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11265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1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

物质构成的奥秘

教材简析

本单元包含三个课题,分别是“分子和原子”、“原子的结构”和“元素”。

这些课题所涉及的内容在初中阶段化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可以在实现课程目标中发挥很好的教育教学功能。

教情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比较抽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距离较远,再加上前面所学元素化合物知识能提供支持的感性经验有限,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挑战。

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安排,本单元的学习会为大多数学生讲初中化学知识融汇贯通打下重要的基础。

三维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并能从微观角度解释一些现象;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2、了解原子的结构。

并能读懂一些常见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3、掌握元素的概念,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了解其意义。

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

教学重点

分子、原子、元素、离子等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

用微观粒子的运动解释宏观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课时安排

课题1分子和原子2课时

课题2原子的结构4课时

课题3元素2课时

单元复习1课时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课题1分子和原子

设计

课型

新授课

年级

第_1_课时

时间

年__月__日星期

班级

人数

教材

简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继前面两个单元学习某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后,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为进一步学习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奠定基础。

因此,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

分析

分子、原子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并不完全是陌生的,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物理课中都接触到分子和原子。

但是,分子、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粒子,他们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

由于分子、原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学生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原子概念是较为困难的。

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采取情境激学,联想推理,实验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探究式教学。

三维

教学

目标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通过活动能说明分子的特征,并能用微观粒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教学

重点

1、从宏观现象、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教学难点

抽象思维的培养,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

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活动探究、学生讨论、总结归纳。

教具

学具

烧杯、红墨水、棉花、酚酞溶液、浓氨水、玻璃钟罩、镊子、温度计、酒精、水、量筒(50mL)、分子间隔器、胶头滴管、多媒体

课时教学设计

师生双边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1)雨是怎么形成的?

(2)为什么人漫步在花园里能闻到花香呢?

  

(3)在加油站附近能闻到什么气味?

(4)马路上为什么要隔成许多小块?

  

(讲述)这些问题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探究兴趣,他们提出物质都是由许多不连续的微小粒子构成的设想,并用来解释上述问题,那么,事实是不是如此呢?

这些微小粒子到底是什么呢?

大量的科学事实证明,这些微小粒子就是我们本课题要学习的分子和原子。

我相信大家学完这个课题后,你一定会解释以上现象。

  

2、【自主预习】

1、分子的基本特征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

(2)分子总是在,

(3)分子之间有

三、【活动与探究】

物质是由分子或者原子构成,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等。

可是,水中有水分子,我们有肉眼观察到了吗?

1、分子的存在及其性质

[讲述]粒子用肉眼看不见,但通过先进的仪器,我们能清楚地见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如这是在扫描遂道显微镜下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这是通过移走硅原子形成的文字。

(多媒体展示)1、用扫描隧道显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阅读课本48-49页内容,完成预习内容

 

学生观看多媒体图片,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欲

 

通过图片直观感受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备注栏里可写设计意图、活动反馈、教学随笔、时间分配等内容

课时教学设计

师生双边活动

备注

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

2、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

[活动与探究1]氨分子的扩散运动

你能举出现实生活中能体现分子运动的例子吗?

[活动与探究2]把1滴红墨水分别加到静置的冷水和热水中,观察红墨水扩散的速率

过渡:

1+1等于多少?

在化学中页仍然等于2吗?

演示实验:

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的结果

把温度计分别放入装有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

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时所占体积不同,就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间隔不同的缘故

多媒体观看同一物质相同质量不同状态时,分子之间的间隔。

 

[反思与评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1、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2、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湿衣服变干、经过花圃能闻到花香……

现象:

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扩散开快

说明: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理论上应该等于100mL,但是实际上体积小于100mL

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之间的间隔越大

 

气态物质分子之间的间隔最大;液态物质分子之间的间隔居中;固态物质分子之间的间隔最小

备注栏里可写设计意图、活动反馈、教学随笔、时间分配等内容

当堂达标检测

1、一壶水烧开了,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A、水分子间隔变大B、水分子体积变大

C、水分子数目增多D、水分子质量变大

2、用打气筒可以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由此可说明的()

