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综合附答案解析 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49470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8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综合附答案解析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语文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综合附答案解析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语文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综合附答案解析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语文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综合附答案解析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语文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综合附答案解析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综合附答案解析 2.docx

《语文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综合附答案解析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综合附答案解析 2.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综合附答案解析 2.docx

语文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综合附答案解析2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

1.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妻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乙)靖郭君将城薛①,客多以谏。

靖郭君谓谒者:

“无为客通。

”齐人有请者曰:

“臣请三言而已矣!

益一言,臣请烹。

”靖郭君因见之。

客趋而进曰:

“海大鱼。

”因反走。

君曰:

“客有于此。

”客曰:

“鄙臣不敢以死为戏。

”君曰:

“亡,更言之。

”对曰:

“君不闻大鱼乎?

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

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

今夫齐,亦君之水也。

君长有齐阴,奚以薛为?

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

”君曰:

“善。

”乃辍城薛。

(注释)①薛:

靖郭君的封地。

②荡:

放肆、任性。

(选自《战国策·齐策》)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靖郭君谓谒者(________)

②毋为客通(________)

③益一言,臣请烹(________)

④乃辍城薛(________)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靖郭君因见之/罔不因势象形

B.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卷石底以出

C.乃辍城薛/乃不知有汉

D.臣之妻私臣/小大之狱

2.按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鄙臣不敢以死为戏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客”在劝谏中采用了类似的说理方式,请分别简析。

【答案】

1.

(1)①对……说②通报③字④停止

(2)D

2.鄙臣/不敢/以死为戏

3.

(1)如果失去了齐国的庇护,即使把薛地的城墙修筑到天那么高,也没有什么用处。

(2)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4.甲文邹忌从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生活小事入手,以此为喻,以私事比国事委婉劝谏齐威王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乙文门客以水喻齐国,以大鱼喻靖郭君,靖郭君倚仗齐国,如鱼依靠水。

劝谏靖郭君放弃在薛邑筑城墙的打算。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

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

“靖郭君谓谒者”翻译为“靖郭君对传达人员说”,“谓”意思是“对……说”。

“毋为客通”翻译为“不要给那些门客通报。

”,“通”意思是“通报”。

“益一言,臣请烹”翻译为“多说一个字就请把我烹死。

”,“言”意思是“字”。

“乃辍城薛”翻译为“于是放弃了在薛邑筑城墙的打算”,“辍”意思是“停止”。

2.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

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鄙臣不敢以死为戏”翻译为“我不敢拿死来开玩笑。

”,句中“鄙臣”是主语,所以停顿为:

鄙臣/不敢/以死为戏。

3.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1)“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

”句中“虽”意思是“即使”,“犹”意思是“还”。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句中“斯”意思是“这”,“舍”意思是“停止”。

两个句子语序正常,据此翻译。

4.此题考查的是对内容的理解。

甲文中邹忌从自身经历写起,以自身为喻,委婉劝谏齐威王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乙文门客以水喻齐国,以大鱼喻靖郭君,“君不闻大鱼乎?

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

今夫齐,亦君之水也。

君长有齐阴,奚以薛为?

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

”委婉规劝,最终“辍城薛”。

据此作答。

译文:

(甲)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

“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

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

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

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乙)靖郭君田婴准备在薛邑筑城墙,门客多来劝阻。

靖郭君对传达人员说:

“不要给那些门客通报。

”有一个齐国门客要求接见,说:

“我只要说三个字就行了,多说一个字就请把我烹死。

”靖郭君就召见了他。

门客急步前来禀告说:

“海大鱼。

”说完转身就走。

靖郭君说:

“你不要走,留下把话说完吧。

”门客说:

“我不敢拿死来开玩笑。

”靖郭君说:

“别这么说,您继续说下去。

”门客说:

“您没听说过海大鱼吗?

用鱼网捕不到它,用鱼钩牵不上它;可是,当干得连一滴水都没有时,小小的蚂蚁、蝼蛄也能制服它。

如今齐国也是您的水呀。

如果您永远拥有齐国,要了薛邑又有什么用呢?

可是当您失掉了齐国,即使把薛邑的城墙筑得天一样高,又有什么用呢?

”靖郭君说:

“好。

”于是放弃了在薛邑筑城墙的打算。

 

2.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康肃问曰:

“单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的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共口,徐以构的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B.吾射不亦精乎(精湛)

C.康肃笑而遣之(遣:

打发)

D.故不错意也(同“措”,安放)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下车引之/介冑之士不拜

B.以钱覆其口/醒能述以文

C.而钱不湿/博学而笃志

D.且秦灭韩亡魏/年且九十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A.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轻易(答应),哪里能直接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B.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就交换)呢?

C.虽然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轻易(答应),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就交换)呢?

