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0524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19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单元备课.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单元备课.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单元备课.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单元备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3.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4.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佳句。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难点:

1.理解诗句句意,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2.了解作者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教学内容

1.《古诗词三首》

教材简析

1、本课文是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主要是通过诗句诵读,让学生感受自然风光之美。

在对诗句的欣赏与诵读,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积累古诗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学生已经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诗的意思,积累佳句,具备一定的语言积累能力。

本课继续研读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知道学习古诗的方法,懂得欣赏并积累诗句的重要与兴趣。

班里学困生对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情感理解起来吃力。

2、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各种可能和困难障碍:

自己查阅工具书扫清读音和词义障碍,上网搜集作者资料来了解背景;针对重点诗句理解起来困难。

3、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的估计:

结合诗人背景、环境来体会诗句意思,了解所写地点的特点,进而欣赏此地风景之美。

目标定位

1.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教学重点: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

教学难点:

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诗的意思,积累佳句。

了解作者语言表达特点。

方法选择

赏析、诵读、想象、背诵

教学准备

课件、插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谈话引入

师: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生:

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

今天,我们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设计意图: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谙——暗:

区别音、形、义

设计意图:

读准字音,正确读准古诗。

四、提出研讨问题:

分组学习

1.熟读三首诗,读准字音。

2.暴露学生资源:

每首诗讲了什么意思?

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组织互动研讨: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教师参与组内讨论。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设计意图:

通过讨论、朗读、赏析,知道古诗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作业:

1.积累佳句。

2.读、背三首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会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

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提出研讨问题:

1.议:

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鸟:

多、高飞无影

云:

少(孤)慢慢飘走(闲)——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设计意图:

通过重点词的分析、理解,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有感情,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

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4.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

二、吟诵、理解〈望洞庭〉

提出探究要求:

1.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此环节注意提示学生在描述中突出:

(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

(2)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所指。

——从诗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还看出那天夜里的月色很美。

暴露学生资源:

2.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

3.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二句,把光亮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

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指导背诵《望洞庭》

三、吟读、理解《忆江南》

1.释题:

忆,在此当回忆讲。

“忆江南”为词牌。

2.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

(旧:

过去胜:

超过)

3.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

(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

——比较、比喻)

设计意图:

在前两首诗的学习基础上,能独立理解此诗意思,体会情感。

4.联系前面诗句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

江南的景色,让我怎能忘怀?

5.指导背诵《忆江南》

四、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2.推荐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鹿砦》《望庐山瀑布》《滁州西涧》《山行》《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

设计意图:

通过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增长学生的知识积累。

五、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

拟人形象比喻人情景

借景抒情(湖山)美珍惜回忆怀念

习题设计

第一组:

组词

停()坐()孤()镜()摇()

亭()座()狐()境()遥()

第二组:

1.填空

《独坐敬亭山》作者()朝代();《望洞庭》是()朝代的()写的;《忆江南》是(),作者(),朝代()。

写出你积累的诗中佳句

2.写出诗中比喻句,把()比作()。

设计意图:

积累词语,能灵活运用

了解作者,掌握作者所写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作业设计

1.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2.选画一首古诗所表现的画面。

设计意图:

积累诗句,读诗句训练想象能力。

教学反思

 

 

2.《桂林山水》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

言美。

4.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

方法。

教学准备:

桂林山水的挂图或有关录象、文字资料等。

学生外出旅游拍的风景照。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

言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们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上,有着数不清的美景胜境。

先看看山吧。

著名的五岳是各具特点,还有天下第一山——黄山、难识真面目的庐山等座座都令人流连忘返;再看看水,浩浩荡荡、滚滚东流的第一大河长江,中华民族的摇蓝黄河振撼人心,秀美的西湖,明镜般的天池又让人心旷神怡。

正是这样的山山水水将祖国大地装典得格外美丽。

(课件展示1)

在祖国众多美景中有一处非常特别,她的山水极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她以雄奇秀逸的丰采,使每一位到这游览的人的心灵受到触动,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最美好的语赞美她,讴歌她。

老师这儿就有一首诗,我给大家读读:

诸峰如笋拔垢起,碧玉含翠竖云端。

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在老师的描述中你们知道这是我国哪个著名的风景区了吗?