A、分子之间有间隔B、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3、对下列实验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实验现象

用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图象

品红加入水中后整个液体变为红色

水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情况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

解释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常温时分子不运动,加热时分子才运动

分子间有间隔

4、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

(2)可以将大量的氧气压缩到较小的钢瓶中,是因为:

4、小强将一块方糖放到杯子里的水中,溶解后他发现杯子内的液面下降了,他认为是同位的小明偷喝了。

小明碰都没碰过他的杯子,怎么会偷喝呢?

你能帮小明解释吗?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课题1分子和原子

设计

课型

新授课

年级

第_2_课时

时间

年__月__日星期

班级

人数

教材

简析

本节课在上节课的基础上从微观角度来分析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的不同,俩分别得出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并且得出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结论。

学情

分析

对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学生能通过宏观现象进行区分,但是从微观酵素来说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因此使学生在理解上有些困难。

三维

教学

目标

1、通过观看“水蒸发”和“水电解”的微观模拟动画得出分子的概念。

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2、能理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教学

重点

从宏观现象认识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

教学难点

抽象思维能力的养成

教学方法

多媒体观看,合作探究,总结归纳

教具

学具

多媒体、分子模型

课时教学设计

师生双边活动

备注

1、【自主预习】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没有发生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没有发生变化。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

3、原子是。

2、【活动与探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是由分子。

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那么,在有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围边粒子是如何运动的?

1、多媒体展示“水蒸发”和“水电解”的微观动画图。

观察水分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的分子变化。

指导:

水蒸发的过程中,水分子没有发生改变,它的化学性质也不变。

水电解的过程中,水分子分解,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氢分子和氧分子都和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即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分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分子的性质: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举例:

从微观角度解释:

水和氧气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

2、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观察水分子、氧分子和氢分子的结构,尝试完成对结构的解释。

 

自主阅读课本50页内容。

完成自主学习内容。

 

学生观看得出

在物理变化过程中,水分子不发生变化,只是分子间隔增大。

在化学变化中,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构成氢分子,氧原子构成氧分子。

 

分子构成不同

 

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1个氧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

备注栏里可写设计意图、活动反馈、教学随笔、时间分配等内容

课时教学设计

师生双边活动

备注

强调:

微观对应微观,数字对应数字

练习:

1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和构成。

1个氯分子是由构成。

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和构成。

氧化汞分子是由和构成

氯化氢分子是由和构成

3、化学反应的实质

以水电解为例,观察总结化学变化的实质。

练习:

过氧化氢分子分解

氧化汞分子分解

 

4、原子和分子的区别与联系

分子

原子

性质

定义

联系

区别

氢分子是由氢原子构成。

 

学生练习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备注栏里可写设计意图、活动反馈、教学随笔、时间分配等内容

当堂检测

1、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是不能再分的一种粒子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B.原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C.原子可以构成物质D.原子很小,不可再分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课题2原子的结构(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

设计

课型

新授课

年级

第_1_课时

时间

年__月__日星期

班级

人数

教材

简析

本课题主要学习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

教材先通过类比得出原子的体积很小,在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展示出原子的结构和原子不带电的原因。

知道原子的质量很小,使用起来不太方便,引出相对原子质量。

学情

分析

学生在前面两个单元学到的微观知识及课外知识都有限,而本课又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

初中生易于接受宏观感性的知识,对于微观抽象的知识则难以理解。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接触了分子。

原子的概念,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本节课继续深入探究原子的内部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

三维

教学

目标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并知道整个原子呈电中性的原因。

2.记住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3.初步掌握相对原子的概念,并学会查找相对原子质量表。

教学

重点

1、原子的结构

2、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难点

对“原子不显电性”的理解

教学方法

多媒体展示、总结、归纳

教具

学具

多媒体

课时教学设计

师生双边活动

备注

一、【复习引入】:

1.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中哪种粒子可以再分?

