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豫老师编写松竹中学校本教材的前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0169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晓豫老师编写松竹中学校本教材的前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陈晓豫老师编写松竹中学校本教材的前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陈晓豫老师编写松竹中学校本教材的前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陈晓豫老师编写松竹中学校本教材的前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陈晓豫老师编写松竹中学校本教材的前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陈晓豫老师编写松竹中学校本教材的前言.docx

《陈晓豫老师编写松竹中学校本教材的前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晓豫老师编写松竹中学校本教材的前言.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陈晓豫老师编写松竹中学校本教材的前言.docx

陈晓豫老师编写松竹中学校本教材的前言

前言

物欲就像茫茫沙漠,没有一条路可以寻到绿洲,而精神的财富却像曲径通幽,妙趣通无穷。

捧一卷书在手,便氤氲起缕缕馨香,读着、欣喜着、感动着。

心灵在这种享受中摆脱尘俗得到净化与升华,灵魂飞到一个绚丽多姿的世界,我们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去感知、探求天地间的一切:

爱的吟唱,人生的体验,自然的对语,个性的张扬,时间的有声,信念的美妙,让美德得以升华。

如果想了解中国传统美德的精神密码,可以从这本《孝文化的校本教材》开始着手,校本教材将带你巡游中国传统美德的最高精神殿堂!

将忠孝的精神品质植入广大中学生的心中,让中国传统美德大放异彩,为我校中学生提供最有营养的精神食粮。

人的美德如轻灵的双翼,轻轻扇动,助你飞向梦想的天空。

美德更如甘冽得到清泉,涓涓流淌,滋润着万物。

拥有美德,你的人生会更加绚烂,你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美德是从小就应该养成的。

青少年时期是追求知识的时期,是启迪智慧的时期,更是培养美德的好时期。

为了配合青少年的学习和成长,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品德,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学校林春校长特指定学校政教处编写了《孝文化的校本教材》,以飨读者。

真可谓是眼光独到选材得当之举。

中国文化五千年源远流长,从古代起中国就做作为一个强国屹立于世界强林之中,“礼仪之邦”这个辉煌称号一直是中国独有的标志,而孝文化作为一种传世文化,不仅影响着古人,同时也影响着现代人;它不仅是一本启蒙读物,同时也是所有人规范行为的经典读本。

忠与孝,不分时代,不分背景,都是每个中国人要做到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

其内容实是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令人望之茫然。

承载学问的载体当然是书籍,所以为了保存古代典籍和文化,就很有必要向青少年进行普及,以便他们以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能够最大程度地了解“孝文化”,以更好地塑造青少年的道德修养,仍然是我们面前的一项中重大挑战。

本教材推陈出新,弘扬传统的宗旨从我国历代文献中选取精粹典籍,编成锦绣文章,并古为今用,结合现代社会的情况,将古代经典忠孝思想文化与当今社会现实相联系。

从而更好地为我们所用,帮助我校广大中学生健康成长。

坚持与张扬个性,会让我们寻到自我的价值,并不断提升自己。

读这本《孝文化校本教材》,你将不再对别人的成就耿耿于怀,更不会因自己的卑微而自暴自弃,持一份从容与淡定,认真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而无论你我有多尊贵,无论有多平凡,都应当将“德”字铭记于心,尊重与信任、互助与感恩,这个散出的芬芳,使人与人之间多了幸福与感动。

欣赏孝道文化,会让你不再烦躁不安,不再狭隘自闭。

请往下读吧,我们还会为你续上几杯香茗,寒夜里,为你驱走寂寞;旅途上,为你拂拭疲劳。

朋友们,在这里,你能够让我们感悟祖国语言的魅力,聆听历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

朋友们,从这里,你更会提炼出人世浪潮永远也淘洗不去的“生命黄金”。

一册读本在手,满纸精华流芳,让我们拭目以待。

雷州市松竹中学政教处编写组

2014年9月21日

1校本教材课程纲要

一、开发背景:

