 高频易错点三专题04 不能准确解读种群数量变化的数量模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备战高考生物 高频易错点三专题04 不能准确解读种群数量变化的数量模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备战高考生物 高频易错点三专题04 不能准确解读种群数量变化的数量模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备战高考生物 高频易错点三专题04 不能准确解读种群数量变化的数量模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高考生物 高频易错点三专题04 不能准确解读种群数量变化的数量模型.docx

《备战高考生物 高频易错点三专题04 不能准确解读种群数量变化的数量模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高考生物 高频易错点三专题04 不能准确解读种群数量变化的数量模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战高考生物 高频易错点三专题04 不能准确解读种群数量变化的数量模型.docx

备战高考生物高频易错点三专题04不能准确解读种群数量变化的数量模型

易错点04不能准确解读“种群数量变化的数量模型”

1.图中甲和乙两条曲线代表两种生物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Nt+1,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于甲种群而言,B点时其种群数量表现为增长

B.东北虎等珍稀濒危动物,容易灭绝,其变化曲线比较类似于甲曲线

C.乙曲线可表示家鼠等繁殖力强的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在种群密度低时也能迅速回升

D.对于乙种群而言,F点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时其种群的数量

【答案】D

【解析】分析信息可知,当Nt+1/Nt>1时,种群数量逐渐增加;Nt+1/Nt=1时,种群数量不变;Nt+1/Nt<1时,种群数量逐渐减少。

由直线p表示Nt+1=Nt知,甲、乙曲线上的点在p线上方时,种群数量逐渐增加,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在p线上时,种群数量不变,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在p线下方时,种群数量逐渐减少,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因此,B点时种群数量表现为增长,A正确;对于濒危动物来说,其繁殖率较低,容易灭绝,其变化曲线类似于甲曲线,B正确;乙曲线可表示繁殖能力强的家鼠等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在密度低时,也能快速回升,C正确;对于乙种群,F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错误。

2.资源的合理使用是使产量最大化,但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

自然种群数量增长呈“S”型曲线,假设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K,N表示种群数量,据表分析正确的是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

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时进行

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鱼群剩余量在S3点

D.(K—N)/K为0.90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答案】C

【解析】在种群数量变化的“S”型曲线中,环境阻力始终存在,A错误;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在S3点时该种群(K—N)/K为0.50,即N=K/2,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对蝗虫等害虫的防治,需将其数量控制在K/2(S3点)以下,最好是在S1点,B、D错误;为了获得最大利润,渔业捕捞时,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K/2(S3点)左右,C正确。

3.科学家研究某区域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图所示。

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图中可知O~d时期田鼠种群数量出现了周期性波动

B.田鼠种群数量在a~d时期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时期一直在下降

C.该田鼠种群增长为“S”型增长,c点时种群密度最小

D.由图可知,a、b两点时对应的种群自然增长率相等

【答案】B

【解析】O~d时期,只能体现出R的一个变化过程,没有呈现出种群数量的周期性波动,A错误;据图可知,a~d时期,R>1,即出生率>死亡率,所以田鼠的种群数量一直增加,c~d时期,R<1,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所以田鼠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B正确;在c~d时期,R<1,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所以田鼠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在d点时,种群密度最小,C错误;据图可知,a、b两点时对应的R相等,但田鼠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由于种群的数量不相同,所以田鼠的自然增长率不一定相等,D错误。

 

 

(1)“比值”≠“差值”。

如图所示,R=出生率/死亡率,图中a、b时对应的R相等,但这两个时间点对应的增长率(增长率=出生率一死亡率)不一定相同;a、b时对应的种群的年龄组成均属于增长型。

(2)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中的“λ”也是判断种群数量变化的关键。

Nt+1/Nt=λ,解答与Nt+1/Nt或λ有关的种群数量增长模型时,正确理解相关含义即可有效避错,如:

当Nt+1/Nt<1,即λ<1时,说明种群在这一阶段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Nt+1/Nt=λ>1,且λ为定值,说明此时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种群数量快速增加而不是相对稳定(易被误解)。

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教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Nt。

甲曲线上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是[B]点;乙曲线上D、E、F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是[F]点;Nt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甲]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

 

人类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S”型曲线的目的是更好地调控种群的数量变化,而在学习“S”型曲线时,一定要理解好“两个关键点”:

(1)关键点1——K值:

保护野生资源,要增大K值;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不能超过K值,如草原放牧;防治有害生物时,要尽量降低K值。

(2)关键点2——K/2:

