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国际班新人教版 第150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25266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国际班新人教版 第150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国际班新人教版 第150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国际班新人教版 第150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国际班新人教版 第150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国际班新人教版 第150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国际班新人教版 第150套.docx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国际班新人教版 第150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国际班新人教版 第150套.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国际班新人教版 第150套.docx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国际班新人教版第150套

中天高中2013-2014学年(上)期中考试试卷

高一语文(国际班)

考生须知:

1.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请按题号把选择题填涂到机读卡,主观题答在答题卷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3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灰烬jìn  脊骨jī  矿藏cáng  吮吸shǔn

B.干瘪biě  教诲huì  纤巧xiān  犄角jī

C.粘贴zhān  菜圃pǔ  炽热chì  一瞥piě

D.泥淖nào  迁徙xī  麻痹bì  忖度cǔ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这时我们的车停了下来,包括陪同我们一起进罗布泊的“老地质”,都被西地平线上那辉煌的一幕震憾了。

B.十八岁有许许多多令人沉缅倦恋的回忆。

不知道我对你的爱,十八年来是否夹杂一些不经心的、人性的以及成人对孩子不够了解的责备,而曾使你难过。

C.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瑕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

D.他把旅途的不安、无奈与焦躁不宁、索然无味细细地写了出来:

真是一番苦旅。

3.下列各句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一组词是()

(1)我站在故乡的山岗上,远望西边地平线上,那一抹晚霞渐渐地在天边_____了。

(2)这个世界的_____在荒野——这也许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

理解,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

(3)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_____的东西告别。

(4)人类的祖先在迁徙中_____了漫长的光阴。

A.消逝启示熟悉度过B.消失启事熟知度过

C.消逝启事熟悉渡过D.消失启示熟知渡过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看到自己孤独的身影,在海边寂寞地拉长缩短,百无聊赖,看着日出日落,听着潮涨潮消。

B.在这次全运会上,我省跳水队的姑娘们,互相鼓舞,全力协作,奋力拼搏,一举夺得了个人和团体的四枚金牌,她们铩羽而归,受到了非常热烈的欢迎。

C.“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长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D.古诗中经常会体味到羁旅行役的悲鸣,安土重迁是中国人巨大的传统心理惯性,由此可见三峡移民工作的艰巨性。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智能电视的推出颠覆了人们心中电视机只是用来看节目的传统观念,用户可以方便地通过电视上网进行一系列的社交、娱乐活动。

B.美国《预防》杂志刊文指出,年龄在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如果每天买菜、煮饭、干家务活的时间在一小时以上,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C.本次东亚运动会的比赛项目、参赛人数及群众参与程度都比往届东亚运动会多,规模宏大,盛况空前。

D.两人正准备逃离时,被接到报警赶来的110抓获,从两人的背包里共缴获价值1.2万余元的手机16部。

6.把下面带序号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

(只填序号)(3分)

  虽说巴黎的布置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可是比起北平来还差点儿。

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连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

北平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

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

①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②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

③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④不在有许多美丽的建筑

⑤使它们成为美景⑥而在它处处有空儿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词,兴于隋唐,盛于两宋,又称“曲子”“曲子词”“诗余”“长短句”。

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严格区别的。

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如《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题目。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古代六本经书《诗》、《书》、《礼》、《易》、《乐》、《春秋》。

有时又指古代六种技能:

礼、乐、射、御、书、数。

C.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

先秦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李斯和韩非子是他的学生。

《荀子》今存32篇,《劝学》是其开篇之作。

D.老舍(1899~1966)中国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满族。

北京人。

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曾因创作《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8.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家大都重视写作前的情感培养:

有的借欣赏音乐进入情境;有的面对墙壁久久沉思;有的甚至跳起迪斯科来兴奋自己。

B.农历新年的习俗可多啦,贴春联、挂年画、舞龙灯、放花炮、穿新衣……等等,到处呈现祥和、热闹的气氛。

C.小李见他笑得有点异样,就问:

“怎么了?

你。

”他回答说:

“没什么,别多心。

D.《旧约•创世纪》中说:

“神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

”应当倒过来说才对,即“人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神”。

9.下列各句中与“吾尝终日而思矣”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C.蟹六跪而二螯         D.人非生而知之者

10.下列各句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而又何羡乎!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而今安在哉!

