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政府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27336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莒县政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莒县政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莒县政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莒县政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莒县政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莒县政府报告.docx

《莒县政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莒县政府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莒县政府报告.docx

莒县政府报告

莒县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19日在莒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上

县长 刘守亮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期间及2010年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的五年。

五年来,承接历届县委、县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监督下,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作为、开拓进取,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全县经济社会进入了发展新阶段,开始了由艰难爬坡向提速发展阶段跨越的新征程。

  ——这五年,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增长速度大幅提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五年来,我们用心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全力突破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县域经济始终保持了快速发展、高幅增长的良好势头。

与“十五”末相比,全县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93.32亿元,实现了翻番增长;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达到9.84亿元和4.53亿元,分别增长了2.24倍和1.75倍;地方财政收入过千万元的乡镇(街道)达到9个、增加8个,镇域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

社会现金收入快速增加,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70亿元,净增1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60元、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4599元,分别增加2820元和13451元。

城乡购买力明显提高,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0.2亿元,年均增长19.5%。

三次产业比例由31∶33∶36发展到19∶44∶37,工业经济的主体地位进一步确立。

  ——这五年,经济结构调整加速推进,发展方式不断转变,产业特色逐步形成、层次整体提升。

  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快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瓜菜、果品等六大主导产业规模持续扩张,经济作物面积发展到72.7万亩,其中高效经济作物面积40.5万亩,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规模化养殖基地发展到28处,畜牧业产值占农业的比重达到33%。

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到571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45家。

品牌培育取得新突破,绿色食品、有机和有机转换产品达到63个,“莒县大姜”被确认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品牌群体不断壮大。

  工业集群化效应更加突出。

认真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工业经济规模快速膨胀,与“十五”末相比,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316家,实现产值371亿元、利税29亿元,分别增长395.1%和616.1%;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到65家、利税过千万元的61家,分别增加49家和54家;五大产业产值占工业经济的比重达到74%,提高3个百分点。

其中,水泥产业累计淘汰落后立窑产能300余万吨,新增新型干法水泥产能340万吨,实现整体转型升级;塑料产业被评为“山东省十大特色产业集群”。

县工业园区和临港工业配套基地载体功能日益完善,五年累计新增过千万元项目41个,完成投资92.1亿元,分别成为省级开发区和市级重点化工园区。

积极实施名牌发展战略,争创山东名牌产品和山东省服务名牌17个、省级著名商标11件、中国驰名商标5件,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服务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快。

流通企业升级改造效果明显,全市单体商业营业面积最大的新人民商场、配套齐全的商业步行街投入使用,青年路商贸中心初步形成。

现代物流业发展迅速,晨曦物流、长安铁路物流投入运营,凯达物流进入全国通用仓储企业50强,全县新增物流企业40余家。

旅游业提速、发展势头良好,浮来山风景区完成配套设施投入7000万元,马鬐山风景区开发工程完成投入5000万元,浮来青生态园成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好客山东旅游下乡工程示范点,连续举办了5届“福寿文化节”,全县旅游业收入五年翻了一番,文化、生态等旅游品牌逐步形成。

  ——这五年,投资拉动作用凸显,项目建设亮点突出,经济后发优势快速形成。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提速发展的总抓手,强力推进企业招商、产业招商和专业招商,实现了从招商到选商、从引资到选资的初步转变。

五年累计到位资金288亿元,是“十五”期间的4.2倍,引进投资过亿元项目37个、过千万元项目436个,大项目群体迅速崛起。

骨干企业靠大联强、借力发展,成功与美国泰森、香港华润等世界“五百强”企业建立项目合作关系,引进中粮、中农、中联、国电等央企合作项目5个,项目质量日益提高、结构日趋优化。

  社会投资成倍递增。

积极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等难得机遇,累计争引上级政策资金19亿元,极大地盘活了投资要素,政策资金带动效应进一步显现。

