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打印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和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46280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25 大小:10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打印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和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完整打印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和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完整打印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和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完整打印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和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完整打印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和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打印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和教学计划.docx

《完整打印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和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打印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和教学计划.docx(1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打印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和教学计划.docx

完整打印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和教学计划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一年级课程标准具体目标:

一、数与代数

1.数的认识

(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3)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数的运算

(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3.常见的量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探索规律

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二、空间与图形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学习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

  

(一)具体目标

  1.图形的认识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参见例1]

(3)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4)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5)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3.图形与位置

(1)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三、统计与概率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在教学中,应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应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受。

(一)具体目标

1.数据统计活动初步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3)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四、实践活动

  在本学段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时,应首先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使学生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同时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

(一)具体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全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二册。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位置,20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

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

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

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的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

“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安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监察部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物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

时间的认识和人民币的认识。

教学准备:

小棒、各种形状纸片、数字卡片、课件、实物投影、小黑板、各种平面;立体图形、钟表模型、学生学具等。

课时安排:

共计约60课时的教学内容,正课16周,总复习5课时,各部分教学内容安排如下:

一、位置(4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2课时)

例1…………………………………………3课时左右

例2…………………………………………4课时左右

例1………………………………………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

三、图形的组拼(2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数数数的组成………………………………2课时左右

读数写数……………………………………2课时左右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3课时左右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认识人民币………………………………………2课时左右

简单的计算………………………………………2课时左右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15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左右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左右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小小商店……………………………………………1课时

八、找规律(4课时)

九、统计(3课时)

十、总复习(5课时)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4、联系儿童年龄特点,设计符合儿童接受的练习题。

5、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

6、及时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适当关心和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一班共有学生41人,这个班学生大部分头脑不是很灵活,但学习态度很踏实,有个别学生也有不端正的时候,但是一般经过教育,或多或少会好一些,如班中的李宇航等人,学习态度不是很端正,上课不能认真听讲,需加强对这样的学生进行学习态度的教育。

使全班学生的学习成绩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班共有学生40人,全班学生大部分头脑比较活络,但上课思想很不集中,新鲜的东西觉得很好玩,课堂纪律较差。

特别是顾俊池等人学习态度很不端正,经常不写作业,作业写的不认真,有时老师无法批改。

整班学生的学习氛围、学习风气不是很明朗。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备注

第1周

3.1~3.5

位置

第2周

3.8~3.12

20以内退位减法

第3周

3.15~3.19

用数学、十几减几

第4周

3.22~3.26

图形的拼组

第5周

3.16~3.20

100以内数的认识(读、写、顺序、大小)

第6周

3.29~4.2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第7周

4.5~4.9

认识人民币

第8周

4.12~4.16

100以内的加法

第9周

4.19~4.23

100以内的减法

第10周

4.26~4.30

整理和复习

(一)

第11周

5.4~5.7

整理和复习

(二)

第12周

5.10~5.14

认识时间

第13周

5.17~5.21

认识时间

第14周

5.24~5.28

找规律

第15周

5.31~6.4

统计

第16周

6.7~6.11

期末复习

第17周

6.14~6.18

期末复习

第18周

6、21~

总复习迎接考试

知识结构图: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第1——9页)

教材分析: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因此本单元进行集中教学。

帮助儿童学会辨别:

上、下,前、后,左、右,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如某个同学坐在第几组第几个。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方面的特点。

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儿童体验空间方位。

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儿童认识方位的顺序是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