1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题目。

(5分)

  如今,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利用双休日、节日长假等机会,自驾车到周边乡村,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赏田园风光,品民俗文化,各地农家乐旅游异常火爆。

这本是利人利己的好事。

但遗憾的是,有些人在那里玩些啥?

在树干上荡秋千,在林子里用弹弓打鸟,到小河里抓青蛙。

还有一些人甚至在“农家乐”里摆阔炫富、乱丢垃圾、赌博酗酒等。

可见,目前农家乐旅游尚待引导、规范。

(1)请你对不文明的游客说一句得体的劝告。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保护环境,增进城乡文明交流,请你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为农家乐接待方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2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共9分)

  人是能够思考的动物,因此现代人类的动物分类学名称是“智人”。

然而思考的能力须经过训练始得发展。

不同文化训练思考的方法各有所长,于是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思考方式。

中国人的思考方式也许有下列几项特色,而这些特色也影响着我们对人、对事、对物的视野与角度。

  第一个特色,相对于希腊文化与印度文化的缜密逻辑,中国人比较取径直观与体会。

中国人日常语言中成语特多;中国文学中用典是其特色,这两者都采用一连串的模拟,提供一些相近的印象,然后重叠这些印象,建立起一个新的印象。

这一过程只能意会,不易言宣。

中国人擅长此道,找一个“悟”字,代表直观体会。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在中国经过华化终于成为发扬光大的宗派。

不是理论严谨的唯识宗,而是直指心境的禅宗与诚心念佛的净土宗。

在中国人的日常经验中,“悟”是时时出现的思考方式。

  第二个特色,中国人观察事物往往重视统摄全面,而不喜欢对局部进行分析。

以中医理论为例,经脉遍布全身,气血周流顺畅,则身体康健。

若有病痛,中医不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从全身的整治调理下手。

中国的绘画以气韵生动为上,也是看一幅画的全面性,为此,中国画家一落笔就定了全局,不能在中途修改。

这种例证不胜枚举,说明中国人不注重局部分析的思考方式。

  第三个特色,中国人习惯于从有机的变化中看世界。

中国人的诗词中最多的是对时节的感慨,中国人的宇宙感处处都是活泼的生命,而且生命本身就是值得尊重的价值。

鸟飞鱼跃,是一个境界;绿满窗前,是一个境界;天心月圆,是一个境界。

有机的宇宙观与上述全面性的考察又是互相关联、难以区分的。

因此,研究中国科技史的李约瑟曾经指出,中国人的有机宇宙观是中国文明的特征,截然不同于牛顿力学的机械宇宙观。

  第四个特色,是中国人对于“动态”的注意。

《易经》一书全是讨论变易的过程;五行相生相克,也是不断变化的动态。

“文化”一词其语根是“人文化成”,本身即是变化,而不是形态。

太极图代表着进行中的变化,变化即是常态。

这一命题又与上述有机的宇宙观互为表里,陈述了中国人思考方式的特色。

  以上四项思考方式其实也是彼此相关、互相加强的。

全面、有机与动态三项只是从不同的角度陈述相同的现象,而直观的悟性则以非分析的思考统摄上述三个思考的角度。

这些思考方式落实在中国人的人生态度中即是认识世事多变化,也准备面对变化。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天下无不散的筵席”“日中则仄,月盈则亏”“盛极必衰,否极泰来”……有了这些对变化形势的理解,中国人不是坐待命运降临的宿命论者,而是随时准备面对变化的命运调整自己的反应。

这是一种乐观的命运论。

正如海边冲浪的弄潮儿,随时抓住变化的浪头,调整自己的动作。

在满潮时,为即将开始退潮而警惕;在谷底时,准备抓住再次上升的契机。

这种智慧不能全由直觉获得,必须有一定深度的哲学探讨,始能浓缩为日常生活中的人生智慧。

 (选自《读者》)

12.从原文看,下列对“中国人的思考方式的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人的思考方式是以悟为代表,比较重视直观体会,这是与具有缜密逻辑的印度文化与希腊文化相比而言的。

B.中国人观察事物不注重局部分析,观察事物的方式通常是重视统摄全面,中医与绘画就是这一思考方式的例证。

C.中国人习惯于从有机的变化中看世界,李约瑟认为,中国人的有机宇宙观与牛顿力学的机械宇宙观截然不同。

D.中国人的有机的宇宙观与中国人对于“动态”的注意构成表里,表达了中国人思考方式的特色。

1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绘画以气韵生动为上,看一幅画的全面性,中国画家一落笔就定了全局,不能在中途修改,这是中国人不注重局部分析的思考方式的一个例证。

