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人教版八年级初二上册历史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93553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6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洛阳市人教版八年级初二上册历史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洛阳市人教版八年级初二上册历史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洛阳市人教版八年级初二上册历史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洛阳市人教版八年级初二上册历史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洛阳市人教版八年级初二上册历史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洛阳市人教版八年级初二上册历史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

《洛阳市人教版八年级初二上册历史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洛阳市人教版八年级初二上册历史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洛阳市人教版八年级初二上册历史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

洛阳市人教版八年级初二上册历史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洛阳市人教版(八年级)初二上册历史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查禁鸦片。

林则徐当众销毁鸦片的地点是

A.北京圆明园B.广州虎门C.上海外滩D.天津塘沽

2.在近代史上掠取我国领土最多的列强是()

A.英国B.美国C.日本D.俄国

3.太平天国时期流传着一首歌:

“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

”歌谣中“新君”指的是

A.洪秀全B.杨秀清C.洪仁玕D.陈玉成

4.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呈现“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的特点,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

下列探索中的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为

①“民主”“科学”②三民主义③变法图强④“自强”“求富”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④②③D.④②③①

5.洋务派兴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

A.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B.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D.维护清朝统治

6.“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

”这是19世纪末一位民族英雄的豪言壮语。

这位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B.关天培C.曾国藩D.邓世昌

7.下表为黄海海战中中日双方兵力和损失对比表,可得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

项目

参战舰艇(艘)

火地(门)

兵力(人)

舰船损失

伤亡人数

中方

12

191

2,234

5艘沉没

约1,200

日方

12

272

3,566

5艘重伤

约600

A.中国北洋水师主力尚存B.此战使清政府开始避战求和

C.中国北洋水师损失殆尽D.此战导致日本与英国矛盾加剧

8.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继续宣传维新变法的活动不包括

A.创办《时务报》等报刊,宣传维新思想

B.组织学会,宣传变法

C.发表《变法通议》,强调“变亦变,不变亦变”

D.组织反清起义

9.高频词语往往是历史的印证。

下图中①阶段统计到的高频词语是“改良”“维新”。

这说明该时期

A.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中国开始妥协退让的屈辱外交

C.中国开始了近代化历程D.中国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

10.如下图漫画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遭受多国侵略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连环画是绘画的一种,指用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故事或事件的发展过程。

下图是几本连环画的封面,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列强侵略B.民族抗争C.近代探索D.民族崛起

12.“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

……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这是针对下列哪一历史人物发出的檄文?

A.慈禧太后B.宣统皇帝C.袁世凯D.段祺瑞

13.如图所示证书颁发于公元

A.1918年B.1919年

C.1920年D.1921年

14.如图是哪一个政党宣传革命思想的机关刊物

A.共产党B.国民党C.兴中会D.同盟会

15.“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反抗外来侵略

B.推翻清王朝统治

C.近代化探索

D.掀起工农武装割据

16.“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是它比辛亥革命大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的地方。

”“大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的地方”是指五四运动()

A.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具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D.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17.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B.义和团运动C.五四运动D.辛亥革命

18.有学者撰文指出:

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一个始而言技(学技术),继而言政(学制度),进而言教(学思想)的过程。

这一系列学习活动都是为了()

A.巩固清朝统治B.向西方学习C.发展资本主义D.救亡图存

19.1947年,刘邓大军从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包围中杀开一条血路,胜利到达大别山区,在敌人的战略纵深地区建立根据地。

刘邓大的壮举标志着

A.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B.国民党重点进攻被粉碎

C.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D.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的时机到来

20.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

内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采取的作战方针是

A.攻坚战B.运动战C.地雷战D.地道战

21.关于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正面战场以国民党抗战为主,敌后战场以共产党抗战为主

②正面战场重要的战役有武汉会战,敌后战场重要的战役有渡江战役

③两大战场相互配合,共同打击日本法西斯

④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南京是正面战场的总后方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2.“1937年9月,……这时红军刚改编为第八路军,也在向山西前线开进,八路军主要在敌军侧后进行游击战……八路军首战告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材料中的“首战”是指()

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C.武汉会战D.百团大战

23.“七七事变”后,骄横的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

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一系列战役。

“武汉会战”就是其中之一,其作用是()

A.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B.是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利,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C.历时4个多月,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D.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会战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24.下面是1921-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的变化表。

据表格内容可以推出的是()

A.第一次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农村革命道路的开辟

B.第二次增长是由于走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C.第一次下降主要说明了“左”倾错误的危害

