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历史高二历史走向整体的世界 精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5974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历史高二历史走向整体的世界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高中历史高二历史走向整体的世界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高中历史高二历史走向整体的世界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高中历史高二历史走向整体的世界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高中历史高二历史走向整体的世界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历史高二历史走向整体的世界 精品.docx

《最新高中历史高二历史走向整体的世界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历史高二历史走向整体的世界 精品.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中历史高二历史走向整体的世界 精品.docx

最新高中历史高二历史走向整体的世界精品

专题5.4走向整体的世界教案

【重点讲解】

简要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成就、特点及其影响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

1.政治前提:

19世纪中期,东西方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或改革,使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确立,为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2.物质基础:

借助第一次工业革命,欧美主要国家都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积累了进一步创业的资本。

3.科技条件:

19世纪是“科学的世纪”,自然科学成果累累:

电磁学、近代化学、生物学以及物理学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以及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的技术进一步积累,这些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到来的直接原因和知识、技术条件。

人们对新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的社会条件。

4.劳动力条件:

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

5.市场条件: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海外市场迅速扩大,资本主义需要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开发新产品,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在动力和经济条件。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电力的广泛应用,它把人类社会带入了电气时代;科学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另一项重大成就,是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它引起了交通领域的革命性变革,推动了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带动了电讯事业的发展,从此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化学工业的建立也是这一时期科技发明的一项重大变革。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所有发明和发现的成果都是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而创造出来的,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

2.大国同步,相互促进。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受其影响带动,进程相对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全面开花取代了英国的一枝独秀,尤其以美国、德国贡献最大,且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较为迅速。

3.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多数国家尚未完成工业革命之时,形成了两次工业革命在时间上的交叉。

德国和日本就是既吸收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直接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因而它们在这一时期经济发展比较迅速。

4.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更强的经济改造和社会改造能力。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一系列重工业部门,电力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其他老的工业部门也得到技术改造,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变化的巨大,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

生产力,迅猛提高,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生产关系,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经济结构,重工业有长足发展,逐步占主导;工业布局,形成西欧和北美两大工业地带;世界经济格局,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美德实力超过英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能源结构,人、畜、风、水、煤、电、石油。

2.政治:

政治制度,形成比较健全的以代议制民主、政党政治和公民自由为特征资本主义政治模式;社会主义运动,促进了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诞生;对外政策,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瓜分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侵略方式的变化(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主);民族民主运动:

促进了新型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国际关系(世界政治格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

3.思想文化:

垄断主义;思想观念,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增强。

4.生活方式:

改善日常生活,尤其在衣和行方面,思想观念

5.环境问题:

汽车的出现,促进石油的大规模使用,使大气中,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的浓度增加而产生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问题。

【难点分析】

浅析垄断组织的形成原因、类型、实质及其影响

一、形成原因

垄断组织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其根本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导致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

一方面,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使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这就对生产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企业趋于集中和联合;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的发展,使大量的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

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产生了垄断。

在竞争中壮大起来的企业之间,就产量、产品价格和市场范围达成协议,形成垄断组织。

垄断组织的形成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一是19世纪60、70年代,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出现垄断组织,但它们还仅仅处于萌芽状态,对经济发展影响不大。

二是1873年经济危机之后,垄断资本有了大发展,但不巩固,还只是一种暂时现象。

三是到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生产高涨,尤其是1900至1918年经济危机的发生,垄断组织开始对经济发展进程产生重大影响,成为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自由资本主开始转变为垄断资本主义。

二、类型

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有:

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

卡特尔是在德国最先出现的一种垄断组织,其垄断程度较低。

通常指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通过签订关于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生产规模等协定而形成的垄断组织,参加这一组织的企业一般拥有一定的生产和销售的独立性;德国的卡特尔有电气总公司、西门子公司、克虏伯公司等。

