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教学目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41804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docx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教学目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docx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本单元的5篇课文,背诵古诗2首,积累词语。

2、能根据课文内容表演课文片断。

3、继续培养在默读时边读边思边问的良好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4、学习有关名人的故事,并学习名人善于思考、大胆实践、勇于献身、足智多谋的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11.揭开雷电之谜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并学会围绕课题、课文内容提问,尝试自主学习。

3.了解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揭开雷电之谜的故事,感受科学家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围绕课题、课文内容提问,能联系上下文,品读出富兰克林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媒体播放:

雷电

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此时的景象?

(雷电交加、电闪雷鸣、雷电大作……)

2为什么下雨时会有雷电现象?

今天,让我们随着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一起来——(板书课题:

揭开雷电之谜)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

预设:

雷电之谜是什么?

为什么要揭开雷电之谜?

怎样揭开雷电之谜?

揭开雷电之谜的结果怎样?

……

二、初步释疑,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着在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做好标记。

2交流:

雷电之谜是什么?

板书:

放电现象

富兰克林为什么要揭开雷电之谜?

板书:

大胆提出

怎样揭开雷电之谜?

板书:

风筝实验

结果怎样?

轰动世界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结合板书概括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深入研读,感悟富兰克林为科学勇于探索、献身的精神。

1出示第一节: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是18世纪电学史上的一位勇士。

他曾经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摄取闪电,揭开了雷电之谜。

(1)齐读第一节

(2)理解:

摄取

(3)“勇士”是什么意思?

(有气魄有胆量的人)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划出能说明“富兰克林是一位勇士”的句子。

3学生交流

(1)学习第二节

从前人们一直认为,天空中出现电闪雷鸣,这是大自然在显示神威。

可是,富兰克林却大胆地提出,那是大自然的一种“放电现象”。

1752年7月的一天,他亲自做了一个吸引雷电的风筝实验。

①指名读

②说说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富兰克林是一位勇士?

师引导理解:

“人们、一直、显示神威’’与“富兰克林却大胆地提出”作比较。

大自然在显示神威——从前人们一致认为雷暴是天公的怒火,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而富兰克林却大胆地向大自然挑战,勇气可嘉。

人们——说明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而富兰克林却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敢于向大多数人挑战。

一直——说明这种看法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了,富兰克林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

亲自做了试验——说明富兰克林敢于大胆实践,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板书:

敢于挑战敢于实践)

过渡:

富兰克林敢于——,敢于——,真不愧于“勇士”这一称号。

但是在他冒着生命危险来进行风筝实验中,我们更能感受到他身上无比的勇气和胆量。

(2)学习三、四节

①仔细读读课文第三、四节,围绕“风筝实验”又有什么问题?

②质疑

预设:

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天气做实验?

做实验的风筝与普通风筝有什么不同?

在这种电闪雷鸣的天气中,富兰克林不怕吗,他为什么愿意冒险做这个实验?

……

③这是一个怎样的天气?

抓文中的词语来说说(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大雨倾盆而下……)

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天气?

(7月雷雨多,适合实验)

④做实验的风筝和普通风筝有什么不同?

指名学生完成“说写双通道”并复述制作实验用的风筝的过程。

(媒体显示)

抓住麻绳、铁棒、铜钥匙来思考设计的不同

(风筝上安一个尖细的铁棒是为了摄取闪电中的电流。

麻绳本来是不导电的,可因为闪电中的电流太强了,所以使得麻绳上也带上了一些电。

铜是导电的金属,能让他切实感受到电流的存在,这给了富兰克林最好的证明。

⑤这样的设计的确能让富兰克林切身感受到雷电中的电流,但同时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危险,再读读第四节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富兰克林的勇气和胆量?

交流并出示句子:

富兰克林觉得手有点麻,当他的手指靠近那只铜钥匙时,一朵蓝色的电火花立刻向手指射过来。

他感到手臂一阵麻木,差一点儿被击倒。

难道富兰克林不怕危险吗?

