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十一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55586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海淀区十一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北京市海淀区十一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北京市海淀区十一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北京市海淀区十一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北京市海淀区十一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海淀区十一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北京市海淀区十一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海淀区十一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海淀区十一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北京市海淀区十一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海淀区十一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

语文试题

一、古诗文

1.背诵默写

(1)许浑在《咸阳城东楼》中写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历史沧桑无限感慨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观《行香子》中描写酒旗飘扬在水岸桥边,词人心情欢快,走过山冈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从听觉角度写边地秋夜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4)刘长卿在《长沙过贾谊宅》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诗中把自己凭吊贾谊和贾谊凭吊屈原联系在一起,道出了千古文人郁郁不得志的愁情。

(5)《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以景来寓前途坎坷难料的一联是:

_______,_______。

(6)《商山早行》中描写行旅之人所见山野明丽美景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

(7)君子好学的表现有: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________,________。

可谓好学也已。

(8)孔子论述学习和思考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9)孔子认为面对过往的事情要“成事不说,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鸟下绿芜秦苑夕

(2).蝉鸣黄叶汉宫秋(3).倚东风(4).豪兴徜徉(5).戍鼓断人行(6).边秋一雁声(7).汉文有道恩犹薄(8).湘水无情吊岂知(9).云横秦岭家何在(10).雪拥蓝关马不前(11).槲叶落山路(12).枳花明驿墙(13).敏于事而慎于言(14).就有道而正焉(15).学而不思则罔(16).思而不学则殆(17).遂事不谏(18).既往不咎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

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

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

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

徜、徉、戍、槲、枳、驿、罔、殆、谏、咎。

请阅读下列《论语》论“孝”的内容,回答下面小题。

①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②孟武伯问孝。

子曰:

“父母,唯其疾之忧。

③子游问孝。

子曰: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④子夏问孝。

子曰:

“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

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⑤子曰: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请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鲜

(2)弟(3)色

3.将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

4.请概括选文中践行“孝”的方法,并且结合生活经历谈谈你对如何孝顺父母的理解。

【答案】2.

(1)很少;

(2)敬爱兄长;(3)脸色。

3.现在所称为孝的,只是说能够奉养父母。

跟犬马一样,人都能豢养他们,如果没有敬重之心,那跟圈养犬马有什么区别呢?

4.

(1)文本中孔子关于践行“孝”的方法有:

①关系父母的健康状况;②奉养父母除了给予物质帮助,让其衣食无忧,还要有敬重之心;③在父母面前要保持和颜悦色,不让父母为自己担心;④按照父母生前的要求(指合理的部分)行事。

(2)我对孝顺父母的理解:

①父母在世时,要给予物质上帮助和精神上的关心;②父母去世后,要按照其生前的教诲(指合理部分)行事。

【解析】

【2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1)“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意思是:

他的为人,孝顺爹娘,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的。

鲜,很少。

(2)“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意思是:

孝顺爹娘,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

弟,通“悌”,敬爱兄长。

(3)“色难”意思是:

在父母面前,始终和颜悦色很难。

色,脸色。

【3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

“是谓能养”的“养”,奉养;“皆能有养”的“养”,豢养;敬,敬重。

【4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以及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这道题目有两个考点,一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

此题的做法如下,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具体将选项与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

二是个性化阅读,写出学习中自己对孝顺父母的理解。

本题材料有五条。

除了第①条外,都是谈践行“孝”道的。

第②③④条说的是父母在世时,要关心其健康,不让其为自己担心,给予物质帮助,要有敬重之心。

第⑤条说的是父母去世后,要按照父母的教诲(指合理部分)行事。

第二问个性化学习,谈谈对孝顺父母的理解。

概括起来包括两个方面:

父母在世时,和父母去世后。

父母在世时,要在物质上给予帮助,让其衣食无忧,还有给予精神上的关系,包括关心其健康,在其面前保持和颜悦色,不让其为自己担心,要有敬重之心。

父母去世后,要能按照父母生前的教诲(指合理部分)行事。

【点睛】文言文筛选信息注意事项:

1.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文章是信息的载体。

文章的正文以及标题、作者、背景、注释等,都能向读者传递信息。

文章的信息和材料有主次之分。

一般来说,文章的主要意旨、主要事件或说明的主要事物,是文章的主要信息和材料;而枝蔓的事件或附带的事物,则是文章的次要信息和材料。

在分析过程中,要准确把握隐含信息,先要弄清相关文字的字面含义,同时还得顾及全面,把握整体,推断时更要遵守逻辑规则。

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要信息。

2.弄清题干要求,根据要求筛选 “跳读法”是筛选信息较为常用的方法。

因为对一篇文言文来说,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完全读懂,采用“跳读法”,可以把不懂的字、词跳过去,来捕捉文中的信息。

