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单元评估检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98138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单元评估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单元评估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单元评估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单元评估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单元评估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单元评估检测.docx

《高中历史单元评估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单元评估检测.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单元评估检测.docx

高中历史单元评估检测

单元评估检测(十六)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

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

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三者立论相同,但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作考虑

B.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作考虑

C.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D.三者立论不同,但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2.战国时期有一个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个流派应是 (  )

A.墨家B.道家C.法家D.兵家

3.有人说“儒家及老庄皆有政治思想……虽不相同,然皆从人民之观点,以论政治……唯法家从‘一夫’出发,基本上冲着平民而来”。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法家

(  )

A.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实行严刑峻法

B.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C.要求以“礼”约束百姓

D.实行控制思想的“焚书坑儒”

4.(2013·长春一模)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

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遵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警示,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

这带来的直接政治效果是 (  )

A.巩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C.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D.形成“天人感应”的政治观

5.(2013·洛阳一模)《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

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  )

A.强调“春秋大一统”B.糅合了多家学派思想

C.趋向“三教合一”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6.下图纪念币写有“忠信孝弟礼义廉耻”八个字,围绕此内容所发表的议论不准确的是 (  )

A.伦理道德是古代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

B.理学对中国社会具有较深远的影响

C.理学对民族人格的塑造起过一定积极作用

D.全面反映了理学的虚伪性和欺诈性

7.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话,总说:

“你的天良何在?

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

”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  )

A.“存天理,灭人欲”B.“知行合一”

C.“格物致知”D.“致良知”

8.南宋朱熹与明代王阳明相比,两者思想共同之处是 (  )

A.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9.李贽《藏书》中说:

“夫私者,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

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这一观点在当时的进步意义在于 (  )

A.主张追求私利,倡导工商皆本

B.批判自私本性,提倡社会道德

C.提倡个性解放,发展资本主义

D.强调尊重私欲,反对封建理学

10.(2013·湖北重点高中联考)顾炎武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宗法立而刑清。

天下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

对上述材料评价正确的是 (  )

①已突破封建制度的束缚

②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③有违背历史潮流的一面

④反对君主专制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D.③④

11.顾炎武决心做到:

“凡文之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

”由此可见他 (  )

A.强调实地调查B.反对君主专制

C.维护儒家正统D.主张经世致用

12.(2013·福建八市模拟)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

下列哪项属于其反思后的主张 (  )

A.“天人感应”

B.“工、商皆民生之本”

C.“存天理,灭人欲”

D.“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仲舒复对曰: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

其执大权奈何?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

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

为众民之所公举,即为公民之所公用。

民者如店肆之东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

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

众民所归,乃举为民主,如美、法之总统。

——康有为《孟子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董仲舒的建议与顾炎武的观点。

(6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董仲舒建议的结果及其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并指出顾炎武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

(8分)

(3)概述材料所述三个历史时期儒家思想内涵的演变。

(6分)

14.中国古代的儒学思想是一种理论化的社会意识形态,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随着历史的演进而发生变化,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文明具有注重现世的性质,所以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都倾向于首先当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对争取各国统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很感兴趣……这种情形驱使孔子周游于诸朝廷之间,希望寻得一位统治者,能采纳他关于政治的见解……但他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的……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佛道的流行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构成了威胁,儒家奋起反击……到了宋代,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佛道的影响也就随着减弱。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

“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孔子……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这句话的含义?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儒学代表人物是如何“奋起反击”并推动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

分析所带来的影响。

(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在明清时期发生怎样的变化。

这些变化体现了当时怎样的时代特征?

(6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

思想来源于实践,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思想来源于当时的社会巨变的现实,来源于经济基础,即封建小农经济。

2.【解析】选C。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反映了一种发展的历史观,反映了法家的变革思想。

3.【解析】选A。

本题考查诸子百家思想。

法家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法家从‘一夫’出发”是指法家从君主出发,“基本上冲着平民而来”是指为加强君主集权,实行严刑峻法。

【误区警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时代的产物,也使得其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也决定了各个流派必然要代表不同的阶级和阶层的不同利益。

但它与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百家争鸣”有本质的区别。

4.【解析】选C。

材料中描述了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

这句话是指“天”对君主权力的制约,也就是使君主有所畏惧。

A项应是巩固君主专制制度。

B项应该是汉武帝的尊儒措施产生的直接效果,D项应是哲学观。

5.【解析】选B。

据材料可知:

董仲舒思想包含着道家、儒家、法家思想,所以选B;A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在隋唐时期;D说法错误。

6.【解析】选D。

材料中描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A、B、C均符合史实,但并没有反映理学的欺诈性。

7.【解析】选D。

雍正认为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道德标准,即“天良”,每个人做事应符合自己心灵深处的“天良”。

这与王阳明的“致良知”观点一致。

8.【解析】选B。

A和C只是心学的观点,D只是理学的观点。

B表述符合两者共同观点,故正确选项是B。

9.【解析】选D。

李贽强调了人皆有私的观点,直接否定了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A、B、C均与材料内容不符。

10.【解析】选B。

“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反映了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宗法立而刑清。

天下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反映了顾炎武思想中保守和违背历史潮流的一面。

①错误,其余都正确。

【误区警示】黄宗羲等人的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的产物,反映了正在形成中的早期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但由于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阶段,民主思想家们还没有提出推翻封建制度的时代要求,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绝不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11.【解析】选D。

顾炎武认为“凡文之不关乎……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可见顾炎武主张研究学问应关心当务之事,关心国计民生,这就是经世致用的主张。

【变式备选】明清之际,外国传教士借历算、地理和火炮知识作为传教的手段,主要是顺势利用当时中国哪种思潮 (  )

A.程朱理学B.阳明心学

C.考据学D.经世致用之学

【解析】选D。

题目中的历算、地理和火炮知识均是实用科技,因而与经世致用之学相符。

12.【解析】选B。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的新发展。

其中A是汉代董仲舒的思想,C是宋明理学的思想主张,D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只有B是明清之际对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反思。

故选B。

13.【解析】本题通过儒家思想内涵的演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题可从材料中提取关键的历史信息,加以概括。

(2)题可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

第(3)题可结合材料内容及三人所处的不同时代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答案:

(1)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

(3分)顾炎武认为天子是天下大权的所有者,但应分君权于地方,以突出君权的尊贵。

(3分)

(2)结果:

董仲舒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

(2分)影响:

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治;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4分)经济根源:

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分)

(3)内涵演变:

汉武帝时期,传统的儒家思想得到改造,包含了法家等思想;明清时期的儒学批判地继承了宋明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并赋予时代新内容,使之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19世纪末,康有为把儒家思想与近代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诸观念相结合,使儒家思想近代化。

(6分)

14.【解析】本题以儒学的发展演变为主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题可通过孔子所处的时代来分析为什么说在当时是“实在微不足道”,并结合儒学的发展来分析其流行开来的原因。

(2)题结合理学形成的背景及理学的社会影响来回答。

第(3)题结合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及其反映的时代特征来回答。

答案:

(1)儒家学说不符合当时社会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的需求,影响力较小。

(2分)但儒家主张“仁”“礼”,有利于社会稳定;西汉董仲舒对儒家思想加以改造,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4分)

(2)“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创立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又称新儒学;朱熹总结了北宋以来的儒学成就,建立儒学体系,是儒学的集大成者;陆九渊创立“心学”,推动了儒学的新发展。

(4分)影响: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求,有力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同时对中国的文化及伦理道德产生了深远影响。

但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进一步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4分)

(3)变化:

儒家思想在明清时期,开始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提倡经世致用。

(4分)时代特征:

封建社会由盛转衰。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