不,面临危险,富兰克林没有退却,他心里一定在想——

指导朗读句子

⑥富兰克林对科学如此执着和痴迷,实验成功了,他兴奋地叫了起来——(生读:

)“这就是电,和实验室里的电火花完全一样!

⑦这就是富兰克林,一位勇于献身的科学家,一位为了科学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的科学家,这就是真正的勇士。

(板书:

勇于献身科学)

⑧小结:

正因为富兰克林有着为了科学坚持到底勇于献身的精神,才会做这样的实验,多么让人佩服啊!

有感情地朗读3、4小节

四、概括升华,总结全文。

1富兰克林的风筝试验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为什么会引起轰动?

你想对他说什么?

出示:

风筝实验轰动了世界,这是因为______,我想对他说:

“________________”。

小组讨论交流

2师:

雷电之谜终于被解开,它其实就是大规模的“放电现象”,这是个轰动世界的发现,但富兰克林并没有沉醉于自己的成功之中,而是继续不懈地努力,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造福于人类。

3说说学习了课文之后,你对“勇士”这个词语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师:

“勇士”是指那些有力量、有胆量的人;是敢于向大自然挑战、勇于用实践证明自己的观点的人;是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人!

四、课后作业

1课外阅读《富兰克林传》。

2搜集一些勇士的小故事,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11揭开雷电之谜

富兰克林

大胆提出→放电现象←风筝实验

敢于挑战敢于实践勇于献身科学

教学效果反馈:

通过释疑感知课文,再利用板书,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概括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说话训练。

文中的关键词“勇士”作为学习课文的突破口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来感悟富兰克林敢于挑战、敢于实践、勇于献身的精神。

第3、4节是课文的重点,引导学生围绕课文提出问题,深入研读课文,进一步升华体验科学家对科学的执著。

此教案的设计教学环节丝丝相扣,并能把课后训练有机地结合到阅读中,做到了短时高效。

 

12、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处处、昏昏、时时、慢慢”等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3、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医华佗在行医中,总结经验,反复试验,终于发明了麻沸散这一中药麻醉剂,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从而激发学生为祖国有如此悠久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而自豪的思想感情。

4、想像华佗和抬汉子的人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再写下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华佗发明麻醉剂的原因及过程。

2、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感悟句子的含义。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1、同学们,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伟大的人,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其中一位有名的医学家——华佗的故事。

(板书:

华佗读准多音字:

华huà)

2、简介华佗: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师随机出示课文第一节。

3、出示课题:

第一个发现麻醉剂的人

(1)齐读课题

(2)质疑:

课题中的“发明”能否改为“发现”?

(3)讨论:

发明与发现的不同用法。

(发现是已经存在了,而发明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是创造新事物的活动。

那么华佗发现了什么,从而发明了麻醉剂?

二、感知课文,了解华佗。

1、学生带着上述问题默读课文。

2、回答问题:

华佗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

(1)华佗发现病人动手术时很疼痛。

(2)华佗发现喝酒之后人会昏睡,手术就不会有痛苦了。

3、从这些发现中你觉得华佗是个怎样的人?

(关注病人、善于观察)

三、研读课文,深入理解。

1、课文写了华佗从医生涯中的两件印象深刻的事情,在这两件事情中,他分别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又想到什么呢?

出示表格:

手术

看到

听到

想到

给小孩动手术

活蹦乱跳

给喝醉酒的汉子动手术

2、默读课文,完成练习。

(1)交流随机解决:

“活蹦乱跳撕心裂肺惨叫呻吟任人摆布沉思”这些词在文中的意思。

(2)根据表格,老师穿插指导朗读,尤其是两个问句。

①有什么办法能使动手术的病人不感到疼痛呢?

②如果有一种药,让病人吃下去,也像醉了一样,动手术不就没有痛苦了吗?