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6.4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78倍;其中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翻了两番,连续两年达到100亿元规模,年均增幅居全市第一,有力地拉动了县域经济提速增长。

  项目建设后劲充足。

始终紧抓项目建设不放松,五年累计投产过亿元大项目26个,是“十五”期间的2.9倍,其中投资过10亿元的项目2个、过5亿元的项目6个,中联水泥、晨曦气分、泰森新昌食品、华泰浆纸、鼎昌硅业、浩宇能源等一批大项目相继投产,晨曦集团重交沥青、海汇集团干法水泥、彼那尼荣安水泥二期、金禾博源生化二期、圣运化工等一批大项目先后开工,国电风力发电、华润风力发电等一批大项目相继落地,过亿元项目建设梯次推进,逐步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这五年,改革开放深化拓展,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各项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县属工业企业改制攻坚任务完成,造纸、酿酒、热电等一批企业重新焕发生机,成为工业经济骨干力量。

流通企业改制基本完成,一批重点企业顺利升级,新的营销方式对接了市场需求,活跃了城乡消费。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畜牧兽医、大中型水库、种子等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完成,体制机制活力增强,调动了农村群众生产经营的积极性。

  对外开放层次不断提高。

坚持外贸外资外经并重,努力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在全省率先建成首家县级出口货物原产地证签证服务点、首批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在全市率先实施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监管、启用县级通关预录处,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42.4亿美元,是“十五”时期的13.5倍。

多方开辟利用外资渠道,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67亿美元,是“十五”期间的13倍;恒宝食品有限公司在马来西亚成功上市,实现了上市融资的突破。

积极推进对外交往和区域经济协作,晨曦集团、达诺工贸、兴达食品等8家企业在境外投资设厂,接轨青岛、融入半岛取得实质性进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民营经济快速壮大。

认真落实各级扶持政策,全面优化发展环境,放手搞活民营经济,全县个体私营业户发展到2.9万户、注册资本54.2亿元、从业人员17.9万,分别比“十五”末增加1.4万户、39亿元和4.2万人;五年累计完成总产值1875亿元、营业收入1798亿元,均实现翻番增长;实交税金24.7亿元,是“十五”期间的5倍。

民营经济在调整经济结构、活跃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

  发展要素更加活跃。

大力加强融资平台建设,日照银行成功入驻,融资担保和小额贷款业务规范发展,银企合作成效突出,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净增59.1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8倍。

正确把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建立起县乡两级土地流转交易平台,保障了经济发展用地需求。

创新科技、人才工作机制,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66项,建成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24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处,在全市首创企业家MBA长效培训模式,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人才和智力支持。

  ——这五年,城乡面貌明显变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

  城市建设展现新形象。

坚持新区开发与老城改造同步、外延扩张与内涵提升并举,累计完成城建投资12.1亿元,是“十五”期间的10倍,建成区面积由13平方公里扩展到25.7平方公里。

东部新区开发实现了从规划论证、组织实施到框架形成的跨越,投资3.3亿元的沭河综合治理工程和沭河公园建设工程进展顺利,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健全,城区跨河发展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

老城区改造取得重大进展,先后完成了335省道改线和山东路、淄博路、泰安路、日照路改造,以国道、省道为主体的城区四环道路全面形成。

实施了全长9.2公里的引水渠建设工程,投资7390万元完成了淤泥河综合治理和护城河西段、北段改造工程,城区水体质量明显提高。

扎实推进城区旧村改造和新型社区建设,启动城中村改造12个,建成住宅小区30个、城市社区3个;不断提升城市功能,供水、供热、供电和污水处理等公共设施日趋完善,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8%,生态宜居特色日益彰显。

  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

始终坚持以“二十字”方针为指导,创新实施“三为主、五个一”工程,全县主导产业突出、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新农村数量不断增加。