中国是礼义之邦,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是我们的根。

以“孝”为例,孝的观念源远流长。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孝事父母”是做人最基本的准则和人人称颂的美德。

但由于“文革”的冲击,人们把传统文化美德视为封建社会的产物,是过时的腐朽的虚伪的东西,将之彻底摒弃。

因此,社会上存在着不孝父母、甚至是虐待父母的现象,影响着孩子,污染着孩子。

父母的宠爱,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把孩子娇惯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小皇帝”、“小公主”。

不少孩子不懂得孝敬父母,不少学生不知道尊重老师。

二、课程目标:

1、确立了孝文化教育的总体目标

我校孝文化课程的总体目标是:

通过开设孝文化校本课程,开展孝文化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孝的意识,养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爱他人的行为习惯,继承和弘扬孝文化,由孝父母、尊长辈升华到爱家乡、爱祖国,立志成为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新型建设者、接班人。

三、课程内容

(1)家乡的孝子入教材

校本教材以较大篇幅介绍了古代孝子、新时代孝子孝媳的故事。

东汉时期的一门三孝、安安送米是家乡人民的骄傲,至今让人追思,让人感叹。

新时代的孝子孝媳,更是让人佩服。

以一个个小故事介绍了部分校园小孝星的感人事迹。

从他们身上品味孝文化的精义,向他们学习,做孝的孩子,这是我们想要告诉孩子们的。

(2)感人的孝俗入课堂

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相伴,是人们接受孝文化洗礼、感受孝文化神韵的理想场所,也是孩子们学习孝文化、实践孝文化的理想课堂。

尊敬老人、孝顺父母,以孝敬老人为荣,以虐待老人为耻,正成为家乡人民的传统美德。

这些也需要孩子们的继承和发扬。

孝文化校本教材上,向孩子们介绍了悠久的风俗,众多孝文化遗址,让孩子们留连沉醉;新时代孝子孝媳表彰、重阳敬老习俗,让学生品味铭记。

(3)展示博大精深的孝文化

在主题课文及课后阅读中,我们浓墨重彩地介绍孝文化的古今神韵。

除介绍家乡孝文化外,还选编了古代二十四孝故事、对联、古诗等,作为课后阅读内容,供学生选择学习。

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我们选编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体现传统孝文化精髓的二十四孝故事—“孝感动天、鹿乳奉亲、哭竹生笋、扇枕温衾”等进入了教材。

阅读它们,将使学生受到古代孝文化的熏陶,领悟孝文化的内涵。

(4)弘扬新时代的孝文化

今天的孝,包含着对家乡、对祖国、对人民的爱。

在孝文化校本教材中,我们向学生介绍了家乡古今杰出人物的感人事迹:

红军英烈旷继勋剿匪的传奇,中国兵工先驱—刘庆恩制造“庆恩大炮”的故事,新时代民营企业家艰苦创业、致富不忘乡亲的经历……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将培养学生对家乡、对祖国、对人民的爱。

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环境污染。

通过教育,努力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希望孩子们在科学发展观的影响下,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为祖国腾飞,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四、课程实施:

1、运用孝文化校本课程开展孝文化教育的主要途径

(1)谈古论今,宣扬孝文化

学生通过校本课教学和主题实践活动将古今孝子事迹结合起来,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孝文化,摒弃古代“孝文化”中存在的糟粕,努力赋予新时代的特征,将传统的孝文化与现行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道德启蒙教育。

(2)以事明理,走近孝文化

通过讲古今孝子故事,组织课本剧表演,请孝子孝媳来校作报告,访谈孝子孝媳等活动,展示孝文化的内涵,使学生明白,孝是对父母、老人的尊敬、关怀、体恤和赡养,孝是为人子女的责任和义务,让学生的心灵走近孝文化。

(3)分清是非,实践孝文化

孝与不孝的正反事例对比,生活中真实事例的现身说法,帮助学生分清是与非,明白对与错。

更重要的是,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坚定认知,实践孝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和谐学生与父母、祖父母的代际关系。