(板书:

桂林山水)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桂林山水》,共同去领略那儿的独特景象。

二、学习课文,了解内容。

第一部分:

了解桂林的地理位置、历史、名称由来。

1.了解一些桂林的基本情况,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1)读一读这段文字。

(2)指一指:

地图中桂林的位置。

(3)算一算:

桂林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

2001+214-1=2214年

(4)说一说:

桂林名称的由来,可以个人完成,也可以互相讨论。

2.学生回答,相应补充:

(1)请学生来指图。

能不能再给大家说说桂林在哪个自治区,在什么方位?

(2)桂林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她不仅是驰名中外的风景旅游城市,从古

至今还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云集在此,所以又有“文化城”的美称。

早在1982年就成为了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

(3)想象,金秋时节,在郁郁葱葱的桂树掩映下的桂林,不时飘来阵阵桂花的香气,真是令人心醉呀!

3.过渡:

同学们桂林的名字美,她的风景更美!

所以古往今来,人们都称赞“桂林山水甲天下”。

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评价)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桂林山水可以称得上是天下第一呢?

第二部分:

感觉桂林秀山、清水、奇洞的景色(教学重点)

1.请同学们打开书P115默读第二自然段,正是独具特色的秀山、清水、奇洞构成的锦绣画卷使的桂林山水甲天下。

思考:

桂林的山究竟是如何秀美?

水是怎么清澈?

洞又有多奇特呢?

课前我们班同学已经分成了三大组,每一组围绕一个主题,按照给出的自学提纲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学习。

现在就请三组同学分别来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学习成果了。

2.比一比,哪一组介绍的最好。

(1)按照顺序,首先请第一组来介绍山。

师总结:

现在我明白了“诸峰如笋拔地起,碧玉含翠竖云端”的含义了。

桂林的山真是神姿仙态,婀娜秀丽啊!

(2)接着请第二组同学给我们介绍水。

师总结:

刚才他们在介绍漓江的水时仍离不开讲桂林的山,是吗?

其实这正是桂林山水的独特之处,秀山围绕着清水,清水倒映着秀山,山水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所以才会形成“百里漓江,百里画廊”的奇观!

现在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诗句,来体会它的含义“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3)最后再请第三组来介绍洞。

师总结:

这奇幻多姿的岩洞被人们称为瑰丽无比的“艺术宫殿”,真是名符其实!

我想无论是谁看到这种神奇的景像都会叹为观止的!

可以说桂林的奇洞美石为桂林山水锦上添花。

3.通过你们的介绍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山的秀美、水的清澈和洞的神奇,领略了“三绝”的绝妙之处。

大家想想,单独着桂林的山、水、洞都已如此美,如果三者浑然一体,那将是多么妩媚多妖,仙境般地桂林风景啊!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段录像,整体地欣赏一下桂林美景。

(看录像,展示2)桂林山水真是太美了!

难怪人们说:

桂林山水甲天下。

第三部分:

探索桂林仙境的奥秘(教学难点 )

1.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桂林秀美的山、清澈的水、奇特的洞、美妙的石是怎样形成的呢?

我们一起去初步探索桂林仙境的奥秘。

(1)请大家看书P116-117桂林仙境的奥秘这一部分的2、3自然段,先自己读读,再讨论讨论:

桂林山水形成的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什么?

*石灰岩:

它是形成桂林山水的基础,可以说没有石灰岩就没有今天的桂林山水。

*含有二氧化碳水:

CO2水;(教师板书)

(2)关于这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有没有问题要提?

学生可能提问:

①什么是石灰岩?

②石灰岩是怎么形成的?

③什么是石钟乳、石笋?

(3)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动画演示。

(课件展示3)

①看一段动画介绍。

现在有没有明白什么是石灰岩,它是怎么形成的了吗?

今天桂林的山、水、洞、石就是由石灰岩发育而来的。

②为什么要含有CO2的水?