五年来,共争创省级以上环境优美乡镇10个、省级文明镇5个、省级绿化示范镇2个,各级文明村190个、绿化示范村36个,农村整体面貌大幅度改变。

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集中实施了旧村改造、农村社区建设和村村通硬化路、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建设工程,全县硬化路、有线电视通村率均达到100%,自来水普及率由12.5%提高到82.5%;新建农村住房378万平方米、改造危房82.4万平方米,建成农村社区61处,服务辐射全县35.3%的村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新加强。

公路交通事业快速发展,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莒县段、青临高速公路莒县段开工建设,206国道、225省道和335省道改建工程完成;累计投资3.4亿元改造县乡公路107公里、建成大中桥梁124座。

大力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累计投资3.73亿元完成3座大中型水库和163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投资1.16亿元建成青峰岭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完成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投资2.26亿元对沭河等12条重点河道进行了综合治理,农田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提高。

城乡电网建设发展迅速,新增输电线路221公里、220千伏变电站1处、电气化村465个,我县成为鲁东南第一个电气化县。

  ——这五年,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民生建设全面加强,和谐社会建设进入新阶段。

  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逐步改善办学条件,成功化解了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投资1.6亿元完成校舍维修改造30万平方米,投资3800万元建成启用了县第五实验小学;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全面恢复了县一、二、四中公办性质;统筹发展各类教育,学前教育保教质量和义务教育实施水平进一步巩固提高,高标准新建或改造乡镇中心幼儿园20处,县职教中心创建为全国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立教师队伍长效补充机制,连续四年招考828名教师充实到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全市率先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乡镇卫生院全面划归县级管理;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10元提高到120元,农民参合率达到96.3%;切实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和管理,投资6372万元完成了21处乡镇卫生院和454处村级卫生室建设改造任务,连续五年公开招聘508名医务人员充实到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食品药品监管和公共卫生监督能力明显增强。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

认真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五年新增城镇就业3.67万人,安置再就业1.38万人,累计发放失业保险金6480万元。

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300元,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03元,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70%。

高度重视社会保险工作,五年积累各项社保基金突破10亿元,年均增长23%,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积极实施廉租房货币补贴政策,为1166户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补贴200万元。

免费实施白内障复明等惠民工程,完成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425户,自2010年起为农村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50元,残疾人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文化体育事业进一步繁荣。

高度重视莒文化研究开发,与山东师范大学联合成立了“莒文化研究中心”,举办了莒文化高层论坛,参与打造的大型历史剧《毋忘在莒》成功晋京演出并获多项大奖,莒文化系列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有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国家名录,《莒县过门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莒文化知名度明显提升。

加强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建成了一批乡镇文体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和农村文化大院;总面积1.5万平方米的莒州博物馆建成开放,累计接待参观者20余万人次。

不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文明新风进一步形成,全面反映道德模范人物风采的长篇报告文学《大义之莒》出版发行。

大力普及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送戏进村、公益电影放映等活动,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社会管理进一步加强。

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创新“帐档牌榜查”管理模式,安全生产工作扎实有效。

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普法宣传教育、人民调解和法律援助,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社会形势持续稳定。

高度重视政府应急管理,成立救援队伍,健全管理预案,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高。

创新抓基层工作机制,提升计划生育管理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0‰以内。

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全省率先设立环保公安办事处和乡镇环保机构,环境监管能力全面提升。

切实做好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和国防动员工作,正式启动人防行政审批业务,行政事务管理、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史志档案、人事编制和统计、审计、防震减灾、气象预报等工作也取得新的成绩。

  ——这五年,政府职能加快转变,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政府规范化建设再上新水平。

  科学发展能力提升。

五年来,我们科学应对了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形势变化,成功处置了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防治和美国白蛾防控等急难险重事件,顺利推进了一批事关土地流转、拆迁改造等复杂问题的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妥善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矛盾和问题,驾驭发展大局、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得到了实践检验,公务员队伍在干事创业中得到了历练成长。