2.原子很小,原子可以再分吗?

二【自主学习】

看书p53表3-1、图3-9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

这些粒子的数目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

2、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

它与原子的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活动与探究】

1、原子的结构

 

2、原子不显电性

 

观察表3-1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3、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的质量很小,使用起来不方便。

正如我们生活中买米一样,米粒太小数起来麻烦,因此找一个参考量——斤,使我们在使用时更方便。

原子质量也是如此,

学生回答

 

学生自主预习,完成自主预习内容。

 

学生总结原子的结构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与电子数,电性相反,电量相等。

(1)并不是所有原子都含有中子

(2)不同种类的原子,质子数和电子数也不同

(3)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备注栏里可写设计意图、活动反馈、教学随笔、时间分配等内容

课时教学设计

师生双边活动

备注

我们也找了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参考标准。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

提问:

1、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真是质量吗?

2、相对原子质量能反映出原子的真实质量吗?

2、相对原子质量有单位吗?

观察:

表3-2

原子的质量集中在什么上?

构成原子的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都为1。

因此,近似我们可以看做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课堂练习58页(5)

 

不是,是一个比值。

有,单位为“1”

 

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

备注栏里可写设计意图、活动反馈、教学随笔、时间分配等内容

当堂检测

1.原子(普通的氢除外)的原子核是()

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由电子和中子构成D.不能再分

2、在原子中,与核电荷数不一定相等的是()

A质子数B中子数

C核外电子数D原子核带的电荷数

3、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不显电性,说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B同种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同

C含有相同中子数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原子

D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4、下列粒子中,质量最小的是()

A分子B原子C中子D电子

5、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A质子上B中子上

C电子上D原子核上

6.原子中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微粒是()

A.质子数和电子数B.核电荷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D.质子数和中子数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课题2原子的结构(离子的形成)

设计

课型

新授课

年级

第_1_课时

时间

年__月__日星期

班级

人数

教材

简析

由于在现阶段的教学条件下,原子这种微观粒子既看不见也摸不到,只能靠分析宏观现象去诱发学生想像,因此,这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借助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和一些关于微观粒子运动变化的动画或图片,这样,既能诱发学生想像,加强对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又能把抽象变为生动,增强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

学情

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原子是由核外电子和原子核构成的,但是电子在原子核外是如何运动的,并不清楚。

本节课就此引入开始学习。

三维

教学

目标

1.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典型元素(稀有气体、金属、非金属)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

2.了解离子的概念及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会写常见的离子符号。

教学

重点

1、知道粒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

核外电子的运动特点

教学方法

多媒体观看总结练习

教具

学具

多媒体

课时教学设计

师生双边活动

备注

1、【多媒体导入】

学生观看视频“原子结构”并阅读第58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核外电子的运动有没有固定的轨道?

(2).科学家把这些区域称为什么?

(3).现在发现元素原子核外的电子有几层?

(4).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几个?

2、【活动与探究】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2、学习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意义:

 

观察图3-12,得出原子分层排布的规律。

强调:

每一横行为一周期

每一列为一族

 

再观察图3-12,那些是金属元素,那些是非金属元素?

那些是稀有气体元素?

他们的最外层电子有什么共同点?

 

1.电子运动没有固定的轨道。

但是常出现在一些特定的区域。

2.科学家把这些区域叫做“电子层”

3.电子层最多有七层

4.最外层电子最多不超过8个。

 

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离核越近,能量越低;离核越远,能量越高。

学生能够通过预习,能够说出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各项意义。

1、每一横行,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2、每一列,电子层数依次增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每个原子第一层核外电子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最外层不超过8个。

排满一层再排第二层。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小于4;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大于等于4.稀有气体最外层电子一般为8(氦为2)

备注栏里可写设计意图、活动反馈、教学随笔、时间分配等内容

课时教学设计

师生双边活动

备注

讲述:

