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高二《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三单元《阁夜》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45598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选修高二《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三单元《阁夜》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选修高二《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三单元《阁夜》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选修高二《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三单元《阁夜》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选修高二《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三单元《阁夜》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选修高二《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三单元《阁夜》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选修高二《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三单元《阁夜》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选修高二《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三单元《阁夜》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选修高二《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三单元《阁夜》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选修高二《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三单元《阁夜》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选修高二《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三单元《阁夜》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14.《阁夜》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

掌握诵读的要领:

掌握关键字的读音、语句的节奏、语气,体会作品的音乐美、情韵美;

2.思维发展与提升:

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3.审美鉴赏与创造:

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并能进行恰当的评价;

4.文化传承与理解:

深刻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培养自主鉴赏能力和爱国情怀。

二、教材分析

《阁夜》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自主赏析部分的第一篇诗歌《阁夜》。

这个单元的目标是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本课是这一单元自主赏析的第一篇诗歌,学生在这一课学会了自主鉴赏,才能在后面的诗歌鉴赏中更好地运用时间。

学习本课是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领会诗词意旨的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鉴赏能力,体会杜甫一生经历坎坷却有着深沉悲壮的爱国情怀。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杜甫的诗歌积累较多,但还只是停留在积累名言佳句的层面上,很少体味诗歌的“韵味”,还缺乏审美品位和文学鉴赏能力。

在“原始的起点”与诗歌鉴赏之间缺少联系的“桥”。

而教师要帮学生建起这座“桥”。

这个“桥”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建设,从认知阶段到解读阶段再到鉴赏阶段,由“表”及“”里,体会诗歌音韵美、意境美、语言美、思想情感美。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学会古诗鉴赏的方法:

个性化解读文本,写出鉴赏文字;

2.难点:

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歌流露的思想感情。

五、过程与方法:

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本课我主要用了点拨法、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熟读课文来感知课文内容。

2.研读法、点拨法,共同探究,寻求文字背后的知识,品味杜甫歌语言的独特魅力。

3.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六、教学方法:

诵读点拨法、分组讨论探究法,分析鉴赏法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八、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1.播放《杜甫的生平》(微课视频)

(创设情境,深情导入,加深对杜甫的理解):

2.教师语言导入:

韩愈曾说: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上周我们学习了“诗仙”李白的《将进酒》,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另一著名诗人——杜甫。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诗歌《登高》,《登高》一诗中包含着作者郁积难舒的爱国情感和排遣不开的羁旅愁思。

不仅仅写出个人的漂沦西南衰老多病,鬓毛早衰止酒停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动荡不安满目疮痍,人民颠沛流离受尽苦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杜甫律诗中的典范性作品《阁夜》。

(板书课题)

( 引发学生对作者的理解, 回忆杜甫的生平和主要作品,为诗歌欣赏做铺垫。

二、预习检测

(这个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先自己说明背景,老师再根据学生不同说法,总结完善。

1.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2.写作背景

该诗是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当时西川崔旰、郭英乂、杨子琳等军阀混战,连年不息。

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

而杜甫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

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

3.请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明确:

阁夜”,即西阁之夜。

阁,作者寓居的西阁;夜,夜里。

联系背景,暗指作者是在家中彻夜未眠;

题目是指作者在战乱频仍时,孤身漂泊在外整夜不眠所做的感思。

题目提示读者写作的时间和地点。

《阁夜》的体裁:

从诗体看,属七言律诗;从内容看,是一首抒情诗;律诗属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

有七律“千秋鼻祖”之美称。

三、诵读训练

1.请1-2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订正。

2.出示投影,理解并掌握下列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

(主要检查各小组合作完成情况,对不懂的进行解析)

重点字词检查

⑴阴阳:

指日月。

短景:

指冬季日短。

景:

通"影",日光。

⑵霁(jì):

雪停。

⑶三峡:

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瞿塘峡在夔州东。

⑷野哭: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

战伐:

崔旰(gàn)之乱。

⑸夷歌:

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

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⑹人事:

指交游。

音书:

指亲朋间的慰藉。

漫:

徒然、白白的。

3.学生自由诵读。

(结合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把握节奏)