D.第二次下降是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造成的

25.西安事变爆发后,亲日派不顾蒋介石安危力主讨伐张、杨,亲英美派主张营救蒋介石,共产党呼吁“联蒋抗日”。

上述各派持不同主张是基于

A.国家利益的需求B.政治立场的考量C.社会舆论的导向D.国际形势的变化

26.美国军事史学家塞缪尔·格里菲斯曾指出:

“他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

”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是

A.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B.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C.东北抗日联军艰苦抗战D.八路军开辟敌后战场

27.美国某历史学家说:

“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

毛泽东这时……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

”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实现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B.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D.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28.《谢觉哉日记》中记载:

“1921年6月29日:

午后六时,送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赴全国○○○○○之招”。

后来,谢觉哉解释说,日记中五个圆圈是“共产主义者”,当时怕泄露这件大事,只能以“○”代意。

他怕泄露的“大事”指()

A.五四运动B.中共一大的召开C.中共二大的召开D.武昌起义

29.近代中国伴随外来文化、政局更替、经济发展,中国的教育文化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下列关于教育、文化方面的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A.1872年在上海创办《生活》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B.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中华书局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C.1905年拍摄的京剧《定军山》是中国人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

D.京师大学堂是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的近代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

30.在XX搜索中输入下列关键词“状元、实业救国、大生纱厂”。

你可以得到以下哪个历史人物的相关资料()

A.张之洞B.张謇C.李鸿章D.詹天佑

二、材料分析题

31.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中国在国门洞开和急剧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开始了一场深刻的变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

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

摇晃的中国》

材料三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自强运动”指什么历史事件?

据材料指出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2)材料二中“革命”的领导者是谁?

结合材料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功绩。

(3)材料三中北大的“三个兔子”发起了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基础。

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4)以上三则材料都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归纳一个主题,并说说你的感悟。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中华民族在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的同时,也在思考着“中国往何处去”的问题,中国的先进人士将目光转向西方,向他们学习,开始了近代化的艰辛探索。

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

因不愿少数满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是李鸿章对哪一历史事件的反思?

这一事件有哪些主要内容?

(至少答出三项)李鸿章“办了一辈子的事”,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把梁启超的主张付诸实践的政治运动是什么?

这一政治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拉开这一政治运动序幕的是哪一事件?

(3)材料三所说的“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史学界对这一“革命”的评价既有成功论,也有失败论。

你支持哪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33.“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之梦。

近代以来,许多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

王老师以“中国梦的探索”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任务单,请你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一(材料分析﹣﹣解读时代变迁)

材料一(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戍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打败了以后又要割地赔数,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

……戊戌春季的瓜分更刺激了变法派和光绪帝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运动倡导者的梦想”是什么?

他们具体采取了哪些军事措施来实现梦想?

(2)根据材料二简析戊戌变法的背景。

任务二(情境再现﹣﹣感受时代巨变)

武昌起义爆发后,南方各省纷纷独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便将剪辫子纳入反清革命,剪辫子成了一股风潮。

广东光复后,人们自觉剪掉辫子,广州一天剪辨子者有20多万人,城里的理发店从早到晚,排起了长队,非常拥挤。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北京2月12电:

“……年幼的末代皇帝溥仪今天退位。

”《泰晤士报》评论说,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

(3)根据上面情境,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任务三(学以致用﹣﹣评析时代影响)

(4)某位历史教师用《中西文化的碰撞和取舍》来定义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大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是指什么?

它在中国近代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任务四(理清线索﹣﹣思考时代意义)

(5)近代仁人志士进行的探索活动有何共同特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

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面对鸦片流毒,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要求严禁鸦片,1839年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坚强意志,故B符合题意;ACD与材料无关,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2.D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是近代掠取我国领土最多的列强,故选D,排除ABC。

解析:

D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是近代掠取我国领土最多的列强,故选D,排除ABC。

3.A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清廷一片黑漆漆……金田快有新君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旨在推翻清政府统治的太平天国运动拉开了序幕,选项A符合题意;太平军攻克永安后,封杨秀清为东王,B排除;太平天国运动后期,为了改变不利局面,洪秀全封洪仁玕且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CD排除。

故选A。

4.B

【详解】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学技术”指的是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学制度”指的是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学思想”指的是新文化运动,据此分析可知正确的先后顺序应该为④③②①,故选B。

5.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

从19世纪60-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是洋务派的主张;选项BC属于洋务运动的作用,所以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6.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

”是邓世昌的话语。

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日舰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故D项符合题意;A项是1839年领导了虎门销烟,故A不符合题意;B项是鸦片战争中在虎门之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故B不符合题意;C项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地方代表,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7.A

【详解】

根据“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可知,中方12艘舰艇,5艘沉没,日方5艘重伤可知,中国北洋水师主力尚存,选项A符合题意;清政府开始避战求和的战役是威海卫战役,排除B;C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