D.虽然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能直接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4.下列对文段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三组对话皆聚焦冲突。

三组选文中的人物对话,分别围绕“谁未守信”“本领是否值得炫耀”“要不要服从秦国要求”进行、

B.三组对话均展现应答智慧。

甲文元方有理有据,睿智回应;乙文卖油翁现身说法,类比说理;丙文唐雎据理反诘,沉稳应对。

C.三组选文皆用对比。

甲文客人冲动无礼对比元方有礼有节,乙文康肃神闲气定对比卖油翁骄傲自信,丙文唐雎不卑不亢对比秦王盛气凌人。

D.三组选文语言简练。

甲文仅“引”字就写出友人惭愧示好,乙文只用“安敢”就显出康肃居高临下,丙文以一“否”字就表现出唐雎态度鲜明。

【答案】

1.A

2.B

3.B

4.C

【解析】

1.A.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2.A.代词,指代元方/结构助词,的。

B.都是介词,用。

C.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

D.连词,况且/副词,将近。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关键词语:

虽:

即使。

易:

交换。

直:

只是。

故B正确。

4.C项分析有误。

乙文应是:

卖油翁神闲气定对比康肃骄傲自信。

【点睛】

译文参考:

【甲】朋友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

“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

“真不是君子啊!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

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陈尧咨问卖油翁:

”你也懂得射箭吗?

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

”卖油的老翁说:

“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老翁说:

“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

”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

于是说:

“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

”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丙】秦王对唐雎说:

“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我,这是为什么呢?

况且秦国已经灭了韩国亡了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的长者,所以才不打他的主意。

现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唐雎回答说:

“不,不是像你说的这样。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是五百里呢?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少述足下:

某①到京师已数月,求一官以出。

既未得所欲,而一舟为火所燔②,为生之具略尽,所不燔者人而已。

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

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知我所以处此之安否也,故及此耳。

何时当邂逅,以少释愁苦之心乎?

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诸不一一,千万自爱!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乙)

孙少述,一字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

“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

”其相与如此。

及荆公当国,数年不复相闻,人谓二公之交遂睽③。

然少述初不以为意也。

及荆公再罢相归,过高沙,少述适在焉。

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④,两公皆自忘其穷达⑤。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⑥谈经学,抵暮乃散。

荆公曰:

“退即解舟⑦,无由再见。

”少述曰:

“如此,更不去奉谢⑧矣。

”然惘惘各有惜别之色。

人然后知两公之未易测也。

(选自《老学庵笔记》,有删改)

(注释)①某:

我,谦称。

这里是王安石自称。

乙文王荆公即王安石。

②燔:

焚烧。

③睽:

背离,不合。

④惟相劳苦:

只是相互安慰。

⑤穷达:

政治上的失意与显达。

⑥剧:

流畅,痛快。

⑦解舟:

退居江湖。

⑧奉谢:

奉,敬辞。

奉谢,表示谢意。

1.下列对甲文中王安石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离家乡B.谋官不顺C.财物受损D.身体不适

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3.参考词典解释,谈谈“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

4.用现代汉语书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

5.王安石和孙少述的故事,在交友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

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答案】

1.D

2.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3.“亟”为急速、赶快的意思。

写出了王安石想见到孙少述的急切心情,体现友情的深厚。

4.(孙少述)于是就留下王安石,摆设酒宴,一起吃饭,畅谈经学,到晚上才分开。

5.朋友要相互关心:

王安石写信给孙少述告知近况,让他不必担心;真正的友情不会受时间、距离、地位的影响:

王安石为官时与孙少述来往不多,罢官回乡后交往如故;朋友要相互信任:

人们议论他们关系不和,孙少述从不放在心上。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通过“到京师已数月”可以看出他远离家乡,“求一官以出。

既未得所欲”,可见他谋官不顺;“一舟为火所燔②,为生之具略尽”可以看出他财产受损。

故理解有误的是D.

2.此题考查的是断句。

解答此类试题时,结合意思进行断句。

“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翻译为“我估计过不了多久,也应当能谋个官职,只是不知道去哪里罢了。

”故此断句为:

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中词语的赏析。

“亟往造之”意思是“极速赶往造访少述”,“亟”意思是“极速”写出了王安石急于想见到少述,可见两人感情深厚。

据此作答。

4.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

”句中“遂”意思是“于是”,“置”意思是“备办”,“剧”意思是“痛快”,“抵”意思是“到了”。

该句语序正常,据此翻译。

165.此题考查的对文章内容的感悟。

两文中都表现了两人的交情深厚,当王安石在逆境中还不忘给少述写信,希望他不要过分担心自己,告诉我们好朋友要互相关心。

当王安石为官时,虽然来往不多,但两人的交情并没有断,告诉我们真正的友情不受客观因素的制约,朋友之间要相互信任。

据此作答。

译文:

(甲)少述(孙侔,字少述)先生:

我来到京城已经有几个月字,想要谋个一官半职。

我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船也被火烧了,自己生活所用的器物也都被烧了,唯一没有被烧的就是我这个人罢了。

人大多有不如意的时候,难道只是我吗?