(4)家校结合,倡导孝文化

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功效。

在孝文化教育活动中,我们努力构建家庭、社会、学校共同参与的合作体系,把“孝”的教育既体现在学校课堂、实践活动中,也体现在家庭生活、日常琐事中,渗透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里。

在家校携手共建的氛围中,孩子学会感激,心中有他人;学会承担,能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还能为父母分担困难;学会做人,做一个对集体有责任感、对社会讲奉献、对父母尽孝心的人。

2、形成孝文化班本课程教学的基本模式

(1)围绕“唱、游、玩”来开展

唱中学:

根据学生特点,灵活地选择歌曲、儿歌等作为活动的内容。

听、唱《小乌鸦》、吟诵《游子吟》、学唱《只要妈妈露笑脸》、学背《三字经》(关于“孝”的部分)、背诵儿歌《看电视》、《胖乎乎的小手》,孩子开心地唱,认真地背,不知不觉,“孝”已走进学生稚嫩的心田。

游中学:

“孝”的内涵也包含对家乡、对祖国的爱。

活动中带领学生参观三和敬老院,看看大自然,感知家乡新变化,孩子为家乡自豪,热爱家乡的种子已经播下。

玩中学:

听故事是玩,讲故事也是玩。

教师精选古代孝子故事,当代孝子事迹、小孝星故事讲给孩子听,引导孩子讲“安安送米”、“孔融让梨”的故事”,夸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每天给爸爸妈妈说一句好听的话,每周为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既是玩,也是学,在玩中孩子懂得了孝的道理,听话了,也懂事了。

(2)以“学、做、比”为中心

学一学:

听孝的故事,知孝的历史,学孝子的孝行,阅读古今中外孝的故事,孩子们将在自主学习中感知孝、走进孝。

做一做:

活动中充分考虑中段孩子“善模仿、喜竞争”的特点,广泛发起“做孝敬父母的小明星”、“做劳动小能手”、“做爷爷奶奶的乖孙女(儿)”的竞赛活动。

结合三八节、教师节、老人节定期开展活动。

教育学生在活动中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热爱劳动,效果十分显著。

比一比:

孩子的自尊心是最强的,凡事争第一。

比一比,谁最爱爸爸妈妈;赛一赛,谁在家中最能干;看一看,谁在家长、邻居、同伴间赢得好评最多。

运用家长评价、小组评价、邻居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学、做、比、赛、论多管齐下,孩子对“孝”的认识趋向全面与深入,做“孝”的孩子,已成了他们共同的心愿。

五、课程评价

评选班级小孝星

我们充分发挥考核评价在孝文化教育中的导向、领航和激励作用,促进孝文化教育的深入开展。

制定了学生评价方案,将校本课程学习与孝文化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成为评选校园小孝星、班级小孝星。

每一年的重阳节,班级举行校园小孝星表彰活动。

“在家做好孩子,在校做好学生,在社会做好公民”成为了孩子们的誓言和行动。

 

实践孝文化,师生共成长

(一)通过开展孝文化教育,学生努力成长为“孝”的孩子

学生在班本课程的课堂上领略孝文化的风采神韵,汲取传统美德的丰富营养,在孝文化主题活动中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建设成就,在日常生活中深化孝的认识,履行孝的承诺,尊敬长辈、热爱祖国,正逐渐成长为班级小孝星。

1、“娇”“骄”二气日益减少,孝的意识逐渐树立

2、增强了家庭责任感,成长为家庭小主人

3、留守儿童进步快,打工的爸妈放心了

4、一个个“孝”的孩子,使家庭更加和谐

(二)开展孝文化教育,促进了教师师德水平的提高

在开展孝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我班学生学习孝文化,研究孝文化,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新时代的孝文化。

 

在实践孝文化的过程中,通过班本课程研究,教师增强了责任感,更加热爱学生,更加热爱教学,转变了观念,提升了教育教学艺术。

 