  行政服务效能提速。

始终坚持把提速增效贯穿政府工作始终,在全市率先制定《政务督查工作暂行办法》,出台了《关于推动政府工作全面提速的意见》,政府工作节奏加快、效率提高。

积极推进政府规范化建设,全面落实《关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电子政务和网上问政,健全行政效能监察机制,促进了工作作风转变,推动了发展环境优化。

  依法行政水平提高。

制定出台《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市县两级政府依法行政决定的实施办法》,不断完善重大决策听证、实施情况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主动接受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公众监督,深入实施“五五”普法规划,政府法制建设不断加强。

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在全市率先发行了《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增加了政府工作透明度。

始终坚持以廉政促发展,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公共财政投资全程审计监督,树立了良好政风,维护了政府形象。

  这五年,我县先后获得了一大批荣誉称号,争取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累计有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全国政务公开示范点、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国重点推进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典型示范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金融生态典范县、中国最具特色魅力旅游名县,以及全省财政直接管理试点县、基本财力保障补助县、首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先进县、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试点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先进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县、农村交通物流试点县、农业产业化先进县、安全生产“双基”工作先进县、人居环境范例奖、依法行政先进单位、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数十项,这些成绩是广大干部群众创新进取的具体体现,更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集中反映。

  各位代表!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我县攻坚克难、提速发展的一年。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扩投资、调结构、转方式、促增长、惠民生为主线,大力开展“提速增效年”活动,全面完成了各项任务目标,为“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全力推动经济增长提速。

紧紧围绕“提速增效”这一主题,充分调动各类积极因素,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推动县域经济蓄势发力、跨越发展,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了增幅提高、增势明显的良好态势。

认真落实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加快发展的意见,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分别达到32%和30%,领先全市平均水平6.5个和8个百分点。

全面落实各级“家电下乡”等扩内需政策,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

积极落实出口退税政策,鼓励进口、扩大出口,全县进出口总值突破16亿美元、增长41.1%。

大力培植骨干财源,规范财税管理,全县国税总收入、地税总收入分别实现6.01亿元和3.64亿元,增长17.7%和29.9%,增收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坚持把调结构、促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加快构建符合县情、彰显特色的产业体系。

以工业产业升级为主攻方向,集中推进了总投资102亿元的37个产业项目,石化产业链继续纵向延伸,生物化工和煤化工产业龙头基本形成,新能源产业初具规模,水泥、食品和机械制造等产业快速成长。

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为核心,大力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年”活动,从2010年起三年内县财政设立800万元扶持资金,围绕六大主导产业、三个新兴产业和生态养殖业,推动特色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品牌化发展。

全县新发展高效经济作物7.1万亩,新增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15个、无公害畜产品2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个。

以加快发展服务业为结构调整重要内容,全力打造商贸流通、现代物流和文化旅游三个增长点。

全县商贸流通企业完成产值15.4亿元,增长16%;新发展物流企业4家,凯达物流成为国家3A级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投资4000万元的浮来山风景区东门改造工程建成使用,浮来山风景区争创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

  (三)强力扩张投资规模。

坚持抓发展优先抓投入、抓投入重点抓项目,进一步扩大投资增量、优化存量,集中引进了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大项目。

全年落实招商引资项目896个,到位资金82.2亿元,增长27%。

高度重视利用外资工作,筛选并跟踪落实了一批外资项目,实际到账外资5250万美元。

持续强化对上争引,落实上级政策资金6.5亿元。

集中精力推进项目建设,年初确定的41项重点工程、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已完成投资67亿元,有13个项目建成投产,13项工程竣工投用;全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8亿元,增长69%。

  (四)集中突破发展要素制约。

加强经济运行调度监测,切实解决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坚决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争取上级补助资金5322万元,实施了27个节能减排项目,拆除报停了一批立窑水泥生产线,建成投用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开工建设位于临港工业配套基地的第二污水处理厂,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顺利通过国家核查,企业及公共机构节能成效显著,“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实现。