桂林的雨水中为什么含有CO2?

含有CO2的水是怎样使石灰岩形成桂林的山、水、洞、石?

接下来我们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请大家继续看动画介绍,答案就在里面,仔细听认真看呀!

(课件展示4)

③什么是石钟乳、石笋、石柱?

看动画介绍。

(课件展示5)

(4)小结:

含有CO2的雨水,既像一位雕塑家,又像一位美容师。

经过几百万上,把石灰岩塑造、打扮成了繁花似锦、千姿百态的山、峰、洞、石,形成了桂林的仙境。

2.同学们一定觉得大自然特别神奇,的确大自然充满了无穷的奥秘,等待着你们不断地增长知识去控索。

刚才我们解决了大家提出的一些问题,还有一些问题也很容易值得探索,大家如果有兴趣,课后我们还可以一起继续去研究。

3.其实在我国云南石林、广东肇庆也有一些由石灰岩形成的峰林;华北地区也有大面积的石灰岩,可为什么它们没有形成象桂林这样秀美的山水,为什么人们唯独称赞“桂林山水甲天下”呢?

 

(1)看这段话,自由读,想想原因(说说桂林山水能甲天下的原因)(课件6)

 

(2)指名说。

①桂林一带的石灰岩分布广、厚度大、质地纯净。

      

小结:

对!

尽管石林、庆肇的石灰岩厚度大、质地纯净,但由于面积小,分布不广,所以不能形成“桂林山水”那样雄伟壮观的气派。

②高温多雨的气候又给桂林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小结:

华北地区虽然有大面积的石灰岩,但气候干少雨,比较寒冷,因此难以形成桂林婀娜多姿。

 (3)小结:

正是因为这些优越的条件,使桂林的风景,不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发育的完美上,都是独树一帜,天下第一。

第四部分:

桂林山水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桂林山水,引来无数旅游观光的中外游人,令他们留连忘返。

那么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对我国的社会发展有哪些影响呢?

自由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讨论。

 

(1)第一个影响是什么?

(她让世界了解了我国的锦绣河山和灿烂文化,增进了我国与世界的社会交往)

①让我们来读读一些国际友人游览过桂林后的感想。

(出示课件7,请学生读)

②这些话语是国际友人对桂林极高的评价,从他们的评价中我们不难发现:

桂林已经成了一扇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已经让无数的外国人领略到了我们国家山水的神奇和文化的灿烂。

 

(2)第二个影响是什么?

(她使中国人面对这举世无双的国宝,感到无比骄傲。

①我们大部分同学是通过这节课了解了桂林,那么你们面对这举世无双的车宝是怎样的心情呢?

②你看连江总书记游览过桂林后都激动地讲了这番话。

人们一起读读。

(出示课件8江总书记的话)

③这句话是最能代表每一位看到桂林山水的中国人内心骄傲、自豪的感情了。

 (3)还有什么影响?

(她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增加了社会财富,从而推动了社会前进),请大家看一组资料。

(出示课件9)

2.总结:

从这几个数据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桂林的旅游业的确不仅沟通了中国与世界的社会交往还增加了国家和地方的社会财富,促进了桂林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

三、拓展延伸

桂林的山水如此美丽,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桂林人民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个资源,每年都要隆重举办“山水旅游节”,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

今年将举行新世纪的第一个“山水旅游节”,老师要请大家一起来当小小设计师。

我们来看看课后活动的内容。

同学们可以个人设计,也可以合作设计。

我们要进行评比。

把好的设计寄给桂林市旅游局。

如果被选中,你设计的标志和宣传语说不定就会传遍大江南北,传到世界各地,这也是对桂林旅游业的一个贡献,同学们快快行动起来吧!

四、作业布置:

正确朗读课文;欣赏桂林山水的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文章语言表达特点,模仿例段写话。

教学准备:

课件漓江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人,激发兴趣;

广西桂林的山石、河流、小桥、树木几乎都流传着一段段动人的神奇故事。

如父子岩,据说古时候有姓龙的父子两人,他们的造船手艺非常高超,造的船不但粮食装得多,行驶起来也跟箭一样快。

不料,一个姓万的员外看中了他们的手艺,死逼着他们替他赶造一条大船,准备搜刮老百姓的粮米,用来献给皇帝买官做。

粮米被他搜刮空了,岂不要饿死老百姓吗?