2孝道文化

“孝道”是一个耳熟能详、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自古至今,“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切道德的根源,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根本,“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将孝道教育融入学校教育之中,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自有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孝道教育是爱的教育的基础。

学校爱的教育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学生体会爱是什么,怎样去爱父母、爱老师、爱家乡、爱祖国。

而孝道的本质是“爱”,是对他人的主动奉献,乌鸦反哺、羊羔跪乳、董永的卖身葬父、黄香的扇枕温席,都是爱的典范,爱的奉献。

孝道教育是学校中最基础的道德教育。

一个孩子,如果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关心、不照顾,怎么能去爱他人、爱集体呢?

怎么能升华出高尚的爱国之情呢?

中国有句古语:

“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现如今,我们看到,一些宣扬孝道的故事进教育教材了,提倡孝道精神的公益广告上了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段,这说明社会的一种进步,“爱心一小步,道德成长一大步”,人人皆知。

学校德育就是养成学生求善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树立拥有孝心便是交友、工作有成绩的重要前提的思想。

学校通过一系列活动,促使学生真诚地爱自己的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所有的人,让每个人都能像爱自己父母那样爱同学、爱老师、爱人民、爱国家,多尽责任,多作贡献,从而达到爱的教育的目标。

二、孝道教育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孝道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元点。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要爱你的妈妈”作为他创办的学校的校训,是深有含义的,如果一个孩子连他的妈妈也不爱,他还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

我们教育的学生,是身为独生子女的一代人,在过度溺爱的环境中长大,一些学生身上冷漠自私、过分依赖、以自我为中心的状况十分突出。

孝道恰恰是通过教育,抓爱心培养,培养学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爱父母、爱家庭,进而扩大到爱他人、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崇高境界。

加强孝道教育,对培养学生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自尊、自信、言行一致等理想人格具有积极作用,能使学生更加注重与父母沟通,接受父母的指导,树立远大的理想,从而培养素质和谐的学生群体,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

人人有孝心,人人内心和谐,人人热爱自己的学业,校园自然和谐。

三、孝道教育助推校园文化建设。

孝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

在大力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今天,将中华传统的孝文化精华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会使校园文化建设更具特色。

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一切道德都源于对他人的关怀和爱。

近些年,我们经常见到子女勒索乃至父害杀母的报道,这些恶性事件的发生,不但违法,而且有悖起码的人伦,说明了进行孝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孝道教育,有助于养成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养成教育起到了推进作用,对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养成具有启迪作用。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孝文化建设,比如,利用母亲节、端午节、教师节等广泛开展活动,开展主题班会、讲故事、绘画、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等等,这些感恩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从小养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良好品质,持之以恒,逐步把学生培养成心中有父母,尊重他人,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让孝道教育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心灵深处,在家孝敬父母,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热爱他人,奋发有为,报效祖国。

不正是学校教育所追求的吗?

 

3加强对中学道德与修养的教育

强化中学生的道德修养,已然成为新时期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强化中学生的道德修养意识,提升其道德修养的水平和层次,并进一步转化为现实的道德行为,成为困扰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以孝道教育为切入点,对强化中学生的道德修养的推动作用积极而且现实。

一、传统孝道有着丰富的道德教育内涵

所谓孝道就是指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赡养、关爱、送终等等。

传统的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一个对父母孝顺的人,即是有道德的人。

孝道教育即是爱的教育。

“孝”字是象形文字,是一个“老”字加上一个“子”字,表示父母老了不能行走的时候,子女应支撑起父母的生活,而“教”字则由“孝”字和“文”字组成,表明我国古代的教育是建立在孝道教育的基础之上,传统的孝道渗透着极强的教育色彩。

《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之效也”“育,养子使做善也”,二者联系起来就是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做善事,这说明我国古代的教育是建立在儒家孝道的基础上的。

“古人把孝道即敬老、爱老、养老列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孝道宽泛、多层次、全面的内涵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伦理道德观念和基本的规范,引领着孝道教育的方向。