调整完善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办法,督促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扩大信贷规模,培育A级信用企业88家,全县各项贷款余额达到97.6亿元、增长20.5%;持续优化融资环境,成立全市首家村镇银行,引进2家担保机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积极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国家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耕地保护和用地需求实现了良性互动、协调推进。

  (五)切实加大城乡统筹力度。

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累计投资4.8亿元完成了19项城建重点工程。

沭河公园三期工程顺利竣工,新东环路、振兴路和日照路沭河大桥“一路两桥”建成通车,成为东部新区开发建设的新亮点;泰安路、浮来西路和故城路改造以及北护城河景观改造、城区绿化工程投入使用,进一步优化了城市环境。

坚持节水防污并重,积极开展节水型机关、企业和社区创建活动,成功争创为省级节水型城市。

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编制完成新型农村社区规划,设立3300万元专项补助资金,开工建设了3个城市社区、11个新型农村社区,新建农村住房面积16万平方米,进一步改善了群众居住条件。

  (六)更加注重民生工程建设。

坚持把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县财政投入民生领域资金达6.4亿元,增长25.5%。

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条件改善,投资4642万元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4.7万平方米,公开招考221名教师充实到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

切实保障群众就医所需,建成了县人民医院西院区和228处村级标准化卫生室,通过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药品平均降价51.8%。

不断满足群众文体生活需求,建成农村文化大院420处、社区农家书屋88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46项。

认真落实城乡低保政策,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加强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投资1103万元完成了50个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

积极实施农村粮食产后减损安全保障工程,惠及农村群众1.3万户。

深入推进行政区划改革,城阳镇撤镇设街道,桑园乡、寨里河乡撤乡设镇。

扎实做好人口统计工作,第六次人口普查调查摸底、入户登记等工作全面完成。

科学防控美国白蛾,突出抓好造林绿化,林木覆盖率达到31.3%,城乡绿化生态水平进一步提高。

  各位代表,五年来的发展,进一步夯实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凝聚了更多发展活力,增添了更多发展优势。

过去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主要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国家省市驻莒各单位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

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为我县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我县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五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更加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对发展规律性的把握、对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认识。

一是必须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只要深刻把握“沿海欠发达”基本县情,视差距为潜力,变压力为动力,坚持发扬优势、筑牢基础、增强后劲,全县经济社会就一定能够持续提速跨越发展。

二是必须用心把握发展形势和宏观政策。

只要善于从形势变化中抢抓机遇,从政策调整中找准结合点,就一定能够赢得更多发展机遇,争取更多发展空间。

三是必须不断突破发展要素制约。

只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注重创新发展理念,就一定能够克服不利因素,营造发展新优势。

四是必须始终坚持执政为民。

只要最大限度地改善民生、维护民利,不断提高人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就一定能够取得最广泛的支持,夯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根基。

各位代表,奋进的历程虽艰辛但让人难忘,发展的前景虽有困难但令人鼓舞。

审视过去、前瞻未来,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增长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和压力:

一是结构调整压力。

全县产业规模整体偏小,结构层次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发展方式较为粗放。

二是要素约束压力。

今后一定时期内,面对通胀压力愈来愈大,国家将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更加严厉的土地政策、节能减排政策,经济社会发展“两难”问题不断增多。

三是区域竞争压力。

周边区域纷纷抢抓发展机遇,你追我赶、争先进位势头强劲,我县将面临更大范围、更加激烈的区域竞争。

四是社会矛盾压力。

面对经济社会加速转型,旧的矛盾尚未完全消除,新的问题又在不断产生,加之我县经济总量较小、财力薄弱,解决这些困难,缓解这些压力,还将经历一个长期过程。

对以上困难和压力,我们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定信心、努力克服。

二、“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县实现提速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