辛迪加主要是在俄国出现的垄断组织。

它是同一生产部门的少数大企业通过签订统一销售商品和采购原料的协定而形成的垄断组织,参加该组织的企业保留法律和产品上的独立地位。

托拉斯是由若干生产同类商品的大企业或产品有密切关系的大企业合并而成的垄断组织。

参加该组织的企业在生产、销售和法律等各方面都失去独立地位。

1879年美孚石油托拉斯在美国首先成立,此后,托拉斯在美国蜂拥而出。

托拉斯是把下属的企业合并为一个统一的企业。

1879~1901年,美国工业部门的托拉斯发展到三百多个,一共兼并了五千多家企业。

康采恩又叫财团,主要出现于日本。

是由一些共同依赖于某金融集团和不同经济部门的大企业、大公司和银行联合而成的垄断组织。

三、实质

垄断组织实质上是资本家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对生产关系所作的局部调整。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垄断组织,垄断组织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二者的关系体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原理。

四、影响

1.积极影响:

总体来说,垄断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具体表现为:

(1)垄断组织的出现,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要求,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19世纪最后30年,科学技术取得巨大进步,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竞争不断加剧,使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股份公司广泛建立。

资本和生产迅速集中,为垄断组织的产生建立了前提条件。

(2)垄断组织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企业充分利用拥有的大量生产资料、最佳效率的机器设备组织生产。

实行更有效的社会分工,进行较为科学、合理的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

生产技术的发明和改进工作可以更大规模地转化为生产活动。

可获得最有才干的技术专家及经营管理人员,同时也迫使经营者研究市场,改善企业管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3)垄断组织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对克服生产的无政府状况起了积极作用,表现出资本主义制度一定的自我调节的能力。

2.消极影响:

(1)经济方面,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实力的发展和增强,资本主义各国的垄断资本家通过控制某部门生产进而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为自己攫取了更高额的利润。

(2)政治方面,随着经济实力增长,垄断资本家更多地干涉国家政治生产,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的代表者。

(3)对外政策方面,垄断组织的形成推动了殖民扩张,它们要求扩大资本输出地。

因此,代表垄断组织利益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

【易混知识】

一、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1.本质上都是人们对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过程,都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2.都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存状态、社会经济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都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现代工厂制度,第二次工业革命确立了公司制、垄断制。

4.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结合程度

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自然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相结合。

产业结构

重点是发展轻工业,确立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开辟了“纺织时代”和“蒸汽时代”

重点是重工业,开辟了“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

广度深度

局限于少数国家,持续时间长,进展缓慢

几乎同时在欧美诸国展开,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及影响

从世界古代文明分布的情况看,古代文明基本处于隔绝或完全隔绝的状态,几大文明区域各自孤立地发展。

新航路开辟前,人类处在相对封闭隔绝的状态,15世纪末以来由于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新航路开辟,分散的世界文明逐渐开始走向交流。

1.形成

(1)开始形成:

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也引起了殖民侵略,西欧国家贸易范围扩大,世界市场已显雏形;

(2)初步形成:

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并扩展至美法德俄等国,促使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国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场地,把亚、非、拉许多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使之成为资本主义经济附庸,大大促进了国际间的经济交往,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从反面证明了世界市场的存在。

(3)最终形成: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列强加紧争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掀起一股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经济从此一统天下,在经济上世界成了密不可分的整体。

2.影响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亚非拉国家经济上饱受列强的剥削和掠夺,是这类国家经济畸形、长期贫困落后、灾难深重的总根源。

(3)资本主义的入侵在客观上冲击了这些国家或地区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近代化的进程。

(4)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促使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这正是今天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早期表现。

三、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巨大影响

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打破世界各地区的封闭状态,逐渐使世界成为一个整体。

为什么在以后的400年间会产生这样的奇迹?