在我国,孝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孝”字在甲骨文中便有记载,《诗经》中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的咏叹,表明孝道是为人之根本。

在西周王朝,统治者主张敬天、孝祖、敬德、保民,重视尊老敬贤的教化。

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要恪守君臣、父子、长幼之道:

在家孝顺父母爱;在社会上尊老敬老;在国家则忠于君王,报效朝廷。

可以看出,西周时期的孝道便突破了父子、长幼之道的狭义内涵,而扩充到尊敬他人,效忠国家,将孝道教育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

孔子在《孝经》中说: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

孔子认为,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身体力行的法则。

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已经注意到了孝道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要把学生培养成道德高尚、人格完美的人,最重要的方式是进行孝道教育。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孔子将与其弟子曾参关于孝道教育的对白编辑成《孝经》,成为孝道教育的“教材”,使孝道教育有章可循。

不仅如此,孔子还对如何加强孝道教育有很高的建树。

《论语》记载子游问孝的事情,子曰: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

”孔子在这里突出了一个“敬”字,要求子女对父母尽孝心,应该和颜悦色、真诚坦荡,尽孝道不仅是物质上的赡养,更是一种精神沟通和心灵抚慰,做到这一点最重要也最困难。

孟子也说:

“孝之至,莫大于尊亲”。

而子女对父母尽孝道的最高境界在于子女要“立身”并成就一番事业。

《孝经》云:

“安身行道,扬名于世,孝之终也”。

崇尚孝道是中华民族育己育人、劝世规人的主旋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不仅留下了珍贵的、科学的孝道教育的思想和理念,同时,也留下了许多优美的故事和传说。

著名的《二十四孝》便是其中的代表,这些故事和传说至今仍被人们作为价值文化传承,并且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德育的重要素材。

二、孝道教育是强化中学生道德修养的切入点

传统孝道历经风雨,生命力依然旺盛,历经坎坷,目标依然执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依然为高校德育更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孝道教育作为中学生道德修养的切入点,是对中学生道德修养现状客观分析得出的结论。

中学生的道德修养作为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受到了国家、社会、学校的普遍关注,也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然而成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西方文化冲击的外部原因。

中学生的道德情感受到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传统孝道与西方思潮发生了激烈的碰撞,使传统孝道在某些时候,某些地方,偏离了正确的轨道,随着我国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的重新调整和国人在此过程中的理性思考,传统文化正焕发出新的活力,此乃高校道德教育重构孝道教育的最佳时机,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二是学校道德教育运行的内部原因。

有的高校在开展道德教育工作时盲目追求“高标准”,有的高校期望走捷径,“一口吃个胖子”,忽视道德教育的循序渐进,造成学校道德教育严重脱离实际,使学生产生了厌烦心理和抵触情绪。

爱祖国、爱人民是高校道德教育的目标,但是,中学生如果连自己的父母、亲人都不爱,何谈爱他人呢!

如果我们能从孝道开始,从培养中学生爱父母做起,逐步推进到爱他人、爱祖国、爱社会主义,使中学生爱的视野逐渐扩大,爱的眼光不断高远,爱的层次不断升华,不仅学生乐于接受,也符合循序渐进的教育思想。

笔者曾在大学生的道德修养课教学中开展“讲感动故事”活动,约有超过60%的学生选择讲述的是亲情故事,尤其是母爱的故事不仅被学生反复讲述,而且能引起所有学生的共鸣。

三是中学生的自身原因。

现在的中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过分溺爱,出现了父母与子女的角色错位,造成孝道观念的弱化。

一些中学生在校不切实际的“高消费”,一些中学生很少与父母联系,偶尔联系也是以催要各项费用为目的,此情况进一步恶化,带来中学生整体道德修养水平的滑坡,成为影响公众对中学生社会评价降低的最重要原因,重构孝道教育新模式,已成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以孝道教育为切入点,强化中学生的道德修养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其一,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高校强化大学生的道德修养的终极目标在于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各个领域内的道德教育,加强大学生的品格修养,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孔子孝道文化的宗旨是培养学生,中心思想是把学生培养成品德高尚、人格完美、思想进步人而且提倡忠于国家,推崇敬业报国,追求“小孝及家,大孝惠国”。