但是先生您喜爱我的善良淳厚,大概也想知道我现在的处境是否安好,所以到了这里。

什么时候能够相遇,以此来减轻我愁苦的心情呢?

我估计,过不了多久,也应当能谋个官职,只是不知道去哪里罢了。

其他的就不一一赘述,千万保重。

(乙)孙少述,一字正之,和王安石交情最为深厚,所以王安石《别少述》中有一句诗写到:

“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

”他们的感情大概如此。

等到王安石做了相国,几年不再相见,人们都认为两个人的交情就此背离了。

但是少述并不这样认为。

等到王安石再次被罢免宰相后回来,经过高沙。

少述恰好闲居在这里。

王安石于是急忙前去拜访,少述出来迎接他,只是相互安慰,两人都忘了自己政治上的失意和显达。

少述于是挽留王安石,设酒宴款待他,两人痛快地谈论文学,直到天黑才散去。

王安石说:

“此次被罢官之后我就将退隐江湖,恐怕没有机会与你再见面了。

”少述说:

“这样的话,那我就更不去与你告别了。

”两人分别是,必然若失,都流露出依依不舍的神色。

此后,人们才知道两位先生的君子之交情(情谊)是很难揣测的。

4.阅读下面文言诗文,回答问题

短文两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歌。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来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A.①古来共谈共:

共同②高峰入云入:

耸入

B.①五色交辉交:

交相②四时俱备俱:

C.①猿鸟乱鸣乱:

纷乱②沉鳞竞跃竞:

争相,争着

D.①盖竹柏影也盖:

只是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

大概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自康乐(谢灵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

【答案】

1.D

2.(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两个人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3.①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要像谢灵运那样,陶情怡乐于这美妙的山水之中;②这句话同时也抒发了作者自己归隐林泉的终身志趣。

【解析】

1.D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

改为:

①盖竹柏影也。

盖:

表示原因或推测,译为“大概”或“原来”。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只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亦”:

也。

“寝”:

睡觉。

“相与”:

一起,共同,一同。

还有“相与步于中庭”:

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的翻译。

3.考查对重要语句的言外之意。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的意思是: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语气里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也引发一种感慨,感叹,既表达了对谢灵运的仰慕之情,又抒发自己能陶醉于美景的得意之情。

同时也暗含着归隐志趣。

【点睛】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一)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二)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

(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四知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

“暮夜无知者。

”震曰: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

”密愧而出。

后转琢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

“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闻其贤而辟之(____________)

②当之郡(_____________)

③何谓无知(____________)

④故旧长者(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写了杨震的哪两件事?

表现了他怎样的可贵品质?

【答案】

1.听说到;去说老朋友

2.①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

(我)让后代被称作廉洁守正的官员的子孙,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

3.拒绝下属“夜怀金十斤”相送,拒绝“故旧长者”提出的“为(子孙)开产业”。

表现出杨震清正、廉洁、自律的可贵品质。

【解析】

1.

试题分析: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之”是多义词,用法很多,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

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

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

“知”“何”“清白”“遗”“厚”,翻译后要疏通句子。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

阅读文段,读懂内容,根据人物的活动来概括主要事件。

分析古文中人物形象,要从文中人物的言行描写分析概括其身份、性格、思想品质的特点。

本文写了杨震两次“拒绝”,从中可分析出其清正、廉洁、自律的可贵品质。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乙)九弟前信有意与刘霞仙同伴读书,此意甚佳。

霞仙近来读朱子书,大有所见,不知其言话容止、规模气象如何?

若果言动有礼,威仪可则,则直以为师可也,岂特友之哉!

然与之同居,亦须真能取益乃佳,无徒浮慕虚名。

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我欲仁,斯仁至矣。

”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

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禹汤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有于我哉?

(选自《曾国藩家书·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九日与诸弟书》)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有仙则名.名:

(2)无案牍之劳.形劳:

(3)若.果言动有礼若:

(4)斯.仁至矣斯: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B.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C.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D.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云:

何陋之有?

(2)无徒浮慕虚名。

4.甲乙两文都提到古代圣贤,各有什么用意?

请简要分析。

【答案】

1.

(1)出名

(2)使……劳累(3)如果(4)这样

2.C

3.

(1)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2)不要只是仰慕别人的虚名。

4.甲文以诸葛、杨雄自比,表明自己与他们一样有高洁的志趣;乙文提及孔孟、尧舜禹汤,从正反两方面告诉弟弟只要肯立志勤学,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的道理。

【解析】

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名”:

出名。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若”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如果”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为C。

即:

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译为:

一个人假若自己能立志,那么圣贤豪杰什么事情不可为?

为何一定要借助别人呢?

此题要注意把两个分句之间划开。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