简而言之,是由于资本主义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18世纪下半期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是近代以来的第一次世界性技术革命。

这次技术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运用为标志,从此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它表现在以机器代替人力,以大规模的工厂生产代替个体工场手工生产,即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它使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蒸汽机的发明和普遍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的面貌,提高了劳动效率。

正是因为蒸汽动力的运用,使运输机械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汽船的发明开辟了世界航运史上的新时代,火车的鸣叫,召唤了一个“铁路时代”的到来,铁路使世界经济联成一体,机器代替手工,宣告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胜利完成。

在工业革命推动下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要求进行全球性的扩张,从而把全世界落后的自然经济地区纳入到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以电动机为代表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使工业革命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电力与电报、电话和无线电通讯等伟大的发明使人类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更光明、更美好的新时期,也使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

资本主义把全世界都成为它的活动舞台,不间断地掠夺世界各地区,到19世纪末进入帝国主义时期终于把世界瓜分完毕,世界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而最终建立起来。

四、前两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对中国的不同影响

第一次科技革命:

一方面,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英、法、美等国强烈要求对外开拓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推动他们对当时封建落后、闭关自守的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济上开始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另一方面,工业革命又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受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的诱导,中国的洋务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沿海地区逐渐兴起,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国的近代化历程艰难地起步。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方面工业革命后随着资本的集中和“过剩资本”的出现,推动西方殖民者对中国加紧进行资本输出,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空前严峻。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这一时期的维新变法及辛亥革命等政治运动此起彼伏,客观上影响了中国对科技革命成果的吸收、转化,丧失了一次追赶世界科技革命潮流的重要机遇。

【学法导航】

1.本节课学习时建议仍从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条件:

“资本、自由劳动力、市场、技术、前提”五个方面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原因比较,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

2.建议用图表形式来学习本课知识。

可以从条件、过程、标志性成就、影响几方面列表,注意和第一次工业革命比较。

【小资料】

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

在爱迪生这位伟大的发明家的一生中,发明了许多东西,然而,能够立即得到人们热烈欢迎的,却只有电灯。

因为电灯的好处是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

它的出现,意味着人们又有了一轮太阳,人们的活动不再受到黑夜的制约了。

早在1821年,英国的科学家戴维和法拉第就发明了一种叫电弧灯的电灯。

这种电灯用炭棒作灯丝。

它虽然能发出亮光,但是光线刺眼,耗电量大,寿命也不长,因此很不实用。

“电弧灯不实用,我一定要发明一种灯光柔和的电灯,让千家万户都用得上。

”爱迪生暗下决心。

爱迪生和他的助手们,用白金试了好几次,可这种熔点较高的白金,虽然使电灯发光时间延长了好多,但不时要自动熄掉再自动发光,仍然很不理想。

爱迪生并不气馁,继续着自己的试验工作。

他先后试用了钡、钛、锢等稀有金属,效果都不很理想。

接下来,他与助手们将这1600种耐热材料分门别类地开始试验,还是采用白金最为合适。

由于改进了抽气方法,使玻璃泡内真空。

灯的寿命已延长到2个小时。

但这种由白金为材料做成的灯,价格太昂贵了,谁愿意化这么多钱去买只能用2个小时的电灯呢?

爱迪生看到这用棉纱织成的围脖,爱迪生脑海突然萌发了一个念头:

对!

棉纱的纤维比木材的好,能不能用这种材料?

他急忙从围巾上扯下一根棉纱,小心地把这根炭丝装进玻璃泡里,效果果然很好。

爱迪生非常高兴,制造了很多棉纱做成的炭丝,进行多次试验。

灯炮的寿命延长13个小时,后来又达到45小时。

“我希望它能亮1000个小时,最好是16000个小时!

”爱迪生说道。

最后,爱迪生终于选择了竹子。

他先取出一片竹子,装进玻璃泡,通上电后,这种竹丝灯泡竟连续不断地亮了1200个小时!

他终于做出了自己满意的电灯。

(2018·安徽卷)表1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A.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C.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D.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

【解析】材料所给1914年的国家平均关税率,英国最低,美国,俄国高,此时第一经济大国是美国,排除D,从材料中无法看到自由贸易政策的放弃和争夺世界市场矛盾的加剧。

英国关税率最低,体现了英国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