我国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以孝治天下”。

其二,价值取向的相通性。

孝道文化讲究“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学生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是其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贡献的大小。

孔子教育学生的目的在于培养其高尚道德和完美人格,强调道德修养发轫于孝道,体现在孝道,孝为德之门,德为孝之显。

其三,教育内容的相融性。

对中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学生强化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孝道无疑是传统美德的核心和精华。

孝道提倡敬父母,中学生道德修养要求学生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孝道推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学生道德修养提倡助人为乐,推己及人,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孝道要求“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中学生道德修养秉承爱国为道德的最高境界,强调爱国为文明人的第一美德;孝道主张“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中学生道德修养强调循序渐进,知行统一,行胜于言,。

三、以孝道为切入点,强化中学生道德修养的途径

中学生的道德修养贯彻孝道内容,应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外部环境和中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孝道意识。

中学生应从内心深处真正认识到孝道养成对于培养其高尚道德品质的基础性作用,认识孝道行为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和提升中学生的文明素质的支柱作用,使他们产生对孝道教育的积极的心理体验,唤回其朴素的天性之爱,并进一步探讨孝道的精深内涵和精神实质,逐渐愿意接受孝道教育,并以孝道作为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手段和目标。

态度决定一切,没有好的态度,一切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更新孝道观念。

传统孝道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产生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必然被打上一定时代和特定阶级的深深烙印,存在着不合乎我们当今时代要求的消极内容,如,其愚民性,孔子说: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其不平等性,“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及专对妇女的“三从四德”等;也有浓重的封建性和保守性的内容,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父母在,不远行”等。

强化中学生的道德修养以孝道为切入点,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其积极的思想和理念,摒弃其消极、落后、愚昧的做法,真正实现“古为今用”,并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赋予传统孝道丰富的内容和特定的外延,进一步内化为中学生永恒的精神追求,为强化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孝道情感。

孝道作为中学生加强道德修养的起点和基础,中学生不仅要“知之”,而且还要“好之”、“乐之”,要培养中学生对孝道的强烈的情感,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顺境,无论逆境均应对孝道“不离不弃”,达到“自律”、“无律”的孝道最高境界。

笔者曾在孝道教育的宣讲课上做“你最舍不得的人”的教学活动,学生在脑子里想像自己最舍不得的人,然后将这些人在自己的意识里抹去,通过这样相对“严酷”的体验,培养他们的孝道情感。

(四)践行孝道行为。

学校推行孝道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中学生在了解孝道理论、孝道作用的基础上,能够实践自己的孝道行为,如果光有孝心而没有孝行,便不能说遵守了孝道,孝道贵在实践。

中学生因为没有参加工作,没有自己稳定的经济来源,中学生遵守孝道主要从敬父母做起,要知恩图报,知父母的生育之恩、养育之恩、惦记之恩、期望之恩,以爱惜身体、珍爱生命报答父母恩情,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孝道层次,把尽孝同中学生的学业及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在完成自己的学业中尽孝,在为他人、为社会的服务中尽孝,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中尽孝,同时认真看书学习,苦练基本功,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为将来能尽更大的孝道积累力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坚定孝道意志。

所谓孝道意志是指人们在履行孝道义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地克服困难、排除障碍而进行行为选择的力量和坚持精神。

许多人不愿意尽孝道,因为尽孝既无功更无利,只有无穷的义务、付出和奉献,在此过程中会遭遇很多的挫折和困难,会面临诸多挑战和诱惑。

偶尔尽孝,不是真正的尽孝;认为此时尽孝会占便宜,便尽孝,否则便不尽孝,也不是真正的尽孝;看别人不尽孝,自己便也不尽孝,也不是真正意义的尽孝。

学校应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