(通过改变句式和反复朗读,体会华佗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的高尚医德)

(3)练习说话:

第二次手术做完后,病人竟没有一点儿痛苦,人们十分惊讶。

华佗也觉得很奇怪,就问抬汉子的人:

“?

”抬汉子的人回答道:

“。

3、两件事虽小,可是给了华佗启发,使他思考,更促使他去研究。

(板书:

思考研究)

4、齐读课文第2—7节。

5、引读第8节,然后完成填空:

从此华佗(),()进行试验,终于合成了(),成了世界上()。

6、比较句子:

①从此,华佗时时留心,处处搜集单方进行试验,终于合成了一种中药麻醉剂——麻沸散。

动手术的病人喝了这种药,便会昏昏入睡,手术结束后才慢慢苏醒。

②从此,华佗留心搜集单方进行试验,终于合成了一种中药麻醉剂——麻沸散。

动手术的病人喝了这种药,便会入睡,手术结束后才苏醒。

(1)分组读句①②。

(2)体会“时时、处处、昏昏、慢慢”等叠词的作用:

更表现出华佗对医学的执著,对病人的关心。

(3)齐读句①。

7、学到这儿,请你用一句话说说华佗是怎样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的?

8、(出示最后一节),用赞美的语气齐读。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师总结:

课文记叙了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国著名的大夫华佗为了减轻手术病人的痛苦,研制出麻沸散,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这个发明比外国早了一千多年,说明了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要为中国古代灿烂的科学文化而自豪。

2、作业:

(1)完成课后说写双轨道的练习。

(2)收集的古今中外发明家的故事。

板书设计:

病孩:

痛苦挣扎——深感不安

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时时留心,处处搜集

华佗醉汉:

任人摆布——陷入沉思合成麻沸散

教学效果反馈:

 

13晏子使楚

教学目标:

1、了解历史故事的内容,学习晏子出使楚国时,能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2、能根据意思写出并积累成语。

3、能用“不敢不”造句

4、学习边读边思的良好习惯,继续提高默读能力。

5、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

教学过程:

一、通过理解,揭示课题。

  1、简介晏子。

古时候有个人名叫晏婴,他身高不到五尺,就和你们差不多高,他是齐国的大夫,也就是宰相,这个人啊,很有才干,人们尊称他为晏子。

  2、学习生字,理解课题。

请大家仔细看老师写他的名字。

(板书:

晏子)“晏”字上边写个“日”字头,下面写个“安”字,这是一个生字,请大家一起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晏子的故事。

3、请大家打开书,齐读课题——(板书:

使楚)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课题中的“使”作什么解释?

并且说出课题的意思。

 (“使”是出使的意思,课题的意思是“晏子作为齐国的使者出使楚国。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

那晏子出使到楚国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读书情况。

3、学生交流。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晏子出使楚国,楚国的国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给予了有力地反驳,使楚王不敢不尊重他。

三、提出问题,深入学习。

1、出示问题:

课文什么地方让你最气愤?

什么地方让你最佩服?

默读课文,在书上做上不同的记号。

2、大组交流。

(在理解晏子和楚王的三次斗智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好课

①理解:

这是晏子和楚王第一次智斗。

楚王抓住晏子身材矮小的特点,挖狗洞让晏子入城,来侮辱晏子,进而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

晏子不卑不亢、将计就计,要楚王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

此次,晏子未见楚王,就给了楚王一次迎头痛击。

②齐声朗读第二自然段,认识一下充满智慧和勇气的晏子!