为了保证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每次开发利用后的剩余量应保持在K/2附近,以维持较大的恢复速率。

对于有害生物,除降低K值外,还要利用各种手段使其种群数量处于较低水平(远远低于K/2),但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不能使其彻底消失。

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1.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曲线乙)。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曲线乙表示某害虫种群增长曲线,则在种群数量达到C点时防治,防治成本最低

B.图中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增长速率最快

C.若种群以曲线甲增长,则增长率将随时间的延长一直增加

D.若曲线乙表示一段时间内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观察统计的结果可能比实际值低

【答案】D

【解析】若曲线乙表示某害虫种群增长曲线,则在种群数量达到B点前(潜伏期)防治,防治成本最低,A错误;由曲线乙可知,时间越早,种群数量越少,环境阻力越小,B错误;在理想状态下,种群以“J”型曲线增长,此时种群增长率为一个定值,其不会随时间变化,C错误;若曲线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观察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原因可能是在取样时没有振荡试管,酵母菌分布不均匀,D正确。

2.如图为自然界中某动物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2000只

B.t2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t1时以该种群为食的天敌数量最多

D.t1~t2种群数量变化与食物等有关

【答案】D

【解析】环境容纳量指的是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由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该动物的数量并没有维持在2000只左右,A错误。

t2后一段时间内,该种群的数量在增加,说明t2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错误。

如果绘出该动物与其天敌构成的捕食曲线,其天敌的数量变化曲线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其峰值的出现滞后于该动物的,二者不是同步的,C错误。

在一定时间内,种群数量的变化与食物、天敌、气候、疾病等因素有关,D正确。

1.有关种群增长的模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种群呈现“J”型增长的前提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B.呈现“S”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加大

C.种群增长数学模型的构建,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观察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建立模型、检验或修正模型

D.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有K值,只是K值较大,图中没有表示出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的相关知识。

种群呈现“J”型增长是一种理想条件下的增长,其前提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A正确;呈现“S”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由于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加大,B正确;种群增长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其构建的一般步骤包括:

观察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建立模型、检验或修正模型,C正确;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没有K值,D错误。

2.如图表示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这个种群的增长曲线是“S”型,该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数量大约是500只

B.如果此种群是鱼类,捕捞后鱼的数量控制在曲线的b点最合适

C.如果此种群是老鼠,我们限制其种群数量的最好方法是尽量降低K值

D.该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点是b点,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在迁入6年后开始的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种群增长的曲线图的识别与分析能力。

图示为“S”型曲线,d点所对应的种群个体数量为K值。

b点对应的个体数量是K/2,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的增长量也最大。

捕捞鱼类后,使其种群数量维持在K/2,利于鱼类资源的再生。

对老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从环境容纳量角度看要尽量降低K值,并且要保证灭鼠后鼠的种群数量在K/2以下。

“S”型曲线中,环境阻力明显增大不是在达到K值后才开始的,而是在达到K值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就已经开始了,如图中迁入某环境5年后环境阻力开始明显增大。

3.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第t+1年的种群数量)。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种群在0~t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乙种群在0~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C.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

D.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

【答案】B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种群在0~t3段,逐渐增大,但开始的一段时间该比值小于1,所以整个种群数量先减少后增多,而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数量会一直上升,A错误;乙种群在0~t1段,>1且该比值没有变化,表明种群数量呈一定倍数增加,B正确;当<1时整个种群数量都在减少,所以乙种群数量最少的时间在t2之后,C错误;甲种群在t3后>1,种群数量一直在增长,D错误。

4.某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白头鹎(鸟纲鹎科动物)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表所示。

据表分析可知

A.这14年中,白头鹎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C.该校园中,白头鹎的K值约为第8年时其种群数量的两倍

D.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计算出增长速率

【答案】C

【解析】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白头鹎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小,说明该种群的数量呈“S”型增长;第12年时种群增长速率为1.2,说明种群数量仍然增长,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第8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的种群数量大约是K/2,即白头鹎的K值约为第8年时其种群数量的两倍;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标志重捕法。

5.种群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表述错误的是

A.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变化,常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

B.“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增长速率一直在变大

C.“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增长速率一直在变小

D.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一致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变化,常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选项A正确;“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增长速率一直在变大,选项B正确;“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增长速率先变大后变小,增长率一直在变小,选项C错误;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一致,选项D正确。

6.图甲表示某生物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图乙表示该生物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变化的曲线。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除图甲中的因素外,还有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B.由图甲可知该生物种群密度将增大,图乙中bc时间段对应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