稀有气体最外层电子为8,这样的结构被称为是“8电子稳定结构”,其它元素的原子也有这样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的趋势。

因此其它原子的结构易得失电子来达到稳定结构。

于是就形成了离子。

3、离子的形成

观看多媒体:

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归纳:

离子的定义: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离子的分类:

阴离子、阳离子

离子的表示方式:

粒子符号

离子符号的意义:

4、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原子

离子

概念

电性

结构

联系

 

学生倾听

 

学生观看,了解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学生练习

 

学生填写表格,并进行理解原子和离子。

备注栏里可写设计意图、活动反馈、教学随笔、时间分配等内容

课时教学设计

目标对应点

【典例2】(2012•泰安中考)如图是硫原子的原子

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硫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硫原子第一电子层有6个电子

B.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C.硫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能量低于第二

层电子的能量

D.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典例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结构示意图为的粒子一定是氖原子

B.M2+的核电荷数是12,则其核外电子数为14

C.Na和Na+的化学性质相同

D.原子变成离子时,得失电子都有可能

【典例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结构示意图为的粒子一定是氖原子

B.M2+的核电荷数是12,则其核外电子数为14

C.Na和Na+的化学性质相同

D.原子变成离子时,得失电子都有可能

4.下列五种微粒中易失去电子的是,最易得到电子的是,具有相对稳定结构是。

5.将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中子⑤电子等粒子

用序号分别填入下列适当空格中:

(1)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___________

(2)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是___________

(3)显示电中性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

(4)带正电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

(5)参加化学反应一定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___

(6)原子中数目一定相等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课题3元素

设计

课型

新授课

年级

第_1_课时

时间

年__月__日星期

班级

人数

教材

简析

基于本节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所教学生对化学用语储备不足和抽象思维能力薄弱的实际情况,我借助多媒体、原子模型,采用了以教师讲述为主、问题引导分析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兼以自学辅导,教师点拨,分组竞赛活动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中,再通过大量练习以求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讲练并重,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情

分析

三维

教学

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教学

重点

元素的概念和元素符号

教学难点

元素和原子的区别联系;元素符号的含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具

学具

多媒体

课时教学设计

师生双边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今天已经发现了3000多万种物质,大家知道它们都由什么组成的吗?

古希腊人认为宇宙万物由水、火、土、气四种基本元素按一定的比例组成,在古中国认为宇宙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组成,同是也曾拥有“地水火风”的观点。

现在已知这些物质由100多种元素组成,那什么是元素呢?

学完本课,我想你可以正确回答这个问题了。

二、【活动与探究】

氧化汞、水、氧气、二氧化碳是有什么构成的?

这些分子有时有什么来构成的?

上述分子中都含有什么原子?

这些原子都相同吗?

元素:

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强调:

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多媒体展示:

氢、氘、氚的原子结构,让学生判断这些原子属于什么元素?

[思考]1、一种元素是不是只有一种原子?

2、元素和原子是什么关系呢?

[讲述]我们以碳元素和碳12原子为例来探讨。

碳12原子是实际存在的一个微粒,因此原子是属于微观概念,碳元素则是包括所有碳12原子、碳13原子和碳14原子的总称,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所以元素是属于宏观范畴。

打个比喻,就象动物界里哺乳类和个人的关系。

 

认真听,对老师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学生回答。

都含有氧原子

相同

 

这三个原子的质子数都相同,都属于氢元素。

 

了解前人对于物质组成的认识,也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欲望

 

巩固练习上节课的内容

 

熟练元素的概念。

通过比喻帮助学生理解元素和原子的关系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观点

备注栏里可写设计意图、活动反馈、教学随笔、时间分配等内容

课时教学设计

师生双边活动

备注

[归纳]3、元素是宏观概念,原子是微观概念展示一个商品标签,与学生一起分析其中如“钙、镁、铁”等指的是什么?

[讲述]我们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而物质是由元素组成,那么自然界里各种元素是如何分布的呢?

 [提示]阅读图4-4和P74页资料,了解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