B.因为生命本身就是值得尊重的价值,所以中国人的诗词中最多的是对时节的感慨,中国人的宇宙感处处都是活泼的生命。

C.“文化”一词本身即是变化,而不是形态,它的语根是“人文化成”,太极图就代表着进行中的变化。

D.直观的悟性是以非分析的思考统摄有机、全面与动态三个思考的角度,而这三个思考的角度只是从不同的角度陈述相同的现象。

14.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人类的动物分类学名称是“智人”,因为人是能够思考的动物。

每一种文化都有独特的思考方式,中国人的思考方式有四项特色。

B.传入中国的印度佛教,在中国经过华化终于成为发扬光大的宗派。

不是直指心境的禅宗与诚心念佛的净土宗,而是理论严谨的唯识宗。

C.中国人的思考方式的四个特色之间互相加强、彼此相关,这些思考方式落实在中国人的文化与人生态度中就是认识世事多变化,也准备面对变化。

D.中国人对“天下无不散的筵席”的理解,说明了具有乐观的命运论,随时准备面对变化的命运调整自己的反应,这种智慧是由深度的哲学探讨浓缩的。

(二)课内现代文阅读(15-18)(14分)

想北平(节选)

老舍

  ①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

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

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_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

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

虽然那里也有空旷寂静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

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所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

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甲】,以便刺激;在北平,【乙】。

  ②虽说巴黎的布已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了,可是比起北平来还差点儿。

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连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

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许多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

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

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

  ③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

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但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

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北平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

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

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或由城外担来送到家门口的。

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

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

果子有不少是从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④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

从它里面说,它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

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

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

  ⑤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

真想念北平呀!

15.依次填入第①段【甲】【乙】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瀑布与大潮是必要的有丁冬的清泉就够了

B.摇滚与爵士是必要的有柔曼的圆舞曲就够了

C.咖啡与酒是必要的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D.辣椒与葱是必要的有嫩嫩的豆腐脑就够了

16.第①段中“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的“摇篮”与所指的北平城有何相似之处?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①一④段中,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北平多方面的特点?

请写出在作者眼里北平的两个主要特点(每处不超过10个字)。

(3分)

手法________________(限选一种);两个主要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以“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

真想念北平呀!

”收笔,好在哪里?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阅读(共32分)

(一)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19-22题。

(共12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客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9.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而吾与子之所共食(享用)不知东方之既白(已经)

B.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竟,简直)正襟危坐(危险)

C.挟飞仙以遨游(持,带。

这里意为偕同)知不可乎骤得(突然)

D.举匏尊以相属(致意,引申为劝酒)方其破荆州(当)

20.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苏子愀然輮使之然也

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慢慢而游

C.惟江上之清风句读之不知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不拘于时

2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

侣鱼虾而友麋鹿

A.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舞幽壑之潜蛟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22.下列各项对原文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上文第一段抒写客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

但那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才把悲伤愁苦“托遗响于悲风”,通过箫声传达出来。

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超脱、积极的人生观。

B.上文第二段表现了作者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变”和“不变”的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比较理性地对待生活。

C.上文第三段写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D.《赤壁赋》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的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共6分)

23.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第21题。

(共6分)

故地重游

金·元好问

杨柳青青沟水流,莺儿调舌弄娇柔。

桃花记得题诗客[注],斜倚春风笑不休。

[注]本指唐代的崔护,崔氏有《题都城南庄》诗云: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此处借指诗人自己。

24.

(1)本诗在写景时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有何妙处?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眼多是诗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情感,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且能带起全篇或全句的词语,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为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默写(任选四句,每空1分,共8分)

25.

(1)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挥斥方遒。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4)____________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

_______________,术业有专攻。

(5)___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_______,羽化而登仙。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常常打扰我们,让我们感到不安的,往往并不是我们自己,而是别人的生活和别人的模式。

羡慕别人的代价,常常就是失去自己。

不去羡慕别人,你才会找到自己的生活,完成你自己的事业,达到你自己的目标,过好你自己的日子。

要求:

(1)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2)不能脱离材料的含意。

(3)自主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4)不得抄袭、套作。

 

班级:

姓名:

考号:

中天高中2013-2014学年(上)期中考试答题卷

高一语文(国际班)

6.(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3分)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翻译(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