这些信息有时是有一定标志的,如全文中心句、段落起始句、段末总结句、作者议论性的文字等。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语言信息孤立地看是重要的,但却是不符合题干要求的。

面对众多的“有效”信息,我们要根据题干要求,正确认识信息所涉及的对象和范围,然后有针对性地去分析、概括和归纳,做到有的放矢。

3.剔除无效信息我们从文章中筛选出来

信息有些往往是相似的,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有清晰的思路,仔细地去分析、辨别,从而剔除千扰项,得出所要的正确答案。

参考译文:

①有子说:

“他的为人,孝顺爹娘,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

君子专心致力于基础工作,基础竖立了,‘道’就会产生。

孝顺爹娘,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

②孟武伯(孟懿子之子)问孔子什么是孝道。

孔子说:

“对于父母,只担忧他们的疾病。

③子游问什么是孝。

孔子说:

“现在所称为孝的,只是说能够奉养父母。

跟犬马一样,人都能豢养他们,如果没有敬重之心,那跟圈养犬马有什么区别呢?

④子夏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

“在父母面前,始终和颜悦色很难。

有事情,年轻人去帮着做,有了酒饭,让长辈吃,难道这样就是孝吗?

⑤孔子说:

“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5.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赠别

杜牧

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注:

①“多情”一句:

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像彼此无情。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都有“蜡烛”这个意象,两者有何不同?

【答案】

(1)相同点:

二者都是借物抒怀,所借之物都是“蜡烛”,表达的情感都痛苦的成分。

(2)不同点:

①杜诗,把“蜡烛”的“灯芯”比作惜别心,把“蜡泪”说成是“替人”垂泪,表达的情感为男女主人公的离别之情。

②李诗,已不仅仅拿“蜡泪”比痛苦,“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终身以随,至死不渝,表达的情感已不局限于男女情爱,它可以包括一切的精神追求。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

诗歌鉴赏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本题是比较两首诗的意象使用以及情感的表达。

杜诗中,“蜡烛”本是有烛芯的,所以说“蜡烛有心”;而在诗人的眼里烛芯却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

在诗人的眼里,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的离别而伤心了。

“替人垂泪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层。

“到天明”又点出了告别宴饮时间之长,这也是诗人不忍分离的一种表现,表达的情感为男女主人公的离别之情。

李诗中,“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表达的情感已经不局限于男女情爱,它可以包括一切的精神追求,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点睛】比较鉴赏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做这类题要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

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赠别(其二)》(杜牧)赏析:

这一首抒写诗人对妙龄歌女留恋惜别的心情。

齐、梁之际的江淹曾经把离别的感情概括为“黯然销魂”四字。

但这种感情的表现,却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这种感情本身,也不是“悲”、“愁”二字所能了得。

杜牧此诗不用“悲”、“愁”等字,却写得坦率、真挚,道出了离别时的真情实感。

诗人同所爱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感情是千头万绪的。

“多情却似总无情”,明明多情,偏从“无情”着笔,著一“总”字,又加强了语气,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诗人爱得太深、太多情,以至使他觉得,无论用怎样的方法,都不足以表现出内心的多情。

别筵上,凄然相对,象是彼此无情似的。

越是多情,越显得无情,这种情人离别时最真切的感受,诗人把它写出来了。

“唯觉樽前笑不成”,要写离别的悲苦,他又从“笑”字入手。

一个“唯”字表明,诗人是多么想面对情人,举樽道别,强颜欢笑,使所爱欢欣。

但因为感伤离别,却挤不出一丝笑容来。

想笑是由于“多情”,“笑不成”是由于太多情,不忍离别而事与愿违。

这种看似矛盾的情态描写,把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说得委婉尽致,极有情味。

题为“赠别”,当然是要表现人的惜别之情。

然而诗人又撇开自己,去写告别宴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

诗人带着极度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也就都带上了感伤色彩。

这就是刘勰所说的:

“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

“蜡烛”本是有烛芯的,所以说“蜡烛有心”;而在诗人的眼里烛芯却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

在诗人的眼里,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的离别而伤心了。

“替人垂泪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层。

“到天明”又点出了告别宴饮时间之长,这也是诗人不忍分离的一种表现。

诗人用精炼流畅、清爽俊逸的语言,表达了悱恻缠绵的情思,风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