①理解:

楚王寻找借口,讽刺晏子无能,齐国无人。

面对楚王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再次回敬楚国,表面上似乎是为自己的无能难为情,实际上正是在这不动声色的装模作样中,回击了楚国,让楚王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②感悟三次“笑”。

第一次是初见晏子,“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这一笑表示楚王根本没有把晏子放在眼里。

同时,晏子也作了很好的应对。

把文中的句子转变成四字词语:

挥汗如雨、举袖成云、接踵磨肩、欺君之罪等。

第二次是面对晏子不动声色中的滴水不漏的回击,他无言以对,“楚王只好陪着笑”他其实是装作听不出晏子话里的话,以笑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第三次“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嘲笑齐国的人做贼没出息。

表面上态度并不尖锐,实际上是笑里藏刀。

他不甘心就此认输,又想出了新花样,这种笑,居心更加险恶。

感情朗读第二次斗智。

①理解:

晏子的回答不但形象生动地点明了齐国人在楚国为盗的原因,而且也回敬楚王:

楚王治国无方,造成楚国社会风气不好,致使好人变成盗贼。

楚王不仅没有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②感情朗读第三次斗智。

四、总结全文,学做演员。

1、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2、用“不敢不”造句。

3、过渡:

晏子以智慧击退楚王侮辱,让楚王不敢不尊重他,我们藐视楚王,更佩服晏子,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我们是否可以演演这个历史故事呢?

出示剧幕:

第一幕

时间:

春秋末期

地点:

楚国城门外

人物:

晏子接待晏子的人城门卫兵

画外音:

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齐王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

晏子来到楚国城下,只见城门关着,在城门旁开了一个小洞──。

晏子: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去。

接待晏子的人:

不须多说,快请吧!

晏子:

我在这儿等一会儿。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接待晏子的人:

(愤怒地瞪着晏子)你,你,竟敢如此无理!

也不看看你自己多高的个子!

(后一句没敢大声说,但充满了轻蔑的语气)

晏子:

唉,谁让我访问狗国呢,只好从狗洞里钻过去了。

(说着假装要走进小洞)

接待晏子的人:

慢,你等一等,快去禀报大王。

(一士兵跑下,一会又跑回来)

士兵:

大王有令,城门大开,迎接齐国使臣!

(两个士兵打开大门,晏子大摇大摆走进城门,脸上挂着一抹胜利的微笑)

4、分小组练习表演。

5、大组交流。

五、小结。

晏子依靠严密的逻辑思维,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驳倒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他不愧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外交家。

六、布置回家作业。

模仿第一幕的写法,编编第二幕(第二次斗智)或第三幕(第三次斗智),请好朋友一起演一演。

板书:

13晏子使楚

                侮辱

       晏子(充满智慧)    楚王(不敢不尊重)

                反驳

               

 

15、东郭先生和狼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本课12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课后15个词语,能用“犹豫”“大吃一惊”造句。

2、能联系课文,理解句子中叹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反问句的作用。

3、从东郭先生对狼仁慈,好心相救,却险些送命的故事中,认识狼的狡猾、凶残,东郭先生的糊涂、愚蠢,老农的机智、果断,从而懂得“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标点符号——感叹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准备:

录音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

1、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5课(学生齐读课题《东郭先生和狼》),这是一个寓言故事,我们曾经学过寓言故事,还记得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这类课文的呢?

2、指名交流,小黑板出示学习寓言的方法:

先了解和读懂故事内容,再理解道理,领悟寓意。

二、初读课文

1、师过渡:

同学们说得好,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继续来学习这类课文。

昨晚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了,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角色?

学生交流,板书:

老农、东郭先生 、狼

 2、那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朗读全文,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几个动词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交流,板书:

救     吃      教育

3、你能根据板书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东郭先生好心救了一条被猎人追赶的狼,狼得救后反而要吃东郭先生。

在这危急的时刻,老农及时赶到,打死了狼,并教育了东郭先生。

三、细读课文

1、 师过渡:

老农是怎样教育东郭先生的?

轻声朗读第九节,用——划出有关句子。

2、指名交流,出示这个句子:

     对狼讲仁慈,你真是太糊涂了,应该记住这个教训。

3、齐读这个句子,问:

读了这句话后,你有什么问题提出吗?

4、指名交流,教师归纳问题:

(1)“仁慈”什么意思?

东郭先生怎样对狼讲仁慈了?

(2)狼在得救前后是怎么表现的?

为什么不能对他讲仁慈?