明确: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四、熟读全文,结合注解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1.学生先听朗读,然后学生集体朗读。

读的稍慢,读出感情

明确:

全诗的基调是悲凉哀伤、亦有壮情和超然之意。

2.学生结合下面的注解理解此诗(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明确:

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年终白日的光阴逐渐缩短,寒夜霜雪笼罩着荒远天涯。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破晓时军营中鼓角的悲壮,星河的影子在三峡上荡漾。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荒野中的人家为战争痛哭,远处传来渔夫悲凄的歌声。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英雄的业绩最终成了黄土,我何必介意书信音讯即少

五、学生齐读全诗

(一)师生齐读全诗,整体感知

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自己默读这篇诗歌,体味一下,作者在这篇诗歌中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由于军阀混战,人民涂炭的愤激忧伤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飘零无依,屈志不伸的孤寂伤痛。

总之,伤时忧世,哀民叹己,是《阁夜》的主体内容

六、学生再次自由朗读全诗,深入理解

(一)老师与学生共同赏析首联

1.首联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

首联点明写作时间,环境,借雪夜初霁之景,烘托出诗人凄苦悲凉的心境。

這一联写实景,而寓深情,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沉痛的笔调。

(设置意图:

引导学生把握诗歌意思。

赏析:

开首二句点明时间。

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

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

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之意。

在霜雪刚停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着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

2.问题探究:

请各小组谈谈首联中“催”和“寒”的妙处?

明确:

催在这里有催促之意,寒这里可以动词理解,“催”和“寒”两个字既是写景,又有作者的人生感受。

光阴催促着每一天的日升日落,而作者自己也被光阴催促着到了暮年,国事家事天下事,忧心的事情很多,可是时光的流逝让人不得不产生一种来日无多的紧迫感。

冰天雪地固然寒冷,对于贫病交加、飘泊天涯的杜甫来说,心境的寒冷也和这个冰天雪地的寒宵融为一体了。

(二)老师与学生共同赏析颔联

1.)颔联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

颔联紧承“寒宵”,写诗人冬夜闻见之景。

赏析:

“五更”二句,承次句“寒宵”,写出了夜中所闻所见。

上句鼓角,指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声。

晴朗的夜空,鼓角声分外响亮,正是五更天快亮的时候,诗人忧愁难眠,那声音更显得悲壮感人。

这就从侧面烘托出夔州一带也不太平,黎明前军队已在加紧活动。

诗人用“鼓角”二字点示,再和“五更”、“声悲壮”等词语结合,兵戈未息、战争频仍的气氛就自然地传达出来了。

下句说雨后天空无尘,天上银河显得格外澄澈,群星参差,映照峡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

景色是够美的。

前人赞扬此联写得“伟丽”。

它的妙处在于:

通过对句,诗人把他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三峡夜深美景的欣赏,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诗句气势苍凉恢廓,音调铿锵悦耳,辞采清丽夺目,“伟丽”中深蕴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

2.小组题目探究:

请对颔联的写作手法进行赏析

视听结合:

前一句写听觉,后一句写视觉。

对偶:

五更—三峡鼓角—星河声悲壮—影动摇

双联:

三峡星河影动摇

用典:

用典:

“(曹操)闻衡善击鼓,召为鼓史,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次至衡,衡方为《渔阳》参挝,蹀躞而前,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

此两句形象鲜明,音律铿锵,寓情于景,借眼前雄浑伟丽之景传达出诗人此际沉郁悲慨的心情。

(三)老师与学生共同赏析颈联

1.提问:

颈联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

颈联,由景物转到了人事。

这两句可能是作者听到“五更鼓角”之后产生的联想。

赏析:

颈联写道“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野哭"即乡野百姓的哭声。

”战伐"指蜀地军阀混战的局面。

“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

"起渔樵"即起于渔夫樵子之口。

上句是说,听到征战的消息,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遍四野。

诗人所描绘景象是多么凄惨。

下句是说,渔夫樵子不时在夜深传来"夷歌"之声。

其中,"数处"指不止一起。

这两句把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境真实形象地表现出来。

诗人在这一联,用声音来抒发情感,“野哭、夷歌”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正好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2.小组问题探究:

颈联“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写什么?