龙家父子不肯干。

他们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慕名来到桂林,藏到这儿的岩洞里,因为缺吃的,最后饿死了。

父子岩就这样得了名。

另外,桂林山水的绮丽景色中还有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寡婆桥、望夫石……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去欣赏呢?

再听听那神奇的故事呢?

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

坐稳你们的小船,我们出发了。

二、整体感知,带人情境。

1.范读课文。

(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

2.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小结并引读第一节。

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板书:

甲天下)

三、精读第二节,体会感情。

1.自由朗读。

要求:

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

用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2.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

“静”、“清”、“绿”。

  出示: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

(“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

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体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扛的水有怎样的印象?

请概括说。

(板书:

静、清、绿)

3.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1)出示:

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这样概括地写,不是也能把特点写明白吗?

(2)和原句对比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

小结:

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出示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很清,还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呢!

漓江的水可真绿,多像一块无暇的翡翠。

  和原句对比读,你有什么感觉?

(4)指导朗读,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5)再次播放录象,音乐伴奏,学生有感情朗读。

4.激情点拨

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

呢?

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让学生理解对比写法可以衬托漓江水独特的美。

5.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这段话共三句。

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

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

(2)播放画面,音乐伴奏,学生试背。

四、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节。

1.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读读、划划、练练、说说的方法来学的,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自学第三节。

2.出示要求。

出示文字:

读读:

读第三节。

划划:

划出最美的句子。

练练:

读出美的感受。

说说:

值得学习的写法。

3.朗读比赛。

要求:

①把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②读给一个老师或同学听

③记住他们对你朗读的评价。

4.全班交流,并请进步特别大的同学为画面配音,其他同学欣赏。

5.谈谈值得学习的写法。

(对比;抓住特点具体地写;用整齐的句式)(板书:

奇、秀、险)

(围绕教单目标,读写结合。

让学生悟出写作方法。

五、以读代讲学习第四节。

1.范读。

播放录象,音乐伴奏。

2.激情点拨。

  是的,桂林的水美得就像幅画,这幅画有83公里,所以说是连绵不断的画卷。

这幅画是谁画的?

(生答:

大自然)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它用手中的彩笔把桂林山水描绘得这般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让我们感到如痴如醉。

(板书:

美如画)

3.出示动画,文字,生齐读最后一节,音乐伴奏。

让我们把美景深深地印在心里!

(对于《桂林山水》这样的精品,只有多读,方能领悟文中之意,体会文中之情,让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六、读写结合,延伸课外。

1.让学生交流所带来的风景照或自己所了解的名胜古迹。

2.仿照第2、3节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

七、板书设计:

2桂林山水甲天下

水山总写

静清绿奇秀险分述感受

课后反思:

 

自控监测:

一、比一比,组词语。

 赏(  )  漓(  )  桨(  )峰(  )  绕(  )  绵(  )

 尝(  )  璃(  )  浆(  ) 蜂(  )  烧(  )  棉(  )

栽(  )  峦(  )  彩(  )

裁(  )  恋(  )  采(  )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的大海  翠绿的()()的西湖  新生的()

()的泰山 无瑕的()()的香山  连绵不断的() 

三、判断句子的正误,在正确的句子后面画"√",错误的句子后面画"×"

  1.“形态万千”的意思是:

有一千种或一万种形态、姿态。

(  )

  2.“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是比喻句。

(  )

  3.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  )

  4.“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和“这样的水被这样的山围绕着”的意思是一样的。

(  )

  5.因为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了一道道水纹,所以我才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  )

 

3.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准备:

课件双龙洞的资料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2.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3.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2.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留下了人们的赞叹。

《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游览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

我们就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

(板书:

3.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不要读成zhé;“蜿”的读音是wān,不要读成wǎn。

“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

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