故选A。

8.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898年,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了救亡图存,维新派创办报刊、组织团体、上书皇帝、领导变法,进行了一系列努力,强学会的成立标志着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创办《时务报》等报刊,宣传维新思想,发表《变法通议》,强调“变亦变,不变亦变”,ABC三项的内容都属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继续宣传维新变法的活动,不符合题意;康有为和梁启超主张建立的是君主立宪制,不是推翻清朝统治,不会组织反清起义,D项符合题意;故选D。

9.D

【详解】

观察题干图片及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①阶段统计到的高频词语是“改良”“维新”,这说明该时期是维新变法运动时期。

1898年,在清政府外忧内患的情形之下,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并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发动戊戌变法,虽然变法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D项正确;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与“改良”“维新”不符,排除A项;中国开始妥协退让的屈辱外交是在1842年开始,排除B项;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历程,排除C项。

故选D项。

10.D

【详解】

根据“中国近代史上遭受多国侵略的一场战争”结合所学知识,这场战争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6月,俄、英、美、日、德、法、意、奥八国拼凑了2000多人的队伍,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9月,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与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D正确;鸦片战争的侵略者是英国,排除A;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侵略者是英法联军,排除B;甲午中日战争的侵略者是日本,排除C。

故选D。

11.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左宗棠收复新疆,粉碎了英、俄吞并新疆的阴谋,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因此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民族抗争,所以B项符合题意,排除ACD项。

故本题答案为B。

12.C

【详解】

孙中山在《讨元檄文》中把袁世凯称为“民贼”,是因为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大搞复辟帝制活动,破坏民主共和制度,大肆出卖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C项正确;慈禧太后此时已经去世,排除A项;宣统皇帝此时以及退位,排除B项;段祺瑞是皖系军阀首领,孙中山"护法运动"的主要讨伐对象,排除D项。

故选C项。

13.B

【详解】

根据题干内容“民国八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1912年是民国元年或民国1年。

所以民国八年是公元1919年,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4.D

【详解】

依据图片“民报”,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大会决定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刊物。

中国同盟会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D正确;《民报》不是共产党、国民党、兴中会的机关刊物,ABC排除;故选D。

15.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目给出的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它们反映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也是我国近代化的过程,他们共同主题是近代化探索,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16.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同辛亥革命相比,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彻底的革命运动,具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这比辛亥革命大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排除;BD项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排除。

故选C。

17.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符合题意;ABD项发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排除。

故选择C。

18.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前期中国的不同阶级在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都向西方学习,企图找到一条救亡图存的道路,所以这一系列的学习共同目的是救亡图存,D正确;巩固清朝统治是洋务运动的目的,排除A;向西方学习是途径,不是目的,排除B;洋务运动的是巩固清朝统治,不是发展资本主义,排除C。

故选D。

19.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刘邓大军从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包围中杀开一条血路,胜利到达大别山区,在敌人的战略纵深地区建立根据地,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C项正确;解放军以运动战为主

解析:

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刘邓大军从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包围中杀开一条血路,胜利到达大别山区,在敌人的战略纵深地区建立根据地,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C项正确;解放军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以优势兵力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方针,经过8个多月的战斗,解放军消灭了敌人70多万,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排除A项;青化砭、羊马河、沙家店、蟠龙镇等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孟良崮战役歼灭整编七十四师,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排除B项;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的时机到来指的是三大战役,排除D项。

故选C项。

20.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战爆发后,中共中央号召解放区军民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制定了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

解析:

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战爆发后,中共中央号召解放区军民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制定了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

解放区军民经过半年多的自卫反击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选项B符合题意;攻坚战与题干内容不符,A排除;地雷战、地道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抗日军民打击日本侵略者的重要作战方式,CD排除。

故选B。

21.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正面战场是指中国人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场,以国民党军队为主进行的抗战,如台儿庄战役,①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敌后战场是指在敌占区,即

解析:

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正面战场是指中国人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场,以国民党军队为主进行的抗战,如台儿庄战役,①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敌后战场是指在敌占区,即敌人后方进行战争的战场,以共产党在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进行抗战为主,如百团大战,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役,②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两大战场相互配合,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下,最终打败日本法西斯,赢得战争的胜利,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抗日战争中日军占领了中国大片领土,南京沦陷,国民政府的都城迁到重庆,因而重庆是正面战场的总后方,故④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22.A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八路军首战告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9月,日军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率领下,在平型关一带伏击日军,将日军全部歼灭;平

解析:

A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八路军首战告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9月,日军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率领下,在平型关一带伏击日军,将日军全部歼灭;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选项A符合题意;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B排除;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C排除;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D排除。

故选A。

23.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

1938年6-10月,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

解析:

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

1938年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