5、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解决疑难。

6、集体交流,领悟寓意。

(1)“犹豫”是什么意思?

课文中几次写到了东郭先生犹豫?

想一想,他两次犹豫分别说明了什么?

(第一次犹豫是在狼的苦苦哀求下,说明东郭先生被狼的可怜相迷惑而忘了狼的本性,所以心肠软了。

第二次是在猎人找不着狼向东郭先生打听时,东郭先生犹豫了一下,然后编了谎话,在猎人手下救了狼。

这些都说明了东郭先生太糊涂、太愚蠢了。

    教师板书:

糊涂愚蠢

指导朗读,读出东郭先生犹豫、糊涂的那种样子。

(2)狼在得救前后是怎么表现的?

出示句子:

    猎人快追上我了,……,我永远忘不了你的恩情。

(狼对东郭先生苦苦哀求,还许诺报恩)

我现在饿得很,……,让我吃了你吧!

他躲到毛驴左边,狼就扑到左边;躲到毛驴右边,狼又扑到右边。

(板书:

凶残)

狼不等老农回答,……。

这样的坏人,不该吃吗?

(板书:

狡猾)

指导朗读,指导读出狼凶狠、狡猾的语气。

7、师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通过对词语和句子的品析,以及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到了狼的凶残狡猾,东郭先生的愚蠢糊涂。

请同学们再次默读第九节,想一想老农用计打死了狼,从中说明了什么?

8、讨论交流,板书:

机智、果断

9、当老农把狼打死后,东郭先生醒悟了吗?

他会怎么想?

会对老农说些什么?

(交流)

四、领悟寓意

1、师: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板书:

我们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

 

 

老农(机智、果断) 

(糊涂、愚蠢)东郭先生狼               狼(凶残、狡猾) 

我们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

 

综合练习3

教学目标:

1、拼拼读读,能够正确区分多音字的读音,能正确选择义项;积累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学会不同句式间的相互转换。

2、阅读短文,理解内容,正确完成练习;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积累二句名言,了解名言的意思。

3、按要求抄写词语或短句。

学生准备:

搜集聪明人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和义项。

1、交流正确的读音(撒sā当dàng折zhé兴xīng)读词

2、选择正确的义项(撒①当①折①兴②)

二、按要求写词语。

1、自己试试,把四个词语填写完整。

2、交流(兔死狐悲鹤立鸡群虎背熊腰指鹿为马)读词

3、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4、你还知道哪些带有动物名的成语?

(不一定要有两种动物名。

狼狈为奸鸡飞狗跳龙飞凤舞鼠目寸光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

1、归纳陈述句和反问句互换的方法(1、标点符号2、反问词的增删3、句子意思不变)

2、完成练习,交流

3、补充练习:

不耕耘怎么有收获?

不学习怎会有知识?

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自由读短文,思考:

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主要写了李斯特为了推荐肖邦,用“换人计”让肖邦替他演奏,受到了观众的欢迎。

3、再读短文,思考:

文中2次写到观众的掌声,分别是什么原因?

(第一次是因为肖邦精彩的演奏深深打动了在座的每一位听众。

第二次是因为李斯特为了使肖邦成名,巧设“换人计”,观众们被他的精神所感动。

4、交流,完成填空。

5、选择题(答案都是②)

五、语言实践活动。

1、智慧既可化险为夷,智慧又可反败为胜。

本单元,我们认识了一些有智慧的人:

华佗、富兰克林、哥伦布……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2、交流

3、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些聪明人,相信你们一定能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课前老师请大家搜集了他们的故事,现在我们就开一个小小故事会。

4、请3~4名学生上台讲述。

六、熟记名言。

1、自由读句子。

2、指名读评议齐读。

3、指名说说句子的意思(勤学好问,做事有目标有毅力。

4、师介绍作者:

夏衍——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翻译,社会活动家。

邹韬奋——中国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

七、写字

1、生照样子抄写,师巡视。

2、优秀作业展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