作者情感如何?

师明确:

上句是说,听到征战的消息,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遍四野。

诗人所描绘景象是多么凄惨。

下句是说,渔夫樵子不时在夜深传来“夷歌”之声。

其中,“数处”指不止一起。

这两句把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境真实形象地表现出来。

诗人在这一联,用声音来抒发情感,“野哭”、“夷歌”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正好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设计意图:

这个问题考验学生的整体理解能力,并以此会自然而然联想到原因,并且体会感情)

(四)老师与学生共同赏析尾联

1.师提问:

尾联写了什么?

明确:

作者面对种种家国的苦难而无能为力,因此作自我慰藉之语。

赏析:

尾联写道: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卧龙”指诸葛亮。

“跃马”指公孙述。

这里,诗人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句,意指公孙述在西汉末乘乱据蜀称帝,诗人运用典故,在比较中含蓄而深沉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

"终黄土"即最终都死去,同归黄土。

上句的意思是说,(诗人)极目远眺夔州西郊的武侯庙与东南的白帝庙,一世之雄,他们也成了黄土中的枯骨。

"人事音书"即人情世故。

"漫"即随他,不管他。

下句的意思是说,人事与音书,都只能任其寂寞了。

我们从最后两句来看,通过对"卧龙跃马终黄土"的描述,自然流露出诗人极为忧愤感伤的情绪。

正如沈德潜《唐诗别裁》中所说:

"结言贤愚同尽,则目前人事,远地音书,亦付之寂寥而已。

"也就是说,象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他是贤是愚,都烟消云散了。

而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我的寂寥孤独,也就算得了什么。

这与《茅屋为秋风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诗人一贯的人格与品质的最好表现

2.小组问题探究:

“卧龙”、“跃马”和“人事”、“音书”分别指什么?

这两句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

卧龙:

诸葛亮——忠臣(徐庶曰: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跃马:

公孙述——逆臣(王莽篡汉時,他自立为蜀王)

人事:

交游,指家人、朋友。

音书:

书信。

人事音书漫寂寥:

漂泊天涯,音书断绝。

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

象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不论他是贤是愚,都同归于尽了。

现实生活中,征戍、诛掠更造成广大人民天天都在死亡,我眼前这点寂寥孤独,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话看似自遣之词,实际上却充分反映出诗人感情上的矛盾与苦恼。

尾联借古人贤愚同归于尽聊以自慰,感慨深沉,更显示出内心的凄苦万状。

(设计意图:

 学生在讨论这个问题时,联系作者生平还有相关背景,特别是要把握几个关键人物,进行讨论体会,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六、全班自由朗读全诗,小组探究下列问题

(一)课内探究(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1.杜甫这首诗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伤。

明确:

“岁暮阴阳催短景”是写对日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天涯霜雪霁寒宵”是写诗人客居天涯的凄寒,“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写诗人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之情,“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写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和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2.高考链接:

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点明时间,冬季,岁暮的日月催短了日影,日短夜长的冬天,令人有光阴苦短之感。

B.第二句点明环境是雪落霜重的寒冬之夜,作者遥望远在天边的故乡,顿生沦落天涯之意。

C.“鼓角”是军中服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

鼓角连响五遍,反映时局动荡、战争频仍。

D.作者深夜不寐,听到野外传来众多家庭的哀哭声,也听到几处渔人樵夫唱起少数民

族的歌谣。

E.最后一句的意思是,有音乐和书籍与自己相伴,任凭人间世事变迁不定,也不会感

到寂寥。

解析:

AD(B项,“霁”指雨雪停止,云雾散开,天色放晴。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天涯”是作者所处之地。

C项,“五更”不是“五遍”,是接近天明的意思。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E项,“人事”是亲朋的存亡情况,“音书”是消息和书信。

消息和书信断绝,只好任凭寂寞孤独。

(答对一项得1分,答对两项得3分)

(二)[拓展提升]

请将此诗与《旅夜书怀》对读,分析这两首诗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

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各小组认真阅读后进行比较分析)

明确:

1.《阁夜》和《旅夜抒怀》的意境都很雄阔,细细比较,二者又有不同。

《阁夜》的意境悲壮萧瑟;

《旅夜抒怀》的意境高朗壮阔。

《阁夜》中,短景、天涯、霜雪、寒宵等意象传达出来的是寒冷萧条的气氛,鼓角、星河传达出来的是征战和动荡的气息,全诗景象宏阔壮观,终究摆脱不了悲凉和萧瑟。

《旅夜抒怀》中,细草、微风、危樯、独夜舟描绘出风清气和的春夜,“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描绘出疏朗高远的广阔空间,两组意象形成微弱渺小和宏阔壮观的对比,表现了作者置身于天地之间的渺小和无助,但其中的悲慨之气不如《阁夜》浓重。

2.这两首诗在章法上也不同:

《阁夜》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即使在写景当中也寄寓了作者丰富的人生感慨。

《旅夜抒怀》前两联是旅夜所见,后两联是抒怀,景和情互相对照,互相生发,非常和谐。

(三)学生再次朗读全诗,主题探究(小组合作完成)

(设计意图:

主要是进一步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明确:

杜甫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因而感慨万千,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并力图在内心超越这些人生的感慨,因作此诗。

诗中虽有悲凉哀伤之情,却亦有壮情和超然之意。

(四)探究艺术特点(小组合作完成,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

通过探究艺术特点,感悟诗歌的语言魅力,养成鉴赏诗歌的良好习惯)

 老师在学生发表见解后点拨:

1.通过声音来写战争:

颔联和颈联通过鼓角声、野哭声、渔樵的歌声来渲染战争的气息,手法含蓄,情感的张力和浓度都很大,更加痛切的表现出战争带来的灾难。

2.善于用事:

将眼前景、古时事与心中情巧妙地合而为一,不落痕迹,即使不知道典故的来历,也能体会到诗句所表达的感情。

知道典故之后就能够有更深的体会。

鼓角声悲壮用祢衡事,星河影动摇用汉武帝闻星相事,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白帝庙,而引起无限感慨。

卧龙先生神机妙算一世英名,跃马称帝的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枭雄,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掩埋于黄土,化为历史的尘埃,今日你争我战的各路人马也终将淡出历史舞台,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

七、课文总结。

这首诗是诗人在大历元年(766)寓于夔州西阁作所。

全诗写冬夜景色,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将恢弘的意象和沉郁顿挫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那上天下地、俯仰古今的悲怆之慨,表现了作者忧国伤时的情怀。

八、作业布置:

1.背诵全诗

2.完成课后练习及课时跟踪

板书设计

岁暮雪霁时光易逝,人生短促通过声音来写战争

五更见闻悲客居天涯自伤飘零善于用事(用典)

战后所见感时伤世

追昔抒怀宇宙永恒,人生无常

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

教学反思

在我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

也许和我的性格有关,我很不适应刻意营造的课堂气氛。

我喜欢随性的课堂,这样学生也会比较放松,注意力也会相对持久一些。

我们从教育心理学中知道,中学生能够有20分钟的注意力就很不错了,所以我们要尽量在开始的20分钟内把主要的教学内容上完,以提高课堂效率。

现在学生整体对语文的学习状态不是很好,我们也尽量不要让学生觉得语文“占用”了他们太多时间,,所以引导他们课下自主学习以及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就很重要。

除了抓住学生注意力的主要时间以外(好钢用在刀刃上),我们还要注意到学生记忆知识的特点。

启发和引导学生就比较关键,至少把我们要“给”学生的东西归好类(记忆方法俗称“打包”),使之具有系统性,相关性。

并且注意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起联系,这样记忆就较劳、快、准确。

课堂效率高了,成绩好了,成绩好了,学生有信心了,这样就反作用于语文科的学习(学生自愿主动学习语文了),学生进入学习语文的良性循环系统中,自动运行。

语文教学就成功了!

《阁夜》的教学我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所以学生的当堂背诵很有效。

不足:

这节课,我个人认为,学生的参与不够。

问题的设置,如柏老师所说有的太过于浅显,没有质量。

最主要的是,我认为这节课最失败的地方是我的过度“强势”抢去了学生的参与课堂的机会,这还是我的老毛病,一定要改,否则学生的创造力会得不到发展,也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